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的翻译观

合集下载

翻译观

翻译观

主要作品
哲学著作:《语词和对象》、《指称的根源》 论文集:《从逻辑的观Fra bibliotek看来》、《悖论的
习性》、《数理逻辑》、《文体论的相对性》
奎因的主张

他认为,本体论问题与任何科学理论一样,也是为 科学选择一种方便的语言形式和概念框架的问题, 因此它不应以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作为取舍的标 准,而应以是否方便有用为标准。这是一种逻辑经 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对分析和综合 这一传统区别的批判,他提出的翻译的不确定性的 观点等等,几乎成为讨论中的常识。而且,这样的 讨论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哲学中,在认识论和本体 论的讨论中也频繁出现。
二、彻底翻译

由于环境刺激的不同,语义存在不确定性,经验主 义的翻译基础也就动摇了。奎因引进了彻底翻译的 概念。彻底翻译的含义是,在完全自然状态下的翻 译,没有解释者、词典或语法的帮助下,甚至不知 道要翻译的话语者的信仰、喜好、意图或陈述态度 等有关知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翻译。这种情形如 同成年人学习一门全新的外语,或者像婴儿一样以 来感觉神经刺激反应,这就是彻底翻译。
三、翻译的不可通约性
他认为个人被其生活的世界认知框架所局限
不同民族表达的习性从根本来说,是不可通 约的。这些研究从语言、文化和人类学角度 看语言和翻译,给翻译研究以极大启迪。黄 梅时节raining season 不能反映江南春天阴雨 沥沥的季节。此时翻译找不到两种语言的共 同词汇,就必定要折中权衡,在词义或内容 上做出牺牲。因此坚持一种相对主义的翻译 观。
奎因对分析哲学的一些基本信息提出了质疑
和批评,发展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和行为意义 论,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预 测性、本体论的相对性等重要论题,对语言 哲学及翻译理论影响很大。

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之哲学渊源及其不完备性

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之哲学渊源及其不完备性
实证 主 义最杰 出的代 表 人 物 , 卡 尔 纳 普认 为哲 学 问 题 可归 结为语 言 问题 , 哲 学 就是科 学语 言 的逻辑 , 哲
言的总体倾向相容 , 但是彼此 之间并不相 容。在无 数场合 , 运用各 自的手册进行句子翻译时会产生分 歧, 目标语彼此对抗 , 无法实现哪怕是大致可靠的对 等。 ” …羽 我们 可 以对 以上 表 述 作如 下 解读 : 其一 , 把

相似的经验、 信念 和背景等; 另一方面 , 我们无法证
明该 假设 是否 为真 。因此 , 这个 预设 是不 恰 当的 。
奎因为了说明翻译不应像卡尔纳普那样对其进 行 明确 规定 , 并 且 选 择英 语 和 德 语 两种 词 源 相近 的 语言, 因此 , 奎 因以原始翻译 ( r a d i c a l t r a n s l a t i o n ) 为
例做 了一个思 想实 验 , 并 提 出 了翻译 不确 定性 论题 :


种语言翻译翻译成为另外一种语言所依据的翻

论 题 的提 出和主 要 内容
译手 册 , 可 以采 用不 同的方式 编撰 , 所有手 册 与源语
翻译不确定性论题的提 出, 其初衷是奎 因针对 他的老师卡尔纳普在 日常语言 中使用 内涵概念提 出。卡尔纳普试图表明, 要检验 日常语言表达式 的 意义 应 建立 在严 格 的经 验 主义基 础之 上 。作为 逻辑
关键词 : 奎 因; 翻 译 不确 定性 ; 意义 ; 指称 ; 不 完 备 性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5 6 4 2 . 2 0 1 3 . 0 0 4 . 0 7 3
中图分类号 : H 0 5 9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
精选课件
总 论
西方翻译的两大翻译学派——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贯穿了整个西方翻译史。翻译的语言学派又被称作“翻译科学派”。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1972年结束。西方译论的一大特点即与语言学同步发展 。
精选课件
一、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
成立: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语方学会(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召开第一次会议,布拉格卡罗林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教授维伦·马泰休斯宣布了该学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布拉格语言学派的诞生。布拉格语言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其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由于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所以又常被称作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精选课件
(4)语意走失的四个方面: a.原文内容涉及到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译文意思就必然走失; b.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证明音、语法、词汇体系和运用方式,各种语言对世界上各种事物和概念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各种语言的词句很难在文体、感情色彩、抽象程度、评价尺度等四个方面完全对应;
精选课件
卡的“等值”翻译理论的意义
(一)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确立“等值”关系;(二)等值关系确立并非静态地而是动态地把握;(三)对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具有借鉴作用;(四)区别了翻译和转换两个概念。
精选课件
纽马克简介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他后来提出了著名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法,20世纪90年代又提出“关联翻译法”,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和完善。 纽马克的作品:论文 《翻译问题探讨》《交际性和语义性翻译》《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翻译理念经与方法的某些问题》《专业翻译教学》《著作:翻译问题探索》《翻译教程》《论翻译》《翻译短译》

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及其翻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

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及其翻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

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及其翻译-西方哲学史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语言哲学讨论中,奎因有一个着名论题:是乃是变元的值(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variable).这个论题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因而被称为奎因的本体论承诺(之一),同时它与量词及其相关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奎因的相关讨论也是他应用逻辑理论阐述哲学问题的经典范例。

国内学界通常把这个论题译为:存在是变元的值。

这与我的上述翻译明显不同。

因此,理解和讨论奎因的这个论题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逻辑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二是中文的翻译问题。

本文结合奎因的一些具体论述,从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个论题;并且希望能够以此为例,促进学界更好地理解语言哲学中的相关问题,以及与being相关的理解问题.一、量词与量词所表达的东西奎因在其论文《论何物存在》的开篇说:【引文1】本体论问题的奇特之处就是它的简单性。

我们可以用英语的三个单音节的词来提出这个问题:What is there(何物存在),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一个东西,每个人都会承认,这个回答是真的。

然而这只不过是说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

但是一谈到具体的事例,人们仍然会有意见分歧,因此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

奎因的睿智和讥诮以及对语言使用的精练和挑剔乃是出了名的,但是更为人称道的还是他思想的犀利和深刻。

这段话大概比较典型而充分地显示出这两个特征。

众所周知,本体论问题一直是艰深复杂的问题,而奎因却从简单性说起。

既然简单,当然表达起来也就容易些,这样,本体论问题就集中在引文中的一问一答上。

由于奎因刻意强调了它们的表达方式,因此也可以说它集中在这一问一答的表达上。

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充分显示出奎因的第一个特征。

对于这一点欣赏一下即可,我们关注的还是他的第二个特征,即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问句what is there?的字面意思可以是有什么?,也可以是那里是什么?.前一个意思来自把there和is用作一个词组,结合使用,不能分开;后一个意思则相反。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中哲学误读的纠正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一个译学
中哲学误读的纠正
吕俊
【期刊名称】《上海翻译》
【年(卷),期】2012()2
【摘要】本文认为,目前译界对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误解,将其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思想是有害的。

文章指出,作为哲学家的奎因,是用原始翻译为例证明他的知识整体论思想,而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翻译活动以及一切人文活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翻译研究;奎因;翻译不确定性;整体主义知识论
【作者】吕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J], 张万敏
2.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之哲学渊源及其不完备性 [J], 曾杰;
3.奎因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之哲学渊源及其不完备性 [J], 曾杰
4.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J], 张万敏;
5.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J], 张万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命题与意义的阐释和安顿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命题与意义的阐释和安顿

于把 意 义 悬空 ,把 语 言虚置 ,背 离奎 因命 题 的形 而上 学价值 。
关 键 词 : 意 义 ; 不 确 定 性 ; 阐 释 ; 安 顿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5 2 6 1 ( 2 0 1 3 ) 0 2 — 0 0 9 6 - 0 4
与 “ R a b b i t ”的刺激意义是 否相同时 ,分析这其 中有

意义不确定性 的物质・ I 生
很 多干扰信息[ 】 。 - 4 。有 没有一种语言可 以把 奎因谈 到 的干扰信息逐一给予形式上 的区别 呢?我们知道 ,
语 言的各个层级 ,如义素 、词 、词组 、句 、句段等 ,
还原 主义 ,即认 为每一个有 意义的陈述都 等值 于指称 达对象性 的东西 ,不只是与有形有名的存在 者发生 关 系 ,在它最初为我们传递关于世界的知识 时 ,它对 接
着各种非言语刺激 。但这种存 在一俟 成为一个 它构 成 的相互守望 的赋值系统 ,语言的整体 和非言语 刺激 的 对接就不再是非此 即彼 ,而是左右逢源 。问题的关键 是 ,恰恰是整齐对接 的消退为语言安顿意义腾挪出 了
我们讨论意义的不确定性 ,首先要确定 “ 意义” 的含义 。首先 “ 意义”是指脱胎于语言的一种存 在 ,
它无论羁旅多远多久 ,终能够踏上语言 的还乡之路 。
作 为意义 的承载单位 , 都不具备纤毫毕现 的描写能力 。 造 成这一 事实的原 因有 三。其一 ,人 的思维可 以是非 线性 的 ,可以 “ 思接千 载”“ 神游万仞 ” ,但语言 ( 承
缺 乏与思 维同步 的多维描写能力 。其二 ,语词在数量
上 总是有 限的 ,语词 的外延意义也不是可 以无 限延展

奎因的翻译观-2019年精选文档

奎因的翻译观-2019年精选文档

奎因的翻译观i=r语言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平常的存在。

但是,哲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思考: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语言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又是什么让语言变得有意义?许多问题,都使哲学家们陷入了沉思。

在这众多的语言哲学家中,奎因和戴维森是颇具影响的。

1951年,奎因发表了”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开始。

奎因关注的是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而非翻译理论。

但在探讨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时,奎因设计了一个著名的翻译的例子——原始翻译或极端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并进而从语言哲学角度对原始翻译的过程及方法、可译性、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标准等重要翻译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就在同时期,身为中学教师的戴维森因一篇论文的发表而名声大振,于是戴维森也加入了语言哲学研究的行列。

他和奎因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区别。

他们都为语言哲学做了极大的贡献。

2 奎因的“原始翻译( radical translation )”当我们想到语言时,大部分时候我们想的是我们所熟知的语中的词语。

奎因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自己的语言了,以i=r至于我们看不清楚语言本身的本质。

所以,他认为,只有研究一种我们完全不熟知的语言,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语言的本质。

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例证: 一个语言学家去一个他完全 陌生的土著部落,既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民族风情,也不了 解那里的语言。

总之,语言学家对那个土著部落一无所知。

那么,他将怎样来了解这个未知的语言呢?奎因的设想是这样的: 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的时候,土著人指着兔子发出 gavagai的音, 那么语言学家就把这个音记下来, 姑且认为 gavagai 就是 兔子的意思。

当然, 要确定 gavagai 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兔 子,还是需要验证的。

因此,当语言学家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 过时, 他指着兔子说 gavagai ,如果土著人表示赞同的话, 那么,gavagai 就是兔子的意思;反之,则不是。

男女英文名姓氏大全(含寓意)

男女英文名姓氏大全(含寓意)

男女英文名姓氏大全(含寓意)男性英文名1.Alex - 亚历克斯- 守护者,防御者。

2.Benjamin - 本杰明- 幸运之子,右手之子。

3.Daniel - 丹尼尔- 上帝是我的审判者。

4.Ethan - 伊桑- 坚固,持久。

5.Gabriel - 加布里埃尔- 上帝是我的力量。

6.Henry - 亨利- 家族统治者,庄园领主。

7.Jacob - 雅各布- 取代者,跟随者。

8.Liam - 利亚姆- 坚定的保护者。

9.Lucas - 卢卡斯- 光明,带来光的人。

10.Matthew - 马修- 上帝的礼物。

11.Nathan - 内森- 给予的,赠予的。

12.Oliver - 奥利弗- 橄榄树,和平的象征。

13.Patrick - 帕特里克- 贵族,高贵的。

14.Quinn - 奎因- 聪明,有智慧。

15.Samuel - 塞缪尔- 上帝听见。

16.Thomas - 托马斯- 孪生。

17.William - 威廉- 坚定的保护者。

18.Xavier - 沙维尔- 光辉的,明亮的。

19.Zachary - 扎卡里- 上帝铭记在心。

20.Adam - 亚当- 第一个男人,大地之子。

21.Aaron - 亚伦- 力量之山,启蒙者。

22.Blake - 布莱克- 黑色的,暗色的。

23.Calvin - 卡尔文- 秃头的,或指有智慧的人。

24.David - 大卫- 心爱之人,朋友。

25.Evan - 埃文- 上帝是仁慈的。

26.Finn - 芬恩- 白皙,公平。

27.Gabriel(重复但常见,不同翻译)- 加百列- 上帝是我的力量(另一种常见翻译)。

28.Hunter - 亨特- 猎人。

29.Ian - 伊恩- 耶和华是仁慈的。

30.Jude - 裘德- 赞美,被称颂的。

31.Kai - 凯- 海,海洋。

32.Leo - 利奥- 狮子,勇敢的人。

33.Luke - 卢克- 光明,带来光的人。

34.Maxwell - 马克斯韦尔- 伟大的溪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奎因的翻译观
1引言
语言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平常的存在。

但是,哲学家们却从未停止过思考: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语言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又是什么让语言变得有意义?许多问题,都使哲学家们陷入了沉思。

在这众多的语言哲学家中,奎因和戴维森是颇具影响的。

1951年,奎因发表了”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标志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的开始。

奎因关注的是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而非翻译理论。

但在探讨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时,奎因设计了一个著名的翻译的例子——原始翻译或极端翻译(radical translation ),并进而从语言哲学角度对原始翻译的过程及方法、可译性、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标准等重要翻译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就在同时期,身为中学教师的戴维森因一篇论文的发表而名声大振,于是戴维森也加入了语言哲学研究的行列。

他和奎因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区别。

他们都为语言哲学做了极大的贡献。

2奎因的“原始翻译( radical translation )” 当我们想到语言时,大部分时候我们想的是我们所熟知的语言中的词语。

奎因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熟悉自己的语言了,以至于我们看不清楚语言本身的本质。

所以,他认为,只有研究一种我
们完全不熟知的语言,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语言的本质。

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这样一个例证:一个语言学家去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土著部落,既不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民族风情,也不了解那里的语言。

总之,语言学家对那个土著部落一无所知。

那么,他将怎样来了解这个未知的语言呢?奎因的设想是这样的:当土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的时候,土著人指着兔子发出gavagai 的音,那么语言学家就把这个音记下来,姑且认为gavagai 就是兔子的意思。

当然,要确定gavagai 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兔子,还是需要验证的。

因此,当语言学家看到一只兔子从眼前跑过时,他指着兔子说
gavagai ,如果土著人表示赞同的话,那么,gavagai 就是兔子的意思;反之,则不是。

那么,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把目标语和源语言一一配对,制作成一部翻译手册 ( translation manual )。

由此可以看出,奎因是根据说话者对所表述的句子的赞同与否(即倾向态度)来判定语言的。

奎因认为,不同的句子会引起不能的倾向态度,共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倾向态度随场合的不同而定,而不是随说话者的不同而定。

比如,当我们指着一条狗说“ that 's a dog ”时,我们都表示赞同;但是,当我们指着一条鱼说“ that 's a dog ”时,我们则不会赞同说话者所说的。

第二种情况是,倾向态度是随说话者的不同而定,而不是随场合的不同而定。

例如,当说“ God
exists ”时,有些人对此表示赞同,有些人对此表示反对。

因为有些人是有神论者,相信上帝的村子;而有些人是无神论者,完全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第三种情况是,人们对某些句子存在着相同的态度,要么是恒赞同,要么是恒反对。

例如,在数学上,当说“ 2 + 2 =
4 ”时,我们都表示恒赞同;然而,当有人说“
5 比9 大时”,我们表示恒反对。

因此,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某个句子的赞同与否的态度,然后把这些句子同本国语言中表示同样的倾向态度的句子一一配对。

所以,奎因认为,句子的意义的根本就是对句子的赞同与否的态度。

但是,按照奎因的这种思路来的话,也会引起很多的不确定性。

就拿上文所提到的gavagai 为例。

当土著人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去,然后说gavagai 时,我们不能确定他指的到底是什么。

也许这个gavagai 指的是兔子的颜色,也许指的是动物,也许指的是兔子跑的状态,也许指的是兔子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许指的是雄性或者雌性,等等,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因此,语言学家也没办法验证,因为当语言学家指着跑过去的兔子说gavagai 时,土著人也不确定他具体指的是什么。

所以,这个事情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奎因就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 the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

翻译的不确定性是于1960
年奎因在他的著作《词语和对象》( Word and Object )中提出
来的。

奎因认为,导致翻译不确定性的原因有两个:意义或内涵
的不确定性和指称或外延的不确定性。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例子,语言学家都不知道gavagai 到底指什么,所以也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配对和翻译了。

亦即,在连指称都不可知的情况下,我
们是
无法准确地翻译的
3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奎因所设计的例证—原始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列,是一种极端现象,是指译者对原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猜测词语的意思,而并非指我们一般所谈的翻译(即对两种语言都了解的情况)。

而奎因的翻译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意识到外部的行为倾向并不足以完全确定意义和指称,人们对这两者的理解和把我其实带有很大的主观意志和臆测成分。

他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从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我们可以认识到,一种语言的一个语词或者一个语句可以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语词或者语句,当且仅当它们表达了相同的客观的真之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