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第2课时抽样调查教案2-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和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
2、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三、师生合探1、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2、我们如何收集数据?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数学学习委员。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

抽样调查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3.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
3. 讲解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来分析数据。
4. 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与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每组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收集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6.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调查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分析数据中的应用。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报告撰写能力。
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评价学生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时的正确性。
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关于课外阅读习惯的调查问卷。
2. 统计学软件:如Excel、SPSS等,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调查成果和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抽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相关推荐抽样调查教案设计(通用6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抽样调查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抽样调查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思想:本节需两课时来讲授;教师首先从具体实例中入手,引入总体、个体等相关概念,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调查方式。
在学习本节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明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知道抽样调查是为了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会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样本。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总体与个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分辨问题中哪是考察对象、总体、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问题情境师:生活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来作出判断,但当要调查的对象太多或调查本身具有某种破坏性时,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个实例。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设计、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都是我国的优越项目。
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你最爱看哪项比赛?我们班的同学中,哪个比赛最爱看的人最多?(幻灯片)[教法]:以奥运会为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加课堂气氛。
Ⅱ.新课讲授师: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同学们都爱看哪个比赛,我说一个比赛项目,爱看的同学就举起手。
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全班同学中最爱观看的比赛项目的人数。
教师总结:同学们,上面我们对咱们全班的同学做了这么一个调查,那么,像这种为了特定目的对所有考察对象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学会如何从样本中获取信息,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和抽样调查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抽样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会如何从样本中获取信息。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抽样调查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从样本中获取信息,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运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据收集和抽样调查的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数据,用于讲解和操作。
2.准备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出数据的收集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并展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对数据收集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并实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分享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趣事和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的调查成果,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讲解抽样调查的基本步骤,如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整理和分析数据等,并展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抽样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0.1.2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10.1.2统计调查(2)——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2.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3.能够通过文字、统计图、统计表获取信息,进一步解决相应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产生思考,理解样本是全体调查对象的代表,对样本选择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问题解决:通过文字、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1.通过对抽样调查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抽样调查的相关概念及步骤,样本选择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意义。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四、学习过程(一)萌发【活动1】观看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教师播放小山羊买火柴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师:问题1 在这个视频中,小山羊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生:全面调查师:什么是全面调查?生: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也称普查。
师:问题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生:会抽出几根擦擦试试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活动2】现场采访:遇到以下问题,你会怎么做如何知道一锅汤的味道?如何检测同一批烟花的质量?如何得出同一种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如何了解一条河流某段流域的水质?师:现场找四位同学发表见解总结抽样调查的定义: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适用标准:总体数量多、范围广,全面调查不方便进行;调查具有破坏性或受其他条件限制。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总结抽样调查的定义,并且总结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活动3】调查方式连连看观看课件上老师展示的几种调查,判断适合用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设计意图:通过连连看的方式,让学生对调查方式做出合理的判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第2课时抽样调查教案1新版湘教版

第2课时抽样调查1.了解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妈妈做菜时,为了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适合,取了一点品尝,想一想,妈妈的这种做法属于什么调查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九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探究点二:抽样调查中样本、样本容量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4个 B.3个C.2个 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探究点三:样本抽取的合理性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 ) 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三、板书设计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2.样本、样本容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就组成了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3.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调查时能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选入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第2课时数据的抽样课件

分层作业
(2)总体为44棵红枣树上的红枣的质量, 样本为抽取的5棵红枣树上的红枣的质量, 样本容量为5; (3)(35+35+34+39+37)÷5=36(千克). 36×44=1584(千克). 答:估计该农户一共可以收获1584千克红枣.
预习导学
样本和样本容量概念的理解 阅读课本本课时“说一说”的内容,并归纳主要知识. 1.从 总体 中抽取的 一部分个体 就组成了一个样本. 2.样本中个体的 个数 叫做样本容量.
预习导学
为了了解2 00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 20台做连续的运转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 样本容量各指什么?
分层作业
3为了解果农去年的收入情况,从全县果农中抽取100户果农进 行调查,这100户果农去年的收入是 ( A ) A.样本 B.样本容量 C.个体 D.总体
分层作业
4为了解全校学生掌握的防溺水知识情况,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 比赛,全校有30个班级,每个班级有50名学生,规定每班抽5名 学生参加比赛,这时样本容量是 150 . 5为了解我市七年级20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 对其身高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0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50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 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
分层作业
(2)总体是某九年级400名学生的成绩,个体是每名学生的成绩, 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名学生的成绩,样本容量是50.
分层作业
10某农户在山下种了44棵红枣树,收获时先随便采摘5棵枣树上 的红枣,称得每棵树上的红枣的质量(单位:千克):35,35,34, 39,37. (1)本题是利用什么调查方式得到的数据? (2)本题的总体、样本、样本容量分别是什么? (3)请你估计该农户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红枣? 解:(1)抽样调查;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学设计4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的基本方法,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操作过程,能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数据的收集。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抽样的公平性,理解随机抽样的意义,为以后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随机抽样的公平性、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的基本方法,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操作过程。
2.能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数据的收集,感受抽样的公平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的操作过程。
2.教学难点:随机抽样的公平性,抽样方法的选择。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入教学内容。
2.准备抽样工具,如号签、箱子等。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摸奖活动,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公平地摸到奖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抽样的基本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随机抽样的公平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抽样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抽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第2课时抽样调查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3.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个体间
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
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叫做
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问题探究】
问题1: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气球,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哪一种颜色的气球最受全班同学的喜爱?
问题2:如何进行下列各项调查,你认为做这些调查有什么作用?
(1)为了了解某班同学的体重,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
(2)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一锅汤的味道,小明盛了一小碗汤来品尝味道;
(4)为了了解某次考试试卷的质量,对全班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
问题3:某省有7万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样本容量是
试说明在下列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
1)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只试验。
2)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人数进行统计。
三.【拓展提升】
问题4:1.下列调查是用全面调查好,还是抽样调查好?说说你的理由.
(1)全班学生家庭1周内收看“新闻联播”的次数;
(2)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
(3)长江中现有鱼的种类;
(4)某本书上的印刷错误.
2.你认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举例说明.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