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课件

《勾践灭吴》课件

心情沉痛,语调哀婉, 心情沉痛,语调哀婉, 第2段的“说”辞, 段 反省自责,立志改革, 反省自责,立志改革, 令人动容。 令人动容。 段和第4段各有一段 第3段和第 段各有一段“誓”辞 段和第 段各有一段“ 第3段中的“誓”辞 表明勾践要学“古之 段中的“ 表明勾践要学“ 贤君” 贤君”,率众休养生 越国将士整装待发前勾践 第4段中的“誓”辞息。 段中的“ 战前动员” “战前动员”的“誓师之 加强思想教育, 词” —— 加强思想教育, 严明法纪军令。 严明法纪军令。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当室者死,三年免其政 当室者死,三年免其政 而摩历之于义 摩历之于义 无不餔 无不餔也 无不歠 无不歠也
“帅”通“率” 帅 “取”通“娶” 取 “免”通“娩” 免 “政”通“征”,指赋税徭役 政 “摩历”通“磨砺” 摩历” 摩历 磨砺” “餔”通“哺”,给人事物吃 餔 “歠”通“啜”,给人水喝 歠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满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春满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蒲松龄)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生活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在二千多年前, 在二千多年前,他用过的一把宝 剑今天成为稀世珍品。 剑今天成为稀世珍品。

《勾践灭吴》ppt课件

《勾践灭吴》ppt课件

国君您,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
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
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来大家宣誓,
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
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
数量02-1不2-28 够用。现在我将全帮州县上石塘天高级消中学灭他。我不赞
(十万 / 万万)
5、欲其旅进旅退
(共同 / 旅客或者军队编制单位)
6、进不用命
(服从 / 利用)
7、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 / 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男子 / 女子的配偶)
9、生丈夫
(男孩 / 女子的配偶)
10、南至于句无
(到达 / 达到某程度或另提一事)
11、夫差与之成去之 (离开 / 前往)
4、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重复
复 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又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反复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既 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已经 3、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02-12-28
全州县石塘高级中学
21
一词多义练习
1、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劝 2、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12、寡人请更
(请允许我 / 请求别人)
13、十年不收于国
(国人 / 国家)
14、贫病者纳宦其子 (贫困 / 疾病)
1502、-12孰-28 是吾君也
全(州县这石塘个高级、中这学 样 / 判断词)
17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
文种定计,赴吴求和
第二部分(2、3)
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4、5)

《勾践灭吴》PPT课件

《勾践灭吴》PPT课件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 〉〈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这些事情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勾践复国雪 耻的决心和意志。
所以 ,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者,而是一个城 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 处惊不变;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文种的 聪明才智;他不忘国耻,所以甘愿忍辱负 重、卑事仇敌;他要成就大业,所以能卧 薪尝胆、抚慰百姓而痛切地自责。
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的叙写了 勾践为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 叙事中揭示了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 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 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国人富 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1 .勾践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复兴越国的?
A 外交上:折节忍辱, 屈膝求和。
B 内政上:鼓励生育,壮大国力; 轻徭薄赋,笼络百姓; 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艰苦朴素,身为民先。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 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为了复仇,勾践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减 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经过十年的养精蓄锐, 复仇的条件完全具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 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摩拳擦 掌,同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 则赏,退则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 吴国,而且屡战屡胜,一直打到吴国 都城,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 PPT课件 15 人教版

勾践灭吴 PPT课件 15 人教版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 思考:
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 最终灭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启示?
•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 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课后练习
1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说明“某”通 “某”。 3 作课文后面的练习。
返回
谢谢观看!
制作:花都区秀全中学 筱妍

《勾践灭吴》(共39张PPT)

《勾践灭吴》(共39张PPT)

• 第三部分(4、5),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 灭吴。 • 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摩拳擦掌,同 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则赏,退则 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 胜,一直打到吴国都城,灭掉吴国。 • 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的叙写了勾践为 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叙事中揭示了 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 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 国人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 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 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 夫,说:“谁象我们的国君这样 体恤百姓啊,难道不可以为他效 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 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 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 灭掉了吴国。
课后感言:
1.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2.欧阳修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吴王阖闾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可是其南面 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 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公元前 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 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 砍掉了一个脚指头,本无大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 折磨很快就死了。夫差发誓报仇,在前494年又与越军 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 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 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 书。分《周语》《鲁语》《齐 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越语》8部分。 内容与《左传》相近,又具 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 语》又叫《春秋外传〉 作者:相传为左丘明。据 《史记》“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 222/320页
第七自然段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
所以
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

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囿,又败之于没,又(于)郊败之。遂灭吴。
段意?
段意:越国军民同心,终于打败吴国。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232/330页
回顾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3)勾践临危求贤,文种定美人 计求和,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进谏,轻信太 宰嚭与吴达成和解。 第二部分:(4-5)写越王勾践对外卑事夫差, 对内认罪以安抚百姓,实施一系列休养生息政 策,以富国强兵。 第三部分:(6-7)越王勾践深得人心,国人两 次请战。勾践发令“进则赏,退则刑”,进攻 吴国,全国同仇敌忾(Kài),一举灭吴。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303/300页
于是 招致,召集
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
连词,而且
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
像……一样
同“
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率”将帅二三子夫
来,目标连词 生息,繁殖
妇以蕃(生息,繁殖)。
之,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习惯 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 ”“各位”等
改变(治国政策),此句为省略句。
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养生
慰问
者;吊有忧,Biblioteka 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121/320页
翻译
第四自然段
去掉,除掉 所用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事”
恭卑 侍奉,伺候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
帝王仆隶,名词使动使用方法,“

《勾践灭吴》课件

《勾践灭吴》课件
1. 越三败吴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果行,国人皆劝…”曰:‘孰 是君也,而无可死乎?’
可见,勾践最终战败夫差的根本原因 是体恤百姓,获得民心。
重要实词。(知、复、劝、当见课后练习二)
1. 资
① 物资,钱财 《聊斋志异·促织》:成妻具资诣问。
② 费用 所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
③ 供给,资助 《隆中对》:此殆天所以将军,将军 岂有意乎?
难词:
1 . 知 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 . 资 储备 积蓄。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
3. 更 改换
寡人请更
4. 释 免
5 . 致 招致 召集 6. 旅 共同 俱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曰 欲其旅进旅退
7.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8. 去民之所恶 9. 今越国亦节矣 10. 国人皆劝 11.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⑤ 讲和
《勾》:遂使之行成于吴。
3. 游
① 游泳
《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
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 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 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 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勾践灭吴
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 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 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 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 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 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 《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 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 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 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 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 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 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 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 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 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 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 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

勾践灭吴PPT课件

勾践灭吴PPT课件
太迟了吧?
• 5。何后之有?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 6。服 用做动词,使之服
本部分译文:
• 越王退守到会嵇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 弟和同姓兄弟,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 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种进见回答说: “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 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 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 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 拔出来供养他们。就象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 要到处找。现在国君您已经退守到会嵇山上了,然后才 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 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 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动身出 使吴国。
•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吴子胥 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 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 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 的人习惯于住在 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
课文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 计,向吴求和。
• 勾践退守会嵇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广招贤良,共治 国事,以图复兴越国大业。先是派文种向吴求和,又以 美人计拉拢吴国大臣太宰否,终于促成和解,使勾践保 全了国土,免受亡国之祸。
勾践灭吴
• 历史背景:
• 越两春国秋经末常年发,生地磨处擦长。江公下元游前的49吴6年,• 作者作品:
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 •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磨厉练 之
名词作动词,

在庙堂,名词作状语 为……举行礼仪
和,连词
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
用,介词
连词,表修饰关系
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
不歠也:必问其名。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
国之孺子之游者
国家出游的年轻人。
精品课件
第五自然段
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 性短语。所种的粮食。
在,这种局面
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
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
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
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
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段意?
两个人物。夫差 伍子胥
伍子胥深谋远虑,为国家利益着 精品课件 想,但吴王夫差不采纳。
之。 两个人物。夫差 太宰嚭
嚭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吴王夫 精品课件 差却听信太宰嚭。
翻译
第四自然段
自己
连词,表转折,却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
导致,以致 使……暴露

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
改变(治国政策),此句为省略句。
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养生
慰问
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
判断句式并翻译: 又何求焉? 宾语前置句 又求何焉,又 求什么呢?
第四自然段
暴露 更 宦

精品课件
翻译
第五自然段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
于是 招致,召集
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
连词,并且
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
像……一样
同“
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率将” 帅二三子夫
精品课件
翻译
第四自然段
去掉,除掉 所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名词性短语
。“……的事”
恭卑 侍奉,服侍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
帝王的仆隶,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做奴仆”或“派……做奴仆
” 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段意?
段意:勾践抚恤国人,卑事夫差
精品课件
课堂检测
第三自然段

苟于与
历史背景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 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 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 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 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年 越国国君,公元前497到公元前465年在 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 5000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 稽山后,与吴媾和(讲和),卑事夫差,卧 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十年生聚,十 年教训,终于灭掉吴国的故事。
精品课件
读准字音
栖( qī)于 会( )稽kuài
贾( ɡǔ)人 资絺( ) chī
蓑( su)ō笠 暴( )露pù
请更(ɡēn)ɡ 所恶( ) wù
宦( huà)n士 句( )无ɡōu
鄞( yín) 豚( ) tún
饩( xì) 疾疹( ) chè餔n( )
歠( bǔ )
chuò
衣( 囿(
yòy)ìu

水犀(
)xī
精品课件

第一自然段
驻守、退守。
于是,就
向,介词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有能助寡
使动用法,使……撤退
介词,和、
跟、同
管理
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
积蓄,储备
名词作动词,发大水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
目的连词,来
即使
转折连词,然而
乎?如苟果,得假闻如 子尊大敬夫之词之言,何后之有?即有执什其么晚手的而? 与之谋。遂
使之行成于
吴。
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两个人物。勾践、文种
段意?
勾践临危求贤,文种临危受命。
精品课件
第二自然段
不可(与之成),省略句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 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
精品课件
史书体例
•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如《国语》 《战国策》。
•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 件。如《左传》 《资治通鉴》(我国最 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如《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精品课件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精品课件
翻译
第三自然段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
“子
如果,假如

苟赦越过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使动用法,使……屈服
太宰宾嚭语前谏置句曰。:在疑“问句嚭中代闻词做古宾之语,伐宾 国者,服之而 已。 语必前置。正确语序为:又求何焉?
这段文字提到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段意?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越夫国用差美与人贿之赂太成宰而嚭,去太宰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
发放,赠送的粮食
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精品课件
第五自然段
生三人,公与之母;当室者死,三年释其
免除
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埋葬之
自己
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
纳宦其子。
精品课件
第五自然段
那些
使……整洁
使……美丽
使……吃饱
同“磨砺”,
古:武士。今:帮 凶、坏人的党羽。
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
连词,表并列
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精品课件
第一自然段 无乃……乎:固定句式,表推
今君王已既经栖于会稽之上,这然样后以后乃求才谋臣测,。无恐怕乃(只后怕)……吧
子是加在人名或官名之前的
宾语前置句,有何后,
生息,繁殖
来,目妇的连以词蕃(生息,繁殖)。
之,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的习 惯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 ”“各位”等
精品课件
第五自然段
通“娶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
古:男子,今:妻子的配偶
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
同“娩
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精品课件
《国语》
精品课件
作品简介
《国语》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 左丘明作。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 一卷,全书按周、齐、晋、郑、楚、吴和越八 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 990年--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 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 情况。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 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 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 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