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要点总结

考点一: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因此,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求几个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说明:少了相同加数,因此是错误的所有的连加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明:必须要强调是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才可以。
5个4相加和4个5相加的和相同。
(√)说明:4个5,5个4相加的和都是20,所以是正确的。
5个4相加和4个5相加的和相同,意义也相同。
(×)说明: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意义是不同的。
5个4表示4+4+4+4+4+44个5表示5+5+5+5,这两个式子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都不同,所以意义不相同。
例:7+7+7+7=28相同的加数是( 7),相同加数的个数是(4)个,可以改为乘法算式为(4×7或7×4),表示(4个7)相加的和是28。
弄清几个几:易错点:5×5表示5个5 相加的和。
不能表示5个5相乘。
5个5相乘是5×5×5×5×5。
5和5相乘可以列式5×5考点二:乘法各部分名称及读法例:8×5=40 8和5称为因数,40称为积。
因此知道两个因数求积用乘法计算。
(看到积或因数用乘法)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算式为(9×7=63)积为(63)读法:8×5=40读作:8乘5等于40(注意8、5的顺序不能颠倒,“乘”和“等于”要写汉字,怎样读的算式就怎么写读作,有“=”号的就写等于几)3乘4写作3×4 3×4读作3乘4考点三:乘法意义的应用2×4+4表示2个4加上1个4等于3个4相加。
3个4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是3×44×4-4 表示4个4减去1个4等于3个4相加。
3个4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是3×4考点四:“1”和“0”的乘法记住两句话: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1×8=8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5=0考点五:乘加乘减乘加: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相同加数的部分,有几个几就写几×几,另一部分是剩下的部分,把这两部分相加就是乘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以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集合:
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认识0-2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
3. 加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加法口诀。
4. 加法的应用:能利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的过程。
6. 减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减法口诀。
7. 减法的应用:能利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8. 顺序数和顺序数的比较:了解顺序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
9. 数量概念的认识:认识各种数量,包括少、多、相等等。
10. 数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如一对一、多对一。
11. 数字的顺序:学习1-100的数字顺序。
12. 位置的认识: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13. 图形的认识: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14. 图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1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16. 长度的估测: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秒,能够读取时间。
18. 时间的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
19.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0. 数据的整理:能够整理数据,比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

二年级期中专项复习表内乘法知识点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 表示:()个()相加得(),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或()5 × 4 = 20 读作:()口诀:()4 ×5 = 20 读作:()口诀:()()×() =()其中4和5都是(),20是()。
3、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比几个几多几。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比几个几少几【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运算顺序要记清)Array例:一共有多少个加法算式:()乘加算式:()乘减算式:()4、相同得数,不同口诀4 ()()6()()8()()9()()12()()16()()18()()24()()36()()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5、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5+5+5”写成乘法算式是()或(),都可以用口诀()来计算,表示()个()相加6、“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求4个3相加是多少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补充:几和几的积用几×几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2个因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两个数都是7,他们的积是(),和是(),差是(),商是()。
7、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求6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6是多少9、1’和‘0’的乘法。
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4单元知识小结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一、加法和减法1.加法原理:利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可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加法运算,最后将这些结果相加即可解决问题。
2.加法口算:通过反复练习加法口算,培养孩子对数的感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减法的概念:减法是求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
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
4.减法的计算过程: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并将得到的差作为结果。
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法与减法是相互辅助的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相互转化,帮助解决问题。
二、整百的加减法1.整百的概念:整百是指个位和十位都是零的整数,如100、200、300等。
2.整百加法:整百加法是指两个整百的数相加的运算。
3.整百减法:整百减法是指一个整百的数减去另一个整百的数的运算。
4.整百加减法的口算:通过反复练习整百加减法口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整十的加减法1.整十的概念:整十是指个位为零的整数,如10、20、30等。
2.整十加法:整十加法是指两个整十的数相加的运算。
3.整十减法:整十减法是指一个整十的数减去另一个整十的数的运算。
4.整十加减法的口算:通过反复练习整十加减法口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重换位加法1.重换位加法的概念:重换位加法是指这样一种加法,即将两个数的位数互换,再进行相加的运算。
2.重换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先将两个数的个位数互换,再将两个数的十位数互换,最后对应位上的数字相加。
五、进位加法1.进位加法的概念:进位加法是指这样一种加法,即相加时其中一位上的和超过9,就要向前一位进12.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从个位开始计算,如果其中一位的和超过9,则要向前一位进位,将超出的数逐位向前进位。
六、错位相减法1.错位相减法的概念:错位相减法是指这样一种减法,即减数与被减数的各位按位相减,得到的差就是结果。
2.错位相减法的计算过程:从个位开始计算,如果减数的一位大于被减数的对应位,就向前一位借位,进行相应的减法运算。
XX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考试复习学习要点知识学习总结要点

XX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所以产生了乘法。
求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7*5=35
如果写成7+7+7+7+7+7=35就错了。
区别对比:求7与5的和是多少?
列式:7+5=12
因为加数7和加数5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7*5=35
注意课本第6页
1、乘法算式的读法:都是从左往右读,读作几乘几等于几,读算式时,数字要求写成小写数字。
(和以前的要求不一样了,以前要求分清从前往后怎样读,从后往前怎样读,现在简单化了)
2、乘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乘号”是加号的变形,倾斜。
乘号两边的数都叫做“因数”。
得数叫做“积”
(比以前的名称简单化了,不分被乘数与乘数了)
3、乘法算式的书写:两个因数的位置可以交换,每一个乘法算式都可以表示两个意义。
(不再强调因数的位置)
4、注意:把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4*3=12,也可以写成3*4=12,这两个乘法算式都只能表示3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为4+4+4=12决定了乘法的意义。
但是,如果没有加法算式、也没有图画只说5*2=1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说它即表示5个2是多少,也表示2个5是多少。
可以参考课本第7页的第6题来理解。
5、注意课本第7页的第3题,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也可以写成2*4,但是3乘5只能写成3*5,6和4相乘可以写成6乘4也可以写成4乘6。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横线用尺子划,最后横式的得数不要忘记写。
检查有没有抄错数、写错运算符号、进位与退位有没有计算错误。
3、“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圈关键字,“比”字前面的是谁圈起来,比后面参照标准多还是少,把多或者少圈起来。
例如:小华比小英多做5朵花,那把“小华”和“多”圈起来,我们就知道小华多。
4、要看的懂条形图,线段图,求比一个数多还是少,是求“和”还是求“一部分”。
5、求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首先要知道两者相差多少,三种方法。
①多的去掉,②少的补上,③移多补少,总共多出来的一半。
(如果说送给6个后同样多,那要理解它们原来相差12。
给一半后同样多,那原来相差就是一半加一半)6、求最多最少的问题,比谁多,比谁少,同一个参照标准,先列不等式,求最多就是-1,求最少就是+1。
7、交换两筐使左右两边相等,相同的数不用考虑,其他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使最大数和最小数在一起,第二大和第二小数一起,这样才能使左右两边相等。
8、当问题中问够不够时,把计算出来的数与问题中已知的数进行比较,答:够或者不够。
9、解决问题的单位名称不要忘记写。
圈关键字,看到问题中“多少”后面那个字,“几”后面那个字都要圈起来。
多少钱的单位名称是元,不是钱。
几分钟的单元名称是分钟。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2、画平行四边形以及辨别平行四边形,上下,左右一样长。
画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先画上下,再画左右。
3、从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
4、多边形至少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
分三角形的时候以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
5、按要求把一个图形分割成两个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填空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3. 教室宽6()
4. 一棵树高3()
5.小明的身高130()
6. 操场长80()
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两步计算:(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分两步列出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合写成一个竖式来计算;(2)有括号:分两步,第一步计算竖式写在前面,第二步计算写在后面。
先算括号再算外面,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
42+9= 43+3= 48+4= 25+3= 36-14= 87-77= 33+4= 23+9= 18+12= 9+26= 55-44= 33-27=
列竖式计算(笔算)
23+59-35= 21+28= 98-13=
45+(37 –22)= 87-(52 +27)= 62-13=
三、解决问题。
(审题:圈画重点词、分析题意、检查)
苹果45个梨28个
1、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2、橘子比梨少9个,橘子有多少个?
3、橘子比苹果少多少个?
4、三种水果一共多少个?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
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
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6)拼角:直角+锐角=钝角,锐角+锐角=可能是 (锐角,直角,钝角)。
3、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画直角不忘标记身份证明;锐角画尖尖;钝角两边张得开。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填一填。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一块副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2、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数一数。
有( )个直角 有( )个直角
( )
( ) ( )
一、画一画
请你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
乘数乘号乘数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一共多少?每份数×份数=总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1.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 或口诀: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法计算比较简便。
3、5×4,表示( )个( )相加,读作( )。
4、2和6的积是( ),2和6的和是(),
2个6相加的得数是(),2个6相乘的得数是()。
5、写口诀,填得数。
①4×2=( )口诀__________ ④3×4=( )口诀__________
②3×4=( )口诀__________ ⑤1×6=( )口诀__________
③6×5=( )口诀__________ ⑥5×5=( )口诀__________
6.计算。
5×4-7= 3×6+20= 5×5-5= 4×3-9=
7.一条 6元。
元
8、(1)有2碗汤圆,一碗有5粒汤圆,另一碗有6粒汤圆。
一共有多少粒汤圆?(你能画图再列式吗?)
(2)妈妈做了5碗汤圆,每碗有6粒,一共有多少粒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