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简介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在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在那个“名探满街走,名作天天有”的时代里,有三个名字最为耀眼,他们就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以及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由于他们在推理文学领域的贡献突出,世人冠以黄金时期三巨头之称。
阿加莎的作品注重伏笔和凶手的意外性,奎因的创作着重于推理的严谨与逻辑的缜密,而卡尔则擅长不可能犯罪和气氛的渲染。
在讲故事的能力上,卡尔和阿婆要领先于奎因,奎因的故事经常会让人觉得生硬;在作品的公平性上,卡尔和奎因要优于阿婆,阿婆作品中经常出现证据不充分的现象。
在侦探推理小说史上,三巨头成就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黄金时期三巨头之一,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类型丰富,在各种各样类型的作品中,她都有着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著作,比如开创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无人生还》,多重谋杀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
她的两个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和马普尔夫人则代表她内心的两种东西——强大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的细腻关怀。
她所塑造的赫尔克里·波洛更是和福尔摩斯齐名的伟大侦探。
女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名作,其四大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及《蓝色列车之谜》屡屡被搬上荧幕,并全部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女王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上可谓贡献良多,其中有四点不可不提,这便是推理小说史上的四大创举。
其一,情节的设置。
黄金时期推理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情节曲折。
在这一方面,至今无人可居女王其右。
从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阿加莎就形成了这样的创作特点:要么嫌疑人有八到十二人,要么谋杀案有三到五起,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这样的处理使得小说悬念感极强,情节由线状变为网状,读者的解谜难度猛增,使得作品拥有无穷魅力。
埃勒里奎因

埃勒里奎因问题一:埃勒里奎因的十大经典作品1、《罗马帽子之谜》(1929)这是奎因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非常精彩的一部。
奎因系列贯穿国名中的主旨一直影响我到现在,并培养了我怀疑一切的习惯,这就是任何奇怪之处,必有原因。
而这点,在罗马帽子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剧院内的谋 ... ,嫌疑人数量的巨大,给破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一切都要靠推理,只有推理,才能走出迷雾,迅速锁定凶手。
2、《弗兰奇寓所粉末之谜》(又名《法国香粉之谜》)(1930)具有奎因早期作品惯有的特点,也是我读的较早的一部,而那一次,我完全的没有猜到凶手,并从此喜欢上了奎因。
这部小说有一个惊人的推理片断,非常值得推荐。
而商店橱窗里发现尸体的画面,也慢慢的成为历史经典了。
论推理,本书绝对挑战最高的逻辑思维。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本书的原因之一。
3、《荷兰鞋之谜》(1931)很多朋友把这本书称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可恨的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书,而凶手我也是全然的没有猜到,只是记得最终非常的惊讶,原来居然推理这么简单。
在享受这个落差的同时,我静静的开始了我的奎因探索之旅,并一本本看了下来。
作为奎因对我的启蒙作品,我自然万分怀念。
而作为国名系列的三大杰作之一,的确是不无道理的!4、《希腊棺材之谜》(1932)堪称黄金时代最曲折最离奇的作品,挑战读者的智力和耐力到极限,一案四破,精彩异常。
虽然当时读的过程很长,但是我都一直忍了下来,并收获了最终的果实。
记住本书在网络上有两个版本,但是一定要读“足本”,不要读简写版,会丢掉很多东西。
这本集中也能看到奎因巨大的成长!5、《埃及十字之谜》(1932)曲折离奇的四起无头命案,哥特式的谜团和作案现场,复杂迷离的故事情节,挑战理智到极限的作品,也是我心中黑名单上前十名的作品。
在看完之后,我只能说一句“名不虚传!”。
可惜本书大陆没有出版!6、《X的悲剧》(1932)什么叫完美?这就叫完美!天才的凶器,神秘的死前留言,离奇的密室 ... 人,华丽的诡计,突兀的情节,多勒鲁・雷恩的初登场。
埃勒里·奎因简介

Who is Ellery Queen?「仅有两名侦探,在我长年如猎人般缉凶的职业生涯中,令我由衷钦佩…他们已经超越了种族的特异性,以及时空的限制…这两个人,以不可思议的能力面对罕见的非真实世界、惊异及事实真相。
一位在众着作中出类拔萃;另一位则和坚持正义公理的警探同属一类…没错,我指的正是这两位名垂不朽的大侦探—伦敦贝克街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和纽约市87街的埃勒里‧奎因先生。
」——《荷兰鞋子的祕密》第一部引言埃勒里.奎因:一对合写小说的表兄弟所用的笔名正如他们的一部推理小说《暹罗连体人的祕密》,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人组合而成。
他们是一对同样出生于1905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一个叫做佛德列克.丹奈(Frederic Dannay)曼佛雷德.李(Manfred B. Lee)。
这对表兄弟的共通点,即皆是狂热的推理迷。
1928年,他们得知McClure’s杂志举办一个奖金高达7500元的推理小说奖,便决定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罗马帽子的秘密》。
就当两人以为获得首奖时,杂志社却忽然宣布破产,买下杂志社的新老板后来也把首奖颁给别人。
索性出版公司仍然愿意付给他们1200元的酬劳,在1929年将这本书出版,卖了8000本,算是差强人意。
这对表兄弟笔下的侦探之名恰巧也是埃勒里‧奎因,从1930年出版的《法兰西白粉的祕密》开始,奎因也成了活跃于纽约的名侦探。
然而在1932年,一个名叫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的作家出版了《X的悲剧》,罗斯和奎因开始了一场笔战,甚至互相批评对方小说的缺点。
不过三年后谜底揭晓,这位罗斯也是这对表兄弟所用的笔名,这对爱搞鬼又有生意头脑的作家彻头彻尾的把推理小说读者玩弄了一番。
这两位表兄弟虽然合写小说,但合作的模式却也有趣。
丹奈负责大纲中设计布局、谜团、角色与题材,而李则是将丹奈构思的骨干铺陈细节。
这两人性格虽不同,但却能合作无间地揉合包括范达因等古典推理因子,创造出美国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
“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奎因:把通俗侦探小说提升到正统文学高度

“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奎因:把通俗侦探小说提升到正统文学高度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从1920年到1940年,这段时期涌现很多著名作家,成就了侦探推理小说的一个个高峰,埃勒里·奎因就是“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和约翰·迪克森·卡尔)。
从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历史来看,第一代的代表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第二代的作家代表是阿加莎,奎因属于第三代。
经过前两代的探索,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已经确立,第三代可谓集大成者。
1941年,埃勒里·奎因创办了著名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基调是提升侦探小说的地位:“将侦探小说作家的眼界提升到真正的文学高度……鼓励同行创作优秀作品并为之提供展示场所……发掘立志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新作家。
” 时至今日,这本杂志仍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埃勒里·奎因先后五度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他的许多作品成为推理小说史上无法跳过的经典,系列小说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漫画等。
《九尾怪猫》是我看的第一本奎因的小说,属于他创作的第三时期,出版于1949年。
这个时期的作品称得上是奎因创作思想的完全体现:侦探小说不仅是讲述侦探案件的故事,而且可以写成具有严肃主题的小说。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Manfred Bennington Lee和Frederic Dannay这对表兄弟合作的笔名。
“怪猫案”的悲剧分析小说从“怪猫杀人案”的悲剧分析开始。
专业人士控诉报刊界细致入微地报道“怪猫”的一举一动,细数所有让人恐惧的细节,这样做只是为了多卖几份报纸,或者提高电台的收听率。
怪猫杀人案为何如此惊悚?它发生在光怪陆离的纽约市,风暴的中心是曼哈顿。
引起大众恐慌主要是三个原因:其一是怪猫的杀人方式,绞杀是最能激起人们最本能的恐慌;其二是受害者的随机性;其三是凶手无迹可寻,也没有目击者。
埃勒里奎因语录

埃勒里奎因语录引言概述:埃勒里奎因(Euler Quain)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贡献在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是举足轻重的。
他的语录不仅具有启发性和哲理性,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埃勒里奎因的语录,并详细阐述其背后的含义。
正文内容:1. 埃勒里奎因的语录之一是:“数学是一种语言,它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1.1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通过数学符号和公式,我们可以用精确的方式描述和表达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1.2 与自然对话的方式: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
通过数学的分析和推导,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自然界的行为。
2. 另一个埃勒里奎因的语录是:“数学是一种精神运动,它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
”2.1 精神运动:数学是一种需要思考和推理的活动,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清晰思维: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要求我们进行准确的推理和分析,这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清晰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埃勒里奎因还说过:“数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3.1 创造性的艺术:数学并不仅仅是一种死板的计算和推导,它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数学家们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发现了许多新的数学理论和定理。
3.2 激发想象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构建模型和推导,我们可以发现数学世界中的美妙和奥秘。
4. 埃勒里奎因曾说:“数学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它可以连接全世界的人。
”4.1 无国界的语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语言,不受国界的限制,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数学家都可以通过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
4.2 连接全世界的人:数学作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可以帮助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理解和合作,共同推动数学领域的发展。
5. 最后,埃勒里奎因说过:“数学是一种永恒的真理,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推理小说中的经典密室

推理小说中的经典密室1、何谓密室?顾名思义就指密闭的房间,传统意义上的密室描述包括:一、在案发时,房间处于相对密闭的状态,通常房间的进出口由内侧上锁,或即使由外侧上锁,但开启锁子的唯一钥匙在案发时不可能用来打开房间门锁。
二、房间中可能存在通风口或壁炉之类的开放式通道,但常人无法由此出入。
三、始终有目击者监视着房间的进出口,同时,没有人看到凶手进入或走出房间,使相对密闭的空间呈现出凶手无法进出的状态。
美国推理小说家,被称作密室之王之的迪克森•卡尔在他的小说《夜行》中这样写道“简而言之,没有秘密通道,凶手并未藏在室内某处,且并未从从窗户逃出,也从未由房门离去,房间里只有被害者,而且我们也确知死者不是自杀。
”以上说的就是密室的基本构成条件。
2、推理小说中的密室分类与密室推理小说的发展简史推理小说中密室有许多分类方法,通常提到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误导目击者制造某种错觉、或本身就是一连串阴差阳错导致的意外,或者是由自杀伪装成谋杀的现场形成的密室状态,我们称作“心理密室”。
一种是利用改变门窗锁子结构、用丝线或类似的物体从房间外侧控制门窗开关由内侧上锁、或者使用某种自动发射或远程控制机关在室外杀害密室中的受害者、甚至利用动物等手段进行犯罪等等情形造成的密室状态,我们称作“机械密室”名侦探柯南里面很多都是机械密室,而金田一少年里多心理密室。
目前公认的最早推理小说也是最早的短篇密室推理小说是美国作家爱伦•坡1841年创作的《莫格街谋杀案》,故事讲的是巴黎的莫格街上有人听见一座居民楼四层的某个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于是几个人跑上去,敲门没有反应,于是撬开房门,发现房间中凌乱不堪,有一个人已经遇害,根据楼上的居民提供的证词,有人在当时听到屋内有人争吵,有人听见凶手说的是法语,有人听见是西班牙语,有人听见是德语,还有人说是英语或俄语。
这个故事的亮点就在于凶手的身份。
爱伦坡晚年时穷困潦倒,40岁便离开人世,当人们发现他时,他醉倒在一条臭水沟里已经死去了好几天。
三巨头

三巨头目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国三巨头巴黎和会三巨头科幻大师三巨头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中的冥界三巨头NBA球队的三巨头哈马斯三巨头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国三巨头巴黎和会三巨头科幻大师三巨头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中的冥界三巨头NBA球队的三巨头哈马斯三巨头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三巨头展开编辑本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同盟国三巨头这三巨头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当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苏联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三人。
正当德国、日本、意大利及其他法西斯国家对世界进行疯狂肆虐的同时,世界各国都组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实力最强劲的就是美国、英国和苏联。
在二战期间,这三国最高领导人举行过几次会晤,讨论对抗轴心国的策略方针。
也正是因为这三位伟人做出了正确而又重大的决策,才最终击败了法西斯军队,将世界各国的人民从战火中解救出来,维护了世界的和帄。
其中有几次比较著名的会议:1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为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唔。
会议的主要内就容有: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②就战后如何处置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帄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③波兰问题,三国一致赞成德国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苏联对日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⑤作战问题,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表示三国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忱”。
读《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

读《希腊棺材之谜》读后感提到推理小说,就不得不提“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
它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表兄弟二人使用的笔名,同时也是书中虚构人物的名字。
这对表兄弟开创了合著推理小说的先例,他们或许并未料到自己写下的小说会如此受欢迎,一不小心就成为了经典。
那么,《希腊棺材之谜》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竟能让千万读者沉醉其中,爱不释手?本书讲述了一位著名艺术商去世后,其遗嘱离奇失踪的故事。
为了找回失踪的遗嘱,探长之子埃勒里·奎因介入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每当读者以为找到了线索,却又会陷入新的谜团;好不容易理清的头绪,却又被一次次推翻。
当读者感到疲惫和无助时,答案却突然揭晓,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充分享受智力角逐带来的兴奋感。
与其他推理小说相比,《希腊棺材之谜》并不注重场景描写,而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开篇,直接切入主题。
通过大量的对话,情节逐步推进,环环相扣,伏笔纵横。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稍一走神,就可能遗漏重要线索。
故事从寻找失踪的遗嘱开始,随着调查的深入,读者逐渐推断出遗嘱可能被藏在棺材中。
然而,当棺材打开时,却出现了一具陌生的尸体。
此时,读者自以为已经接近真相,但却发现自己的推测再次被推翻。
原来,每个人都因为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欺骗了警方,导致推断一次次失误。
正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才更能体现出作者逻辑的缜密。
每个线索都紧密相连,相互呼应,需要读者不断地思考和分析。
同时,作者也会巧妙地设置一些误导性的线索,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误区。
当读者最终揭开真相时,才会恍然大悟,惊叹于作者的巧妙构思。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
主人公埃勒里·奎因机智、聪明、冷静,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推理能力,一次次地破解了谜团。
其他人物也各有特点,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性格特点都为故事增添了许多色彩。
《希腊棺材之谜》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推理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 is Ellery Queen?「仅有两名侦探,在我长年如猎人般缉凶的职业生涯中,令我由衷钦佩…他们已经超越了种族的特异性,以及时空的限制…这两个人,以不可思议的能力面对罕见的非真实世界、惊异及事实真相。
一位在众着作中出类拔萃;另一位则和坚持正义公理的警探同属一类…没错,我指的正是这两位名垂不朽的大侦探—伦敦贝克街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和纽约市87街的埃勒里‧奎因先生。
」——《荷兰鞋子的祕密》第一部引言埃勒里.奎因:一对合写小说的表兄弟所用的笔名正如他们的一部推理小说《暹罗连体人的祕密》,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人组合而成。
他们是一对同样出生于1905纽约布鲁克林的表兄弟,一个叫做佛德列克.丹奈(Frederic Dannay)曼佛雷德.李(Manfred B. Lee)。
这对表兄弟的共通点,即皆是狂热的推理迷。
1928年,他们得知McClure’s杂志举办一个奖金高达7500元的推理小说奖,便决定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罗马帽子的秘密》。
就当两人以为获得首奖时,杂志社却忽然宣布破产,买下杂志社的新老板后来也把首奖颁给别人。
索性出版公司仍然愿意付给他们1200元的酬劳,在1929年将这本书出版,卖了8000本,算是差强人意。
这对表兄弟笔下的侦探之名恰巧也是埃勒里‧奎因,从1930年出版的《法兰西白粉的祕密》开始,奎因也成了活跃于纽约的名侦探。
然而在1932年,一个名叫巴纳比‧罗斯(Barnaby Ross)的作家出版了《X的悲剧》,罗斯和奎因开始了一场笔战,甚至互相批评对方小说的缺点。
不过三年后谜底揭晓,这位罗斯也是这对表兄弟所用的笔名,这对爱搞鬼又有生意头脑的作家彻头彻尾的把推理小说读者玩弄了一番。
这两位表兄弟虽然合写小说,但合作的模式却也有趣。
丹奈负责大纲中设计布局、谜团、角色与题材,而李则是将丹奈构思的骨干铺陈细节。
这两人性格虽不同,但却能合作无间地揉合包括范达因等古典推理因子,创造出美国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
埃勒里.奎因:一个美国黄金推理时代的代表人物从1929年第一本小说出版,一直到1971年最后一本《美好私密之地》,埃勒里恩昆一共写了三十九部长篇小说以及数百个短篇小说。
从国名系列、悲剧系列、短篇小说集等,这对表兄弟笔下的故事,继承了爱伦坡、范达因等古典正统推理的路线,亦即以某个谜样的犯罪事件(通尝试诡谲的谋杀,甚至是一连串的谋杀)为始,复杂的线索及众多的嫌疑犯交织成一个宛如迷宫的剧情,而最后由所谓的「大侦探」(Great Detective)透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拨开层层迷雾、厘清事实和假象、找出真正的凶手,成就了社会正义。
奎因的小说除了具备正统古典推理小说的精神外,在他的早期长篇故事中,甚至有所谓的「向读者挑战」,这等于是作者一种相当具有挑衅意味的象征,告诉读者说,所有破案有关的线索已经在前面的叙述中一一披露,而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答案,身为读者的你有办法和奎因一样直指凶手吗?奎因的时代,正巧也是美国古典推理小说和冷硬派小说相互争辉的时代。
冷硬派一般认定从达许‧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于1930年出版的《马尔他之鹰》始,而后的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米基‧史毕兰(Mickey Spillane)等人,其作品以反应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特色。
然而,古典推理幸有奎因,不唱高调、不再无谓地杀人,让侦探也进入生活,并在小说里注入多样的元素。
一方面坚守古典推理该有的理性逻辑特色,一方面却藉侦探之口传达人道、甚至哲学的关怀精神。
Challenge to the Reade r…「我早该看出来的。
生与死是普天下共通的经验,这两者一向在上帝的桌底下玩捉迷藏。
我为什么没有一眼看穿呢?」——《多尾猫》第28页挑战一:奎因四个时期的作品1埃勒里.奎因在欧美推理小说史的观点里,其作品依照创作年代,普遍被认为大致可细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罗马帽的秘密》开始,一直到《西班牙岬角的秘密》,在这其间有纽约警长之子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探案九部,及以笔名巴纳比.罗斯发表的退休莎剧演员哲瑞.雷恩探案四部,一共是十三部长篇。
时间轴则是自一九二九年直到一九三五年。
这个时期的作品,故事架构大抵承袭欧陆的古典解谜作品型式,师法前辈范.达因的菲洛.凡斯探案,讲求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公平斗智游戏,并强调侦查推理过程的阅读乐趣。
然而,虽然作品本身具备高度的娱乐价值,但风格表现与题材选择均笼罩于先人的阴影里。
一九三六到一九四○年间,奎因发表了五部作品,属于创作的第二期,此时是奎因1本段改編自:既晴:「埃勒里.奎因的創作四時期」,請參見人狼城網站:/casebook/special_10000_02_02.htm的转型期,他意识到自身的推理创作必须走出独特的道路,开始在剧情的设计与铺陈做较大的改变,试图在传统派推理中开拓陌生的格局,但这五部试验性作品的推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整体而言,第二期算是奎因创作较为暗澹的过渡期,这一直到《灾难之城》的发表,才有了决定性的跃升。
以一九四二年的《灾难之城》为崭新的再出发线,奎因终于完全掌握自成一家的创作方向了。
第三期的奎因,至一九五八年的《最终一击》为止,在这十六年之间虽然不若第一期健笔如飞,只创作了十二部长篇,但他此时对推理小说范畴的积极探索,成就了部部前所未有的故事型式,并且广受读者欢迎与评者注目,使他终于具备足以超越范.达因的重要地位,代替他成为美国解谜推理作家的新典范。
第三期的奎因,已渐渐不再将推理小说视为以斗智破案寻找知性乐趣的故事性谜题了,而是针对人物个性、故事架构与主题内涵深入剖析;继《灾难之城》的「当代美国感觉」后,奎因的《十日惊奇》、《多尾猫》与《罪之源》等,皆探讨了许多层次与范围各异的人文、哲学、社会议题,这亦是奎因努力提升推理小说水准的最佳实践。
第四期的奎因是自一九六三年的《另一边的玩家》到一九七一年《美好与私密之地》。
奎因在创作的末期虽然仍旧不断在拓展推理小说的疆界,型式也更令人眼花撩乱,但作品的水准却日趋下滑,渐显疲态,不复第三期如壮年人般冲劲与成熟度兼备,这或许是因为奎因这个名字背后的两支台柱已严重倾斜,其中的李垂垂老矣,再也无法跟上丹奈的脚步了吧!挑战二:奎因于小说创作以外的贡献2(I)学术性着作1942年埃勒里.奎因曾经编过一本短篇小说的目录书《The Detective Short Story: A Bibliography》,这本书对1942年以前的短篇小说集做了一番精心整理,以作者姓名字母顺序逐一列出当时所有已问世的的推理短篇集,以当时的时代背景而言,这本书所费的心力及书的规模都蛮可观的,不过就今日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可能就没那么了不起了,何况书内的资料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Queen's Quorum》是埃勒里.奎因从短篇小说的观点来看推理小说历史洪流的一部推理史学作品,在1951年第一次出版的时候,这本书选出了106本对推理小说发展具有重要指标的短篇推理小说集,而在1967年附有补遗篇的新版中这个数目增加成为125本,清清楚楚地将推理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以现代推理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虽然已经有点过时,不过仍不失为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2本段改编自:谜熊:「奎因于小说创作以外的贡献」,请参见人狼城网站:/casebook/special_10000_02_04.htm《In the Queens' Parlor, And Other Leaves From Editors' Notebook》是奎因在1957年发表的一本随笔札记,这些札记的来源多半为EQMM的编辑手记。
这本书总共收录了五十则形形色色的文章,有十分严肃讨论推理小说取名艺术的〈Anatomy of Titles〉,也有十分有趣又带点吊诡的〈The Great O-E Theory〉,综观起来,这本书很清楚地传达了奎因对推理小说的想法及其创作的态度,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看到奎因不一样的面貌。
(II)出版事业对欧美推理文坛而言,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推理刊物大概非EQMM莫属了,这份由埃勒里.奎因创办的杂志成立于1941年的秋天,刚开始的时候为季刊性质,出版了四期以后,于1942年5月改为双月刊,而后又在1946年1月正式变为月刊。
早期的杂志比较类似小说选集,收录的作品多半在别处刊载过,不过慢慢地新作不断出现,许多新锐作家在推理有奖征文的诱因之下纷纷投稿到杂志社去,也使得后来的EQMM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推理小说创作园地。
EQMM成功的诀窍是因为它有一位眼光非常独到的主编-即奎因的分身之一丹奈,从1941年创刊到他过世这段长达四十多年的时光,这位超级主编经由办杂志的管道而发掘了不少优秀的编辑及写作人才(代表人物为Edward D. Hoch及Anthony Boucher),对于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丹奈也很乐意提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妈妈探案的James Yaffe,这位作家1943年初次在奎因推理杂志上发表他处女作时年龄只有十五岁)。
除此之外,另一个使EQMM攀上杂志高峰的是奎因有奖征文(Queen Awards)的举办,这项奎因有奖征文从1945年起至1957年为止,一共办了13届。
1945年初次征稿时总共收到了838篇稿子,连日后成为大文豪的福克纳都参加了,不过他只得了第二名而已。
这项奎因有奖征文事实上对欧美推理小说的创作有推波助澜的功效,它也连带造就了许多推理小说的生力军,这些生力军如Roy Vickers 或Stanley Ellin等人日后更将推理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III)文选集1938年出版的《向读者挑战》(Challenge to the Reader)是奎因所编的第一本选集,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类似尝试的推理短篇文选集,所以这本书名带有奎因创作精髓的选集事实上是一个实验性质的产品。
1941年,奎因出版了一本页数厚达995页的推理文选《101 Years' Entertainment》,这部文选在推理小说史上地位不低,在同类型的推理文选中它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为何这么引人注目?从这本书的副标题《The Great Detective Stories -1841-1941》我们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这部文选拥有二大特色,其一是时间范围长达101年(从1841年爱伦坡的《莫尔格街凶杀案》开始一直选到1941年为止),而这段时间刚好涵盖了整个推理小说的历史(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就完整性而言,这部选集是第一个做到的;除了这点之外,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作品水准十分整齐,所选的五十部作品都称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黄金时期的重要推理作家差不多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