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大全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大全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十大基本观念

化学十大基本观念

化学十大基本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化学研究中,有一些基本观念被广泛接受并被视为化学研究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化学领域中的十大基本观念,包括原子理论、元素周期表、物质组成与性质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与平衡等。

第一章:原子理论原子理论是现代化学的基础,它认为所有物质都由微小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

根据原子理论,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而不同元素则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在这个观念下,反应是通过原子之间重新排列而实现。

第二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排列起来,并以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表示其特定特征和属性。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趋势,并可以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第三章:物质组成与性质关系根据这一基本观念,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是由其组成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所决定的。

例如,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会被创建也不会被销毁,而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这个基本观念在研究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反应速率与平衡反应速率与平衡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物质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平衡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达到相等时所处于稳态状态。

第六章: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描述了酸碱溶液中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浓度对溶液酸碱性质影响程度的度量。

根据酸碱理论,酸溶液中的H+浓度高于水溶液,而碱溶液中的OH-浓度高于水溶液。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而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根据这个基本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转移来实现的。

第八章: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和形成配合物的过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化学绪论有哪些基本概念和定律一、关键信息1、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二、化学绪论中的基本概念11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111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如氧气分子(O₂),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组成,如水分子(H₂O)。

112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 种,它们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11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中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14 化学键化学键是使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

11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三、化学绪论中的基本定律12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121 定比定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不因制取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而改变。

例如,水(H₂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始终为 1:8。

122 倍比定律当两种元素可以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时,在这些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呈简单整数比,则在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若为一个定值,那么在另一种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必为该定值的简单倍数。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规律。

在化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定律,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化学的基本定律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简言之,质量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消灭。

化学反应只是引起物质的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列,不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二、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也被称为化学计量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其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计量定律,这些系数可以用来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关系。

三、综合气体状态方程综合气体状态方程也称为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

根据这个定律,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综合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变化,并且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气体,尽管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修正。

四、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反应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的某个幂指数,这个指数被称为反应物的反应级别。

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对于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守恒,即能量在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转化不会产生净的能量损失或增益。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规定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的化学的基本定律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和变化中发生的现象。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定律的支持和推动,而这些定律也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的总结。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理解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三大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三大守恒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在不同的形式下存在。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来验证化学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在工业生产中,质量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是有限制的,不会出现能量的消失或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燃烧反应中,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的热量和燃烧产物的能量。

在化学工业中,能量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化学反应中电荷的转移是有限制的,不会出现电荷的消失或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反应的电流和电化学产物的电荷。

在电化学工业中,电荷守恒定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电化学反应的条件,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三大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的知识点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的知识点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领域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三大定律指导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下面将一步一步地解释这三大守恒定律的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也称为质量守恒法则,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须等于产物的质量总和。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总和始终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

例如,当燃烧反应释放能量时,反应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同样地,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吸收热能,但总能量仍然保持不变。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电荷必须等于产物的总电荷。

化学反应中,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

例如,在电化学反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必须平衡,以保持总电荷不变。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也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总结: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它们分别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阶段的基础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5. 反应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6.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混合物和纯物质的区别。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以及它们的特性、性质和结构。

2.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量、平衡位置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体积比、摩尔浓度等。

五、气体与气体反应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解释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2. 气体压力:压强、大气压、压力单位等。

3. 气体反应:气体的摩尔分数、摩尔比例、摩尔体积等。

六、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3. 热化学反应:热反应焓变、热反应标准焓变、热反应热力学平衡等。

七、酸碱中和与溶液的pH值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和盐的定义与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学时:3重点:第3、5节(本章主要从旧知识引出新概念,衔接内容)难点:分压定律第一节分子、原子(自学,中学已讲过)第二节元素(element)一、元素(中学学过)二、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氧有三种核素168O核素178O核素188O核素称氧16核素氧17核素氧18核素↓ ̄ ̄ ̄ ̄ ̄ ̄ ̄ ̄ ̄ ̄ ̄ ̄ ̄↓(同位素)三、同位素(中学学过)第三节国际单位制(SI)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es)(SI制)SI制是1960年第11届国际单位计量大会建议并通过的一个单位制是以米(m)、千克(Kg)、秒(s)公制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克服了各种单位制并存所带来的混乱现象。

我国是1977年首次试行的,1984年正式出版宣布,从1991年起正式是实行国际单位制。

SI制有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7个单位质量Kg(千克)、电流A(安培)、长度m(米)、时间s(秒)、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摩尔)、热力学温度K(开尔文)辅助单位(2个)平面角rad(弧度)、立体角sr(球面角)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自学)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定义:中学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1971年10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定义摩尔。

⑴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的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⑵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严以说明。

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理解:系统:指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物质体系。

基本单元:指某种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如:Cu,H2O,Cu2+,C=C,C—C反应Cu2+ + Zn == Cu + Zn2+特定组合摩尔单位:是计数单位,不是计量单位,使用摩尔时,其基本单元必须指出。

四、摩尔质量1mol某基本单元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单位“g/mol”(中学学过,不多讲了)。

第四节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 and Relative Moleculor Mass)其实这一节中学也学过,就是过去所说的原子量和分子量。

中学定义以一种碳原子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树脂。

这是一个相对值,因此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更科学,更准确。

一、相对原子质量(自己看书)二、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1、原子质量: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单位“μ”或“mμ”,“amμ”2、平均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而只有多种核素,那么不同的核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而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不同,所以我们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原子质量,采用平均质量。

平均原子质量=核素的原子质量×丰度丰度:多核素元素的某一种核素的天然含量在该元素总天然含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例:原子质量丰度16O 15.994915μ99.759%17O 16.999133μ0.0370%18O 17.99916μ0.2040%氧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 15.994915×99.759%+16.999133×0.0370%+17.99916×0.2040% = 15.9994(μ)区别:①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某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应为核素的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是指多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

对于单一核素的原子质量等于平均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同一元素的相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在数值相等,只是前者无单位,或者有单位“μ”。

四、相对分子质量(自学)第五节理想气体定律(本章重点)物质的存在形式三态:气态,液态,固态。

还有等离子体(离子态存在,荧光灯等)。

本节主要讨论有关气体的一些性质。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Ideal gas law equation)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学以学过,它会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基础上给出。

P V = n R TP:气体压强V:体积N:物质的量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使用此方程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只有“理想”气体才适用此方程式。

何谓理想气体呢?即分子本身体积很小(接近无体积),分子间无引力(引力很小),实际上气体不可能做到,因此这只是个近似方程式,在压力较低(不高于1atm),温度较高(不低于10o C)的条件下,将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②单位:P V n T RPa m3 mol K 8.314(Pa.·m3·mol-1·k-1)Pa L mol K 8314(Pa.·L·mol-1·k-1)atm ml mol K 0.082(atm·L·mol-1·K-1)[上面的要掌握,下一个了解即可]mmHg ml mol K 62363(mmHg·ml·mol-1·K-1) 二、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前提:混合气体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引入几个概念,1、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由于气体具有扩散性、渗透性,因此几种气体在混合时,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那么混合气体中各个组分所占的相对含量,可以用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来表示。

①分压:某组分在同一温度下,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强(Pi)。

P总=∑(Pi)=P1 + P2 + P3 + ···+ P i (恒T恒V时)1L与1L0.2molN2在混合气体中所产生的压力应和单独占有1L容器所产生的压力相同P N2。

(气体压力的产生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热运动时碰撞内壁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不同的是容器内总的压强不同了,混合气体总压强等于N2与O2共同碰撞内壁所产生的。

P总= P N2 + P O2②分体积:同一温度下,纯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V i)。

注意:用到分体积,其他因素必须相同(T ,Pi与P总)分体积只对单一气体而言,是指他单独存在并且与混合气体相同压强时的体积。

例如:将0.5molN2于0.1molO2用一无体积的隔膜隔开。

此时0.1molO 2与N 2压力相等,都等于混合气体压力,V o 2与V N2即是O 2与N 2得分体积PV=nRT 一定,而V 与n 成正比。

即:V 总=V O2+V N2推广:V 总=∑Vi=V 1+V 2+V 3+……+Vi③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某组分气体得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Xi=Vi/V 总 ④摩尔分数某些分体积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Xi=n i /n 总注意:分体积与分压不能同时出现,分压对应的是总体积,分体积对应的时总呀。

P 总V i =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P i V 总=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2、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分压之和,某组分气体分压的大小和它在气体混合中的体积分数成正比。

P i =P 总X i =P 1+P 2+P 3+……+P i例:在298K 时,将压力为3.33×104Pa 的N 20.2L 与分压为4.67×104Pa 的O 20.3L 移入0.3L 的真空容器,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得分压,分体积和总压是多少?解: V 总=0.3L⑴ 由PV=n RT 可知P 1 V 1 =P 2 V 2P 2 =P N2= P 1V 1/V 总=3.33×104×0.2/0.3=2.22×104(Pa)Po 2=P 1V 2/V 总=4.67×104×0.3/0.3=4.67×104(Pa)P 总= P N2+ Po 2=6.89×104(Pa)⑵分体积由V i /V 总=P i /P 总 得V N2=P N2V 总/P 总=2.22×104×0.3/6.89×104=0.097(L)V O2=P O2V 总/P 总=4.67×1040.3/6.89×104=0.203(L)答:略。

三、气体扩散定律V i /V 总=n i /n 总=X i P i /P 总=n i /n 总=X i在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V1/V2=(ρ2/ρ1)1/2=(M1/M2)1/2 M:相对分子质量例:50ml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需20s,20ml另一气体扩散需9.2s,求该气体的分子量?解:V1/V2=(50/20)/(20/0.2)=(M1/32)1/2得M=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