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设计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5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5篇【篇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根据省、市“五水共治”专项行动的整体部署有关精神,为全面推进我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订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市名城为目标,以“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为标准,坚持全面治理与扩面改造并重,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四低一不健全”问题,实现农村村庄的环境优美和生态和谐。
二、工作目标目标任务按“三年三步走”分解落实。
2023年为全面启动年,要完成所有未开展治理行政村的管网与终端设施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要求完成治理任务的60%,使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自然村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农户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2023年,完成治理任务的20%,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自然村覆盖率提高到75%以上,农户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2023年,完成治理任务的20%,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自然村覆盖率100%,农户覆盖率提高到70%。
通过3年(2023-202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未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改造提升已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管网与设施,全面改造农厕和化粪池,使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全面实现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三、工作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包括污水接入、管网建设和终端设施建设等三个部分。
各村要对辖区内污水处理方式作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检查,因村制宜,各行政村根据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制定切实可行治理方案。
镇政府将制订集镇总污管网走向图和村庄示意图,对于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将生活污水进厂处理。
乡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乡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设计方案一、项目概括1.1.本项目为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1.2.建设地点:甘孜州石渠县蒙宜乡蒙格二村13、建设规模:177户居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1.4、项目具体情况如下:由于项目所在地住户在修建房屋时没有修建厕所,所以本次2023年甘孜州石渠县蒙宜乡蒙格二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要帮助居民修建厕所后再进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因蒙格村所处区域为牧区,故在新建厕所时,做出两种方案供业主选择;方案一是和农区一样以砖砌为主体的破砌结构,方案二为钢结构厕所。
二、设计思路由于蒙格二村所处区域为牧区,居民分散,不适合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故本次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采用分散式处理的方式,一家一台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但是考虑到有些住户位置偏远,交通不变,所以只要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
在新建厕所末端安装三格式化粪池,然后使用管道连接至一体化设备,经过设备处理达标后的污水,进入渗透池,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进行排放,本次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626-2023)三级排放标准。
三、设计依据本工程依据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及国家规范《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23年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3(2023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2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2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2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以及强制性条文等四、新建厕所详细说明4.1方案一(砖砌厕所)4.4.1、新建厕所说明室内面积4∏f,室内高度2.4米,基础为条形基础,墙面使用240厚砖砌墙体并对墙体外部抹灰刮白,屋面为现浇板并设置挡水墙配备雨水管,末端使用成品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厕所内部选用成品蹲便器与成品洗手盆,顶面腻子刮白、墙面用300*600白色墙砖装饰、踢脚线使用8mm釉面砖踢脚,地面采用300*300防滑地砖,不挂污,无残留,厕间无异味,极易维护清理,室内安装600*600塑钢窗进行通风,门采用700*2100塑钢门。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一种综合的污水处理方案,实现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以保护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二、问题分析1. 污水排放量大:农村地区污水排放量庞大,主要来自家庭生活、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等。
2. 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污染水体。
3. 污水处理技术落后:传统的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晾晒、沼气池等简单方式,处理效果差,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三、方案设计1. 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农村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污水。
污水处理厂应包括进水口、格栅除渣、沉砂池、曝气池、二沉池、消毒池等处理设施。
2.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等,以高效降解有机物质,提高处理效果。
3.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厂应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如沼气发电、有机肥料生产等。
4. 水质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实施步骤1. 项目立项与规划:制定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立项报告,明确项目目标、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等。
2. 设计与选址: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选择合适的选址,考虑到周边环境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3. 建设与设备采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同时采购所需设备和材料。
4. 运营与管理:建设完成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营与管理,包括设备维护、水质监测、污泥处理等。
5. 宣传与培训:通过宣传活动向农村居民普及污水处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五、预期效果1. 水环境改善:通过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案,有效减少污水直接排放,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污水处理是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农田、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势在必行。
二、问题分析1. 污水排放问题: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农田中,严重污染水资源。
2. 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各地处理方式不一致,效果参差不齐。
3.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相对较弱,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目标设定制定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的目标是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零直排。
2. 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国家标准。
3. 统一农村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方案设计1. 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站: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农村污水处理站,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处理站应包括进水口、初级处理单元、中级处理单元和出水口等设施。
2.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
这些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3. 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采用厌氧消化、压滤等技术,将污泥处理成可利用的有机肥料。
4. 加强运营管理: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和监督各个处理站的运营工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5. 资金支持政策:制定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确定农村污水处理站的选址、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某村2024年度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方案

某村2024年度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满是资料和草图的工作台上,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慢慢散开。
农村污水处理,这个话题在我脑海中回荡,仿佛已经浮现出一张张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我为某村2024年度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制定的实施方案,希望能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农村污水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本项目旨在解决某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农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根据某村实际情况,预计污水处理能力为500吨/天。
2.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管网铺设、污水处理站运营管理等。
3.工程地点:某村污水处理工程位于该村中心地带,便于集中处理和排放。
三、实施方案1.设计原则(1)经济合理: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2)技术先进:采用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工程稳定运行。
(3)环境友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工程设计(1)污水处理设施:采用A2/O工艺,实现脱氮除磷,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2)配套管网: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将各户生活污水纳入管网。
(3)污水处理站:建设一座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站,用于集中处理污水。
3.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清理,搭建临时设施。
(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管网等。
(3)调试运行: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4.工程验收(1)验收标准: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对工程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效果、设备运行状况、环保设施等。
5.运营管理(1)建立健全运营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
(2)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四、工程投资及效益分析1.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约为1000万元,包括设备购置、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等。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方案简版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方案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方案1. 引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缺乏合适的处理设施和技术,农村地区的污水往往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给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方案的特点、技术和实施步骤。
2. 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案的特点- 灵活性: 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案适用于各种农村地区,无论是山区、平原还是沿海地区,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安装。
- 低成本: 与集中式处理设施相比,分散式处理方案通常更具有经济性,因为不需要建造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和输送管道。
- 减少排放: 分散处理意味着将污水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排放压力,有利于保护环境。
3.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3.1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设备。
它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反应器有活性污泥法、固定载体法等。
3.2 植物处理系统植物处理系统依靠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来净化水质。
通过植物的吸附、吸收、分解等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植物处理系统包括湿地植物群落、人工湿地、浮萍池等。
3.3 滤料过滤滤料过滤是一种通过滤料的物理隔离和吸附作用来净化水质的方法。
常见的滤料材料有砾石、河砂、活性炭等。
滤料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颗粒污染物和部分溶解有机物。
4. 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案的实施步骤4.1 现场调研和设计首先,需要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包括流量、水质、土质等方面的数据采集。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设计,确定适合的处理技术、设备和处理流程。
4.2 设备安装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购买和安装所需的处理设备。
在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4.3 运行和维护一旦设备安装和调试完成,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1.引言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污染环境等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2.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并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3.设计方案(1)收集系统:在农村地区,由于房屋分散,人口稀疏,传统的污水收集系统难以建设,因此我们选择采用分散式收集系统。
每户通过下水道将生活污水引入集中处理设施。
(2)预处理系统:收集到的生活污水首先经过预处理系统进行初步处理。
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格网沉淀器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污物、悬浮固体和沉积物。
(3)生物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进行二次处理。
生物处理系统采用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组合。
生物滤池主要通过微生物的附着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减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则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进一步净化污水。
(4)消毒系统:经过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仍然可能存在有害细菌和病毒。
因此,我们设计了消毒系统,通过紫外线或氯化等方法对污水进行消毒,确保出水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
(5)回用系统:在处理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回用系统,用于回收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回用系统包括二次供水系统和灌溉系统。
二次供水系统将处理后的水供给给民众,用于冲厕、洗衣等生活用水。
灌溉系统则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田灌溉,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4.设施设计在具体设施设计上,我们选择了塑料制品作为主要材料,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满足处理污水的要求;二是塑料制品具有较低的成本,适合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三是塑料制品具有轻便易搬运的特点,方便在农村地区施工。
在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上,我们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提高处理效率和节约成本。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施工组织设计一、前期准备工作1.建立项目组织设立项目组织,确定项目负责人和各工作组负责人,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2.确定项目目标和要求确定项目治理目标和要求,明确治理范围和治理程度。
3.调研与初步方案设计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污水产生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初步方案设计。
4.确定施工方案和工期根据调研结果和初步方案设计,确定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并进行工期规划。
二、人员配备和培训1.人员配备根据施工规模和要求,制定人员配备方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
2.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污水治理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物资准备1.采购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采购适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材料。
2.质量检验对采购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1.工作分解与协调将施工过程分解为各个环节和任务,确定施工工序和工作流程,协调各个工作组之间的关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现场施工安排根据施工方案和工期,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和安排,包括人员调度、设备调配、进度控制等。
3.安全措施制定安全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把关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
5.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包括施工人员的考勤、戴锁装备的配备、材料和设备的摆放等。
六、施工过程监管1.监督检查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和要求。
2.进度管理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和管理,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3.质量验收在施工结束后,组织专家对治理效果进行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七、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1.环境保护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包括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2.环境修复对施工结束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工作。
八、总结与评估1.工程竣工总结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总结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的建设目标。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村容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容。
2008年10月初,市委涂勇副书记调研西湖村,提出了要以西湖村为示典型的“政府引导、农体、社会参与、部门支持、城乡共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危机,使耕地危机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村的生存发展。
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二引起的农村河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容,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而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各类水源;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目前全国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4%左右,还有3亿多农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在省市农民家庭用水水质的抽样检测结果中,63个水样肠杆菌、浑浊度等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
水源地水质低的状况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因果关系。
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特色:1、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2、无统一污水收集管网;3、以家庭生活污水为主(部分区域有农家乐);4、部分地区存在小型工厂和作坊。
目前这部分农村生活污水(部分生活污水中混有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均直排入周边河道中,对农村周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对周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周边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农耕,直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成这些自然村落的污水整治与改造。
一.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编制依据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⑵设计大你为对周围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资料;⑶“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中国标准;⑷《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编,1997;⑸《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⑹《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GB50104-2002⑺《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⑻《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⑼《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设工业;⑽《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8-20021.3编制原则⑴处理后生活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⑵从水务一体化的角度,科学论证污水量,优化系统布局,保护水环境。
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生境。
⑶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⑷设计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容,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依据生态、景观和高效处理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条件,降低污水处理的维护运行费,使其运行管理方便。
1.4编制目的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达到如下目的:⑴论述建设污水就地处理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⑵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选择。
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位置和面积进行论证。
⑷对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工艺、工程投资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以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较和论证。
⑸根据投资估算,提出资金筹措方式以及项目实施进度、通过以上研究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5.1建设本项目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根据现状以及调查资料显示,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西湖村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任务,努力探索具有新洲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水环境质量恶劣,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在各自然村实施污水收集和就地处理,可以减少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及污水直接排放对河道的污染,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对人民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1.5.2建设本项目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需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全社会都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改善生活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消除脏、乱、差成为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人物和××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精神,结合×××的实际情况,计划对××村的农村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对村污水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对排水管网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1.5.3 对其他各自然村的污水治理起着积极的示作用通过对本项目的事实,进行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的试点工程建设,探求适合农村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方式方法,对解决其他各村的污水出路提供经验,起着示作用。
不仅顺应中央和××市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方向,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了实事,也为郊区河道建设与管理减轻压力。
二.污水水质及排放标准生活污水水质(常规)出水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排放水质:COD cr: ∽100mg/1 PH: ∽6-9BOD5: ∽20mg/1 NH3-N: ∽15mg/1SS: ∽70mg/1 粪大肠菌群数: ∽500个/L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依据污水水质特点,采用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实用性和先进性兼顾,保证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2.方案设计中尽量减少占地,合理布局,节省投资。
3.方案力求工艺成熟,运行稳定。
4.设计中尽量降低建设费用,减轻企业负担,达到低投入、高收效的目的。
5.设计时充分考虑污水处理系统配套的减震、降噪、除臭措施,从而防止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水处理产生的少量剩余污泥经好氧消化后,定期清除外运。
6.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柜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可实时监控运转情况,具备各种故障的自动保护,另配套独立的PLC控制的手动控制,无需专人管理。
7.污水处理设施能够耐高峰冲击负荷;污水处理可实现超越排放。
8.排放口设置永久性排污标志,污水流量连续计量装置。
四.工艺的确定1、工艺设计的主要结论进水水质分析该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cr≥0.4),另外还含有氨氮.大肠杆菌等污染物。
设计思路在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合理和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污泥、污泥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活性碳过滤和消毒处理.污泥处理及处置采用重力浓缩,减量化,消毒后外运焚烧或填埋.。
2、工艺流程简要说明污水汇集进入格栅井,利用格栅井中的格栅拦截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进入一体化设备进行综合处理,一体化设备设置好氧池、活性碳吸附池和臭氧消毒池,通过综合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五、污水处理技术性能参数及说明(一)、拦污设施――格栅井污水中含有各类漂浮物质,需设置格栅加以拦截。
已防止堵塞后续的水泵或处理设备;避免在后续水池沉淀,增加检修次数。
采用人工格栅,栅隙设计为5mm,人工定期清理,设置一台,栅渣每天随生活垃圾一起外运格栅沟宽设计为200mm,设计沟深800mm。
材质为全不锈钢材质。
(二)、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本工艺的核心部分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采用一套规格为Φ0.8×2.2m箱体2套,材质为Q235A防腐。
箱体采用地埋式,箱体上留检修人孔。
箱体组成:箱体设计好氧池、活性碳过滤池、消毒池及风机房组成。
A、好氧池好氧池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固体填料的表面,不像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MLSS)那样随波逐流,并随出水一起流走。
当污水流过填料层时,有机物被生物膜所吸附,污水得到净化。
这个接触,吸附过程虽很短,但被吸附的有机物可以储存在生物膜中,有较长的时间为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吸收。
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层生物膜由于缺氧,好氧菌死亡,附着力减弱,就会脱落,在接触沉淀池中沉降下来,以污泥的形式排除掉。
旧的生物膜脱落后,新的生物膜又会在原来脱落的地方生长起来,使氧化池处理污水的工作处于动态平衡,出水水质稳定。
生物接触氧化池由池体、填料、填料支架、布气装置和曝气系统等部分组成。
B、活性碳过滤池池充填活性碳填料,活性碳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C、消毒池消毒池按规:“TJ14-74”标准不小于30分钟,本污水消毒时间设计为60分钟。
消毒采用臭氧消毒。
材质采用Q235A钢结构防腐(贴玻璃钢防腐),地埋式。
d、污泥池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采了污泥消化,剩余污泥定期由环卫部门定期抽吸外运。
e、管材及防腐措施污水管、污泥管采用Q235A材质,曝气风管采用ABS管阀件,所有钢结构部分,外表面均采用化工部推荐的环氧煤沥青防腐处理,设备部采用喷砂除锈后贴玻璃钢防腐。
保证设备使用寿命不少于40年。
六、工艺技术特点1、污水处理设备采用Q235A钢结构防腐结构地埋式。
2、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风机、控制设备等主件均采用先进、可靠的产品,设备保证安全无故障长期运行。
风机房除采取消音措施外并地埋式,运行噪音低于50分贝,减轻了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3、系统出水配有电磁流量仪,时间监测污水的排量及累计量。
4、本装置设计于地表面以下,不需盖房、上表可搞绿化或停放车辆,工艺设计操作系统为全自动电器控制系统。
水泵、风机定时自动切换,交替工作及设备故障、损坏报警系统,设备可靠性好。
所有动力设备均有备用,平时一般无需专人管理,只需每月或每季度维护于保养一次。
七、系统控制本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
设备的运行完全通过PLC进行全自动控制(可切换成手动控制模式),可完成水泵、风机的启闭和自动切换,并备有过压、缺相、短流等保护和报警功能。
控制功能:紧急停车按钮,启停按钮,启停指示灯,故障报警指示灯。
控制箱为箱式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