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祥文化概论论文
(完整版)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
透过这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宗教情怀和民族性格。
时至今日,吉祥符号、吉祥图案在中国几乎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
吉祥符号已经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慰藉。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
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的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红火起来。
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
“二十五,糊窗户”,这是春节民俗中贴窗花的日子。
中国人一向认为窗花是喜庆、吉祥之物,能给来年带来好兆头。
其实除了窗花,还有年画、春联、福字等,吉祥符号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让人感到欢欢喜喜。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
我国民俗专家王作楫说,中国的吉祥符号大致分为吉祥神灵、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数字、吉祥语言等八大类。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企盼美好生活、追求心理愉悦心态形成的文化。
”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
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的。
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而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上篇)

浅谈中国吉祥文化(上篇)作者:董易林来源:《小资CHIC!ELEGANCE》2014年第06期董易林:著名易学专家,董易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易林吉祥物品牌创始人。
擅长堪舆风水、周易预测、姓名学等,被誉为“中国现代周易大师”、“中国首席人居环境学专家”,堪称周易文化传承的领军人物,拥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享誉海外。
迄今出版多部风水、姓名学著作,并在多家报纸杂志开辟专栏。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祥祥瑞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进步以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丰富发展。
中国吉祥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历史人文的长河中沉淀积累,源远流长。
溯源中国吉祥文化中国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成系统,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传承有序、与时偕进、系统多元、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民俗文化现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与天体崇拜、图腾崇拜、神祗崇拜、宗教信仰、民俗观念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相互交融,不断衍生发展,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是传统吉祥观念的产物,是古人祈福、趋吉、避祸等美好愿望的呈现。
由于人类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界的能力有限,加上人们应对自然危害和动物伤害的无力,人们就寄希望于神灵瑞兽来庇佑平安,或祈求得到神灵的力量以狩猎裹腹,吉祥文化伴随而生。
待到农业社会,人们则通过一定的仪式和特殊的道具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吉祥文化观念更加强大,上至天子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深入人心。
在谈中国吉祥文化时,不能绕开中国传统吉祥观念。
中国传统吉祥观念最早源于何时,尚不可考究。
但据流传的文化典籍,可见诸多有关“吉祥”寓意的看法。
《周易·系词上》载:“吉,无不利。
”《周书·武顺》载:“礼义顺祥曰吉。
浅谈吉祥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浅谈吉祥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论文一、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概念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吉祥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传统吉祥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大多承载着中国人追求幸福、平安、美好的强烈愿望。
传统文化以文字、图形、符号等艺术形式体现着吉祥意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历史的积累和变迁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最初的艺术雏形是象征着神祗的远古图腾,这些古老的图腾是一个民族最初凝聚力的象征。
随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渐渐延伸至动植物、天体等,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希冀扩展到长寿、团圆、品格等。
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加丰富,从天文,生物到人时令,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事物都会体现在吉祥文化之中。
如龙图腾,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虚构的形象,组合了多种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寓意尊贵祥瑞,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恒定认同的民族象征流传至今。
二、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应用都是简单地将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照搬,很难与现代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隐性语言,因此需要研究传统吉祥文化的组成元素,需要深入挖掘传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将其隐藏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思想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谐自然地相融合。
(一)图形的重构传统吉祥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纹饰和符号。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创新性的形式运用吉祥图案元素,重新构图整合成新的图形,以融入时代特性。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吉祥图案的主要手法有分解转化、打散再构和变形。
分解转化是指,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将吉祥图案进行分解、提炼,创造出新的图案;打散再构是对吉祥图案的原型进行分解、移动、切割、变换位置,重新构成图案;变形是指,运用现代审美观对图案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吉祥图案按照现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重构,以满足现代设计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
浅析中国吉祥文化的“中和之美”

● 经 济探 索
浅析 : 中 国 吉 祥 文 化 是 我 国各 族 人 民 向往 和 追 求 吉 庆 祥 瑞 观 念 的 反 映 ,
静
赵伯 飞
其“ 中和 之美” 在我 国有 着独特的 艺术地 位, 同时又有着广泛的影响。文章对 中国 传统 吉祥 文化 的“ 中和之 美” 的美学特征
因此 , 中国吉祥 文化 的“ 中和之 美” 要 求人们 节制情 感 , 温和 处事 , 也 就是要 求人们在现 实生活 中要从根本上 自觉把 握 吉 祥 文 化 的度 ,使 得 它 们 不 仅 可 以 宣 泄情感 , 表 达意愿 , 又不会为情感 所操 纵 而造 成 情 感得 不 到控 制 导 致 的情 感 泛 滥, 而是 让人 们在 一 种 宁静 、 舒畅 、 优美 、 柔 和之 中 感 受到 一 种 愉 悦 之 美 。 例 如 中国吉祥 的语 言 ,是在一 些特 定场景 中用赞 美、贺颂性 的词语 来表达 其 追 求 吉 祥 之 内涵 的 。 所 以 巧 用 吉祥 语 言, 不仅表现 出人 们语言的智 慧, 而且体 现 出“ 中和之 美 ” 。过 年 之 时 , 人 们 见 面 时 “ 恭喜发 财” 、 “ 大 吉 大利 ” 、 “ 新年 快乐” 的 道 贺语 ;拜寿 时 “ 福如 东海” 、 “ 寿比 南 山” 、 “ 长命 百岁” 、 “ 天保九 如” 、 “ 子孙 满 堂” 、 “ 福 寿绵 长” 、 “ 荣华 富贵” 的祝 寿语 ; 商店 开 业 时 的 “ 财 源茂 盛 、 生 意 兴 隆 ” 、 “ 四方来 宝、 八方进财” 、 “ ; 1 2 川纳海、 聚 福 生财”的喜 贺语 ;科考之 时的 “ 三元及 第” 、 “ 连 中三 元 ” 、 “ 鱼跳 龙 门” 、 “ 独 占鳌 头” 、 “ 加 官 受禄 ” 的祝 贺语 ; 新 婚 之 时 的 “ 白 头偕 老 ” 、 “ 和和 美美” 、 “ 同心永 结” 、 “ 百年和 合” 的祝 福语 等 , 这 些吉祥语 言 不 仅 增 加 了祥 和 的 气 氛 ,也 充分 体 现 了 人们 向往 幸福 、 追 求理 想的心理状 态, 反 映 了中国吉祥文化 的“ 中和之 美” 。 第二 , 中国吉祥 文化 的“ 中和之 美” 是“ 多样 性 的 统 一 ” 。对这种“ 中和 之 美 ”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寓意(论文)

世界美术史鉴赏(题目: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文化寓意)姓名:吴艳班级: 104班学号: 201006024413指导老师:王蕴锦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文化寓意吴艳(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实质,是一种以美的饰纹和造型来营造吉兆环境,攘除各种民间禁忌,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的心愿和对生活的追求,也包括自然观念、宗教观念生活道德观念的表达和体现。
关键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文化寓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中,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精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下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人间世》),成玄英《注疏》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喜庆吉祥,福寿平安,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希望和追求,是一种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
吉祥图案丰富多彩,神奇怪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吉祥图案从题材上大体可以分为六类:植物类:梅、竹、菊、兰、松、牡丹等;图案:花瓶、牡丹花解题:瓶子的瓶字与「平」同音。
牡丹花插入花瓶中喻「平安」。
两个意思连在一起喻「平平安安」。
牡丹花又喻富贵。
以上三种物品组在一起喻「富贵平安」。
动物类:龙、凤、麒麟、狮、虎、鹿、鹤、鱼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最初是指天空中的四个星宿,代表四个方位。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动物形象,其中,“青龙”又称苍龙,是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指凤凰,为南方之神;“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是长寿的象征,为北方之神。
它们代表着四方平安,更寓意了盛世太平,国家繁荣。
【双喜临门】人物类:八仙、观音、飞天等;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
关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吉祥寓意的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吉祥寓意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包括绘画、刺绣、雕刻等等,都有大量的吉祥图案。
这些图案多数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和象征为基础,它们传递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与期盼。
它们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视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吉祥图案中吉祥寓意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多半是基于吉祥符号和象征来设计的,这些吉祥符号和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例如,如意图案代表着顺意、安康、财富等等,牡丹花代表着富贵、高雅、美丽等等,蝴蝶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等等。
这些符号和象征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吉祥图案元素,从而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其次,吉祥图案中的吉祥寓意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些图案不仅仅是简单的代表着吉祥的符号和象征,更浓缩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如“福”字的吉祥图案,既表达了对富贵、吉祥如意的期盼,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对家庭、亲情、友情等的重视。
在这个图案中,福字的上下两个部首“口”和“贝”寓意着“口中有东西,财源滚滚”的意思。
这个寓意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望,而乍一看下“福”字的左右两端是出自《易经》的八卦图形,这八卦图把宇宙的方向和变化划分为八类,代表着自然界万物之运动。
因此,这八卦与“福”字结合在一起,不仅仅是美好祝愿,更是通过自然运动来造就生命的真谛。
最后,吉祥图案中的吉祥寓意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吉祥图案,如如意、孔雀、龙凤等等,都是以喜庆、美好等元素为主,意味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的期望。
不仅如此,它们还传承了众多中国传统价值,例如吉祥图案中常常展示的客家刺绣,以其细腻的纹路和扎实的色彩,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
家庭是中国人传承价值的重要场所,而吉祥图案中的如意和双喜等特殊设计,则是表达了人们期望家人身体健康,事事顺意,亲情美满的美好愿望。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寓意丰富、富于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吉祥文化

中国吉祥文化童某经济125班 5400112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又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
谈论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及“吉祥文化”。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便是吉祥文化所涉及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吉祥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一文化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
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
说白了,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追求吉祥。
趋吉避害,人皆有此心。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注重吉利、祥瑞的心理感受。
先秦典籍中已出现“吉祥"概念。
《庄子·人间世》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唐朝成玄英注释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在中国,吉祥符号、图案似乎很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吉祥对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空气之于人。
似乎没有人说得清,中国的吉祥文化产生于何时,源自哪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当人有了追求幸福、美好、平安的愿望时,它们便被创造出来。
而且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从吉祥物说起。
吉祥物在人们的观念中是能带来祯祥、辟除灾厄的事物,它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其显示瑞应、降福免灾的功用包含着“万物有灵"观念和鬼神信仰,但同时它又充满着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是世俗人生美好追求与愿望的象征物。
在中国,吉祥物特别兴盛,应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出现在婚娶、生育、寿诞、丧葬、节庆、居住、服饰、饮食、交游等风俗习惯中,而且还出现在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活动中。
中国吉祥文化概论

论中国吉祥文化的起源——图腾崇拜摘要:图腾崇拜是中国吉祥文化的起源,同时图腾也是器物吉祥文化,在我国古代社会时期,尤其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因无力抵抗自然灾害而将图腾作为其保护神,意喻吉祥。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社会影响图腾文化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作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创造过极富特色的图腾文化。
图腾崇拜也给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图腾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实际上是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与鬼魂崇拜(或祖先崇拜)互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宗教形式。
就其崇拜的直接对象来说,是自然物或动植物,而就其崇拜的观念来说,都具有鬼魂崇拜或祖先崇拜的内容。
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氏族时期,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自然物或动、植物之间有着血缘亲属关系,于是把它们当作神灵或自己的祖先去崇拜,成为本氏族的保护神。
图腾,既是一个氏族的崇拜对象,又被当作该氏族的标志和象征。
亚洲人爱用动物做为图腾,欧洲人爱用花草和各种符号做标志,像英国的红白玫瑰家族;农耕民族和山地土著爱用和善友好的鸟兽虫鱼做自己的象征,但是游牧民族却爱崇拜强有力而且凶残的狼或是鹰;仆实敦厚的民族爱用在地上走的动物,富有闯劲和开拓精神的民族爱用天上飞的鸟——表现出他们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想象力。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有相当多的图腾记载。
如在《山海经》中,提到的邦国有105 个,其中14 个邦国有图腾的记载。
记载了58 个人神、氏族和邦国的图腾。
其中鸟图腾 14 个、虎图腾 8 个、蛇图腾 8个、龙图腾3 个、狗图腾3 个、鱼图腾6 个、植物图腾2 个,还有豹、马、牛、豺、羊、貊、蜂等图腾各1 个,另外还有不知名的兽图腾7个。
其中所记载的图腾分布情况,龙图腾氏族基本在南方,但河南北部也有龙图腾;鸟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的卢氏、栾川、嵩县和湖北省汉山以西地区;蛇图腾氏族在山西的北部和中部;马、牛、羊图腾氏族在中国的西部,即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豕类图腾氏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南部、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道教文化
摘要
道教是真正中国本土的宗教,中国千年传承的见证。
它的发展已经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即使相对于以前现在稍有衰落,但依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存在巨大影响力。
从它的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道教的发展亦是一部“中华文明史”。
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而尤其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而道士法术中又尤其以丹道修真最具科学主义的神秘色彩。
我从研究炼丹炉灶这一个小的角度来研究其蕴意无穷的丹术,便也有了一定了参考价值。
关键字:起源;历史;影响;炼丹炉
我眼中的道教文化,首先想到的实物是炼丹炉,金丹,长生不老之药,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令人向往憧憬的神秘色彩。
虽然现在的人们很少亲自尝试着去炼制丹药,但我们对古时候道士们炼丹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好奇,尤其是炼丹炉,则更是充满了各种各样或美或丑的猜想。
我们大多数对炼丹炉的了解还仅仅局限于西游记里的这一段描绘: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
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
这里的八卦炉便是炼丹炉。
而这段七十余字的描述几乎就是我们对炼丹炉的全部了解。
形体外貌、类别区别、具体原理、内部结构……我们都了解甚微。
出于《西游记》里面对炼丹炉的认识,我们大多数的人们对其原理仅仅停留于用火烧的层面。
就像是烧火做饭一样的简单,把一些七七八八的材料往锅里一扔,烧个所谓的七七四十九天便自然练出一个丹来。
最近有在看一本书《明朝的那些事》,其中在讲述明嘉靖帝时提及他最信奉道教,非常宠信一些道士,使得道教在明朝非常兴盛。
嘉靖皇帝一即位,就参加道教的各种活动,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迷信鬼神,一心渴望能长生不老。
在他
当皇帝的几十年里,他把皇宫变成了一个整天举行修炼的场所,一个进行提炼丹药的实验室。
他还学习古代宋朝的一位皇帝,给他的父母都追授了很长的道家名字,而他自己同样有一个长达几十个字的道家称呼。
他的这些行为,使得后世的历史中把他称为"道士皇帝"而他最终也恰恰是被道术所害。
他的一系列行为使我对道教充满了好奇,让我去了解。
道教的起源与形成。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但大致不外是在三种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为鬼神崇拜;二为方仙之说;三为道家学说。
远在公元前一千几百年前的殷商时代,统治者十分崇拜鬼神,那时候就有了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师。
周代对鬼神信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祇的鬼神体系。
这些,后来都为道教所沿袭继承,这是道教多神崇拜的来源。
到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221),出现了知仙方、炼仙丹的方士。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说大兴。
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更给了神仙家创立宗教的刺激,进一步与老子哲学结合起来,推奉老子为教祖,与儒、佛分庭抗礼,便形成了黄老道。
汉桓帝时,有了公开的宗教。
黄老道即道教的前身,因此以后道教的经籍,便都引述道家学说来作为理论依据,从宗教的角度加以解释和发挥。
上述几个方面,是道教思想信仰的来源。
西汉成帝时,信奉黄老道的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到东汉顺帝时形成了于吉的《太平青领书》。
汉灵帝时兴起的以张角为首领的太平道,便是信奉《太平青领书》的一个道派。
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为统治者所禁止信仰,转入民间秘密流行。
汉顺帝时,沛国人张陵,在蜀郡鹄鸣山造作道书,创立“五斗米道”,因受道者均应交五斗米,故称。
五斗米道又称为天师道。
自黄巾失败后,太平道同时受了打击,不能公开传布,只有张陵的孙子张鲁归降曹操,得封万户候,五斗米道得以公开传播。
后来又经历代统治阶级的扶植,因此“天师道”在社会上的基础日益巩固,所以现若论及道教的创教人,史学界和道教界便都承认是东汉的张陵了。
道教繁衍宗派,始自宋、金。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来源不同而分衍的宗派,最大的有四派: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
道教所崇奉的无世不在的太上老君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老子。
老子,原名李耳(字聃),春秋时期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著有《道德经》(又名《五千文》)。
他的学说归结为“道”与“德”。
“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特性。
他认为宇宙的根源是“自然”,“自然”产生宇宙,宇宙产生万物,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而衍化产生。
道教是敬神事鬼、重生贵术的宗教,追求的是安乐和长生。
道教经书中对于“道”的解释很多,或指理念,或指神灵,或指仙术,归根结底,指的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就是神灵。
道教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是重生,认为“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能离,得“道”即得“长生”,指的就是得到神佑、仙方,便可以致“长生”。
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
《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
道教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的深刻影响。
宗教往往被作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道教也不例外。
南北朝时 (公元420—589)嵩岳道士寇谦之,“宣吾新科,清整道教”,对五斗米道作了一番改革,他对五斗米道的改革,实际上是对五斗米道组织的瓦解,使之不为农民起义用作团结、联络群众的旗帜与纽带,而转向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到了唐代,皇帝以道教崇奉的老子姓李,自认为老子后裔,提倡道教,其意图在于更好地利用神权,显示唐室是承天命的。
又因唐时佛教势力很大,占有土地和免役人口过多,妨害了俗权利益,统治者欲兴道以抑佛,借以削弱佛教势力,因此,道教在唐朝曾特别兴盛。
宋真宗景德 (公元1004)冬季,与辽军订立澶渊和约,但和约并不等于消除了异族侵犯的威胁,统治者虽然自我麻痹,纵情恣欲,过他的奢侈生活,但他也感到统治地位不稳,必须借助神力以安定人心,巩固其统治。
真宗自言梦见神人下降,说有天书颁赐。
王钦若、丁谓等迎合真宗的旨意,伪造天书以夸张祥瑞,皇帝和群臣大搞庆贺典礼。
明代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为了提高汉族地位,以激发汉族的自尊心,曾下诏易胡服,恢复唐代衣冠形式。
对待道教,一方面表示尊崇,另一方面则加强利用与控制。
道教也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化的深刻影响。
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力。
在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中,道教涌现出了一大批得历史名人。
如战国时的庄子,西汉时的刘向,晋朝的葛洪,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南朝时的陆修静和陶弘景,还有宋代最著名的道士是陈抟。
陈抟,宋初人,修道于华山,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
陈抟、钟放等人的学说,对宋代理学之出现,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