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第一篇:煤矿粉尘防治措施xxxxxxx煤矿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2016年1月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
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3T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
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
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循环进度深0.2米,直至注水孔周围煤壁出水后方可开始割煤。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府谷县老高川乡恒益煤矿有限公司目录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二、防治措施 (2)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 (2)2、噪声防治预防措施 (4)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预防措施 (5)4、高温高湿防治预防措施 (6)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措施 (7)6、振动的预防措施 (7)7、其他措施: (8)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诸因素。
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1)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震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3)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长期不良劳动体位、能量代谢率的增高、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指数>25以上、精神或视力的长时间过度紧张、甚至超出了生理机能临界值。
3、作业环境不良或防护设施不到位,如厂房低矮、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换气量不够,采光照明、采暖防寒、露天作业及生产作业局部不合理或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
在煤矿生产中,这三类职业危害同时存在,但主要是粉尘、毒物、噪声、震动、高温、高压、高气湿、体力劳动强度过大、作业空间狭小、气流中含氧量低及暗视应等。
4、职业病,我矿职业病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煤矿的矿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其危害极大,不仅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尘肺病和皮肤病,而且能加速机器磨损,缩短精密仪表的使用时间,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使工伤增多;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酿成严重的灾害。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及治理建议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及治理建议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当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
近几年来,煤矿综合防尘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尤其是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及乡镇煤矿停产整顿,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防尘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防尘规章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尘设施,普遍开展了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
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度大、对粉尘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尘危害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障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目前,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危害仍然十分严重。
据山东煤矿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22年对75个煤矿的调查显示,采煤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8.1mg/m3,最高浓度246.0 mg/m3,样品合格率为54.7%;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 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为23.7%。
岩石及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2.6mg/m3,最高浓度48.4 mg/m3,样品合格率为60.8%;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4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3.9%。
按采掘工作面的不同,分别统计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两种粉尘浓度的合格率。
采煤工作面两种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39.0%,掘进工作面两种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49.3%,说明采煤工作面粉尘危害更严重。
从采掘工作面总粉尘浓度与呼吸性粉尘浓度统计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总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56.5%;呼吸性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32.8%,说明同样的防尘措施,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果差。
防尘工作存在的不足据调查作业场所防尘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个是防尘设施降尘效果不好,如喷雾头雾化效果差等;第二个是有些煤矿防降尘设施使用不正常,作业人员未养成使用防降尘设施的习惯,如出煤不洒水、放炮时不开净化水幕等;三是个别地方煤矿存在违章现象;四是部分采掘工作面防降尘设施单一,起不到有效降低粉尘浓度的作用;五是接尘工人不能按照相关规定配戴防尘口罩,在某次调查中,150个采掘工作面中接尘工人未戴防尘口罩的有33个工作面,占22.0%,仅个别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的28个工作面,占18.7%;六是部分地方煤矿还未开展粉尘监测工作。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李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05期[摘要] 为了有效地控制煤矿粉尘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粉尘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影响,主要通过分析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有哪些,在有效结合了煤矿的行业特点之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井下作业以及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所改善。
[关键词] 煤矿粉尘;职业病;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TD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5-0163-01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煤矿行业的机械作业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煤矿粉尘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数量多的同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煤矿粉尘严重危害了煤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有效地降低粉尘的排放,改善煤矿的工作环境,阻止一切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当今社会解决煤矿行业生产最重要的问题。
当然,近几年来,我国在煤矿粉尘上的研究很多,跟随者技术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推出新设备的同时也不乏缺点,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操作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致使煤矿粉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此,有效地研究粉尘的防治措施,对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一、煤矿粉尘的职业病危害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的时候,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粉尘环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煤矿行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本文主要总结了由于粉尘成分的不同,致使煤矿工人常患的三种病症:(1)由于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肺病;(2)由于吸入煤尘和岩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矽肺病;(3)由于吸入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矽肺病。
这三种职业病都是由于长期吸入巨量的煤矿粉尘所导致的,所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很难治愈这三种职业病。
二、煤矿粉尘的防治措施当然,引起这三种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粉尘,而煤矿粉尘的成因却是很多方面的,这不仅与矿井的工作环境有关,例如井下的通风方式和采掘工艺等,还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系。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
(二)职业危害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
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
浅谈煤矿井下粉尘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谈煤矿井下粉尘危害及防治措施邮编:719000【摘要】矿井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尘土,对矿井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使矿井安全生产能够更好地开展,我们要把粉尘的危害降到最低,而要控制好粉尘的危害,因此,应引起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重视煤矿的安全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尽量降低粉尘对工人的伤害。
【关键词】煤矿;粉尘;危害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粉尘。
煤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不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会导致严重的火灾等事故,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为此,应加强矿井粉尘治理,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粉尘危害及安全生产,营造安全生产条件。
一、煤矿井下粉尘产生及危害(一)煤矿粉尘煤尘是煤炭开采中的一种细小的煤粒、岩粒和其他固态材料,它是由煤层和岩层一起产生并生成的。
灰尘有浮尘和落尘两种形态,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煤尘是一种能够长期在大气中漂浮的灰尘。
煤尘按照组成分为岩尘、煤尘和水泥尘。
在这些样品中,煤粉的颗粒尺寸分别为0.75~1毫米和10~45微米。
(二)煤矿粉尘的产生及分布在矿井生产的每个阶段,例如钻井、爆炸、截断、支撑、卸货、卸料、搬运、吊装、设备施工等都会造成很多的尘土。
在采掘、喷浆、运输、装载等作业场所都会出现。
尤其是在煤矿的采掘中,媒体的含尘量最大,占到了70%~80%;其次是装车体系,占10%~15%;喷浆机工作的比例为5~10%;其他职位的比例是2%到5%.(三)煤矿井下粉尘危害1.引发尘肺病由于人体皮肤属于潮湿的,矿井中的工人长期接触粉尘,会造成皮肤产生炎症。
此外,长时间的接触粉尘,会通过呼吸道残留在肺部,导致慢性的职业病。
在详细的研究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矿井下的粉尘种类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尘肺病也是不一样的。
1)硅肺病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所以二氧化硅是矿山区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症,一旦接触到了二氧化硅,就会引起肺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诱发硅肺病。
2)煤矿肺由于呼吸道的粉尘中有很多的煤尘和游离二氧化硅,因此,从事混合工程的人员,患有这类疾病。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
(二)职业危害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
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
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
(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
(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
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
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
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
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常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护,即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
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3、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2)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
(3)湿式作业。
目前煤矿湿式作业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湿式凿岩、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等。
(4)加强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对技术防尘措施的必要补救,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