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基础习题全解

合集下载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

《⼯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分析《⼯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章习题参考答案1. P H=123.941kPa; P o2=61.9705kPa2. ⑴ P H2=60.021kPa; P o2=14.985kPa; P N2=5.994kPa⑵ P 总=81 kPa(3) X H2=0.741 ; X O2=0.185 ; X N2=0.0745. (1) F N2=75kPa; P o=75kPa(2)F N2=37.5062kPa;P o2=112.4938kPa(3)P总=243.0632kPa6. ( 1)硫蒸⽓的摩尔质量:65.2230(2)硫蒸⽓的化学式为:S2第⼆章习题参考答案1. 是⾮题:⑴(-);⑵(-);⑶(-) ;⑷(-);⑸(-); (6)(+ ) 。

2. 选择题:⑴(c);⑵(d) ;⑶(a);⑷(c) ;⑸(d) o3. (1) △ U=150kJ; (2) △ U=-250kJ; (3) △ U=450kJ; (4) △ U=975kJ。

4. (1)W=-3.10kJ; (2) △U=37.53kJ o5. (1)9.75kJ;⑵ 0kJ; (3)8.11kJ; (4)0kJ o6. 可获得肌⾁活动的能量为17.86kJ7. △ rHmp298.15K)=-16.73kJ.mol-110. (1)-1366.8kJ.mol-1; (2)-429.82 kJ.mol-1.11. (1)-153.89 kJ.mol-1; (2)-82.89 kJ.mol-1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1. 是⾮题(1)(-);⑵(-);⑶(+);⑷(-);⑸(-);⑹(-) o2. 选择题:(1) (c);⑵(b) ;(3)(b);⑷(c) o3. 填空题:(1) △ rHm B —增⼤;△ rSm B —增⼤;△ rGm B —基本不变;K 0 —减⼩;v(正)—增⼤,v(逆)—增⼤多⼀些。

《工程化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练习题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练习题答案绪论1.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2.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 Fe(s),FeO(s),Fe2O3(s),Fe3O4(s),H2O(g)和H2(g)(同属一个相)。

(同属一个相)。

3. 1.0 mol。

4. m(CaO) =532.38kg,m(CO2) =417.72kg。

5. 4 mol。

6.消耗掉1 molH2,生成1 molH2O。

第一章第一节1.见教材8页。

见教材8页。

2.化学式见教材10页;均属于碳链高分子化合物。

页;均属于碳链高分子化合物。

3. 尼龙66:化学式见教材9页,属杂链高分子化合物。

页,属杂链高分子化合物。

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学式见教材10页,属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页,属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AAS :化学式参考教材10页ABS,属碳链高分子化合物。

属碳链高分子化合物。

4. ( CH2-CH )n--中的链节、重复单元都是CH2-CH,聚合度是n。

有两个链节:,两个链节组成一个重复单元, 聚酰胺的聚合度是2n。

5. 配合物化学式配合物化学式 名称中心体中心体 配位体配位体 配位原子配位原子 配位数配位数 K[Pt(NH3)Cl3]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酸钾 Pt(Ⅱ) NH3,Cl-N,Cl 4 Na2[Zn(OH)4] 四羟合锌(Ⅱ)酸钠酸钠 Zn(Ⅱ) —OH O 4 [Ni(en)3]SO4 硫酸三乙二胺合镍(Ⅱ) Ni(Ⅱ) en N 6 [Co(NH3)5Cl]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Co(Ⅲ) NH3,Cl-N,Cl 6 Na[CaY] 乙二胺四乙酸合钙(Ⅱ)酸钠酸钠 Ca(Ⅱ) Y4-O,N 6 6. 见教材13~17页。

页。

第二节1. MgO>CaO>CaF2>CaCl2 ,理由略。

2.提示:钠卤化物是离子晶体,而所列硅卤化物均为分子晶体。

化学工程基础习题及答案——上课用

化学工程基础习题及答案——上课用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1.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χρχρ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193536.881%100=⨯⎪⎭⎫⎝⎛=⨯——实实m m m ρρρ 2.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3.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解:液面下测压口处压力gh p z g p p ρρ+=+=21Δmh g p p g p gh p z 36.255.081.990010)4258(31212=+⨯⨯-=+-=-+=∴ρρρΔ4. 如附图所示,敞口容器内盛有不互溶的油和水,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分别为700mm 和600mm 。

在容器底部开孔与玻璃管相连。

已知油与水的密度分别为800 kg/m 3和1000 kg/m 3。

(1)计算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2)判断A 与B 、C 与D 点的压力是否相等。

解:(1)容器底部压力gh p gh gh p p 水水油ρρρ+=++=0210mh h h h h 16.16.07.010008002121=+⨯=+=+=∴水油水水油ρρρρρ(2)B A p p ≠ D C p p =题3 附图B Dh 1 h 2AC 题4 附图5.用一复式U 形压差计测量水流过管路中A 、B 两点的压力差。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绪 论练习题(p.9)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100095%10009103⨯⨯-. x 56.08×-310 y 4401103.⨯-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100095%10009103⨯⨯-.=x 56.08×-310=y 4401103.⨯-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22(H )6mol4mol 3(H )2n ξν∆-===-22(N )2mol4mol 1(N )2n ξν∆-===-33(NH )4mol4mol 1(NH )n ξν∆===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22(H )6mol 2mol 3(H )n ξν∆-===-22(N )2mol2mol 1(N )n ξν∆-===-33(NH )4mol 2mol 2(NH )n ξν∆===当反应过程中消耗掉2mol N 2时,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成3/2H 2+1/2N 2 = NH 3,该反应的反应进度为4 mol ;化学方程式改成3H 2+ N 2 = 2NH 3,该反应的反应进度为2 mol 。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工程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酸?A. HClB. NaOHC. CH3COOHD. H2SO4答案:B2. 金属的腐蚀主要发生在哪种环境中?A. 真空B. 干燥空气C. 潮湿空气D. 惰性气体答案:C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式?A. 改变温度B. 改变压力C. 改变催化剂D. 改变反应物浓度答案:C4. 以下化合物中,哪种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CaOC. H2OD. NaOH答案:C5.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时,系统会如何反应?A. 向减弱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B. 向加强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C. 保持不变D. 随机移动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半导体?A. 硅B. 锗C. 铜D. 砷化镓答案:C7. 以下哪种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 氧B. 铁C. 铝D. 碳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碱?A. KOHB. NH3C. Ca(OH)2D. NaOH答案:B9. 以下哪种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 2H2O → 2H2 + O2B.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C. 2H2 + O2 → 2H2OD. 3NO2 + H2O → 2HNO3 + NO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是强电解质?A. 醋酸B. 乙醇C. 蔗糖D. 氯化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通常是______。

答案:mol/(L·s)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答案:H+ + OH- → H2O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g/mol4. 化学平衡常数的符号是______。

答案:K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

答案:ΔU = Q - W6.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

答案:泡利不相容原理7. 金属腐蚀的两种主要类型是______和______。

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化工基础第5章习题答案】xt>5.2气体的吸收1.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和摩尔比y各为多少?解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y?0.2摩尔分数摩尔比 y?y0.20.25 1?y1?0.22. 20℃的l00g水中溶解lgnh3, nh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浓度c及摩尔比x表示时,各为多少?解摩尔分数x?1/17=0.01051/17?100/18浓度c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s?998.2kg/m3代替。

溶液中nh3的量为 n?1?10?3/17kmol 溶液的体积v?101?10?3/998.2 m3n1?10?3/17溶液中nh3的浓度c?==0.581kmol/m3 ?3v101?10/998.299.82c?sx??0.010?5.0kmol582/m3 或ms18nh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x?1/170.0106100/18x0.0105??0.0106 1?x1?0.0105或 x?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3的组成,以摩尔比y和摩尔分数y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y被吸收的溶质量y1?y21?2原料气中溶质量 y1 y1解原料气中nh3的摩尔分数y?0.1 摩尔比 y1?y10.10.111 1?y11?0.1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3的摩尔比为y2?(1??)y1?(1?0.9)?0.111?0.0111摩尔分数 y2?y20.0111=?0.01098 1?y21?0.01114.l00g水中溶解lg nh3,查得20℃时溶液上方nh3的平衡分压为798pa。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kmol/(m3?kpa)]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为100kpa。

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武汉大学第二版)

化学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武汉大学第二版)

-2-
1-17内截面为1000 mm×1200 mm 的矩形烟囱的高度为30 m,平均分子量为30 kg/kmol,平均温度为400℃的 烟气自下而上流动, 烟囱下端维持49 Pa 的真空度。 在烟囱高度范围内大气的密度可视为定值, 大气温度为20℃, 地面处的大气压强为0.101MPa。烟囱内壁的摩擦系数可取为0.05。 试求烟道气的流量为若干 kg/h。
1-29用离心泵由真空度为48 kPa 的容器中输送液体,所选用泵的需要气蚀余量为49 kPa。该液体在输送温度 下的饱和蒸汽压为26.66 kPa,密度为900 kg/m3,吸入管道因阻力损失的压头为0.20[米液柱] ,试决定泵的安 装位置。若泵入口端容器改为敞口,该泵又应如何安装?
-3-
第一章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
1-20一转子流量计,转子材料为铝,出厂时用20℃,0.1MPa 压强下的空气标定,得转子高度为100mm 时, 流量为10m3/h。今将该流量计用于测量 T=50℃,P=0.15MPa 下的氯气,问在同一高度下流量为多少?若将该 转子材料换为黄铜,问在同一高度下氯气和空气的流量各为多少?
1-21从设备送出的废气中含有少量可溶物质, 在放空之前令其通过一个洗涤塔, 以回收这些物质进行综合 利用,并避免环境污染。气体流量为3600 m3/h(操作条件下),其物理性质与50℃的空气基本相同,如右图 所示,气体进入鼓风机前的管路上安装有指示液为水的 U 形管压差计,其读数为30 mm。输气管与放空管 内径均为250 mm,管长、管件与阀门的当量长度之和为50 m(不包括进、出塔及管出口阻力)放空口与鼓 风机进口的垂直距离为20 m,已估计气体通过塔内填料层的压降为1961 Pa。管壁的绝对粗糙度ε可取为 0.15mm,大气压强为0.101 Mpa,求鼓风机的有效功率。

工程化学基础(童志平主编)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

工程化学基础(童志平主编)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

解:W=-P△V=-△n RT =-1×8.314×10-3×373.15=-3.10 kJ (或V1/V2=T1/T2→V2=? W=-P△V=-PV=?) △U=Q+W=40.63+(-3.10)=37.53 kJ
10
6. 计算下列反应(或过程)的 QP 与 QV 之间的能 量差值。(方法:QP-QV=△n RT)
27
11.
r H m (298.15K ) T2 T1 K2 ln ( ) K1 R T1T2 (298.15K ) 398.15 298.15 2 .5 r H m ln ( ) 100 8.314 298.15 398.15 r H m (298.15K ) 36.41kJ / m ol
浓度、压力可能导致平衡移动并改变v,但不改变K和k;
温度升高会导致平衡移动和v增加,同时使K改变和k(正、逆)增加; 催化剂不改变K且平衡不移动,但使k,v(正、逆)增加
18
习题解答
1.是非题 (1) -; (2)-; (3)+;(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反应达到平衡时: rGm(T) = 0
Q = Kθ Q与K的关系与区别
θ G θ r m (T ) ln K RT
rGmθ与r Gm的关系与区别
单位的一致 16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
勒夏特列原理
rGm(T) = RT ln (Q / Kθ)
r Gm (T ) r Gm (T ) RT ln Q
r Gm (T ) r H m (298.15K ) T r S m (298.15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建筑砖: R3 3 A3
0.2 0.235 K / W 0.85 1
(2)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各材料层的热通量相等。燃烧炉 热通量
t1 t3 900 280 q 338 W / m2 R1 R2 0.167 1.67
/
17
燃烧炉导热总温差
t t1 t4 q / ( R1 R2 R3 ) A
若用苯和水(ρ水 = 998 kg· m-3)做指示液的 双液杯式压差计测量,读数为:
R/ P 120 Pa 0.0103m 103mm 3 2 A C g 998 879kg m 9.81m s
R / 103mm 7.34 R 14mm
11
例1-6 对于内径为100 [mm]的水管,要求每100 [m]管道因 沿程阻力损失的压头不能大于1.00 [米水柱],试求该管道 中允许流速。 解 已知:d = 0.100 [m] ;l = 100 [m]; μ= 1.00×10-3 [Pa· S];ρ= 103 [kg/m3] 代入式(1-34),得 3 2 1 h d g 2 f Re 2 4 l 1 1.00 (0.100)3 (1000 ) 2 9.81 4 100 (1.00103 ) 2 = 2.45×107 查图(1-24)或由式(1-33a)计算得:Re = 1.04×105
(1)各种材料以单位面积计(即取A
= 1 m2)的热阻R; (2)燃烧炉热通量q/及导热总温差; (3)燃烧炉平壁中各材料层的温差分 布。
16
解:(1)以单位面积计的热阻为
耐火砖: R 1 0.2 0.167 K / W 1
1 A1
1.2 1
绝热砖: R2 2 0.25 1.67 K / W 2 A2 0.15 1
面变化很小,可视为等高,则压强差:
P1 P2 A C gR
该仪器常用来测量气体的压强差。
4
例如要测的压强差 P 120Pa ,若用苯(ρ苯 = 879 kg· m-3)做指示液的U型管压差计测量,读数 为:
P 120 Pa R 0.014m 14mm 3 2 g 879kg m 9.81m s
解:根据式(1-22b),图中①、②两处的能量守恒关系式 为: w2 P
2g
g
Z 0
w1 0
w2 V 7.20 / 3600 0.255 [m s] 2 2 0.785 (0.100) d 4
2 2
所以
w 2 w 1 PB PA Z1 Z 2 2g g (0.255) 2 0 (14.7 9.81) 104 2 9.81 900 9.81 3.3 103 5.55 5.55 [m]
3 1 . 00 10 w Re 1.04105 1 1.04 [m / s] 3 d 10 10
12
补充: 某燃烧炉的平壁由三种材料构成,最内层为耐火
砖,中间层为保温砖,外层为普通砖,各层材料的厚度
和导热系数依次为 δ1 = 225 mm,λ1=1.4 W/(m· K);δ2 =
15
补充: 如图所示,某燃烧炉的平壁由耐火砖、绝热砖和建 筑砖三种材料砌成,各层材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依次为 δ1 = 200 mm,λ1=1.2 W/(m· K);δ2 = 250 mm, λ2 =0.15 W/(m· K);δ3 = 200 mm,λ3 =0.85 W/(· K m)。若已知耐火砖 内侧温度t1 为 900 ℃,绝热砖和建筑砖接触面上的温度t3为 280 ℃。从多层平面壁稳态热传导方面考虑,试求:
2
13600kg m 3 9.81m s 2 (0.6 0.7)m 1000kg m 3 9.81m s 2 (0.8 0.5)m 1.705 105 Pa P P表 Pa 1.705 105 Pa 9.807 10 4 Pa 2.686 105 Pa
则读数放大
5
例1-4 要求安装输水量为30 [m3/h]的一条管路, 试选择适当规格的水管。 解:参考表1-1(p.16)的经验数据,选取水在 管内的流速w = 1.8 [m/s]。再由流体的体积流量V和 选定流速按下式求出管道直径d: w V A V
A
w
d

V w
4
因为 所以
V 30 / 3600 [m3 / s ]
422 W m 2
14
(2)各层温差及各接触面的温度:
δ1 0.225 / δ1 Δt1 q q 422 67.9℃ λ1 A λ1 1.4 t 2 t1 Δt1 930 67.9 862.1 ℃ δ2 0.250 / δ2 Δt 2 q q 422 703.5℃ λ2 A λ2 0.15 t3 t 2 Δt 2 862.1 703.5 158.6℃ Δt 3 t3 t4 158.6 40 118.6℃
1 9.81h 20 2 h 2.09 m 即高位槽的液面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2.09 m.
9
• 容器间相对位置的确定
例1-5 在图1-20所示的一个流程 中,容器 B 液面上方的静压强 PB 为 1.47×105 [Pa] ( 绝 对 压 强),贮罐 A 液面上方接通大 气,静压强 PA 为 9.81×104 [Pa] (绝对压强)。若要求流体以 7.20 [m3/h]的体积流量由A流入 B ,则贮罐 A 的液面应比 B 高出 多少?已知该流体的密度(ρ) 为900 [kg/m3],管道直径为100 图1-20 容器的相对位置 [mm]。 10
30 d 0.077 [m] 77 [m m] 0.785 1.8 3600 6
V 即 d 4 w V d w 4
2

查水管规格,确定用 3// 的管子,其实际尺寸
为 88.5 4 ,这说明管子的外径为88.5 [mm],壁
厚为4 [mm],则其内径为:
d内 88.5 4 2 80.5 [mm] 0.0805 [m]
和表压表示)。
2
解:由静力学方程得
/ P1 P 1 P a Hg gR 2
P1 P2/ H 2O gh 2 P2 H 2O gh 2 P 3 P3/ P3// P2 Hg gR 1 P H 2O gh 1 P3/
解得 P表 P Pa Hg g(R 1 R 2 ) H O g(h 1 h 2 )
338 ( 0.167 1.67 0.235 ) 1 700 ℃
(3)各材料层的温差分布
t1 : t2 : t3 R1 : R2 : R3 0.167: 1.67 : 0.235 1 : 10 : 1.4
18
补充:某燃烧炉由三层砖砌成,内层为耐火砖, λ1=1.00
因此,水在输送管内的实际操作流速为:
30 w 1.6 [m / s] 2 0.785 (0.0805 ) 3600
7
• 增例: 用虹吸管从高位槽
向反应器加料,高位槽和 反应器均与大气相通,要
求料液在管内以 1 m/s 的流
速流动。设料液在管内流 动时的能量损失为 20 J/kg (不包括出口的能量损 失),试求高位槽的液面
应比虹吸管的出口高出多
少?
8
解:取高位槽液面1-1/截面,虹吸管出口的内侧截面为22/截面,并以2-2/截面为基准面,列伯努利方程得
2 w1 P1 w2 P2 2 Z1 H Z2 h 2g ρg 2g ρg
式中:Z1 = h, Z2 = 0, P1 = P2 = 0 (表压强),H = 0。 因为1-1/截面比2-2/截面面积大得多,所以w1= 0,而w2= 1 m/s,h = 20 J/kg,代入得
250 mm, λ2 =0.15 W/(m· K);δ3 = 225 mm,λ3 =0.8
W/(· K m)。已测得内外表面温度分别为930 ℃和 40 ℃, 求单位面积的热损失和各层间接触面的温度。
13
解: (1)单位面积热损失为
Δt q n δi λ i 1 i
/
930 40 0.225 0.250 0.225 1.4 0.15 0.8






t1 t 4 Δt q n δ i R1 R2 R3 λ A i 1 i t1 t 3 t3 t 4 R1 R2 R3
19
0.230 m δ1 式中:R 1 A 0.230 m 2 K / W λ 1 1.00 W /( m K ) δ2 δ2 R 2A 6.67δ 2 m K / W λ 2 0.150 W /( m K ) 0.230 m δ3 R 3A 0.256 m 2 K / W λ 3 0.900 W /( m K ) 700 - 150 150 60 0.230 8.67δ 2 0.256 解得δ 2 0.200 m,即保温砖层的厚度为0.200 m。 q/ t 700 - 60 351 W/m 2 δ1 δ 2 δ 3 0.23 6.67 0.200 0.256 λ1 λ 2 λ 3
W/(m· K) ,厚度为 230 mm ;中间为保温砖, λ2 = 0.150 W/(m· K);外层为普通砖,λ3 =0.900 W/(· K m),厚度为230 mm。耐火砖内侧温度为 700 ℃,要求普通砖内壁温度不 超过150 ℃,外壁温度不超过60 ℃。试求保温砖的厚度及

解:





r2 =12.5 + 3.25 = 15.75 [mm] = 0.01575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