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歌翻译

合集下载

涉过忘川 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 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庞德诗选》是一本由艾兹拉·庞德所著,西蒙、水琴翻译,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集。

该书于2023年3月出版,并入选了3月文学报好书榜。

书中选录了庞德创作生涯各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其现代主义标志性史诗《诗章》的选篇。

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也是艾略特、海明威、乔伊斯、威廉斯等人的精神领袖。

书中还有这样的诗句:“这里有爱,不可淹没。

这里有欲望,不可吻去。

”这句话似乎表达了庞德对于爱与欲望的深入理解和独特的诗歌表达。

总的来说,《涉过忘川:庞德诗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现代诗歌集。

庞德经典意象派诗歌代表作:In

庞德经典意象派诗歌代表作:In

庞德经典意象派诗歌代表作: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Ezra Pond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下⾯是19个版本的中⽂翻译:1. 在地铁站⼈潮中这些⾯容的忽现;湿巴巴的⿊树丫上的花瓣。

(罗池)2. 地下车站⼈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潮湿的,⿊⾊树枝上的花瓣(钟鲲)3.地铁车站⼈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潮湿⼜⿊的树枝上的花瓣。

(成婴)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这些脸的幻影在⼈群中,⼀条潮湿的、⿊⾊枝⼲上的点点花瓣。

(李德武)5.地铁车站⼈群中这些⾯庞的闪现;湿漉的⿊树⼲上的花瓣。

(赵毅衡)6.在地铁车站这⼏张脸在⼈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7.地铁车站⼈群⾥忽隐忽现的张张⾯庞,黝⿊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龙)8.在⼀个地铁车站⼈群中这些⾯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地铁车站⼈群中这些⾯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9.地铁站⾥出现在⼈群⾥这⼀张张⾯孔;湿的⿊树枝上的⼀⽚⽚花瓣。

(张⼦清)10.在⼀个地铁车站这些⾯孔似幻象在⼈群中显现;⼀串花瓣在潮湿的⿊⾊枝⼲上。

(江枫)11.地铁站上这些⾯庞从⼈群中涌现湿漉漉的⿊树⼲上花瓣朵朵(郑敏)12. ⼈群⾥这些脸忽然闪现;花丛在⼀条湿⿊的树枝。

(流沙河)13. ⼈群中,这些⾯孔的⿁影;潮湿的⿊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14. ⼈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条湿⽽⿊的树枝上的花瓣。

(洛夫)15. 这些⾯孔浮现于⼈群;花瓣潮湿的⿊树枝(颜元叔)16.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花瓣在⼀根濡湿的辚树丫上(李英豪)17. 在这拥挤的⼈群⾥这个美貌的突现;⼀如花瓣在潮湿⾥,如暗淡的树枝(周伯乃)18. ⼈群中⼀张张魅影的脸孔湿黝枝⼲上⽚⽚花瓣 (张错)19. 在地铁车站⼈流中忽隐忽现的张张脸庞;黝⿊沾湿的枝头上⽚⽚花瓣。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

the river-merchant’s wife赏析the river-merchant’s wife是庞德翻译李白的《长干行》的名称。

庞德是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翻译的李白《长干行》让唐诗走向世界。

这首五言情诗描绘了商妇的爱情和离别,展现了追求理想生活的追求。

庞德的翻译将这一艺术形象传达到世界,为唐诗在国际上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

庞德翻译的《长干行》英文诗歌将李白的意境转译为:The River Merchant's Wife:A Letterby Ezra Pound当时我还留着刘海,无忧无虑地在家门前玩耍,拔下花朵。

你踩着竹高跷,扮演骑马的少年,绕过我的坐处,玩弄着蓝色梅花。

我们在长干村生活,两小无嫌猜,没有厌恶或猜忌。

十四岁时,我嫁给了你,我从未笑过,因为我害羞。

低头看着墙,被叫过千百次,却从未回过头。

十五岁时,我停止了皱眉,我希望我的尘埃永远与你混合在一起,永远永远。

为什么要攀登这个望夫台呢?十六岁时,你离开了,去了遥远的古都廓犁岸,那里有漩涡的河流,你已经离去五个月。

猴子在头顶发出悲伤的声音。

你走路时拖着脚步。

现在,大门前苔藓丛生,各种各样的苔藓,深得不能清理!这个秋天,叶子早早地飘落,随风飘扬。

西园的草地上,八月里蝴蝶翩翩起舞,两只相互飞舞。

这让我受伤了,我变老了。

如果你正从江河的狭窄处下来,事先告诉我,我会走出去迎接你,一直到达到长风沙。

庞德的翻译虽有不足,但成功将唐诗引入世界,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喜爱我国古典诗词文化。

这不仅是对唐诗的一次成功翻译,更是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为中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铺平了道路。

尽管语言和文化存在隔阂,庞德的翻译成就斐然。

比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句,形容小时候的游乐玩耍,表达男孩与女孩间的童趣,庞德却未能完全理解。

翻译或许可以更为贴切:我拔了一束花,在大门前嬉戏。

你骑着竹马而来,绕着床弄弄青梅。

庞德的杰出翻译功绩,让世界看到了唐诗的卓越之美。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Ezra Pound庞德翻译理论与汉诗翻译完整版资料
(London) • 1915 Cathay, poems / translations • 1916: Gaudier-Brzeska. A Memoir (London) • 1916 Certain noble plays of Japan: from the manuscripts of Ernest
• 在诗歌理论上,庞德曾提出有关意象诗及“漩涡主 义”的观念,打破传统诗歌严密结构,促成英美现代诗歌 形式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在开阔视野、搜胜猎奇、 吸收东方及古代文化方面有较大进步。庞德也是宣扬中国
文明、翻译介绍中国古诗的西方诗人之一。
庞德的翻译
庞德的第一个译本是翻译意大利13 世纪诗人卡瓦尔坎蒂(Guido
•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 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 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 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贡献价值
• 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大诗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 原》的副题就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该 诗曾得利于庞德的亲自修改。作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公认 的鼻祖之一,庞德在艺术创作及批评理论方面都有较大影 响。
• 1918: Pavannes and Divisions, prose (New York) • 1919 Quia Pauper Amavi, poems (London) • 1919 The Fourth Canto, poems • 1920 Umbra, poems and translations (London) • 1920 Hugh Selwyn Mauberley, poems (London) • 1921 Poems, 1918–1921, poems (New York) • 1922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Love, by Rémy de Gourmont,

庞德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

庞德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

庞德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巴黎某地铁站上》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地铁站上》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杜运燮)庞德的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两行,但其却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作之一。

而且,就是这两行诗,竟有着二十余种不尽相同的中文译本,可见这首诗的地位与影响着实不一般。

在赏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庞德,是位美国诗人、评论家,并且是意象派诗歌运动创始人之一。

这首小诗作于20世纪初,有人说这首诗写于1911年,当时诗人站在一个地铁的出口,面对形色匆匆的人群,面对地铁站台的嘈杂和混乱迷失了,然后走出地铁站的一瞬间,看到的景象使他有所感悟,于是写下三十多行诗,最后又经一年多的思考和删改,只留下这两行,成为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

还有一说是,1913年,庞德在巴黎协和地铁车站下车,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面孔,此时一位美丽的妇人和一个天真的婴儿映入眼帘,脑海中的诗意翻涌,回家后写下这首著名的意象派诗。

了解了这些,我们便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通过意象的堆叠,来展现俗陋与优美的对比。

在众多译本中,我选取了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郑敏的版本。

从诗题目的翻译上来看,显然郑敏是根据背景二来翻译的。

毕竟原文如按照直译,并没有表明是巴黎的地铁站,而在翻译时进行这样的补充,对于不了解原诗背景的读者来说,无疑会显得突兀与难以理解。

在诗句的翻译上,郑敏显然是意译了一点。

apparition的意思是幽灵、幻影,是对诗中重要意象的描写,而在译本中并没有翻译出来;第二句中虽然将诗句中的意象又湿又黑的枝干、花瓣都翻译出来了,但是最后以花瓣朵朵结尾,和上句统读起来并不押韵,这会使本来就只有两句的诗,显得并没写完,似乎还有后话。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

庞德华夏集【庞德《华夏集》翻译原则探源】关键词:庞德《华夏集》翻译取舍标准摘要:庞德是20世纪英美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发起人。

出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喜爱,翻译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庞德面对众多中国古典诗歌材料进行翻译做出的取舍,与他所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其所倡导的意象派理念则对取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取舍标准的研究,能加深研究者对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了解与认识。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英美诗坛20世纪初叶现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

1912年,庞德和几个英美诗人在伦敦发起了“意象派运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先驱。

庞德长期热衷于中国古典哲学和诗歌的研究。

中国古典文化对庞德诗学观点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收集在他的《华夏集》(Cathay)中。

所选内容包括从诗三百篇,汉乐府到盛唐前后的中国古典诗歌。

庞德从浩繁的材料中如何确定了他所选择的十九首诗歌?是何种原因使他确定取舍原则?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意象派诗歌和庞德诗学观点的了解与认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庞德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机缘,美国东方文化学者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曾长期旅居东京,对东亚文化有浓厚兴趣,用长达数年的时间向日本汉学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死后留下大量的读书笔记。

费诺罗萨的妻子玛丽・费诺罗萨在丈夫去世后,一直在寻找能够理解和完成丈夫遗愿的西方学者。

当她读到庞德的象形文字诗歌后,感觉遇到了知音。

1912年,玛丽将丈夫的研究笔记和手稿交给了庞德,当他阅读完遗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并开始潜心研究。

1915年,庞德借鉴了费诺罗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再创作,出版了中国古典诗歌集――《华夏集》。

诗集发表后,很快赢得了英美诗坛的普遍赞扬,评论家认为它是庞德对英语诗歌“最持久的贡献”,是英语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a virginal诗歌赏析pound

a virginal诗歌赏析pound

a virginal诗歌赏析pound这首诗的演讲者是一个男人对某人大喊大叫,很可能是一个女人,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束缚[他]的处女情人”。

他说他不会因为爱别人而破坏这种幸福,然后继续描述他的爱,围绕着她的魔力,以及她对他做了什么。

他很坚定,在詩的後半部分,他告訴第一個女人再次離開,因為她永遠不會像他的處女那樣好。

“A Virginal”以16世纪和17世纪年轻女孩演奏的一种小型键盘乐器命名。

庞德以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形式写了这首诗,有十四行和两个不同的部分。

第一部分称为八度,第二部分称为塞斯特。

八度音阶总是有一个“abbaabba”押韵方案,但sestet可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庞德使用“cdeecd”。

八度和sestet之间的断裂发生在第8行之后,之后庞德再次以说话者的拒绝声开始,“不,不!从我这里走开。

庞德非常重视演讲者所爱的人的纯洁性。

标题清楚地表明她是处女,庞德在诗的其余部分加入了额外的纯洁形象。

这位处女为演讲者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光明;她“像春风一样柔和”,在她的身边有魔力”。

此外,这首诗的最后一行将她与白色联系起来,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和纯真。

庞德还将她与春天的几张照片联系起来,春天是新生长和萌芽花朵的季节。

处女通常与尚未开花的芽有关。

但是,扬声器被拉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他是如此沉迷于他的处女,以至于他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感到痛苦。

他形容他的处女用她的“魔法”“捆绑”了他。

他甚至使用性意象,指的是他的“鞘”,但声称他不能用“较小的亮度”来“破坏它”。

这表明,虽然处女本身是纯洁的,但说话者正在与他的性冲动作斗争。

最后,演讲者将过去描述为“冬天的伤口”,并说他的处女把它弄脏了,带来了春天的芽和树枝。

演讲者最终发现,这种童贞的、开花的春天比“亮度较低”的季节或不那么纯净的追求更具吸引力。

他相信他的童贞女将能够抹去他过去的罪孽。

襄阳耆旧记庞德公翻译

襄阳耆旧记庞德公翻译

襄阳耆旧记庞德公翻译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翻译:庞公是南郡襄阳人。

庞公,即东汉庞德公。

东汉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岘山之南,曾拒绝刘表的礼请,隐居鹿门山而终。

后成为隐士的典故。

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

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

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后遂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大家的翻译:
1颜芳芳: 地铁站里茫茫人海魅影见,沉沉黑枝雨打花瓣残。

2张梦璐: 在那个地铁站,拥挤的面目恍若幽灵,湿润的花瓣,黑色的枝条
3张秋香Just: 在一个地铁车站,在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
4高达: 地铁站的一瞬间那几张面孔在人群中如幻影般浮现雨水打湿的黑树枝也飘过花瓣一片又一片
5刘珈珞Rayecho: 地铁站里,人群中那些幻影般匆匆而过的面庞,如打湿的花瓣模糊在黑色的枝条的间隙
6申刘潇翔: 地下铁中,人群的容颜飘闪,如黑色枝条般的甬道里开出潮润的花.
7胡晶静: 车站掠影人群之中这些面孔幽灵般的显现,雨水浸湿的黑树枝飘过花瓣片片。

8陆君洋: 人海中浮現的臉龐亦如樹枝上濕透的花瓣
9谷晓莹Annie: 在火车站台,人群中出现这些幻影。

花瓣在潮湿的黑树枝上
10伊尔盼江: 在巴黎地铁的站台上,拥挤的人群中这些幻影的脸庞,湿漉漉的花瓣,黑色的树枝,悲怆!
11张心夏: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庞的幻影,花瓣在潮湿的漆黑的树枝上
12刘霁遥Dyesebel:A 地下铁倩女幽魂末路狂花B地铁站内一瞬间我瞥见了熙攘人群中你冶魅般的面庞恍若那黯然枝桠上缀着的点点红花撩拨着我炽热的心
13张超Joe: 在一个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14王诗韵: 人群中出现的那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15姚璐.Yvonne: 站台上行走的人们步履飘忽面无表情如黑色树枝上饮露的花瓣摇摇欲坠
16魏伟强Albert: 地下铁熙攘的脸若隐若现,仿似沾湿了的黑色枝桠上的花瓣。

17戴夢曉♥まいみ: 在伦敦地下铁道里。

在人群中涌现着诡异不安的脸庞;片片的花瓣浸挂在黑色潮湿的枝丫上。

18韩泽: 伦敦地下铁人海中漂浮的幽灵魅影潮湿黝黑的树枝上凋零的花瓣
19徐昊然: 辙印斑驳,人影散乱。

日倚杆桅,芳残飘零。

憔悴枝头,霜露是泪。

点评:
看完了大家的翻译,我真的觉得这个主页的亲们卧虎藏龙,个个都是高手。

上面的翻译各有千秋。

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提出翻译有三大准则:“信达雅”即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

(语出严复《天演论》)。

我们选出四个翻译作品对比一下:
A颜芳芳: 地铁站里茫茫人海魅影见,沉沉黑枝雨打花瓣残。

B高达: 地铁站的一瞬间那几张面孔在人群中如幻影般浮现雨水打湿的黑树枝也飘过花瓣一片又一片
C伊尔盼江: 在巴黎地铁的站台上,拥挤的人群中这些幻影的脸庞,湿漉漉的花瓣,黑色的树枝,悲怆!
D刘霁遥Dyesebel: 地下铁倩女幽魂末路狂花
在“信”上,颜芳芳,高达,伊尔盼江三位同学势均力敌,不分上下。

而刘霁遥Dyesebel同学,翻译虽雅,但是离文甚远,在“信”上有所欠缺。

拿“倩女幽魂”这句翻译举例,原文中却是“apparition”(幻象、幽灵),这正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匆匆走过的人的脸如灵魂一般闪现,但它本身并不是幽灵,况且原文没说这些apparition是男是女,怎么就出来一个“倩女”呢?这一点值得再推敲一下。

在“达”上,高达同学略胜一筹。

他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上下了很大功夫,让语言非常流畅,没有很强的晦涩感。

在“雅“上,无疑是刘霁遥Dyesebel同学最好。

但四位同学均有些小问题:
A颜芳芳: 地铁站里茫茫人海魅影见,沉沉黑枝雨打花瓣残。

(树湿了一定是下雨了吗?花瓣为什么“残”呢?)
B高达: 地铁站的一瞬间那几张面孔在人群中如幻影般浮现雨水打湿的黑树枝也飘过花瓣一片又一片(和上一位同学一样,树湿了一定是下雨了吗?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on”能等于飘过吗?)
C伊尔盼江: 在巴黎地铁的站台上,拥挤的人群中这些幻影的脸庞,湿漉漉的花瓣,黑色的树枝,悲怆!(虽然作者在用美和丑对比,但是,作者面对美和丑是不是悲呢?我们实在不得而知)
D刘霁遥Dyesebel: 地下铁倩女幽魂末路狂花(上文已经分析过了)
在综合本文中心:
正如美丽的面孔幽灵般显现又飞逝一样,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和人的美好感觉稍纵即逝;正如美丽的面孔只显现给留心体察的人们一样,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人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正如花瓣长在粗鄙丑陋的枝条上一样,现实生活中的美往往生长在丑与恶的土壤上,美与丑恶对比鲜明,它们贴得太近,甚至彼此互为依存;正如花瓣给人欣喜、亲和的感觉,湿漉漉的黑色枝条给人恶心、厌烦的感觉一样,现代社会给予人的是强烈的感觉冲击,而且感觉是正面负面的落差是极大的。

因此我们说,“一个地铁车站”是一个特殊环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它集中地呈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事象,但在大诗人庞德的眼里被提纯了,他只看到两个字:“美”和“丑”。

我认为,本次优胜者是:魏伟强Albert:
地下铁
熙攘的脸若隐若现,
仿似沾湿了的黑色枝桠上的花瓣。

(原文信息充分展现,语句通顺流畅有自己的风格且切合原文意境,文字文采飞扬,句句押韵)
他将成为主页君的好友!
附名家翻译: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杜运燮)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流沙河)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