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150422
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

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1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和重要功能要求1.1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并网逆变器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拆分、分包或外协。
并网逆变器的容量、安规、降额系数等必须严格匹配。
并网逆变器的输入接口为逆变器直流输入侧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和母头),输出接口为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
1.2并网逆变器输入、输出电气接口的特性并网逆变器的每路直流输入为截面积4mm2的光伏专用直流电缆,并网逆变器上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母头、安装附件等)必须与光伏专用直流电缆相匹配;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接1根据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由设备厂家根据各自的设备情况提供建议,逆变器应保证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逆变器连接,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必须与设备厂家建议的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相匹配并预留调节余量,设备厂家需在此处提供逆变器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所兼容的截面积范围。
并网逆变器需通过独立的接线端子向外部提供逆变器内所有可通信设备的RS485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传输距离不小于100Om o设备厂家对逆变器RS485通信的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对并网逆变器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带宽、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并网逆变器上必须明确而清晰的标注出防雷接地点和设备外壳接地点。
设备方必须使用密封盖对未插合状态的光伏连接器等逆变器电气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有效的防潮和防尘保护。
1.3逆变器接地必须保证逆变器整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并网逆变器内部,防雷系统的接地线和漏电监测保护系统的接地线(若有)不能共用。
1.4并网逆变器的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并网逆变器应具备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应能够完全消除组件的PID效应,同时,不能对光伏组件造成损害。
为保证并网逆变器防护组件PID效应功能的有效性,光伏并网逆变器必须保证光伏组件方阵负极对地的最大电压≥-6V。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技术协议适用20KWp光伏发电系统,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配置设计、安装、质量、包装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应该提供满足本技术协议中要求的完整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必须为买方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
1.4 本系统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按最新颁布标准执行)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系统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签字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技术协议中提供的参数均按照海拔2000m高度要求提供。
2 逆变器技术要求2.1 使用条件:使用环境温度: -25℃~+60℃。
2.2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必须采用高品质性能良好的成熟产品。
逆变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电网要求,具有安全认证。
(2) 逆变器的安装应简便,无特殊性要求。
(3) 逆变器应技术先进且质量可靠,并具有多项成功应用经验。
(4) 逆变器的容量为20KW。
(5) 具有全自动运行功能,无需人工干预。
(6) 逆变器应具有如下保护:输入反接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机器过热保护等。
(7) 具有输出正弦波电流,谐波含量低,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8) 具有防雷、防浪涌等保护装置及系统接地装置。
(9) 逆变器要求能够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
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实时各项运行数据,实时故障数据。
(10)设备如果以英文显示,提供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如果以中文显示,提供中文说明书。
2.3 逆变器选用技术先进且成熟的功率器件2.4 逆变器本身要求具有直流输入手动分断开关,交流电手动分断开关。
2.5 要求设备经过严格安全测试,电气绝缘保护、电能质量等技术指标满足使用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光伏逆变器的正确选用方式

光伏逆变器的正确选用方式
为正确选用光伏发电系统用的逆变器,我们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额定输出容量
额定输出容量值高的逆变器可带更多的用电负载,但当逆变器的负载不是纯阻性时,也就是输出功率小于1时,逆变器的负载能力将小于所给出的额定输出容量值。
2、输出电压稳定度
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中均以蓄电池为储能设备,当标称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处于浮充电状态时,端电压可达13.5V,短时间过充电状态可达15V,蓄电池带负荷放电时端电压可降至10.5V或更低,蓄电池端电压的起伏可达标称电压的30%左右,这就要求逆变器具有较好的调压性能,才能保证光伏发电系统以稳定的交流电压供电。
3、整机效率
通常情况下,KW级以下逆变器的效率应为80%-85%,10KW级逆变器的效率应为85%-90%,逆变器效率的高低对光伏发电系统提高有效发电量和降低发电成本有重要影响。
4、保护功能
过电压、过电流及短路保护是保证逆变器安全运行的最基本措施,功能完美的正弦波逆变器还具有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及过温报警等功能。
5、起动性能
逆变器应保证在额定负载下可靠起动,高性能的逆变器可做到连续多次满负荷起动而不损坏功率器件,小型逆变器为了自身安全,有时采用软起动或限流起动。
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选型与参数配置

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选型与参数配置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逐渐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电力供应方式。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一个关键的组件,它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以满足家庭、工业和商业等用电需求。
逆变器的选型和参数配置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逆变器的选型应考虑系统的容量和工作环境。
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通常由光伏电池板的数量和功率决定。
当确定了系统的容量后,可根据光伏电池板的特性曲线和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选择具有相应容量和适应工作环境的逆变器。
逆变器应具备高转换效率、长寿命和良好的可靠性。
其次,逆变器的参数配置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参数配置包括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压、频率和保护功能等。
输入电压范围应考虑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波动范围,保持逆变器工作在最佳转换效率点。
输出电压和频率应与用电设备相匹配,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同时,逆变器还应具备过压、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选型和参数配置时,还应考虑逆变器的交互性和监控功能。
现代逆变器通常具备远程监控和诊断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运行状态。
通过连接到云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
此外,逆变器的质量和品牌也是选型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逆变器通常具备更高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能够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售后服务。
在选择逆变器时,可参考用户评价和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数据,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信誉的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逆变器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标准和规范。
光伏发电系统涉及电气安全和防雷等方面的要求,逆变器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逆变器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定期检查和清洁逆变器,及时替换老化或故障的部件,可以延长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系统的效率。
总结而言,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选型和参数配置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引言(约200字)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
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对于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标准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2.编制目的和依据(约200字)本编制目的是制定具体的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确保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设计和生产符合标准,并能够正常运行、安全可靠。
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需求。
3.逆变器技术要求(约400字)在编制逆变器技术要求时,需考虑以下方面:3.1输入参数要求:包括直流输入电压范围、直流输入电流范围、最大输入功率等。
3.2输出参数要求:包括输出电压范围、输出电流范围、输出频率范围等。
3.3运行参数要求:包括工作温度范围、运行湿度范围、保护措施等。
3.4效率要求: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和经济性影响较大,需制定相应的要求。
3.5安全性要求:逆变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电气安全、防雷击等。
4.逆变器试验方法(约400字)逆变器试验方法需要保证试验能够准确反映逆变器的性能和工作状况,同时具备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试验方法应考虑以下要点:4.1静态试验:包括逆变器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检测,验证逆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4.2动态试验: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测试逆变器的响应速度、动态稳定性等。
4.3电磁兼容试验:测试逆变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保证逆变器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4.4抗环境适应性试验:模拟逆变器在不同温度、湿度、震动等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情况,验证逆变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5.结论(约200字)本编制说明旨在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确保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逆变器符合高标准和高质量要求。
光伏发电逆变器的选择

光伏发电逆变器的选择
在国内外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站中,一般采用100kW(含)以上的逆变器。
功率等级一般分为:100kW、150kW、250kW、500kW、630kW和1MW,一般在交流输出端带有隔离变压器。
在250kW以上的逆变器中,也有不带输出隔离变压器的机型,即将升压变压器与逆变器的隔离变压器合二为一。
本项目中,拟选用500kW无隔离变的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的并网逆变器。
考量逆变器的安装使用环境、可靠性、市场价格,初步选用500kW逆变器。
本工程光伏并网发电设计20个1MWp发电矩阵单元,每个1MWp发电单元与两台500kW相连。
总计配置40台500kW并网液冷逆变器。
根据市场调研,拟选用的逆变器技术参数如下:
电网输出
辅助电源
光伏输入
逆变器柜体。
光伏项目逆变器选型要点全总结

光伏项目逆变器选型要点全总结43逆变器选型4.3.1逆变器技术指标逆变器选型主要对以下指标进行比较: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的范围:由于太阳电池组串的输出电压随日照强度、天气条件及负载影响,其变化范围比较大。
要求逆变器能够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并保证交流输出电压稳定。
逆变器输出效率:大功率逆变器在满载时,效率必须在95%~98%以上。
中小功率的逆变器在满载时效率必须在90%以上。
即使在逆变器额定功率10%的情况下也要保证90%(大功率逆变器)以上的转换效率。
逆变器输出波形:为使光伏阵列所产生的直流电经逆变后向公共电网并网供电,就要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幅值、相位及频率等与公共电网一致,以实现向电网无扰动平滑供电。
所选逆变器应输出电流波形良好,波形畸变以及频率波动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值。
最大功率点跟踪:逆变器的输入终端阻抗应适应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特性。
保证光伏发电系统运行在最大功率点。
可靠性和可恢复性:逆变器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瞬时过载能力及各种保护功能,如:过电压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应正常运行;过负荷情况下,逆变器需自动向光伏电池特性曲线中的开路电压方向调整运行点,限定输入功率在给定范围内;故障情况下,逆变器必须自动从主网解列。
监控和数据采集:逆变器应有多种通讯接口进行数据采集并发送到集控室,监控设备还应有模拟输入端口与外部传感器相连,测量日照和温度等甥g。
逆变器主要技术指标还有:额定容量,输出功率因数,额定输入电压,电流,电压调整率,总谐波畸变率等。
4.3.2逆变器选型并网逆变器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和集散式光伏逆变器,现将三类逆变器比较分析如下。
(1)逆变器方案比较集中式光伏逆变器:设备功率在500kW到3150kW之间,功率器件采用大电流IGBT,系统拓扑结构采用DC-AC一级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全桥逆变,工频隔离变压器的方式,防护等级一般为IP20β体积较大,室内立式安装或加外壳室外安装。
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家庭、企业和工业等领域的用电需求。
因此,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非常重要。
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率: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应该尽可能高,以确保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直流电能够被充分利用。
2.稳定性: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3.安全性: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应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避免电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可靠性: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测试:通过测试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以评估其性能。
2.稳定性测试:通过测试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
工作情况,以评估其稳定性。
3.安全性测试:通过测试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安全性能,以评估其安全性。
4.可靠性测试:通过测试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可靠性,以评估其长期稳定性。
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测试和评估,才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光伏子方阵连接,实现光伏子方阵间并联的箱体,并将必要的保护器件安装在此 箱体内。通常情况下,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每一路输入与前端的光伏组串汇流箱相连接。 3.6 光伏组件 PV module
根据导电或吸湿的尘埃、电离气体或盐类由于相对湿度以及由于吸湿或凝露导致表 面介电强度和/或电阻率下降事件发生的频度而对环境条件作出的分级。 3.11 箱式光伏逆变房 box PV inverter room
第 2 页 共 35 页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集成的光伏发电成套设备,它应包括逆变房箱体、光伏逆变器、直流配电柜、通信 装置以及相应的辅助设备等。 3.12 隔离室 compartment
箱式光伏逆变房的一部分,除了内部连接,控制和通风需用的通道外,其余为封闭 的。
注:当箱式光伏逆变房集成了升压变压器部件后,通常需要增加隔室,隔室可以由其中包含的 主要元件来命名,例如分别成为变压器隔室、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隔室、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 隔室、逆变器发电单元隔室等。
- I-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8.5 地形....................................................... 18 9 关键元器件技术要求 .............................................. 18
9.1 总则....................................................... 18 9.2 外壳....................................................... 19 9.3 功率半导体器件............................................. 19 9.4 开关电器................................................... 19 9.5 直流侧浪涌保护器........................................... 20 9.6 母线电容................................................... 21 9.7 滤波器..................................................... 21 9.8 风扇....................................................... 21 10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 22 10.1 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2 10.2 成品逆变器的出货前检验和交付放行.......................... 22 10.3 售后服务.................................................. 22 附录 A 箱式光伏逆变房通用技术条件 .................................. 24
第 1 页 共 35 页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3 定义与术语
GB/T 30427、NB/T 32004 及 CNCA/CTS 0012 界定的定义与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并网逆变器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具有完整环境防护措施,内部相互连接,最小太阳电池组合体。 3.7 光伏组串 PV string
一个或多个组件串联形成的电路。 3.8 光伏子方阵 PV sub-arrary
由并联的光伏组串形成,是光伏方阵的电气子集。 3.9 通讯设备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用于连接箱式光伏逆变房内所有采集、控制设备,实现与逆变房监控中心的数据通 信,同时接受逆变房监控中心调度功能的装置或设备。 3.10 污染等级(环境条件的) pollution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将光伏方阵发出的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并馈入电网的设备。 3.2 光伏方阵 PV array
又称光伏阵列。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 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3 光伏汇流设备 PV combiner assemblies
光伏汇流设备包括光伏组串汇流箱和光伏直流配电柜。 3.4 光伏组串汇流箱(简称光伏汇流箱) PV string combiner box
- II-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前言
为规范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所属或管理的光伏发电工程光伏逆变器选型 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水电与新能源部提出、组织起草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部门):中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鉴衡认证 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宿凤明、纪振双、李佳林、王婷、范士林、李端开、王聚博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夏忠、胡建东、郑武生、徐树彪、李晓民、李启钊、彭波、 王举宝、张健、王威、莫玄超、郭伟锋、张凯、张潇蓥、罗辉、雷力、王励、徐振兴、 顾斌、张治、郑江伟、崇锋、唐猷成、徐征、李仲明、翟永辉、李春成、安超、张雪、 成吉、朱晓岗。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 III-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根据集团公司的逆变器应用现状给出了逆变器的分类。 本标准规定了逆变器的外观、结构、保护功能、电性能、电磁兼容及其关键部件的 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所属或管理的光伏发电工程建设 过程中光伏逆变器的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297 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 套设备 GB/T 14597 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 GB 16895.3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 (PV)电源的供电系统(IEC 60364-7-712,IDT) GB 17467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 18802.1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GB/T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0138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 GB/T 20645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 GB/T 20626.1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29319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 32004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CNCA/CTS 0012 并网光伏微型逆变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CNCA/CTS 0002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国效率技术条件 IEC 62548 光伏方阵设计要求 IEC 62446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资料,委托检测和验收测试的最低要求
企业标准
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Hale Waihona Puke 技术规范2014—XX— 发布
2014—XX— 实施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发 布
Q/CPI XX—2014 光伏发电工程逆变器选型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定义与术语 ....................................................... 2 4 逆变器的分类 ..................................................... 3 5 选型原则 ......................................................... 3
5.1 一般原则.................................................... 3 5.2 测试认证要求................................................ 7 6 通用技术要求 ..................................................... 7 6.1 工作环境.................................................... 7 6.2 外观及内部结构.............................................. 7 6.3 基本功能.................................................... 8 6.4 性能指标.................................................... 9 6.5 电网兼容性.................................................. 9 6.6 保护功能要求............................................... 10 6.7 电磁兼容................................................... 12 6.8 其它....................................................... 13 7 不同类型逆变器的特定要求 ........................................ 13 7.1 集中型逆变器............................................... 13 7.2 组串型逆变器............................................... 14 7.3 微型逆变器................................................. 14 7.4 集散式逆变器............................................... 14 8 特定环境下的要求 ................................................ 15 8.1 太阳辐照影响............................................... 15 8.2 海拔....................................................... 16 8.3 环境温湿度................................................. 17 8.4 风沙污染...................................................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