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合集下载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

庞德译诗带给诗歌翻译的启示庞德(Ezra Pound),这位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译诗工作不仅丰富了英语诗歌的宝库,也为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他的译诗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充满创造性地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诗歌精神融入英语语境,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翻译美学。

本文将深入探讨庞德译诗的特色,并从中总结出其对诗歌翻译的深刻启示。

一、庞德译诗的特色:超越字面,直达诗意庞德的翻译观与传统翻译方法截然不同。

他并非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注重捕捉原作的精神内核,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英语表达特色的诗歌。

他认为,翻译并非简单的“再现”,而是“创造”,是将原作的精髓以新的形式再现出来。

这体现了他对诗歌翻译的独特理解: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和艺术的再创造。

庞德的译诗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他翻译的诗歌涵盖了多种语言和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歌、意大利诗歌、法国象征派诗歌等等。

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他并没有采用逐字对译的方法,而是根据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诗歌表达方式,对原文进行大胆的改写和重构。

例如,他在翻译李白的《静夜思》时,并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是根据英语的表达习惯,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使之更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习惯。

他的翻译策略并非简单的意译或信译,而是“意境翻译”。

他注重捕捉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英语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传达原文的精髓,而不是机械地复制原文的字句。

这种“意境翻译”的方法,使得他的译诗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具有英语诗歌的特色,达到了“化境”。

此外,庞德还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他认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时必须注重保留原文的节奏和韵律。

他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根据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诗歌表达方式,对原文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英语诗歌的规范。

二、庞德译诗的文化视角: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深入研究,使其译诗工作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庞德----翻译理论论文

误读还是再创造:论庞德的汉诗英译-------马燕摘要: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者,埃兹拉庞德是英美现代诗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他的《华夏集》出版以来,人们对庞德的译诗方法褒贬不一。

本文将主要从庞德的诗歌理论以及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庞德,意象派,诗歌翻译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

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史上毫无疑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意象派”诗风的倡导人,庞德对现代诗歌界的发展影响深远。

但自庞德出版《华夏集》以来,一部分人对他的诗歌翻译方法持反意见,认为他的翻译是对原诗词的误读。

艾略特曾说:“为了理解庞德的理论,有必要阅读他的诗歌,为了理解庞德的诗歌,有必要阅读他的理论。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理解庞德的翻译以及分析他对中国古诗的翻译,来进一步探讨庞德在诗歌翻译方面独到的见解。

一、背景埃兹拉庞德,著名的美国诗人。

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

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

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了九种外语。

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

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1908年定居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W.B.叶芝。

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巴黎和伦敦期间除了继续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诗歌的沉寂局面,为促进美国文学的“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一场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

Ezra-Pound知识讲解

Ezra-Pound知识讲解

Thought transformation 思想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庞德在罗马电台发表了数百 次广播讲话,抨击美国的战争行动,攻击罗斯福的作 战政策,赞扬墨索里尼,鼓吹墨索里尼的治国政策能 促成一个没有贪婪和高利贷的社会。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Roman Pound radio broadcast speech delivered hundreds of times, criticized the U.S. war effort, attacking Roosevelt's war policy, praised Mussolini, Mussolini's rule advocated policies can contribute to a no-greed and usury society.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创作背景
❖ 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 个月以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 一年后我写了日本和歌式的诗句。”
❖ 可以确定,这首短诗是庞德在法国的地铁 站触景而作,通过意象的叠加,诗歌最终大 大方方地落笔成简洁的14字。
Ezra Pound was America famous imagist poet. He and Eliot in the same post symbolist poetry leader. He Chinese from classical poetry, Japanese haiku of Health issued "poetry" theory,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each other Eastern and Western poetry.

翻译名家介绍:EzraPound

翻译名家介绍:EzraPound

艾兹拉。

庞德(Ezra Pound)
1885年出⽣于美国爱达荷州海莱市。

21岁时获宾⼣法尼亚⼤学⽂学硕⼠学位。

1909年前往伦敦,与当时在⽂坛上颇为活跃的休姆等⼈结识,庞德早期从事意象派的写作便是受这些⼈的影响。

1913年,弗。

福林特发表的意象派三点纲领,在两年后的《意象派诗选》的序⾔中,庞德⼜加了三条新原则:提倡⽤准确的⽇常语⾔,创造新的韵律以及⾃由选材。

这些主张对现代⾃由体诗的发展起了重⼤的作⽤,⽽也为庞德之后改写现代派诗作了准备。

1917年,庞德参与到温德汉。

路易斯创办的《风暴》杂志中,以表现⼒量为⽬的,宣扬应该改⾰意象派创作上的弊陋,要求那些善于写作平淡和伤感性诗歌的诗⼈⽤有⼒的、有运动感的意象和节奏来创作。

由于意见的相违,渐渐的庞德脱离出意象派。

1917年之后他开始了现代派的写作。

除此之外,庞德还是⼀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翻译家,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诗经》等儒家经典。

代表作品:
《神州集》(1915年)
《休。

赛尔温。

莫伯利》(1920年)
《诗章》(1916-1968年)。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 1931 How to Read, essays • 1933 ABC of Economics, essays • 1933 Cavalcanti, three-act opera • 1934 Eleven New Cantos: XXXI-XLI, poems (New York) • 1934 Homage to Sextus Propertius, poems (London) • 1934 ABC of Reading, essays • 1935 Make It New, essays • 1936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 by Ernest
•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 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 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 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 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 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 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 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 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 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 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 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 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 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 1918: Pavannes and Divisions, prose (New York) • 1919 Quia Pauper Amavi, poems (London) • 1919 The Fourth Canto, poems • 1920 Umbra, poems and translations (London) • 1920 Hugh Selwyn Mauberley, poems (London) • 1921 Poems, 1918–1921, poems (New York) • 1922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Love, by Rémy de Gourmont,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

庞德的翻译观摘要: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乃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对英语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解析庞德的翻译理论和分析《华夏集》的译例,一窥他的创意翻译法,让大家领略不同于中国国内传统的翻译方法,并让读者认识到庞德的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翻译本身。

关键词:庞德;翻译观念;创意翻译法;中国古典诗歌埃兹拉?庞德是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集诗人、批评家与翻译家于一身。

埃兹拉?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

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创意翻译法。

虽然庞德的诗学和翻译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很深,但国内对其诗学和译学的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甚至有不少人将庞德的翻译看作是劣质翻译品,本文试对庞德的翻译理论初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让庞德的翻译理论和译作在中国能够得到中肯的评价。

一、20世纪的翻译理论介绍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译论主要是围绕“直译”与“意译”展开,20世纪朝着哲学、语言学和文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庞德翻译理论对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预示着翻译理论从语言学范式到文化范式的发展方向。

二、庞德的翻译理论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创意翻译,而他的创意翻译又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庞德1934年提出“通过翻译批评”的观点。

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批评。

但与维多利亚翻译家“翻译即批评”的观点不同的是,庞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庞德与维多利亚时期翻译理论的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庞德不再现原诗的所有特征,无论其特征是理想还是不理想。

”(apter,1984:106)庞德认为,翻译家不应着力重现原文所有的特征,而应向读者“展示原文的宝藏”,即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展示原文独特的品质,哪怕是损失其他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

Ezra pound (1885-1972)

Ezra pound (1885-1972)
埃兹拉· 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 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 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 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除此之外,庞德还是一个热衷于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和哲 学的翻译家,他自称为儒者。经他改编并翻译了《神州 集》、《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
Ezr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und(18851972) 艾兹拉· 庞德
By
GuanXiao
Ezra Pound was identified as the 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leader of the Imagist Movement.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1、在地铁车站 (辜正坤) 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人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3、地铁站上 (余光中)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Cantos (1915)
● It contains 117 poems. ● It is about social history, cultures and languages. ● He imposes order and meaning upon a meaningless world. ● He sees Chinese history and Confucius孔子 counteract抵消 Western gloom and confusion. ● A chaotic inhuman and non-spiritual world needs saving.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关键词:庞德《华夏集》翻译取舍标准摘要:庞德是20世纪英美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发起人。

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喜爱,翻译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庞德面对众多中国古典诗歌材料进行翻译做出的取舍,与他所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其所倡导的意象派理念则对取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取舍标准的研究,能加深研究者对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了解与认识。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

中国古典文化对庞德诗学观点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收集在他的《华夏集》(Cathay)中。

所选内容包括从诗三百篇,汉乐府到盛唐前后的中国古典诗歌。

庞德从浩繁的材料中如何确定了他所选择的十九首诗歌?是何种原因使他确定取舍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意象派诗歌和庞德诗学观点的了解与认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庞德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机缘,美国东方文化学者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曾长期旅居东京,对东亚文化有浓厚兴趣,用长达数年的时间向日本汉学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死后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

费诺罗萨的妻子玛丽・费诺罗萨在丈夫去世后,一直在寻找能够理解和完成丈夫遗愿的西方学者。

当她读到庞德的象形文字诗歌后,感觉遇到了知音。

1912年,玛丽将丈夫的研究笔记和手稿交给了庞德,当他阅读完遗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并开始潜心研究。

1915年,庞德借鉴了费诺罗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再创作,出版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诗集发表后,很快赢得了英美诗坛的普遍赞扬,评论家认为它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 兹 拉 庞 德
Ezra Pound
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和评坛上无可非 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 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几乎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庞德生于爱达荷洲,早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 习.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 了九种外语,22岁时在印第安纳的一所大学任教 授。由于他生活放荡,不久被解职,开始漂流他 乡。1908年来到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 W.B.叶芝。1912年他同几位青年诗人发起了意象 主义运动,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作 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但推动传播意象 技巧的新发明,而且还在探索盎格鲁-撒克逊,普 罗旺斯,汉语,日语及拉丁语诗歌并不断充实创 新,他的大多数杰作实际上是这些古老传统诗的 编译或再创作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渭城朝雨浥轻尘
庞德把握住了诗人诗歌语言中的图画性。 用“light”这个包含着清、轻、亮色含义的词
来点写出“雨”和“尘” 顿时就把原诗所要表达的语境刻画出来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三、翻译是对原作的语势转移
庞德翻译理论是建立在语势观的基础上的。语势观是庞德翻译 理论的核心,他决定着翻译家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家在翻 译中最关注的是词语中蕴含的势而非意义,这样翻译家就从屈 从于原作者的地位中走出来,走近原作寻找原作者的意图。
国山水画法。
his long sail blots the far sky.
孤帆远影碧空尽,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水与天接壤,为了使西方人更加理解, 翻译成直达天堂,更加形象的表现出了长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漠……。
若把“阳关”作为地名翻译,很难在英美读者心中再现 这个地名背后的情境。而庞德的“Go”把这层含义无论 是有意无意,确实把这个地方的环境险恶和孤寂、人迹
罕至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出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Separation on the River Kiang
庞德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创意翻译,而他的创意翻译又 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翻译是对原作的部分批评 庞德1934年提出“通过翻译批评”的观点。庞
德认为翻译是对原作的批判。但与维多利亚翻译 家“翻译即批评”的观点不同的是,庞德认为翻 译是对原作的部分否定,翻译家不应着力重视原 文所有的特征,而是向读者展示原文的本质特征, 展示原文独特的品质,以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意识 及原作整体的美学效果。这就是他说的“阐释性 翻译”。
庞德的主要翻译作品:
中华诗 日夏经 艺集 术 时 代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小雨渭在城轻朝雨轻浥尘轻雾尘中,,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客栈庭院中的柳枝, 客越舍来青越青绿柳了色,新。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唯见长江天际流。
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烟花三月下扬州。
用汉字‘烟花’(smoke-flowers) 二字直译,尽管本身这个字不存在,突 出‘烟花’带给读者的感受(友人远离, 心情惆怅,视线模糊),照应到了原诗的
意象特征;
Blur(弄脏,模糊视线)
ko-jin goes west from ko-kaku-ro,
烟花三月下扬州。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
his long sail blots the far sky.
孤帆远影碧空尽,
And now I see only the river, the long kiang, reaching heaven.
水的浩渺景色,仿佛都要流到天堂去了。 这也是一种创意的翻译方法
总而言之,庞德的“创意翻译法”是一 种兼合了诗歌特征分析和翻译(意译或仿译) 手法的翻译方法。庞德的翻译理论为20世纪 西方翻译理论和实践铺设了一条多元化开放 式的发展之路,对整个20世纪翻译理论与语 言学、哲学、文化学关联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 论文《庞德的翻译观》 论文《汉诗的英译与英“易”》 论文《庞德的华夏集》
谢谢大家!
用‘blur’一词连接‘烟花(the smoke-flowers)’和‘长江(the river)’,意象清晰,同时在情感表达 上,‘blur’一词暗示了此情此景中离
人之情、之怨、之泪;
用‘blot’(弄污)作动词连接 ‘long sail’和‘far sky’, 巧妙地为西方读者引喻了一幅生动的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当时的世界 文化中心巴黎。1924年庞德去意大利,并 在政治上开始向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国家 社会主义靠拢。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 法西斯主义,并在罗马电台的对美国广播 中发表数百次亲法西斯、反犹太人的演说。 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 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 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他只 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 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
而临你行劝,前君先喝更尽生下一,这杯最杯酒好酒,在,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
因为西从出你阳关离无开故这人里。以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后就很难结交到好友。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直至去世。
庞德,英美20世纪文坛最有 影响的人物之一.埃兹拉庞德翻译 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经典。 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不但很好 地介绍了中国文化,而且恰当地 将中国诗学精髓用之于发展英语 现代诗歌,同时又突出地表现了 他的创意翻译法。
庞德以一种独特的翻译理论理念、
自由的翻译方法以及对汉语诗歌结构 和意向的独到理解再现汉语故事的神 韵。庞德的翻译理念和翻译主张深受 中国诗学以及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在诗歌翻译中,背离了当时诗歌翻 译流行的句式、诗体和语言规范,引 发了审美心理结构、想象定势和美学 原则的革命。
客舍青青柳色新。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ve your departure”
劝君更尽一杯酒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