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第二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第二单元教案.doc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牛求实精神。

培养学牛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

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归纳等教学过程: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

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不是!如氢原子和氟原子在常温下相遇能形成氟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氨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就不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的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

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化学键: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离子键你知道吗?P122Na+Cl2====2NaCl Mg + Cl2 == MgCl2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在上述条件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和钠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氯化钠分子。

我们从氯原子和钠原子的结构上入手分析。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自己的结构变成什么样的结构的倾向?稳定结构。

什么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结构,K层为最外层时是2个电子。

它们通常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稳定结构?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

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

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请画出以下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周期表结构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

(第一周期除外)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复习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复习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注明反应条件,正确使用“↑” 和“↓”等符号。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得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 等。常用的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合成纤维制备原理
通过聚合反应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再经过纺 丝加工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通过 缩聚反应制得。
合成橡胶制备原理
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聚合或缩聚反应得到高分子 量的橡胶状物质。例如,丁苯橡胶由丁二烯和苯乙烯通过乳 液聚合制得。
塑料老化与防治方法
塑料老化原因
主要包括光老化、热老化、氧化老化等。光老化是指紫外线等光线对塑料的破坏 作用;热老化是指高温对塑料性能的影响;氧化老化是指氧气与塑料发生氧化反 应导致性能下降。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化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添加光稳定剂、热稳定 剂、抗氧化剂等来提高塑料的耐候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通过改进加工工 艺、选用高性能树脂等方法来提高塑料的耐老化性能。
0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离子键和共价键
0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元素之间。离子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较大,键长较长,键的极性
较强。
02
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根据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可分为单
键、双键和三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键能较小,键长较短,键
电化学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2)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电子做高速运动,接近光速。
由于上述原因,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
宏观物体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我
们不能测定或计算它在某一时刻所在的
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道。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思考:
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这11
个电子是聚成一堆在离核相同
的距离处运动,还是分散在离
核不同的距离处运动?为什么?
原子组成的哪些粒子数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13
结论: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
14
思考:
请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 数的递增有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
15
元素核外1—电2子号元排素布,情从况H到He只有1个
随3—原1电个个1子0随1号—子增增序原元11加数层加个子8素号到的序增,到,元增8数加个最到从素大的到,L外2,,结增8i个而个到从层最大构达,,NN外电,e到a而而有层最子到稳达2达电外A个定数到子r到层电结有稳目数电稳子构3定由目个子层定结由电1数,构1子目层由,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③氟无正价,氧无最高正价 。
.
24


1.能量由低到高;
电 子 的

布 的
2.每层最多容纳电子 数目是2n2。
规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

律 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

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
超过18个,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 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 中子数, 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原子序数=质子数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E.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与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 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同一主族, 从上到下,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位, 构, 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预测新元素与其性质3.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相关概念:B.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 A2B, AB2, NaOH, Na2O2, NH4Cl, O22-, NH4+)(2)共价键:A.相关概念:B.共价化合物: 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 CH4, CO2, HClO, 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在反应中, 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全面)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_专题1-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_专题1-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①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 、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 、ⅦA)形成,如:NaCl ,MgO ,KOH ,Na 2O 2,NaNO 3中存在离子键离子键的存在: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

如NaOH 、NaCl 、NH 4Cl 、Na 2O 等注:有NH 4+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例外:AlCl 3中没有离子键,只有共价键②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

如:H 2,Cl 2,O 2,N 2,NH 3,HCl ,H 2O ,CO 2共价键存在于哪些物质中?a 、多原子构成的非金属单质中,如 H 2、O 2、Cl 2、N 2b 、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分子中,如 H 2O 、CO 2、SiO 2、H 2S 、HCl 、H 2SO 4c 、复杂离子化合物中如 NaOH 、NH 4Cl 、Na 2SO 4、Na 2O 2③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 ,Mg(NO 3)2,KBr ,NaOH ,NH 4Cl ④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 ,H 2SO 4,CO 2,H 2O 等注意: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没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因为一旦含离子键,就归为离子化合物。

2、电子式:①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如 N a ·②阳离子电子式——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不要打点,如 Mg 2+ 、N a +③阴离子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并用方括号[ ]括起来,还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

如:④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的离子不得合并如⑤共价分子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没有[ ],不标电荷n +注:只有共价分子和共价化合物才有结构式,离子化合物没有结构式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⑴、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苏教版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3、4)

苏教版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3、4)

苏教版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专题1、3、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性 (1).原子结构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6、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7、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间互称为同位素。

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②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③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n 表示电子层)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重点) 1.核外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 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1 +7,中部出现负价,由-4 -1 的变化规律。

①O 、F 无正价,金属无负价②最高正化合价:+1→+7 最低负化合价:-4→-1→0 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的判断依据(难点)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 Z 个中子 N 个=(A -Z )个核外电子 ZZAn R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B.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1.2Na + 2H2O =2NaOH + H2↑(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较难)金属性:Na > Mg2.Mg + 2HCl =MgCl2+ H2↑(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较难)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 Al3.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 Mg > Al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4.结论:Si P S Cl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化合物中肯定含离子键。
5、存在: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碱及大多数盐
离 子 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 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常见的离子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 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 金属的氧化物等。
思维拓展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 子化合物吗?
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明显增大
常见物质:NH3、 H2O 、 HF
【小结】: 离子键(离子之间)
微粒 化学键
极性键(不同种)
间作
共价键(原子之间)
非极性键(同种)
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
碳的成键特点 第二周期,第ⅣA族
(1)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 (2)碳原子之间可以构成碳碳单键、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6、存在于:化合物中除离子化合物以外
如:含氧酸、 气态氢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有机物等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书写要求:
1.每个原子均应达到稳定的结构 2.不加中括号[ ],不标正负电荷数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距8电子稳定结构差几个 电子,就提供几个电子,并在此原子周围形成 几对共用电子对(即几个共价键)
注意:化学键只存在于原子或离子间而不存在于分子间
三、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 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存在:分子间。 (2)大小:比化学键弱得多。 (3)意义: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
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 沸点越高 。
CH4
CO2
H2O2
H H :C :H
H
•• ••
HOO H
H HCH
H
O=C=O
H-O-O-H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
CH4
CO2
H2O2
H H :C :H
H
H HCH
H
•• ••
O=C=2O2、 NaOH、NH4Cl的电子式
所有的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吗? 答案 不是,稀有气体的分子中不 含化学键,它们属于单原子分子。
答案 不一定,比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3、电电子子式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 ”或“×”来表
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
⑴原子的电子式:
·· ··
H · Na ·Mg · ·Ca · ·O··· ⑵离子的·电子式:
Cl · ··
简单阳离子: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
符号 H+ Na+ Mg2+ Ca2+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微粒间的 相互作用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
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 注意:⑴ 指相邻

⑵ 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金属键
一、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 作用称为离子键
1、构成微粒:阴、阳离子 2、实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引力和斥力) 3、形成: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4、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阴离子的电子式: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
子 ,原再子标团[形成]的及离“子电:荷元数素[:符”O··号··:周]2-围标[:出C··最l··:外]- 层
电子,再标 [ ] 及“ 电荷数 ”
(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将阳离子 和阴离子的 电子式组合在一起。
NaCl
AB型
A2B型 AB2型
Na2S MgCl2
(3)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碳链,也 可以形成碳环。
碳原子之间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含碳化合物种 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Na2O
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相间写,相同 离子不能合并。
二、共价键
1、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 互作用
2、成键微粒: 原子
3、成键本质:共用电子对与成键原子核间的静电作用
4、形成: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相结合 时形成共价键
5、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价键(或共用电子对) 相结合的化合物。
.. ..
..
.. .. .. 一对共用电子对 H H :C..l:C..l: H C..l
..
两对共用电子对
........ ..
.. ..
OCO
三对共用电子对
N........
..
N
结构式: 用一条短线来表示原子间的一对共用电子对 省略其余的电子
H-H Cl-Cl O=C=O N N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