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第26届联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席,左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两件外交大事在1971年接踵而来。它们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重返联合国的历程充满艰难,但最后顺利通过。美国仍不肯认输,最后一轮表决前,尼克松给布什打电话说:“我们要赢,我们要赢。”布什黑着脸跑上讲坛,要求删掉提案中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内容。布什神情严肃地讲完,却引来台下代表的起哄和嘲笑,许多非洲国家代表在席位上敲打桌子,布什只好在一片“No!No!”声中尴尬地走下台。

晚9时47分,表决牌上亮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投票结果: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当即表示:“恢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联合国才能说真正开始了工作。”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足足持续了两分钟。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穿着事先换上的“毛制服”(中山

装),与非洲兄弟们在过道里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则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这个场面通过美国的三大电视网传遍世界,布什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说,那些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用毛泽东的话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了支持我们的票。哪名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在周重病时倒向江青2016年08月03日08:23

核心提示:乔冠华是周总理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干部之一。“文革”初期乔很是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可在“文革”后期周总理病重之际,乔却换了腔调,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外交部原副部长章文晋夫人张颖新近撰写的《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一文中,可以发现乔能进入江青集团组阁名单,位列副总理,这绝不是偶然的。乔冠华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张颖,原题为:“文革”后期周恩来病重乔冠华趁机倒向江青乔冠华是周总理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干部之一。“文革”初期乔很是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可在“文革”后期周总理病重之际,乔却换了腔调,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外交部原副部长章文晋夫人张颖新近撰写的《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一文中,可以发现乔能进入江

青集团组阁名单,位列副总理,这绝不是偶然的。老乔变了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老乔正生病住在医院里。不久我

和文晋到医院看他,他很生气,责怪文晋不来向他汇报。文晋是寡言少语的人,没有说什么。我向他解释了那次是秘密访华,总理直接领导,有保密规定。那次看望乔,我突然感到他有点变了,火气很大,还有点斤斤计较。随后基辛格第二次来访、尼克松访华,乔都参加了并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有一件事使我难忘。在起草《上海公报》的过程中,上呈稿基本完成,经恩来同志审定,交文晋主持作中英文校定,老乔等人参与。当时老乔提出要修改其中某一重要段落的内容,文晋等人不同意。但老乔很固执,一定要改。因为他是领导,别人也只得同意修改。稿子送回总理,总理当即发现改得不对。在第二天接待组的会议上,总理发了很大的火,指着文晋严厉批评:胆子太大又不动脑筋,为什么要改?文晋没有做声,默默承受。会后他才告诉我实情,并讲老乔变得狂妄了。我当时很不高兴,心想老乔为什么不站出来承担责任呢?龚澎去世两年多,老乔又恋爱了,朋友们也为此高兴。可是,乔的子女对他的恋爱对象章含之不大满意,我也曾劝说,父亲的事你们不必过问。乔的儿子告诉我说,他并不想干涉,只是想去拜访一下邓颖超大姐,要我联系一下,我答应了。不久乔的儿子去见了邓大姐。我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随后我接到乔冠华的电话,在电话里他大为震怒,质问我为什

么要给他儿子联系去见邓大姐,斥责我多管闲事。当时我惊愕片刻,即给他顶了回去。你儿子去见邓大姐有什么不对吗?你别忘了他同时还是龚澎的儿子!他把电话摔了。过了不多久,邓大姐给我来电话,她有点不高兴地问我:老乔到底怎么啦?他居然打电话来质问我,为什么要见他儿子,都和他谈了什么?难道我不能见见,我会谈无原则的话么?……我劝邓大姐千万别为此生气,老乔已经在电话里把我责骂了一顿,我也不解为什么会这样。乔冠华与“维特克事件”1972年夏,美国一位中国问题学者洛克珊·维特克到中国访问,了解中国妇女革命史。她与邓颖超、康克清等几位老同志座谈两天以后,又提出要采访江青。几经周折,总理批示:可以礼节性接见。岂料江青对维特克大感兴趣,在人大会堂谈了几个小时,设宴招待,还陪维特克去人民剧院观看样板戏《红灯记》。江青的做法使我们陪见人员大为吃惊。江青还特别

约定在广州继续会见维特克,谈她的历史,希望维特克为她写传。这一情况与总理批示的礼节性会见完全不同。第二天上班时,我即向乔冠华汇报并请示他该怎么办?老乔皱了一下眉说:江青的事情谁管得了?我没办法,随她去吧。7月间,江青去广州,随后把维特克接到广州,我们陪见的全班人马也到了广州。江青到广州会见维特克近10次,讲了60小时,内容无所不有,自我吹嘘、编造历史、诋毁别的领导,还有泄密等等。在这过程中我曾数次打电话向乔等领导汇报

情况,他们都回答说没办法,随她去吧。直至把维特克送走,我们回到北京,我又向他们汇报,江青要整理记录翻译成英文寄到美国。乔只耸耸肩,摊开两手,断然决定说,这事我真管不了,以后也别向我汇报了,你直接找周总理汇报吧。这之后近半年时间,我和外交部编译室徐尔维同志常常在晚上去钓鱼台江青住处,陪她整理记录,整理完一部分就打印成册,编号登记,作为绝密文件送给周总理以及王、张、姚,还有外交部姬、乔、王等审阅修改。这期间我曾多次向总理汇报情况,总理也审阅过一部分记录。最后总理认为这份记录实在不能寄到美国去,他找江青谈话,告诉她,将文字的东西寄往美国十分被动,劝她不要这样做。江青不仅不听总理劝告,还纠缠总理帮她修改,总理只好请示主席。毛主席立刻指示,记录绝不能寄出,立即停止整理翻译。总理召集外交部有关人员传达主席批示,并嘱咐我和徐尔维把这次谈话的所有记录,贴上绝密封条,交外交部保密室。1975年冬春我们从加拿大回京述职并休假。就在那年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文晋约见乔冠华部长,向他汇报加拿大的情况并请示工作。老乔要我们去史家胡同他的“新居”。原本是要向乔请示汇报工作的,但文晋没说几句,乔就摆摆手制止他。乔与我谈起来,章含之也和文晋单独对话。我记得乔对我态度很亲切,开始也问及加拿大使馆一些工作情况,但很快就转了话题,谈起国内的“文革”,重点是谈江青。说她领导“文化

大革命”很受主席的称赞重用。我觉得奇怪,“文革”初期乔很是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这会儿反而变了调。乔对我说,江青认为我很能干,知道我从小参加革命表现不错,要调我去“文化组”负责什么工作。我直瞪瞪地看着乔,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乔感觉到了,接着说:当前“文革”的形势你知道,周总理病重,看来不久于人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应该好好想想,何况江青那么看重你哩。他习惯性地哈哈大笑起来,我却感觉浑身发颤,难以控制。我们离开乔家,走过黑暗的胡同,感到寒气袭人。我忍不住问文晋,你们都谈了些什么。文晋冷冷地答道:我根本就不认识江青,她却一个劲说江青对我有好感很欣赏,真是莫名其妙。我脱口而出,这是在为江青搜罗人才,真是拉帮结伙哩。1976年1月8日夜,我和文晋又回北京休假,在机场得知,总理在当天去世了。北京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外交部许多同志曾多次要求部领导在外交部内举办小规模

的悼念,乔都不加理会。一次。回国学习的驻外大使和参赞在学习会上,一致要求在内部举行追思活动,又被拒绝。当场有一位大使拍案而起,质问部长有没有起码的人性?由于过分激动,引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而乔还是不作任何解释。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外交部将我从中国驻加拿大使馆调回北京,成立专案组,让我和当年陪同江青会见维特克的人员,把有关情况详尽整理成材料,供中央领导参考。我们立

即想到外交部保密室被封存保管的一大铁柜材料。经领导同意,我们去保密室索要。岂料保密室的同志说,材料在两年前就被江青连铁柜一起都搬走了。我们大为吃惊:这些材料是主席和总理指示封存不许动的,江青经过何人批准能全部取走呢?据江青当年的秘书和保卫人员回忆:1974年(或1975年)主席曾批评江青和“四人帮”,江青很紧张,怕那些材料可能出事,经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批准,把铁柜搬到钓鱼台江青住处,全部烧毁了。拒谈与江青的关系1976年10月,乔冠华开完联合国大会回到北京。中央责令外交部对乔与江青的关系进行审查。当时乔住在家里,章含之住在办公室,要求他们各自说清真情。在这期间,外交部曾召开过两次大会,一次是在北小街禄米仓北京陆军总院礼堂。我记得当时部领导坐在主席台上,乔也坐在旁边。大会请乔说清与江青的关系,并作自我检查。乔一言不发。部里有两三个人发言,批评乔在文革后期的一些行为。另一次批判会是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的。主持会议的部长还是希望乔能作自我检查,乔仍是一言不发。1984年乔病故。外交部起草了一份乔冠华生平的稿件请我们审读,大概是准备印发或作新闻稿之用。此稿肯定了乔一生中的成绩,最后一段也写了乔在“文革”后期犯了政治性错误。章含之一定要把这一段删去,否则宁愿不发。文章最终没有发出,报上只登了一则简短的消息。(据《百年潮》2004年第6期一代名媛章含之溘

然长逝,女儿洪晃倾情追忆母亲传奇人生

href="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link?url=MpdhxINraY7lZQp-4 EthIyBSZ82W0BcOgll7dISExbNuQRXAyVqzI7nGZBLS5K EpacDTW2HAs_qEO_mR4VY-EAj0BZlY-6fFx31Nb0jt13_ &wd=&eqid=dbe341480005ca810000000357a1 a303"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4px; line-height: 1.5;">末代名媛章含之遗愿:不与乔冠华合葬李小萌:这里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史家胡同,在这儿我读完了我的小学,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知道史家胡同的51号是一个大户人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和这个院有关的人名,章士钊、章含之和后来住进来的乔冠华,今天我将要走进这个院子,而它的主人已经离开了。

乔冠华:踏上联合国讲台的新中国一人

乔冠华:踏上联合国讲台的新中国第一人-历史论文 乔冠华:踏上联合国讲台的新中国第一人 闪光灯频闪,带有世界各国台标的话筒争相伸到面前,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围堵一个圈,争抢着拍照提问。这是1971年l1月15日上午10时,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发生的一幕。记者们围堵的中心人物是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先生。 有记者问:“乔团长,你能不能讲讲你现在的心情?”乔冠华听后没有回答,却仰头大笑,笑得淋漓尽致,感染了会场里的记者。笑过后,乔冠华说“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 这次代表中国在联大会议上亮相是乔冠华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乔冠华代表中国发言后,前来与他握手祝贺的几十个国家代表居然在走廊排成了长队,而乔冠华则一直面带笑容,不时呵呵大笑,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的笑”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条,爽朗的大笑,被一位记者抓拍下来,成为标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典型视觉标签,并且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成为大历史的注脚。 今年,这张著名照片的主角——乔冠华先生迎来了他的百年诞辰,在苏州东山的墓园里,墓碑前放满了悼念的鲜花。“三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于江苏盐城东乔庄的一个地主兼工商业者家庭,从小就有过目成诵的神童美名,16岁考入清华大学,20岁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由于联系日本共产党,被日本政府发觉后驱逐出境。 1935年乔冠华又获得资助,留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德国哲学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到卡尔·马克思,以体系繁茂、晦涩艰深著称,乔冠华却只用了一年多就以优异成绩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

在图宾根大学读书时,正是二战爆发前夕,欧洲的战争气氛浓厚,各国都在备战,局势日趋紧张,军事议题也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乔冠华对军事也很有兴趣,开始研究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三卷本《战争论》,并经常对着地图反复思考国际形势。1937年,日本大举侵华,乔冠华放弃了德国的优裕生活,同时也打消了研究哲学的念头,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担任了《时事晚报》的总编辑,用笔作武器,撰写政论、国际评论文章。 1940年5月,德军开始大举进攻号称固若金汤的法国马其诺防线,一大群中外记者聚在香港一家咖啡店里,讨论时事,同时也交换对战局的猜测和设想。精通日、德、英语的乔冠华只是一边抽烟,一边听他们争论。听了一会,他站起来打断所有_人的争论,大声说:“刚才听了诸位的许多高见,似乎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实在大局已定……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 乔冠华的预言让所有的记者吓了一跳,著名记者爱因斯坦、根塞·斯坦、罗吟圃等也都不以为然,但乔冠华非常肯定地掐灭烟头,说:“这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的,诸位请看以后的报纸好了。” 咖啡馆预言过后刚三天,法国果然投降了,巴黎上空飘起了纳粹旗帜。乔冠华准确预言了欧战战局,一举成名。 乔冠华随即发表了《法国的崩溃》-文,用诗化的语言写道:“25日太阳出来的时候,在西线依然是美丽的河流,美丽的田野,但西线消逝了。” 顶得上两个坦克师 哲学博士的深度与游学日德的经历让乔冠华的军事分析视野开阔,笔锋犀利,《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

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简介

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 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 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 12 国语言, 对印度语文文学 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 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 士。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怀念母亲作者季羡林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季羡林 1911 年 8 月 6 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 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 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 嗣诚。入私塾读书。 7 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 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 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 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 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 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 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 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 、朱自清 的陶渊明 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同学中 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 如法国魏尔兰、 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 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 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 年 9 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 研究生,为期 3 年。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 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学,"我梦
1/7

个人简历模板(全套)-精华版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应聘单位及职位: 个人简历 (供应届毕业生参考)

个人概况: 求职意向: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性别: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__ 月日健康状况: ___________ 毕业院校: 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传真: 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______年月______年月___________ 大学__________专业(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主修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需要详细成绩单,请联系我) 论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注明是否已发表) 英语水平: 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 标准测试:国家四、六级;TOEFL;GRE..... 计算机水平: 编程、操作应用系统、网络、数据库......(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获奖情况: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实践与实习: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工作经历: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描述出自己的个性、工作态度、自我评价等)另: (如果你还有什么要写上去的,请填写在这里!) 附言:(请写出你的希望或总结此简历的一句精炼的话!) 例如: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或希望我能为贵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简历 (供有工作经验人员参考) 个人概况: 求职意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别: 出生年月: ____年__月__日健康状况: 学历:毕业院校: _______________ 专业:参加工作时间: ____年月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 手机: 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电话: _______________ 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漂亮简历模板4页套装

手机: 电子信箱: 毕业院校: PERSONAL RESUME

个人简历基本情况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2000.10.10 政治面貌:党员 专业:中文专业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文学院 电话: 电子信箱: 教育情况2007.09—2011.06 中山大学文学系古代文学学士 获得奖励2002年:取得英语6级证书 2002年:荣获“二等奖学金”及“文明个人” 2003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0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2年:取得英语6级证书 2002年:荣获“二等奖学金”及“文明个人” 自我评价性格外向开朗,热衷于校内活动:在校期间,曾担任广播台通信员,文学社社长,新闻社记者等工作;以各种形式参与大型活动,包括表演,主持,策 划,外联等; 工作严谨负责,具有效率。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工作细 心负责,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在中国进出口商品 交易会实习期间,能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并处理紧急情况,最终获得优秀实习 生的称号; 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极强:任职价格分析师期间,经过月余培训,在独立完工作经历2010.07—2010.08 交通银行XXX分行XXXX支行经理助理 ●协助对大宗贷款客户信息调查,准备会议资料; ●充当经理与客户沟通的中介,解决客户的难题; ●根据客户条件向客户介绍相关产品,提供咨询服务; 2009.10—2009.11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客户服务 ●协助境外客商办理相关,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库; ●解释客户疑难问题并解决各种突发紧急情况; ●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协助境外客商办理相,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库;

外交才子乔冠华

外交才子乔冠华 乔冠华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也是有名的“才子”。他的演讲和文章,闪烁着思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使朋友欢欣,让对手战栗。尽管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文才和口才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在联合国同乔冠华一起工作过的外交官吴妙发,撰文描述了他眼中的文才与口才俱佳的乔冠华。 /来自中华网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 他把二战中没有及时明确表态的苏联和美国比喻为“斯芬克斯” /来自中华网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 青年时代,乔冠华的才华已崭露头角,且才气“逼人”。 1939年,年仅26岁的他已经写出了很具说服力、气势不凡的杂文。在《英苏谈判与德意同盟》一文中,乔冠华以犀利的文笔指出,“去年十月以来,欧洲的和平与秩序,建筑在一个虚幻的城堡上———慕尼黑协定和英意协定。在这个城堡下面,呻吟着一千五百万的捷克人,两千四百万的西班牙人,更下面则有六百七十万的奥国人。”要知道,当时希特勒挑拨离间,张伯伦一厢情愿地大放和平烟幕,使欧洲大陆丧失斗志,陷入和平的梦幻之中。乔冠华的这篇杂文一针见血地道破慕尼黑协定的虚伪性,对世界人民来说不啻是一帖清醒剂。 乔冠华惯用历史的比喻加强其文章的逻辑力量,不光分析深刻,见解独到,而且充满了文采。在这篇《英苏谈判与德意同盟》中,他谈到意大利出兵阿尔巴尼亚、逼迫产后仅三日的阿尔巴尼亚王后仓皇出走的侵略行为,把英国军舰见此反把其军舰散布在地中海不予动作的做法讽喻为“烛影摇红,千秋疑案”,可谓气贯长虹,充满浩然之气。 1939年10月,乔冠华撰写《中立国决定欧战的命运》一文,把苏联与美国比为“今天这个世界当中耸立着的两座历史的斯芬克斯”,非常形象地说:“随着历史波涛的倾泻,这两座斯芬克斯迟早先后说出话来,那声音是决定性的。”他把二战中两个没有及时明确表态的苏联与美国比喻为“斯芬克斯”,既形象又贴切,使人们充满对这两个大国态度的神秘感和迷惑不解,接着笔锋一转,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 乔冠华联合国大笑照的由来第26届联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席,左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右一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两件外交大事在1971年接踵而来。它们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重返联合国的历程充满艰难,但最后顺利通过。美国仍不肯认输,最后一轮表决前,尼克松给布什打电话说:“我们要赢,我们要赢。”布什黑着脸跑上讲坛,要求删掉提案中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内容。布什神情严肃地讲完,却引来台下代表的起哄和嘲笑,许多非洲国家代表在席位上敲打桌子,布什只好在一片“No!No!”声中尴尬地走下台。 晚9时47分,表决牌上亮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投票结果: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当即表示:“恢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联合国才能说真正开始了工作。”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足足持续了两分钟。坦桑尼亚代表萨利姆穿着事先换上的“毛制服”(中山

装),与非洲兄弟们在过道里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则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这个场面通过美国的三大电视网传遍世界,布什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说,那些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用毛泽东的话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了支持我们的票。哪名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干部在周重病时倒向江青2016年08月03日08:23 核心提示:乔冠华是周总理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干部之一。“文革”初期乔很是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可在“文革”后期周总理病重之际,乔却换了腔调,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外交部原副部长章文晋夫人张颖新近撰写的《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一文中,可以发现乔能进入江青集团组阁名单,位列副总理,这绝不是偶然的。乔冠华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张颖,原题为:“文革”后期周恩来病重乔冠华趁机倒向江青乔冠华是周总理一手培养起来的外交干部之一。“文革”初期乔很是看不惯江青,说她打着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可在“文革”后期周总理病重之际,乔却换了腔调,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外交部原副部长章文晋夫人张颖新近撰写的《故友二人行———怀念龚澎并忆乔冠华》一文中,可以发现乔能进入江

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 教 育 情 况 技 能 水 平 个 人 经 历 获 奖 情 况 自我 评价 求职 意向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男年龄身高 现居住地 毕业学校 个人信条:做事先做人 能力+努力+机会=成功 计算机技能 技能?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应用、VC++ 、 SQL Server2000 、软件工程 ?能进行电脑硬件、软件的安装以及局域网的维护 ?精通Photoshop等图像平面处理软件的使用 ?熟悉各类操作系统,并熟练运用Word, Excl及其它Office系列办公软件 ?熟悉FrontPage、Dream weaver网页编辑软件的使用 ?熟练地运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奖励情况 实践与实习 2003-2004 参加校电脑平面广告设计(Photoshop)和电脑办公自动化(Office)培训

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姓名:性别: 出生日期:学历: 毕业院校:)专业: 工作经验:现任职位: 申请职位:薪资要求: 联系方式: 自我评价 幽默、刚直率真、对人生的看法富含哲学性,希望能将自身所散发的火热生命力及快感,感染到别人,所以人缘通常都很好。外向、健谈、喜欢新的经验与尝试,尤其是运动及旅行。是个永远无法被束缚、不肯妥协、同时又具备人性与野性、精力充沛且活动力强,有著远大的理想,任何时地都不会放弃希望和理想。 工作经验 职业技能 1、熟悉WIN98、WINME、WIN2000、WIN2003及WINXP系统的安装、操作及硬件维护 2、熟悉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ASP、HTML、SQL标准语句 3、熟悉Access、SQL Server、Mysql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应用 4、了解PHP、JAVA等其他开发语言 5、能够熟练使用OFFICE2003、Dreamweaver MX 2004、Fireworks MX 2004,可以简单使用Adobe Photoshop CS 6、熟悉Helix流媒体服务器、MDaemon搭建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Web服务器的架设配置及操作,了解Linux、UNIX等其他服务器操作系统 7、会开各种大中小型汽车,摩托车,但无驾照。 8、会写各种笔体的钢笔字,曾在市书法比赛中荣获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 作品列表

一个伟人的强势,一个大国的气势!

一个伟人的强势,一个大国的气势! 鲁超美 45年前的今天,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以他永不服输的姿态迎击美国霸权势力的挑战。他会见越南领导人的讲话,就是著名的《“5.20”庄严声明》。 当时我在武汉读书,学校也组织上街游行,庆祝《5.20庄严声明》发表。声明的全文我是可以背诵的,几句名言现在仍记忆犹新,如:“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世界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很滑稽的是,这个央求中共领袖的越共领导人黎笋,在1976年毛泽东还尸骨未寒,就投靠苏联,自称第三军事强国,侵占邻国柬埔寨,在中国边境制造事端,驱赶华侨,就有了1979年的中越自卫还击战,我当时就是一名参战军人,部队首长告诉我们,敌军的首领就是黎笋。 回忆当年,不得不佩服毛泽东所表现出的一个伟人的强势,一个大国的气势! 那一年,毛泽东秘密会见越南劳动党总书记黎笋。他们一见面就显得格外亲切,黎笋挽着毛泽东的手,走进客厅。黎笋就美国出兵柬埔寨推翻西哈努克政权,又将战火烧到老挝,向毛泽东详细介绍了印度支那抗美救国的形势,黎笋非常急切表达了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美国自从1961年入侵越南,扶植起南越傀儡政权,战争长达十年。新任总统尼克松原想通过扩大战争来解救美国的困境。谁料,不仅激起了印支三国人民同仇敌忾地开展抗美救国的决心,自己国内民众反战情绪也日益高涨。 对于越南和印度支那形势及国际形势的发展,毛主席成竹在胸. 他将自己精辟的论点和英明的预见交给来寻求帮助的黎笋。 毛泽东充满了自信。他以战略家的眼光,预见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也在发展。通过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被制止。

水杉及香樟简介

落叶乔木,柏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5~41.5米,胸径达1.6~2.4米,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耐寒性强,耐水湿能力强,在轻盐碱地可以生长为喜光性树种,根系发达,生长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长期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缓慢,树干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纵棱。 生长习性 喜光,耐贫瘠和干旱,净化空气,生长缓慢,移栽容易成活。适应温度为零下8度-38度。

别名:樟树、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 形态特征 香樟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香樟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

生长习性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总结: 湖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7%,适宜水杉及香樟的生长。 河南及河南以北地区不建议栽种香樟,香樟耐寒性不强,经市场调查,冬季气温较低时,会出现香樟大面积受冻死亡现象,因此栽种风险较大。

个性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模板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
个 人 简 历(一)
============================================================================= 作 者: ** 编写时间:二〇〇四年六月 功能介绍:为找到相关编程工作或兼职的个人介绍材料 ============================================================================ 主要技术: 1. VC 方面。 有五个小型系统的开发经验, 在 VC 下的数据库编程有一些经验(由于项目 不 大 , 主 要 是 用 vfp./access 数 据 库 ), 熟 悉 网 络 编 程 的 流 程 及 mfc/CSocket/CAsyncSocket 类的使用。对于 VC 在串口,多媒体和其它一些系统级编程 方面也有一些认识。 Dll /COM 多线程方面也了解一些。 2. .net 方面。 清楚.net 体系及其工作原理,对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 /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2554120.html, / xml / sql server / web service 有一些实践经验。另外熟悉 HTML CSS ,会修改 JAVASCRIPT。另外, 对 DREAMWEAVER PHOTOSHOP 有一年多的应用经验。 3. JAVA 方面。 熟悉基于 jsp / servlet / javabeen 的 MVC 编程模型,对基于 JDBC 的在 JAVA 环境下的数据库编程有一些理解,对于 J2EE 体系有一些认识。由于各种原因,一 直未能用 JAVA 做过项目。已经读过许多工程源码,相信能够很快上手。另外对 J2ME 感 兴趣,知道其基本内容。 4. 嵌入式开发方面。 清楚嵌入式的基本的开发流程,对于一些主流的处理器和开发平台 有一些认识,目前对嵌入式系统在无线通讯和 PDA 方面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对华恒的一 些开发套件有一些认识。不过,由于资金原因,从来没有实践过。 5. LINUX 下。 对于 LINUX 内核有一些认识,尤其是进程调度与进程管理方面的源码。对 于其下的主流编译器 GCC 有一些理解,熟悉 LINUX 下的开发环境,包括若干图形界面开 发包及数据库开发。 6. 操作系统及系统级编程。对于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已经有很多的理解,研究过一 些小型教学式操作系统的内核源码, 包括系统引导, 任务切换, 进度调度与管理等部分。 深入研究过一个虚拟机的源代码(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包括虚拟机引擎和其 上的调试器,汇编语言,汇编器,中断系统,及其向 Linux UNIX 等主流平台的移植方 法。。 8086/80386 汇编 )
主要实践经历:
第 1 页 共 8 页

乔乔冠华简历

大秀才乔冠华 一九六三年八月下旬,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翻译处俄文组工作,巧得很,正好赶上一场「硬仗」:翻译中国政府发言人一项声明。此事发生在邓小平当年七月在莫斯科「舌战」赫鲁晓夫之后不久。在二者当时一次谈话中,赫氏提出苏中两党「休战」(停止意识形态论战),邓小平不允,说:你们写了那么多东西批评我们,我们才回答了一小点。于是乎,这场笔墨官司,在中共与苏共之间就继续打下去。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苏联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硬说中国人要通过发动一场热核战争在全球取胜,人类即使死掉一半也在所不惜。毛泽东主席让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的乔冠华(人们习惯称他为「乔老爷」)写篇文章进行反击,以这篇苏联政府声明为靶子,把板子打在赫鲁晓夫身上。乔老爷领命后冥思苦想,在几名助手的协助下,写出了一篇中国政府发言人声明。这篇文章写得很大气,洋洋洒洒一万七八千字,共分八大部分,把赫鲁晓夫的种种论调、劣行都「晒」在纸背上,以相应的国际事件为背景,用锋利的文字,逐条加以批驳,有一种把对手硬逼到墙角之势。在将近三十页A4纸上,真是页页妙语连珠,尽显大手笔之辩才,我们一边翻译,一边叫绝。 听领导说,这篇声明深得毛泽东的赏识,特别是乔老爷所引一个典故(指《庄子?秋水》中「惠子相梁」的故事,寓意是莫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读后赞不绝口。还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就很赏识乔冠华写的国际时评,称其文「可敌两个坦克师」。 在上述政府声明中,「惠子相梁」这个故事被全文引出,共一百零七个字,占了不少篇幅,这在我国政府的对外文件中是很罕见的。我和许多同事因古文根底浅,弄不大懂这个故事的意思。乔老爷得知后,即请一位老先生把这篇古文译成白话文,有了「译文」,我们再翻译成俄文就容易得多了。 一九六三年九月一日,我国政府发表了上述发言人声明,它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反响。 「形」之不在「神」将焉附 一九六五年一月七日,印度尼西亚宣布退出一重要的国际组织,原因是该组织接纳某一国家成为新会员。此举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国政府决定发表声明声援印尼。 一月十日清晨三四点钟,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告诉我们翻译处,毛泽东的定稿下来了,让立即派人去改稿(当时尚无复印设备)。处理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五大语种的代表,匆匆赶到外交部办公厅值班室。「办值」的人告诉我们,声明稿有「重大改动」,刚刚让乔老爷给拿去了。我们于是急忙往二楼的「乔办」赶。还在上楼梯的时候,远远就听见乔老爷连声在高喊:「主席真高!主席真高!」我们立即赶上前去,看到了声明稿上那龙飞凤舞的「毛体」,墨迹似乎还没有乾。原来,毛泽东在稿子上加了几句话:有人说老虎屁股摸不得!苏加诺总统就是摸了这个老虎屁股……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二十六届联大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二十六届联大上的发言.txt“我羡慕内些老人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 在二十六届联大上的发言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五日)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名义,感谢主席先生和许多国家的代表对 我们表示的欢迎。 许多朋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信任、鼓励和兄弟般的情谊 ,这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将把这些转达给全体中国人民。 今天,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来到这里,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同 大家一道参加联合国的工作,感到高兴。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推翻了蒋介石集 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那时起,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理所当 然地就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是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权利才被长期剥夺,早被中国人民唾弃的蒋介石集团才得以窃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也是对联合国宪章的恣意践踏。现在,这种不合 理的局面终于改变过来了。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 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敌视、孤立和封锁中国人民的政策的破产。这是美国政府伙同日 本佐藤政府妄图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的失败。这是毛泽东主席的革命外交 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胜利。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缅甸、锡兰、古巴、赤道几内亚、几内亚、伊拉克、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刚果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塞拉勒窝内、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南斯拉夫、赞比亚等二十三个提案国,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 法权利进行了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支持这一提案的许多友好国家,也都为此作出了 贡献。还有一些国家也以不同方式表示了同情。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所有这些 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联合国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人类历史上,二十六年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在这个期间,世界局势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成立之初,成员国只有五十一个,现在已经增加到一百三十一个。在新增加的八十个成员国中,绝大多数是二次世界 大战后取得独立的国家。二十多年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为争取和维护民 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欧洲、北美、大洋洲也兴起了

外交才子--乔冠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走近政治名家报告会 由学入仕立志报国,身即中华力震国威 --外交才子乔冠华 团队名称:无涯 团队成员:熊梅芳谭福洁 陈静雯宁瑜

目录 目录 (2) 一:名士风流,外交才子—乔冠华简介 (4) (一)人物生平 (4) (二)主要论著 (4) (三)性情中人 (5) 二:以中华之名,践爱国之行—乔冠华的外交生涯 (5) (一)板门店协议 (5) (二)基乔会谈” (5) (三)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6) 三:几番荣辱,尘埃落定—乔冠华的评价 (6) (一)晚年浮沉 (6) (二)人物评价 (7) (三)团队评价 (8) 四: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团队感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由学入仕立志报国,身即中华力震国威 1940年6月9日,香港。在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聚集了一大群中外记者,忧心忡忡的看着报纸上的最新消息“德军向法国马奇诺防线发起全面进攻。”咖啡馆内人声嘈杂,这群信息世界的年轻人纷纷表达对自己的看法。有说欧洲第一强国法国顶得住的,有说英国支援将给纳粹德国迎头痛击的,然而角落里有个年轻人始终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他盯着报纸突然大口吸了几口烟,起身挥手打断众人话语,说:“6月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日。刚才听了诸位的许多高见,似乎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实在大局已定……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 一语惊四座!爱泼斯坦、根塞斯坦、罗吟圃等名记者摇摇头,不以为然,“决战正在进行,胜负未见分晓……”有的人则忿怒地质问:“你乔冠华凭什么能这样说?!” 乔冠华掐灭烟头,自信地说:“这不是一句话可以回答的,诸位请看以后的报纸好了。” 四天后,法国投降,德军开入巴黎。乔冠华名声大震。十数年后,毛泽东说,“乔的每篇国际评论,顶两个坦克师。”

乔木长青 冠盖华夏

乔木长青冠盖华夏 ——追思苏北乡邻乔冠华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编撰陈德俊 一望无际的苏北大平原,境内分布着江河湖海不同的水系,相互融会贯通,数千年来,滋润与哺育着一代代勤劳朴素的苏北儿女,在这块并不十分肥沃的土地上,耕耘,繁衍,发展,同时也抚养了这一方水土不少的英雄才杰,在他们短短的一生中,披肝沥胆,为国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经给苏北的地方史志,留下了永垂青史的史实实录,为中华各族安定的社稷江山,贡献出他们一生的心血。 上世纪初叶,苏北盐城建湖县的庆丰镇东桥村,出生了一位杰出的才子——乔冠华。 乔冠华出身在一个农商相兼的书香门第,富裕家庭,其父是庆丰镇一方的开明绅士。小冠华自幼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他先后在盐城第二高等小学,宋村亭湖中学,盐城淮关中学就读,在初高中时,就曾几次跳级插班。1929年十六岁时高中毕业,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年轻的乔冠华在清华读书期间,他广泛地涉猎各类进步书籍,探讨各种理论,追求变革社会富国强民的远大理想。他在清华大学毕业获哲学学士后,于1933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并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由于他激进的言行,为日本当局所不容,不久被驱逐离境返回祖国。1935年他又远赴德国,在士宾根大学继续攻读哲学。1936年年仅二十三岁的乔冠华以他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德国哲学博大精深,晦涩艰玄,能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这在当时实属凤毛麟角,乔冠华可谓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乔冠华在德国留学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激烈,疯狂扩军备战,愈演愈烈,军事问题成为当时社会的焦点。 在此期间,乔冠华深入研读了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维茨的名著《战争论》,就德国的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等作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些综合性的国家政情军情研究分析,从中获得了对德国战前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这给他日后回国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国际时政评论文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令当时撰写军事,政治,战争的诸多专业记者与评论家们无不叹为信服。他的文章,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独具慧眼,一扫人云亦云的跟风陋习,无有空洞的政治说教,犹如久经沙场的将军,与政坛上资深政治家们道出精辟的军政要义。 乔在德国期间,除对德国二战前的上述分析外,还对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军事可能因战火祸及蔓延也作了综合性的战前预测分析,在他回国后发表的诸多国际评论战局文章中,不仅具有广泛的说服力,而且也被事后实际战争的殃及所证实。 乔在青少年时代就好学上进,追求真理,具有远大的抱负与人生奋发向上的志向。不走他人路,敢为天下先。据说乔冠华年轻时,曾口出惊人之语:“天下文章李、杜、乔”,自诩文章敢与千古诗人李白,杜甫相比,此言一出,曾惊愕四座,虽属自诩,言过其辞,但也足见他少年的豪气与胆识,其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也足见一斑。 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国土沦丧,全民御敌,抗日烽火在中华大地上烽烟四起。身在德国的乔冠华放弃了优裕的生活环境,打消了哲学“纯学术”领域深造的念头,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他先在香港余汉谋先生主办的《时事晚报》任总编辑,开始发表对时局政论及国际评论文章。 1939年他由廖承志,连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香港《华商报》,《大众生活》编委。1942年乔冠华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主持《国际专栏》,直到抗战胜利。在这期间由于国内外的局势不断发生变化,他的工作也随之变动,他紧密联系当时实际,为我们党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雄浑有力,切中时局

个人简历模板大全,可直接下载使用(word版)

个人简历姓名: 性别: 专业: 学历: E-mail: 电话: 家庭住址: 教 育 情 况 技 能 水 平 个 人 经 历 获 奖 情 况 自我 评价 求职 意向

个人简历 就业方向 个人资料 姓名:性别: 男民族: 汉年龄: 21 籍贯: 专业: 政治面貌: 爱好: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个人评价 本人热心、善良、自信、自律、上进心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承担任务与责任,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和快速适应新环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较好的个人亲和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条件。 教育背景 个人能力 1,语言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CET-4:合格 CET-总分428 具有初级日语听说读写能力 普通话流利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 2,计算机能力: 通过四川省计算机等级考试1级 熟悉Excel, 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 3,主修课程: 现代汉语,法律基础,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日语,教育学,教育心 理学,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阅读,英语教学法,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 社会及校内实践 所获证书及奖项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姓名性别 年龄身高 现居住地 毕业学校专业 个人信条: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能力+努力+机会=成功专业技能 技 能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奖励情况 实践与实习 2014-2018 个人爱好 爱好 个人简介

联系方法 家庭电话 QQ 移动电话 E-mail 家庭地址 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学 历: 毕业院校:) 专 业: 工作经验: 现任职位: 申请职位: 薪资要求: 联系方式: 自我评价 幽默、刚直率真、对人生的看法富含哲学性,希望能将自身所散发的火热生命力及快感,感染到别人,所以人缘通常都很好。外向、健谈、喜欢新的经验与尝试,尤其是运动及旅行。是个永远无法被束缚、不肯妥协、同时又具备人性与野性、精力充沛且活动力强,有著远大的理想,任何时地都不会放弃希望和理

乔乔冠华简历

乔乔冠华简历 乔冠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江苏盐城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等职。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有:1950年10月,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等。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月,陪同邓小平

访问法国。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长身份再次访法。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国际述评集》、《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等。 以下则是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与天下英雄孙权、周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江南二乔”,她们是“风流姿色天下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内,也有“二乔”并世而出,不过,他们是“风流文采天下闻”。一位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担任毛泽东秘书25年之久的胡乔木;另一位即是本文的主人公,曾任共和国外交部长,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乔冠华。 说来有趣,胡、乔二人都是江苏盐城人,两家住地相距不过几里。乔冠华比胡乔木小一岁,念完中学后,两人又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同学,相隔一二年级,青少年时期,“二乔”没有什么来往;但两人不约而同地走上革命道路;四十年代两人又不约而同地用“乔木”的笔名发表文章,那时,人们常以为“乔木”是一人。“二乔”才华横益,皆为圣手。以后胡乔两人还成为好友,常相来往,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桩奇事、趣事。 当年,由“乔木”署名的文章,犀利无比,誉满天下,人们搞清楚有两个“乔木”后,就把在延安工作的胡乔木称为“北乔”。把在香港、重庆活动的乔冠华称为“南乔”。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说,还是分开叫好吧,乔木就是胡乔木,乔冠华还是用你学生时代的名字,就

根据《周易》起名的名句

周易》简介《周易》也称《易》、《易经》,在我国在天下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倒是秦汉后直至本日无人真正懂得的上古文籍。《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生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 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 爻辞等组成,(《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 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 "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 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榜样象义的透露和相应休咎的判别,而传 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 传》,共七种十篇,因其阐明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 ", 后代统称《易传》。是孔门高足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效等方面的阐明。 根据《周易》取名的名人举例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以易经取名字,不仅大气,而且有趋吉避凶之意义。以下稍微举几例。 1 、尉健行,健行二字出于《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尉健行简介:曾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北京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 年以 72 岁高龄退休。 2、蒋中正,字介石。中正与介石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原句为:“介于石,不 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3 、王安石,字介甫。字中一个“介”字,名中一个“石”字,出自《易经》的<豫卦>的六二爻, 原句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王安石名字出自《易经》为经史学界所考证! 王安石简历:二十六岁担任鄞县知县(县长),三十一岁升任舒州知州(市长),三十七岁升任常州知 州(市长),四十七岁担任江宁府知府(南京市长),四十九岁摄宰相政务,五十岁起担任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4、吕蒙正,字圣功。名字出自《易经》之<蒙卦>,原句为:“蒙以养正,圣功也”。吕蒙正 简历:北宋时考中状元,先后担任升州通判(副市长),参知政事(副总理),户部尚书(财政部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理)。一生三次担任宰相。 5、陈诚,字辞修。名字出自《易经》之<文言>,原句为:“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 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陈诚简介: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 )、中华民国副总统。 6、莫文蔚,莫文蔚名字的来历,根据莫文蔚的父亲莫天赐说:“我引经据典,文蔚两字可 追溯至《易经》的<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莫文蔚人如其名,明白艺人必须顺应潮流,不 断更新自身的形象,一如花豹的斑纹,随着时间,愈变愈美。” 7、王十朋,名字出处:《易经》之<损卦>,原句为:“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王十朋简介:状元出身,先后出任:饶州知州(相当于今日之市长)、 夔州知州、湖州知州、泉州知州,官声清廉,南宋一代名臣。 8 、黄裳,名字出处:《易经》之 <坤卦 >,原句为:“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裳简介:状元出身,官至礼部尚书(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 9 、章含之,名字出处《易经》之<坤卦>,原句为:“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章含之简介:章士钊之女,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妻。 10 、陆羽,字鸿渐。名字出自《易经》之<渐卦>,原句为:“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