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
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 技术条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千本标准。
3. 1
光泽 gloss 表面的一种光学特性以其反射光的能力来表示。
3.2
附着力 adhesion
漆膜与被涂面之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结合的坚牢程度, 被涂面可以是裸露底材也可以是涂漆底 材。
4 技术要求
4. 1 一 般要求
4. 1.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或技术文件制造。
仪器测量
流匀度(复合层) 鲜映性DOI
光泽度 (20 ° )
附着力 漆膜硬度
性能要求 与标准色板相比, 颜色类型相同,亮度与色彩饱和度接近吻合, 目 视无色差 实色漆色差值: L.E<l.0 (45 ° ) 金属漆色差值: 6.E<l.5 (45 ° ) 金属漆或实色漆: 长波 c'.(13, 短波10~30 高光黑: 长波 ,(7, 短波 c'.(18 ?:80 金属漆: ?:90 实色漆: :?:85 亚光或半亚光色漆光泽依照色板定义风格 0 级~1 级 �HB
I
`'
I
i::::::i
本标准是对《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的修订。
II
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外饰塑料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产品检验、标识、 包装、运输及贮存、 产品变更。
本标准适用千本公司用塑料基材(改性PP、ABS、PC+ABS等)外饰件(保险杠、后视镜、扰流板、 门把手、外装饰板等)油漆涂层。
击性
耐低温冲击性 耐水性
涂层表面不应出现剥离、 裂缝等缺陷 表面无起泡现象, 无明显颜色变化 附着力: :<:;1 级
耐湿热性
无起泡、 开裂现象, 无明显颜色变化 附着力: �l 级
塑料件喷漆技术要求ok

QJ/SL 上海双鹿电器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SL50-2008A塑料件喷漆技术要求2008-06 发布 2008-06 实施上海双鹿电器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技术要求-----------------------------------------------------------------------------------------------------------------(1)4 检验方法-----------------------------------------------------------------------------------------------------------------(3)5 检验规则-----------------------------------------------------------------------------------------------------------------(4)塑料件喷漆技术要求QJ/SL50-2008A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塑料件喷漆涂膜外观、性能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冰箱产品2.引用标准GB/T1766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9286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754 《漆膜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º、60º、85º镜面光泽的测定》GB/T14522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6739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3.技术要求3.1 外观要求油漆颜色色差要求:ΔE≤3。
QJLY J7110550A-2012 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

Q/JLY J7110550A-2012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秘密级>编制:李丽娜校对:康平平审核:蔡孝审定:魏宪波标准化:伍永会批准: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 J711085-2009《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技术要求》,本标准与Q/JLY J711085-2009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语言描述;——更改并增加了部分引用的标准及标准号,由修改前的“GB/T 1723-1993涂料粘度测定方法”修改为“Q/JLY J7110090A-2010涂料粘度测定方法”,“GB/T 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修改为“Q/JLY J711372-2009铅笔法测试油漆涂层硬度”,“GB/T 9274-19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修改为“Q/JLY J711226-2009复合涂层耐酸碱性测定方法”和“Q/JLY J711253-2009 复合涂层耐汽油性测定方法”;增加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7930-2011车用汽油”和“Q/JLY J7110088A-2010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的引用;删除了“Q/JLY J711092-2008汽车塑料外饰件用底漆涂料标准”;——增加了“贮存稳定性”、“限用溶剂含量”和“重金属含量”三项原漆性能要求及相关试验方法;——更改了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汽油性的试验方法;——对引用标准的标准号及名称做了更新。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整车试制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李丽娜。
本标准于2012年3月31日发布,2012年4月16日实施。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更替情况为:——Q/JLY J711085-2009(2009年4月20日首次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内饰件油漆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ABS汽车外观件涂装技术规范

ABS汽车外观件涂装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ABS 材料零部件(以下简称ABS 材料)的涂装工艺及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长安本部涂装工艺人员对ABS 汽车外观件涂装工艺过程的了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汽车外观塑料件(ABS PP漆膜技术规范》《ABS 材料用涂料试验规范》《汽车涂装工艺技术》3 术语本规范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3.1 ABS材料ABS (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属热塑性树脂类塑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但其硬度低,耐候、耐溶剂性差,可通过塑料表面的二次加工来改善,涂装是塑料表面二次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ABS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反光镜、门拉手、轮眉装饰条、扰流板等。
4 ABS 塑料件涂装工艺4.1 前处理工艺流程ABS塑料件表面常沾有油污、手汗和脱模剂,它会使涂料附着力变差,涂层产生龟裂、起泡和脱落。
涂装前应进行脱脂处理去除塑料成型时残留在表面的脱膜剂和流转过程中表面沾有的油污,以增强与涂料的附着力,消除涂膜的缩孔。
ABS汽车外观件的前处理多采用溶剂擦拭法进行脱脂,一般直接采用ABS表面处理药液(异丙醇)擦拭,处理工件表面。
ABS工件检查一上挂一擦拭布沾取擦拭溶剂一工件表面擦拭- 擦拭检查一进入下一工序4.1.1 ABS 工件检查ABS塑料件上挂前对其进行检查修整,目视,ABS塑料件必须无磕碰、划伤、毛边,无溶接痕、平整光滑,分模线平整光滑、不明显才能上挂进行涂装。
4.1.2 工件表面擦拭ABS塑料件擦拭时,首先根据ABS件的形状设定擦拭轨迹,擦拭时按照预先设定的擦拭轨迹进行擦拭,避免漏擦和擦拭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每个工件表面擦拭两到三遍。
擦拭布根据需要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更换,避免将擦拭布上的脏污带到处理的工件上,污染工件。
4.1.3 擦拭检查ABS塑料件擦拭结束后,应对擦拭后的工件进行目视检查,发现未擦干净的地方重新擦拭,擦拭干净的工件直接进入下一工序。
塑料件涂装要求规范

根据 GB/T 20624.2 进行实验,重锤质量 500g,样品尺寸 70×150mm,厚度 3mm。 重锤应落在试板喷漆面上。 4.5. 附着力
编制: 赖 礼 汇
校核: 苏 建 波
审定: 王 晓
批准: 王 坚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SJ-NW-015— 2006 SJ-NW-015— 2009
制定/修订者 王晓
赖礼汇
制定/修订日期 2006-07-10 2009-03-10
批准 李伟 王坚
日期 2006-08-23 2010-6-25
若为特殊涂料由当事者双方另行决定。
3.4 耐冲击性
落下距离为 200 mm,不可发生裂痕、剥落等 ——
缺陷。
3.5 附着力
应无剥离(100/100)
〇
3.6 耐酸性
〇
3.7 耐碱性
经 24 小时应无明显软化、起泡、剥落等缺
陷。色差(ΔE*)在 1.5 以下。
〇
3.8 耐清洁剂性
〇
3.9 耐增塑剂性 应无明显颜色变化、光泽减退、软化等缺陷。 〇
备注
仪表板上部严重曝晒区域,前挡风玻璃除霜格 1504 kJ/m2
栅
仪表板较严重曝晒区域,A 柱,搁物板上的零 1240 kJ/m2
件
门板上部,上立柱等处于特征线以上的零件 门板下部,下立柱,中控箱,中控面板下部等 处于特征线以下的零件 门槛等位于地板或顶棚上的零件
489 kJ/m2 226 kJ/m2
16h→80±2℃×2h,然后评价其二次附着性。
塑胶件喷漆工艺要求

塑胶件喷漆工艺要求塑胶件喷漆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让塑胶件表面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耐用性。
然而,要想实现理想的喷漆效果,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工艺要求。
本文就塑胶件喷漆工艺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1. 塑胶件表面处理塑胶件在喷漆前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保证漆膜附着力和质量。
表面处理包括去污、打磨和划痕修复。
去污可以使用清洗剂或酒精,打磨可以使用砂纸、砂轮和研磨机,划痕修复可以使用填补剂和打磨。
2. 喷漆前的底漆处理在进行喷漆之前,需要进行底漆处理。
底漆可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耐久性,还可以填平塑胶件表面的细小凹凸不平。
底漆可以选择透明或颜色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底漆的选择要根据喷漆的材料、颜色和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
3. 喷漆喷漆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喷漆设备和喷头。
其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喷漆的压力、喷漆的速度和角度。
喷漆时需要保持均匀的喷涂,避免出现喷涂不均匀和漆膜厚度不一致的情况。
喷漆时需要注意喷涂距离和喷涂时间,不宜过近或过远,并且需要保证每一次喷涂的时间和涂层厚度相同。
4. 喷漆后的处理喷漆之后需要进行干燥和固化处理。
不同的喷漆材料需要不同的干燥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干燥后需要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漏涂、裂纹、气泡等问题,并进行修补和涂装。
修补和涂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使用手工或机器进行。
塑胶件喷漆工艺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
只有在严格遵守工艺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理想的喷漆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CVTC 52036-2013 塑料件喷漆技术要求

最小4个读数
3
CVTC 54036—2013
表 2(续)
耐候性试验a
SAE J2527-A, 2500 kJ/m2。
ΔE<3.0
耐候性试验
耐候性试验:SAE J2527-A, 2500 kJ/m2
ΔE<3.0
+96h耐湿
96小时耐湿试验可采用方法A或方法B:
无明显变化
+胶带附着力试验 方法A:采用符合ASTM B117, 附件X.1的试验设备, 符合ASTM
测试项目
测试标准
胶带粘接试验(X CV离、各层漆膜之间不 允许出现脱离。
144小时耐湿 +胶带附着力试 验
飞石冲击试验 汽油浸泡试验 湿冷循环 +24h耐湿 +胶带附着力
耐候性试验
经过144小时耐湿试验,耐湿试验可以采用方法A或者方法B:
耐湿试验后无明显变化。
耐湿试验后无明显变化。 十字划割不超过1级
经过240小时耐湿试验,耐湿试验可以采用方法A或者方法B: 方法A:采用符合ASTM B117, 附件X.1的试验设备, 符合ASTM D1193 类型IV的液体,温度为38±2℃ ,湿度为~100% RH 。 方法B: 采用符合ISO 6270-2 5.1中规范的温度舱温度为 40±3℃,湿度为~100% RH 。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身及造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车身及造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宁贵欣
I
塑料件喷漆技术要求
CVTC 52036-2013
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

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前言内饰塑料件喷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内饰塑料件上喷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部装饰塑料材料上的喷漆,如:出风口、空调控制器、开关组、中央控制面板、烟灰缸等的装饰漆和软油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技术规范车辆内饰件颜色评价EN ISO 2409 油漆和类似涂层网格刻划试验ISO 105 耐磨损特性试验3 基本要求3.1 所有待测的样件都要由供应商同时提供下列说明:——基体材料的说明(材质说明、牌号、供应商名称);——油漆牌号、供应商名称;——色调。
3.2 试验件首先要放在60℃中48小时,然后还要放在标准气候条件下(按DIN50014 )24小时,做预处理。
3.3 喷漆的零件整个表面看起来必须十分均匀。
不允许有针孔、裂纹、流挂、条纹、叠层等缺陷。
整个漆层不仅在供货时,而且试验后也不允许脱落和崩漆。
3.4 产品在存放后,漆层颜色不允许改变,也不允许出现斑点。
3.5 喷了漆的零部件不允许分泌出有毒的化合物,也不能有异味。
3.6 喷漆表面颜色和光泽必须与样品或预先提供的颜色样板一致。
4 技术要求4.1 油漆层厚按 GB 1764 测定,要求:饰面漆>20μm,软漆>60μm。
4.2 供货状态油漆附着性及脆性4.2.1 按EN ISO 2409标准,使用合适的刀具对样品进行贯穿到基体的网格划刻,但不能太深,并用3M 公司610或Tesa公司4657型绝缘胶带贴紧,沿180度方向快速撕下胶带。
要求达到GT 0-1级4.2.2 握住一枚硬币用力在测试区域刮划。
刮划方向上硬币应与水平成45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有的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
可以作为汽车外饰塑料件涂漆设计、零部件采购以及进厂检验等工作的依据。
汽车塑料件涂漆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塑料件涂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开发的各类汽车所装用的外饰塑料件的涂漆要求。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7-19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 1730-1993 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34-19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43-1979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
GB/T 1764-1979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65-1979(1989)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T 1766-1995 色漆和青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 11121—1995 汽油机油
GB 11122—1997 柴油机油
GB/T 13492-1992 汽车各色面漆
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HG/T 3343-1985 漆膜耐油性测定法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J B071—2006 汽车产品零部件标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塑料件表面涂漆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执行,涂漆颜色应符合设计部门或营销部门确认的色板要求,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2 外观要求
3.2.1 塑料件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凹坑、凸起、收缩痕、棱边等加工缺陷,并符合设计要求。
3.2.2 塑料件涂漆前应经过前处理脱脂除油,保持工件表面清洁干燥,无脱模剂、油污、泥沙、水等影响涂漆质量的物质。
3.2.3 塑料件经喷漆烘干后,其涂漆表面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涂漆表面外观质量
3.2.4 同一批零件、同一总成中的塑料件涂漆后,光泽、颜色应一致,目测无差别。
3.3 涂层性能要求
塑料件油漆涂层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按表2的规定。
表2 塑料件油漆涂层性能主要技术指标
4 试验方法
4.1 试板要求
4.1.1 除柔韧性试板采用马口铁板、摆杆硬度采用玻璃板外,其它性能试板一律用试验样板进行。
4.1.2 马口铁板试板规格为:25 mm×120 mm×(0.2~0.3)mm。
4.1.3 玻璃板规格为:100 mm×100 mm×5 mm。
4.1.4 试验样板应用与塑料件相同的材料制成,并随塑料件一起进行涂漆,漆膜制备工艺应与塑料件工艺完全一致,以保证涂漆厚度及质量。
试验样板的规格为:100 mm×150 mm×3 mm(测耐盐雾、耐候性性能用),75 mm×150 mm×(0.8~1.0) mm(测其它性能用)。
4.1.5 测定耐蚀性试验试板的漆膜按GB/T 1765制备,其它试板的漆膜按GB/T 1727制备。
4.1.6 试验样板的数量应按试验方法的要求提供。
4.2 漆膜外观质量检查方法见表1。
4.3 漆膜性能试验方法见表2。
5 检验规则
塑料件涂漆检验规则分为供应商出厂检验、确认检验和用户的进厂检验。
5.1 出厂检验
5.1.1 出厂检验项目主要有:外观、颜色、厚度、附着力、硬度、冲击强度。
5.1.2 外观、颜色及厚度检查在塑料件上进行,附着力、硬度、冲击强度的检查在样板上进行。
5.1.3 外观、颜色检查频次为100% ,厚度、附着力、硬度、冲击强度的检查频次为首件、末件检查。
5.1.4 判定
5.1.4.1 出厂检验外观、颜色有一件一项不合格,做返工或返修处理。
5.1.4.2 出厂检验性能有一项不合格,允许对该项加倍抽验,若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判定当天生产的所有件不合格。
性能检验不合格应停产整顿,合格后方可生产。
5.1.5 供应商应提供每批产品油漆涂层的出厂检验报告。
5.2 确认检验
5.2.1 确认检验项目主要有:耐盐雾性、耐候性、耐水性、耐酸碱性、耐汽油性、耐机油性、耐湿热性等。
5.2.2 确认检验每年进行一次。
5.2.3 确认检验有一项不合格,允许对该项加倍抽验,若仍有一件不合格,则判定确认检验不合格。
5.2.4 确认检验不合格应停产整顿,直至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5.2.5 供应商每年应向用户提供一次确认检验报告。
5.3 进厂检验
5.3.1 进厂检验项目为:外观、颜色及附着力。
5.3.2 以每100件为一批,随机抽取2件进行外观、颜色检验,取其中1件进行附着力检验,若有一件一项不合格,则判定本批不合格。
5.3.3 进厂检验不合格,不得入库、装车、使用。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 标志
涂漆塑料件应按Q/J B071的规定进行标识,或按供需双方的有关协定进行必要的标识。
6.2 包装
6.2.1 每件涂漆塑料件应用一个塑料袋包装,并附合格证。
6.2.2 涂漆塑料件最后应用纸箱包装。
可以根据零部件的大小一箱一件或一箱多件,但应避免零件在箱中翻滚撞击。
6.2.3 包装箱应能防止装运、贮放时零件直接受压。
6.2.4 包装箱外面应注明应用车型、零部件名称、件数、生产厂家、装箱日期、防雨、防晒、防摔、防压
等标记。
6.3 运输
6.3.1 装卸搬运时,严禁抛、掷、摔、扔。
6.3.2 运输时应有防潮、防雨、防晒、防火措施。
6.4 贮存
6.4.1 涂漆塑料件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有消防设备的库房内,周围不应有酸、碱或其它化学物品。
6.4.2 以堆放方式存放时,堆放层数不应超过3层或按包装标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