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学案:第13课 明朝的统治(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等奖教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明朝的建⽴时间、建⽴者和全⾯改⾰官制、改⾰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虽然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但同时⼜是明朝逐步⾛向衰落的原因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股取⼠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多媒体出⽰图⽚:元朝末年,天下⼤乱。

朱元璋⾃幼⽗母双亡,沦为乞丐,后⼜遁⼊空门。

他⾛投⽆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步步⾛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批将才笼络在⾃⼰⾝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礼遇有加。

在鄱阳湖⼤⽔战中,他以少胜多,⼀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后,他厉⾏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机。

但同时,为了朱家江⼭永固,他⼤开杀戒。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的⼤明王朝。

【讲授新课】⼀、明朝的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找出明朝建⽴的三个要素。

学⽣回答: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

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讲述: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的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呢?学⽣回答:改⾰⾏政机构。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14明朝的统治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14明朝的统治学案新人教版

14、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言多人对这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围内命题.唐太宗时C.宋老师让回答问题流学习成果。

错、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评价的是()A.大禹治水 B.隋朝造船业 C.隋朝统一 D.隋朝大运河2.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代的两个治世,这两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唐太宗 B.唐太宗唐玄宗 C.武则天唐玄宗 D.唐太宗武则天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政6.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下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9.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10.“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11.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12.“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13.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的统治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的统治教案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学科素养
《明朝的统治》一课,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为: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知道明朝建立的相关内容,通过情景与有关史料深刻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通过展示明朝经济上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朱元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生:因为必须依照“四书”、“五经”······
师:嗯,不错。当时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否则即便写得再好,也只能得个零蛋回去。
师:题目的问题解决了,那答题格式有没有要求呢?
生:有,必须写八股文。
师:嗯,就是八股文,那何为八股文?它有何特点?
生:形式对仗、内容空疏······
【板书】三、勤政中年,强化皇权
1、文化上:设科取士(八股文)
我们以班级管理为例,班主任老师为了管理好你们班,就会选班委、课代表来协助管理。同样,国家也是如此。朱元璋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因此就势必要选拔一些官员来管理国家。那么,同学们一起复习下以前所学知识,自隋唐以来,国家选拔官员的途径是什么呢?
3分钟
新课教学
让我们回到400多年前,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这一天。朱元璋此刻正坐在皇宫前,看着阶下的大臣、回想自己传奇的一生,不禁思绪万千。
【板书】一、悲惨少年,长夜将明
师:少年的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当时是个什么社会状况呢?我们可以通过一首《醉太平小令》了解一二,大家请看。“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 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从中可以看出元朝末年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明朝的统治》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

《明朝的统治》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

这些举措,一方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社会精英的创造性。

太过集中的专权,不仅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更让社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过程;明太祖和明成祖先后采取的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阻滞科学文化的发展危害;并要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3.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表现。

5.理解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思想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朝代更迭表。

关于明清两朝你会想到哪些人物?是从放牛娃、云游和尚、乞丐,一路飙歌逆袭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还是文武双全、迁都北京、开创天子守边、永乐盛世的皇帝朱棣,亦或是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支撑,最终吊死煤山的明末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

明朝究竟是怎样一个朝代,它是怎样建立的,推行过哪些政策,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教师出示材料: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答案参考: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习题教案(2019最新精编)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习题教案(2019最新精编)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1351年,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

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朝。

随后攻占元,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在中央,废除了和,提升职权,还分散兵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5.明朝提倡。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6.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个部分组成,称为。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7.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甘薯、、花生和等。

8.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随堂巩固案1.(荆州市中考)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2015年福州市)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选择题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3.(徐州市中考)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及教学反思1.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的统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合作讨论法【学习方法】自主阅读,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资源】教材,导学搞,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他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终建立了明朝。

他是谁?(朱元璋)(以人物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明朝的建立1、学生阅读课本66第一段完成导学搞诱思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

(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根据课本66页归纳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统一: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引导:在我国历,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讨论: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明朝建立之初,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有烦恼,他要怎样治理国家。

他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范文】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川教版)

【范文】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川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13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提纲一、明朝的建立.背景:元朝末年,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爆发:1351年,发动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序幕。

3.建国:1368年初,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

4.灭元:年秋,明军北伐,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政治:①在地方上废除机构,设立“”,三司互不相属,直属中央。

②在中央取消,六部处理朝廷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制。

军事:为了独揽军权,朱元璋在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开创明代特务政治的先河;太祖以后又设置、西厂,合称“”,厂卫制度成为明代政治的毒瘤。

三、八股取士.选官制度:明朝时,仍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但考试内容和文体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2.考试范围:题目:选自。

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

3.文体:必须按呆板同定的格式来写,这就是,人们称明朝科举为“八股取士”。

4.影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巩固训练.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2.“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

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主题概述】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明朝时期,国力一度强盛,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无法克服封建社会内在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潜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导致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发生,强盛一时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狂潮中土崩瓦解。

1644年,清军入关,结束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王朝历史——清朝。

清朝延续了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的做法,设置了军机处,将封建君主制度推向顶峰,但与之相伴的是封建制度危机的不断深化。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明初,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年郑和开启了下西洋之旅,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边患。

日本、荷兰、葡萄牙等国先后袭扰我国沿海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军民奋起抵抗,最具代表性的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清政府加强了对西南西藏、东南台湾、北部蒙古和西北新疆的管理,建立了庞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经过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盛世之下却隐藏着危机。

乾隆中期以后,封建制度的危机逐渐显现,清王朝自身发展的停滞与世界的飞速发展,使得强盛一时的大清王朝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下来。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散发出熠熠光辉。

四大名著的问世,《红楼梦》的发表,无疑使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明长城、故宫等杰出建筑,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

第13课明朝的统治
【导学指要】
1.课标要求
(1)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学法指导
(1)了解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厂卫制度、八股取士的影响;
(2)通过对明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了解,认识这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的表现。

3.概念解读
厂卫制度: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

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厂卫是中国明代各种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的总称,其作用是侦察各级官员的言行举止,在皇帝特许下可以不经由正式司法机构的的审判过程,而处理审判并处罚犯人,该机构反映了明代君主个人独裁统治的特色。

【知识建构】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清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2.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
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D.明太祖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5.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有()
①北厂②锦衣卫③东厂④军机处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明朝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的主要做法是()
A.八股取士B.文字狱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
【思维提升】
一、材料解析题
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该朝代为巩固统治采取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后反思】
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