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奎因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回首两个教条

作者: W.V.奎因[美]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5-17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外延主义 温和整体主义 逻辑的可修改性
摘要:在这篇纪念“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发表40周年的文章中,奎因重申,他对两个教条
的反对立场没有改变。他表示,卡尔纳普珍爱的分析性概念,是一个没有解释力的概念。数学
真理在经验内容上的缺失,数学真理那种看上去的必然性,可以从整体主义、从简单性原则和
保守性原则得到更好的解释,而不需要用到分析性概念。但同时,他的立场也有一些缓和。他
承认,“两个教条”中的极端整体主义是太过强硬了,温和整体主义才是更加切题的。他还令
人惊讶地表示,“分析性在常识层面上无疑是有一席之地的”,但他同时表示,分析性的概念
在认识论上却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另外,他还介绍了“两个教条”中的一些未曾充分展开的隐
喻式观点的后续发展情况。
论奎因分析和综合的论述论文

论奎因分析和综合的论述论⽂论奎因关于分析和综合的论述论⽂ 【内容提要】奎因关于分析和综合的批判论述⾮常出名,但是⼈们⼀般只接受他的论证,⽽不接受他的结论。
本⽂试图说明,奎因的结论是⾃然的,也是有道理的。
⽽且,这是由他的论证⽅法决定的。
奎因的批判论述的重要意义主要不在其结论,⽽在其⽅法。
这种⽅法就是应⽤现代逻辑进⾏分析。
【关键词】分析性/同义性/定义/保真互换性 【正⽂】 在哲学的讨论中,关于分析和综合的区别与讨论由来以久。
这样的讨论也许可以追溯到休谟关于依赖于观念的真和依赖于事实的真之间的区别,也可以追溯到莱布尼兹关于理性的真和事实的真之间的区别。
但是⽆论如何,⾃康德明确地提出他那个关于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著名区别以来,⼈们基本上都相信,真命题分为两类,⼀类命题(分析命题)的真仅仅依赖于其构成的词的意义,另⼀类命题(综合命题)的真不能仅仅依赖于其构成的词的意义,就是说,与⾮语⾔的事实有关。
1951年,奎因发表了著名的论⽂《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在这篇论⽂中,他对传统的这种关于分析和综合的区分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分析性这个概念是不清楚的,因此依赖于这个概念所做出的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的传统区别是不存在的。
他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持者,更有反对者,结果在⼏⼗年的时间⾥,形成了关于这个问题⼀系列深⼊细致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使分析性这个重要概念得到了⽐以前更加明确的刻画和说明。
本⽂着重探讨两个问题:第⼀,为什么奎因会得出这样⼀个违反常识的结论?第⼆,奎因的结论有没有道理? (⼀) 对于奎因的观点,⼈们提出了许多批评。
⼀个⼗分值得注意的情况是:⼈们⽆法否认奎因的分析论证,然⽽就是不接受他的结论。
最主要的批评是认为奎因根本否定分析和综合的区别是不对的。
这种批评往往不是针对奎因的具体论证,⽽是针对奎因的结论。
⽐如,⼀些批评者认为([4],p.73): “⼈们有理由要问:这样⼀种区别(分析和综合的区别——引者注)存在的假设是否不成⽴。
奎因

奎因本身的本体论
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唯心的柏拉图
主义者”,因为他允许“类”的存 在,但反对内涵性质的抽象对象。 还因为仅仅用唯名论的方式重建现 代科学是不行的。
2 .奎因认识论思想
“没有教条的经验主义”
2.1 关于自然的 理论的欠明确性
自然科学理论是不能被完全证实 的。即经验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 传统的观点:因有关科学理论的 事例是无穷的,我们进行的全部观 察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无法证实 一个科学理论的全部事例。
奎因论点
用一切“可能的”观察的总和也不 能确定我们关于自然的理论。 也就是说: “由全部真观察句构成的类也不能 单义地确定科学理论。相反与所有 真观察句一致的彼此不相容的理论 则是可以想象的。”
原因在于:
“物理学理论可以是逻辑上不相 容的,尽管经验上是等效的并且甚 至经验上是完全准确的。” 经验等效:两个理论推出的观察句 是一致的。 经验上准确的:两个理论与所有可 能的观察资料是一致的。
1.3 重提本体论问题
奎因重提本体论的原因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形而上学的存在问题是无意义 的,如是否存在数、性质等问题; 而认为有意义的存在问题应该 是这样:是否存在鹿、红母牛等。
奎因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指出: 对于一个理论是真的,我们必须回 答它是依赖于什么的,即它的本体 论前提是什么? 对此,奎因提出了他的本体论承诺, 即“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元的值。”
(由扩展外延语境所得)
4.必然地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男子。
(由第3句通过替换所得) 5.所有单身汉都是未婚男子。(可还原 为第1句,成为分析命题。)
三、运用有语义规则的人工语言 说明分析性
由于人工语言的规则是明确的,所
蒯因对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批判

蒯因对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批判李阳(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上海200444)摘要:蒯因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中,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关于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区分,并对还原论或者意义证实说做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蒯因结合实用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分析的方法,认为本体论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都是为科学寻求一种简洁的言语方式以及定义范畴的问题,跟现实经验是不是相吻合取决于是不是以简洁、便利、实用作为准则,本体论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是同等的,二者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区别。
通过对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蒯因推动其哲学从逻辑经验主义向逻辑实用主义转变,摧毁了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对分析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篇论文因此也被称为-0世纪哲学中最有影响的论文之一”。
本文通过简述蒯因对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区分的批判,考量其批判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分析陈述;综合陈述;还原论;批判1“第一教条”的批判关于分析和综合的区分由来已久,这是哲学史上最经典的难题之一,诸多哲学家对此问题给予了关注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从历史渊源看,休谟提出关于观念间的关系和事实之间的区别,莱布尼茨提出关于理性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的区别,康德则明确提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把分析命题设想为是主词概念中已经包含的东西归属于主词;综合判断则是给主词增添了新的知识内容。
自康德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争论。
逻辑经验主义者接受康德的区分,区分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并把二者区分,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完全等同起来,因如此,分析与综合陈述的区分就成为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石。
而与康德观点针锋相对的代表性哲学家是蒯因,在他发表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中,对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截然二分与还原论做深刻的批判。
蒯因在批判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的过程中,“首先对意义的概念,然后对认识同义性的概念,最后对分析性的概念抱悲观的看法。
”因此他认为无需对分析-综合陈述做出区分。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综合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综合初试试题业务课名称:哲学综合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西哲)1.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不自制”现象,与苏格拉底的观点有何区别?2.阐述奎因针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所作的批评3.阐述休漠关于“知觉”perception 的观点4.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逻辑论证还是心灵直观?5.阐述后期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游戏说的观点及其哲学意义6.霍金在《大设计》中指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使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思想学派之间的这类争议变得无意义。
如果按照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去问一个模型是否真实无意义,只要观测到就是真实的。
如果存在两个都能被观测到的模型,比如我们的图像和金鱼的图像,不能说哪一个更真实。
哪个更方便就用哪个。
”同意还是反对这个观点?结合西方哲学理论予以评述(中哲)1.简论孔子的德治思想。
2.庄子的对是非的讨论。
3.董仲舒的人性论。
4.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知行观5.简论康有为的三世进化说。
6.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 论气不论性,不明。
二之则不是”。
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马哲)1.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2.论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谈谈你对社会基本矛盾辨证运动的理解4.如何理解个人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5.论述马克思的自由观。
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伦理学)1.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2.苟子“人,力不若牛,行不若马,何以其为用?人可以群,彼不能群。
”3.劳动对道德形成的作用和意义4.“如果一切都是确定的,那么人还是否需要负道德责任?5.致良知6.《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谈到“知易行难”。
亚里士多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读书报告

读奎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奎因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当代主要哲学流派分析哲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奎因将英国传统的分析哲学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哲学揉成一体,创建了独特的逻辑实用主义观念体系,对英美的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逻辑的观点看》是奎因的主要代表作。
该书首次将其在语义学、数理逻辑和唯名论等方面的独创的、挑战性的观点汇总成一册介绍给世人。
《从逻辑的观点看》一书收入论文共九篇,涉及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等问题。
其中《论何物存在》、《同一性、实指和实在化》和《逻辑与共相的实在化》几篇文章比较集中地讨论本体论问题的。
奎因是用语言的、逻辑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本体论问题的,因而在讨论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问题的其他文章中或多或少涉及到本体论,或者说与本体论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鉴于篇幅所限,以及本人对奎因关于认识论问题的探讨的兴趣,结合所学知识,反复研读,重点谈谈奎因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这篇文章。
一、《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主要内容20世纪西方哲学尤其是英美哲学出现“语言学转向”。
这一思潮的目标是:通过对哲学语言的分析来澄清和取消传统哲学问题,通过对自然科学的逻辑分析来建立知识论,他们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的,这里的分析,既有对客观对象的分析,也有对语言逻辑形式的分析。
分析哲学家们思考语言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哲学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根本错误乃在于语言的误用。
当它形诸于语言的表达之时,甚至可以说谈不上真假对错。
因为它们是没有对错的,所以本体论问题根本不是哲学问题。
分析哲学家们由于在日常语言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分成了逻辑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
其中奎因属于逻辑语言学派中比较宽容的哲学家。
他提出了“本体论的承诺”的观点,为恢复形而上学和存在论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彻底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和存在论的理论根据。
[教条]关于一个教条的辩证研究
![[教条]关于一个教条的辩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4ae0cba76e58fafbb00382.png)
关于一个教条的辩证研究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奎因教授对存在于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以及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假定区分,提出了许多批评。
他还说他要拒绝这个区分。
我们想要表明,奎因对这个区分的批评,并不能为他对区分的拒绝提供辩护。
要批评某个区分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而其中使这个区分能够被拒绝的方法也不止一种。
这个区分可以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遭到批评,比如它可以因为没有作出明确区分(容忍了那些并不明显落在区分的任何一方的情况),或者因为作出区分通常所使用的语词是模糊不清的(语词有超过一种意义),或者因为区分本身是混乱的(不同意义被总括性地归结在一起)等等。
但单独这些批评丝毫不意味着对这个区分的拒绝,它们更应该被当作是对该区分进行澄清的前奏。
当然,奎因所作的也不是这种批评。
此外,某个区分也可以因为它不是有用的而遭到批评。
对于这种区分,我们可以认为,要么它就某些目的而言是无用的,要么它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可能只是一个纯粹的学究式区分。
以这种方式提出批评的人,确实可以说是拒绝了某个区分。
但这种拒绝某种意义上还是要求他承认区分是存在的。
拒绝只不过是断言,在没有这一区分的情况下,他可以继续前进。
但是,奎因对分析一综合区分的拒绝看上去要更为激进。
奎因想要确定无疑地说他可以在没有这一区分的情况下继续前进,但他不是在承诺承认区分存在的意义上这么说的。
又或者,某个人可以因为对某一区分所作出的解释没有真正清楚地解释这个区分,而批评其通常被说明或解释的一种和多种方式。
对于分析一综合区分来说,奎因所作的当然就是这种批评。
奎因所作的(或者看似所作的)要更多。
他不仅断言(或者看似断言),分析一综合区分是无用的或者没有得到充分解释,他还断言这个区分完全是虚假的,且相信这个区分存在的信念也是一个哲学错误。
他说:如果认为能够作出这样一种区分,它不过是经验论者的一个非经验的教条,一个形而上学的信念。
他在这里讨论的是区分是否存在的问题,由此他对之所作的拒绝,似乎就意味着对区分的存在地位的否定。
奎因的翻译观

奎因的翻译观1引言语言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平常的存在。
但是,哲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思考: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语言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又是什么让语言变得有意义?许多问题,都使哲学家们陷入了沉思。
在这众多的语言哲学家中,奎因和戴维森是颇具影响的。
1951年,奎因发表了”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开始。
奎因关注的是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而非翻译理论。
但在探讨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时,奎因设计了一个著名的翻译的例子——原始翻译或极端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并进而从语言哲学角度对原始翻译的过程及方法、可译性、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标准等重要翻译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就在同时期,身为中学教师的戴维森因一篇论文的发表而名声大振,于是戴维森也加入了语言哲学研究的行列。
他和奎因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区别。
他们都为语言哲学做了极大的贡献。
2奎因的“原始翻译( radical translation )” 当我们想到语言时,大部分时候我们想的是我们所熟知的语言中的词语。
奎因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自己的语言了,以至于我们看不清楚语言本身的本质。
所以,他认为,只有研究一种我们完全不熟知的语言,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语言的本质。
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例证:一个语言学家去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土著部落,既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民族风情,也不了解那里的语言。
总之,语言学家对那个土著部落一无所知。
那么,他将怎样来了解这个未知的语言呢?奎因的设想是这样的:当土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的时候,土著人指着兔子发出gavagai 的音,那么语言学家就把这个音记下来,姑且认为gavagai 就是兔子的意思。
当然,要确定gavagai 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兔子,还是需要验证的。
因此,当语言学家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过时,他指着兔子说gavagai ,如果土著人表示赞同的话,那么,gavagai 就是兔子的意思;反之,则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蒯因的论证不可靠
拜读完蒯因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不得不说我觉得读的就是
正确的,他的推理仿佛天衣无缝,但就是给人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认为他这种论证不是在论证而是在贬低亦或是在模糊着经验论。
对于第一个教条,我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看明白的,因为他的逻辑
思路非常的清晰,就是采用循环与假设,不断的推翻进而形成最后的
悖论。而第一个他认为的教条就是:在分析的或以意义为根据而不依
赖于事实的真理与综合的或以事实为根据的真理之间有根本的区别。
在我的理解他就是说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不
觉得论证来论证去能解决什么问题,不可能仅仅凭借将界限模糊化就
能彻底的击垮逻辑经验主义,界限的存在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是绝对
的界限又是不可说的。
蒯因以“提问并解答,然后否定”的循环写作模式将第一个教条
加以论证,看起来是一环扣一环,严密的思维让人无可挑剔:从对“分
析性”的质疑,到什么是“定义”,再到说明什么是“同一性”问题,
这时举例“单身汉”和“未婚的男人”,来说明什么是“同一性”,然
后他又打败了经言论者的思维方式,参入“外延”的分析,加以限定
替换条件,到这里,就可以可能到经验论者必然会在这个问题上失败,
蒯因的胜利是必然的,他就是像兜圈子一样,问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
问题,他在问着什么是什么,就好比我问什么是人,你给回答是什么
什么动物,然后我又问什么是动物……如是反复循环,这显而易见是
没有结果的,令人难以理解,给我的感觉就是肯定了某些概念又在质
疑概念本身,这是对语言功能本身的否定。可以说蒯因在他的前提条
件下就已经设定概念是模糊的,还要以概念的态度来要求概念的用
法,这是一个“圈套”,我觉得没有意义并且失败了。但蒯因自己的
论述还没有结束,他把逻辑经验主义的分析-综合区分划为经验论者
的“形而上学上”、“非经验的”“信条”,以此,他似乎彻底的战胜了
经验主义者,把他们奉为真理的东西毁灭掉了,讲求严密的逻辑经验
论被自己的严谨所限,面临着彻底否定的局面,可见蒯因的攻击是有
力的,尤其在“同一性”和外延的角度对“分析性”进行了围堵,没
有出路的分析性只能指望还原论或是说它的证实原则,蒯因开始了对
第二个教条的批判,以此来完成自己的推理。
对于蒯因的第二个教条,似乎显得晦涩了。我并不能把握他对问
题的完整论述。但我可以试图缕清他的思路,首先明确他的目的:说
明还原论的错误性即否定相信每一个有意义的陈述都等值于某种以
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构造。证实说认为:一个陈述的意
义就在于经验上确认它或否认它的方法。一个分析陈述就是在不管什
么情况都能得到验证的极限情形。
我只能说我认为他将科学的单位规划成科学的整体,而不仅仅是
单一的命题本身是很有道理的,受所学知识有限的原因,我并不能明
确理解为什么不存在“绝对的”也可以说是“免于修改”的理论,我
总觉得数学是绝对严谨的,但事实上好像并非如此,站不到那样的高
度,也便无法理解在那样一个层次上的分析。但假设我明确到有那么
一条或是一些理论总是变化的,每个真理都具有其时代性,我继续了
对第二个教条进行了解的阅读。用科学的整体主义来否定以往经验论
的还原论,这在我看来只是两种并不完善的理论进行着互相的批判,
这并不能说是谁比谁更优越,只是更换了思路,一个化简为繁,一个
从宏观上进行解说,虽然我两个都不是很了解。也许,整体论这一个
观点只是为了批判还原论的不足,并不意味着他能淘汰掉还原论,这
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不能将人类的所有科学成果勉强的混合在一
起。最后,蒯因对自己的批判进行了总结,归纳出没有教条的经验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不可以说我读懂了这两个教条的批判,只能
从蒯因作为经验论者来对经验论犀利的批判中,看到了他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