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医临床上如何合理的联合用药
浅谈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应用

浅谈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应用前言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应用是在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病人个体差异,采用中西药组方的方式治疗疾病的方法。
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但不合理的配伍也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下面将从中西药的常见配伍、中西药合理配伍的原则等方面进行浅谈。
中西药常见配伍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常见配伍中医药和西医药常见的配伍方式如下:1.中药配合西药治疗。
如在西医学治疗中,中药可作为调理剂或辅助治疗剂,如用中药调理肝脾,以增强药物的吸收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2.西药配合中药治疗。
如在中医学治疗中,西药可作为救急或控制病情的剂量应用,如使用西药治疗急性心绞痛,但同时应用中药可在治疗时调理机体,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西药之间的常见配伍西药之间常用的配伍方式如下:1.镇痛类药物:一般是缩短疼痛时效或减少副作用,如复方氨酚烷胺片和双氢埃托啡片。
2.抗生素类药物:常用的配伍方式是增加药物对细菌的杀菌力,如阿奇霉素和庆大霉素的配伍。
3.抗菌药和解热镇痛药:一般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消除症状、缓解疼痛,如阿奇霉素和NSAIDs的配伍。
中西药合理配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中西药合理配伍的原则(1)辨证论治。
根据病人的辨证完成合理配伍方案,明确药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药效作用,达到治疗效果更好的目的。
(2)药物镇痛作用相似,耐受性不同,避免重复用药或重复镇痛作用的药物。
(3)兼顾药物的效力和安全性,尤其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临床选择单一药物疗效不佳,必须有效联合,同时选择互不相干的药物组合联合使用,将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更有效。
2.注意事项(1)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要求和剂量要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了解药物注意事项。
在合理配伍药物的时候需了解药物的种类、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
(3)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原则。
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原则很重要。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4)

浅谈西医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刘立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海港院区(连云港市 222000)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联用中成药制剂在我国西医临床上,联用中成药制剂治疗疾病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对发扬国医国药之光大,无疑是件利在当今福泽后代之美事!然而,中西药联用后所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机理,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情况现象及其原因还未能确切地弄清;同时中医中药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的西医医师们究竟了解、认识、掌握了多少,就凭一纸说明,即操刀运用,笔者以为如此未免有欠谨慎。
不少研究表明,中西药的联用在不少情况下能改变西药的药动学过程,这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如果西药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窄的话,这种联用就可在临床上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本文将就西医应用或联用中成药谈点粗浅认识。
1、西医不可盲目应用或联用中成药,即使必须使用或联用,也要讲究辨证论治。
西医临床合理地使用或联用中成药制剂,对提高治疗水平,促进疾病痊愈有着重要意义。
但若使用或联用不当,轻则会导致药效下降,重则使身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灵魂,是正确应用中药的首要条件。
因为中成药是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
故而在治病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
但在西医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药不对症者屡见不鲜。
就临床上常用的六神丸而言,从组方看,对治疗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疗效甚佳,但对阴虚引起的咽喉肿痛却不理想;如果感冒引起咽喉肿痛,以六神丸联用感冒通则有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
再如常见的高血压病的治疗,西医如确需使用或联用中成药治疗时,则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可请中医师会诊,弄清患者属于下述哪种类型:肝火上炎型,阴虚阳元型,肝风内动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痰湿中阻型,瘀血内阻型,心肾不交型,冲任失调型[1]。
尔后对症下药,方为妥当。
又如治疗咳嗽的蛇胆川贝散和复方川贝精等,经辩证,肺热咳嗽的痰多者可选用蛇胆川贝散;属于风寒痰喘咳嗽者,则应选用复方川贝精。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

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
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
1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1.1中西药互为补充、提高疗效中药、西药虽然属于不同体系,但其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中医、西医各自都有完善的治病医疗体系和成功的经验。
如能合理的将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更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弥补中医之所短,取西医之所长。
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祛邪,消除病灶。
中西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合理联用,能达到相互取长补短之效果。
如:阿司匹林能除热、发汗,力甚猛,容易伤气阴,与补阴生津的沙参、知母、玄参、生地等联用,既能发汗退热又能清热生津,达到祛邪扶正之功,取长补短之目的。
1.2中药治本、西药治标著名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之标本,原宜兼顾。
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医治其本,则奏效效必捷”。
临床上中医辨证而结合西医辨病,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如用安替比林治外感之热,再用石膏退热,知母补阴,这样效果更好;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急管哮喘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下,临床常用西药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补肾中药干姜、细辛、淫羊霍、巴戟天、熟地等补肾固本;胆道感染,用西药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有肝气郁失调病人,则运用中药来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的进入,作用于部位。
2中西药的合理应用2.1协同增效作用如:①清肺汤、六味地黄汤等与抗生素药物联用,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从药物的命名、用药原则、联合应用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命名1、西药与中药在名称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西药多采用统一的化学名称,而中药的命名方法十分多样,每个方剂都有专有名称,因此在联合应用中必须要进行精准的药物命名和匹配。
2、在联合应用中,对于中药的命名需要标注清楚其学名、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其含义。
3、对于西药来说,命名需要注明其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
二、用药原则1、选择性联合:药物联合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合,不同药物之间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因此需要选择药效相同、作用机制相似并具有协同增效的药物进行联合。
2、安全性: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药品评估和监测,确保联合应用后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3、适用症:联合应用需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心理因素,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三、联合应用的好处1、提高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和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并增加治愈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2、减轻副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由于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减轻了单个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3、适应症扩大: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扩大药物的适应症,缩短药物的治疗周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4、减少药物耐受性发生: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减少药物耐受性的发生,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在联合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效果的平衡,精准的药物命名和用药原则是联合应用的关键。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
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指中药和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相互配伍、联合使用的原则。
其基本原则如下:
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进行调整。
2. 相似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药性和作用相似或相近,适合联合使用,例如中药和西药都具有抗菌作用的情况。
3. 互补原则:中药和西药在作用机制上互为补充,通过联合应用可以增强疗效,例如中草药可以增强某些抗生素的效果。
4. 调控原则: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提高其疗效或减少副作用,例如中药可以调节西药的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
5. 安全性原则: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应考虑其安全性,避免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中西药组合,并考虑其相互作用和安全性,以达到优化疗效的目的。
浅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浅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摘要:中西药联用是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症的治疗,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从中西药联用的原则、中西药联用的特点、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浅析了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合理性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联用遍及各个临床学科,成为我国临床用药的优势与特色,它拓宽了临床用药的空间,其联用的几率呈上升趋势。
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使疗效增强,病程缩短,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症的治疗,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如果中西药配伍不当、剂量不适或用法不妥等,可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延缓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造成死亡。
1 不合理配伍1.1 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而降低疗效临床上常用的抗酸药,如三硅酸镁、胃得乐、盖胃平、胃舒平复方胃友等;抗贫血药,如硫酸亚铁;清热解毒类:如牛黄清心丸、上清丸、消炎丸、解毒丸,防风通圣丸、紫雪丹、二母宁嗽丸、喉症丸等,以及中成药或煎剂中含有尤骨、牡蛎、海螵蛸、石膏、滑石、石决明、瓦楞子、代精石、磁石等。
上述药物含Ca2+、Mg2+、Al3+、Fe2+等金属离子。
能与四环素类的酰胺基和羟基结合形成络合物或与丹参类的丹参酮甲、乙、丙、隐丹酮等结合形成溶解度小、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螯合物。
因此,彼此吸收减少,导致疗效降低,故最好不宜联用.若确实需要,可把服药时间隔2~3 h。
1.2 产生沉淀物,影响吸收而降低疗效抗生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等;含生物碱的阿托品、山莨蓉碱、颠茄片、士的宁、麻黄碱、利血平、黄连素等;含金属离子的药物以及洋地黄类、维生素类、酶制剂、含氨基比林的药物。
因为上述药物能与含鞣质的大黄类、有鞣质特性的丹参类产生鞣酸盐等沉淀物,影响吸收而使疗效降低,因此,最好不配伍应用。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配伍规定,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2.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针对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CCB(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者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而口服降糖药物则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减少胰岛素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5. 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用药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抗焦虑药则能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两者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联合用药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搭配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联合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如何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

如何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对于联合用药,患者和医生都不陌生。
因为合理用药关乎身体健康,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患者和医生对联合用药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医学常识。
有许多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存在盲目用药的现象。
有的患者用药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解决当前身体症状;有的患者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以提高疗效。
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和水平,使患者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
如何联合用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才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确保身体安全呢?1.联合用药的目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称为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扩大治疗范围,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临床中使用联合用药可以使药物达到“1+1>2”的效果,例如:①延药物作用时间,增加治疗效果。
如:硫酸亚铁与维生素C合用,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②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疗效。
如:抗结核药异烟肼与维生素B6合用,可减少异烟肼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
③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
如:左氧氟沙星与地塞米松合用,可以减轻左氧氟沙星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
④协同增强治疗作用。
如:磺胺联合甲氧苄氨嘧啶使用,疗效可增加几倍至几十倍。
2药物选择原则在药物选择上,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防止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药物本身就具有毒性,这也说明其安全性不是绝对的,如果误用药物,很容易在患者体内积毒,带来更大的危害。
基于不同的人体体质,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也不同,人体内的许多因素都能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最终疗效。
此外,药物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相互作用或药物的后遗效应。
如果同时服用两种药物,或者在服药的同时吃某些食物,也会影响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医临床上如何合理的联合用药
发表时间:2015-10-28T16:30:26.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作者:魏晓琳
[导读]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妇幼保健院辽宁大连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及临床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由此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魏晓琳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妇幼保健院辽宁大连 116031)
【摘要】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的联合应用往往起到提升临床疗效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尤其还可以简短治疗疗程,但是在另一方面,西医临床活动中药物的联合应用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当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存在不合理或不科学,则会起到相反效果,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本研究以下结合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联合应用实例,以探讨药物的正确联合应用。
【关键词】西医;药物;联合应用;目的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70-02
本研究以下基于对联合用药目的的认识,来探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合理的联合应用,以期提升药物的治疗疗效而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继而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及临床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由此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1.西医临床活动中联合用药的目的
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常常出现联合用药的情况,而药物的联合应用,其目的有以下几种,即提高药物的综合疗效;降低药物某方面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机体的耐受性,以期延长疗程[1];因患者身患多种疾病而必须应用多种药物治疗等。
由此可见,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的联合应用会有多种目的,如果药物的联合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应用才可以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且帮助患者解除临床疾病痛苦。
比如说,蒙脱石散剂药物与头孢克洛胶囊药物的服用,这两种药物合理的给予患者服用则能够提高治疗疗效,但是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两种药物的服用需要间隔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是因为蒙脱石散剂是一种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其具有着层状结构及非均性电荷分别,其可以与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粘膜蛋白发生有机结合而起到保护消化道的作用,而头孢克洛药物对引起消化道感染的细菌有着抑制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空腹服用该药物,如果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或者与食物服用,则会大大降低药物的治疗疗效,因此,需要控制该两种药物服用的时间,至少半个小时以上。
所以,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了解药性的同时,还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及其发挥的作用,从而做到发挥药物最大功效的目的[2]。
2.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合理的联合应用
在治疗活动中,如果出现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不仅会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而且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从而以正常发挥药物的功效,由此实现提升临床治疗疗效的目的。
事实上,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的联合应用会使得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影响[3],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等,则会降低药物的效果,并且还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防止不良影响情况的发生,则需要注意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从而保障药物疗效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来探讨这些联合用药方案的合理应用。
2.1茶碱缓释胶囊与左氧氟沙星片药物的联用
茶碱缓释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甲基黄嘌呤生物碱,其是一种良好的平喘药,但是该药物具有不良反应高且安全范围较为狭窄的特点,该药物服用后,患者的血药浓度范围应为7~20毫克每升,如果超过20毫克每升则为中毒性浓度,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而左氧氟沙星片药物可以抑制茶碱代谢,该药物与茶碱缓释胶囊联合应用会出现茶碱浓度过于升高的情况,则会引起血药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而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需要注重茶碱浓度的监测与控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与控制,必要时也可以更换其他抗生素药物来替代。
2.2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卡托普利片的联合应用
卡托普利片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方面有着良好的控制作用,其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通过控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来降低血管紧张素水平Ⅱ水平,并且对小动脉起到舒张的作用,对患者的外周血管也有着明显的扩张作用。
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对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释放产生干扰影响,当该药物与卡托普利片联合应用时,会严重影响到降低高血压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其血压情况而服用药物,笔者建议可以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以保障卡托普利片药物的功效而保证临床疗效。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上将西医临床活动中联合用药的目的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西医临床治疗活动中药物合理的联合应用方案进行了综合阐述,期望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综合治疗疗效,并且有助于患者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由此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另外,合理的联合应用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药物有害作用的发生率,并且还可以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但是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存在着不良影响,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对此加强重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虹,官碧琼,何炳洪,谭妙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4,5(02):152-153 .
[2] 宋兆立,贺伊曼,程和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4(01):134-135 .
[3] Kokubo Y,Matson GB,Derugin N.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human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exhibit attennate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dent reduction during reperfusion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Brain Research,2014,10(01):1-8.
[4] 刘丽文,韩克军,陈正荣.联合用药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活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10):6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