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措施

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措施

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措施重大病虫疫情的爆发会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加强重大病虫疫情的防控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虫疫情防控措施,以期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1. 加强监测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重大病虫疫情,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首先,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力度,通过定期巡查、田间调查和农民反映等方式,掌握农田病虫害的发生与变化情况。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借助气象、气候数据和病虫害历史数据等信息,分析判断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引起重视。

2. 实施防疫隔离一旦发现农田出现重大病虫疫情,就需要立即采取防疫隔离措施,以阻断病虫传播的途径和范围。

首先,要对受灾区域进行封控,划定防疫隔离区,并在区域周边设置监测站点,加强对进出物品和人员的检疫工作。

其次,要加强农田管理,密切关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病虫害,避免疫情蔓延。

3. 推行精准施药在病虫疫情防控工作中,采用精准施药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要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喷洒。

其次,要做好农药使用记录,追踪农药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评估效果和剂量合理性。

另外,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施药技术水平,减少误用和滥用的发生。

4. 促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病虫疫情防控方法,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首先,要加强对天敌和寄生菌等生物防治因子的研究和培育,以提高它们的防治效果。

其次,要宣传生物防治的重要性,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此外,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应用技能。

5. 强化法律法规支持为了保障病虫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病虫疫情的防控行为。

其次,要强化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的执法机构和执法流程,严厉打击病虫害传播者和违法行为。

农业病虫害监测系统方案

农业病虫害监测系统方案

农业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病虫害情况进行监控,能够高效地、及时地得知虫情变化并做出快速应对措施,减少了对人力、物力的消耗,能有效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利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病虫监测预警,实现病虫综合管理,同时还能够对监测预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工作者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背景农作物病⾍害⼀直农业⽣产管理的⼀⼤难题,造成⼤量损失,也加重了农药的使⽤,农业物联⽹的应⽤,将⾯对⼀系列在⼴域空间分布的信息获取、⾼效可靠的信息传输与互联、⾯向不同应⽤需求和不同应⽤环境的智能决策系统集成的科学技术问题。

它既需要电⼦、信息、通信科技与产业界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提供低成本、使⽤可靠和易⽤性好的硬、软件产品与服务的⽀持,⼜需要农业信息⼯程科学家们的协⼒研究、⾯向农业应⽤需求的技术整合和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的保障。

信息科技将融⼊各种农业应⽤领域,成为⽣物、农艺、⼯程交叉汇聚学科的纽带。

物联⽹农业应⽤技术的创新,将打破学科与部门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衍⽣新的交叉学科,将⼤⼒推进以需求和应⽤为导向的协⼒研究模式,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式创造新的机会。

二、建设原则根据具体项⽬情况,综合选择适⽤于本项⽬要求的设计⽅案。

考虑到系统相关需求,同时参考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经验,确定采⽤以下设计原则进⾏系统设计:先进性:系统将采⽤国际上最先进、成熟、实⽤的技术标准,既保证系统实现的功能,⼜满⾜未来若⼲年应⽤发展的需要。

安全性:提供全⾯符合国家和⼯信部有关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核⼼技术⾃主的整体安全解决⽅案。

能够适应业务专⽹和⼯信部信息安全系统建设规范等多层次的安全要求。

可靠性:本系统的设计将在尽可能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从系统结构、⽹络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等⽅⾯综合考虑,以确保系统稳定可⽤,实现7×24⼩时的不间断服务。

开放性:系统设计采⽤的各项软、硬件设备均应符合国际通⽤标准,符合开放性原则,要与技术发展的潮流吻合,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技术延伸性。

杭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及对策

杭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及对策

省级 区域测报站 4 个, 已构建起 以 9个区域专业监 测站为主体 , 5 1 个病虫监测点为辅助的监测 网络 。 各区域病虫测报站基本按照病虫测报“ 四化” ( 规范
化、 网络 化 、 自动化 和 可 视 化 ) 和“ 五室一 圃” ( 工作
室、 养虫室 、 实验室、 标本室 、 资料室和观测圃 ) 的规 范标准建设 , 具有专业性强 、 辐射 面宽 、 区位功能突
日报完成率和按时报送率均达 1 0 0 %。病虫情报及 时准确。针对粮油 、 蔬菜 、 果树 、 茶叶、 桑树等作物主
要 病虫 做 出发 生动 态 预报 , 近 三 年来 全 市年 均 发布
测预警能力和水平。
监 测预 警工作 为保 障杭州 市农业 生产 丰收发挥 了重要 作用 。 一是病 虫预测 预报 及时 准确 , 为正确 采
以浙 江省农 作 物重大 病虫害 数字 化监测 预警 系
统为基础 ,一个涵盖杭州地区 5 0 余个病虫监测站
( 点) 的数 字化 监测 预 警体 系初 步 建成 , 增强 了杭州 市 农作 物重 大病虫 害 的监 测预警 水平 和快 速反应 能 力 。据 调 查 , 各地 均 开始 使用 浙 江省 农 作 物重 大病 虫害 数字 化 监 测预 警 系统 , 有 6 2 . 5 %的 地方 经 常使 用, 3 7 . 5 %的地方 偶 尔使用 。利用 计算机 和 网络报送
提供 了保 障 , 初 步 实现 了病虫 测报 现代化 。 1 . 2 监 测 队伍基本 情 况 至2 0 1 2年 8月 , 全 市共 有专 职和兼 职病 虫测报 人员 3 7人 。平 均 年 龄 4 4 . 7岁 ,其 中 3 0岁 以下 占 1 6 . 2 %, 4 0岁 以上 占 7 0 . 3 %, 5 0岁 以上 占 3 2 . 4 %; 平 均从业 时间 1 7 . 2年 , 其 中从业 超过 2 0年 的 占 5 1 . 4 %, 有 编制 的 占 8 1 . 1 %; 研究 生 占 2 . 7 %, 本科 生 占 5 1 . 4 %, 本 科 以下 占 4 5 . 9 %; 测 报 队伍 以 中级 和初 级 职称 为 主, 高级 以上 职称 占 2 9 . 7 %。

乡镇街道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乡镇街道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乡镇街道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乡镇街道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一、病虫害防控概述病虫害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对玉米生长与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病虫害,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技术方案。

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1.定期监测:设立监测点,定期观察和记录玉米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并建立监测数据库。

2.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前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预警提示。

三、防控措施1.机械防治:采用人工捕捉、剪除、焚烧等机械手段,针对有害昆虫进行防控,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自然敌害生物,对玉米重大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3.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采用合理用药的方式,利用农药对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

4.保护性耕作: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灌溉管理等措施,保护玉米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性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6.轮作休闲:适时安排合理的休闲期,降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四、技术支持与培训1.专业技术支持:建立专业技术团队,提供病虫害防控咨询、技术指导等支持服务。

2.防控培训:组织玉米生产者参加防控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控意识和技能。

五、综合管理与管控1.建立病虫害防控档案:建立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档案,记录种植面积、防控措施、防控效果等信息,为后期防控提供依据。

2.加强组织协调:由乡镇街道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控规划,协调相关单位、农民合作社等参与防控工作,形成合力。

六、监督检查与评估1.定期检查:乡镇街道应组织专家定期对玉米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防控效果。

2.资金保障:乡镇街道要合理安排和利用财政资金,用于玉米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上是乡镇街道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和综合管控,能够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难题之一,给农民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现代农业采用了多种预警与监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

一、气象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农民可以通过气象预警系统获取及时的天气信息,从而判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当温度和湿度都处于适宜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内时,农民应该提高警惕,增加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爆发。

二、生物学监测生物学监测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农田中的生态系统来预警农作物病虫害。

通过监测一些特定的生物指标,农民可以及早发现病虫害的迹象。

例如,农民可以使用黄板来吸引白粉虱等害虫,在黄板上记录虫的数量和种类,从而预测病虫害爆发的程度。

三、化学监测化学监测是利用化学方法来检测和分析农田中的病虫害。

例如,农民可以收集土壤样品,并通过化学分析来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病菌或病毒。

通过化学监测,农民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

四、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仪器来获取农田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农民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农田信息,包括农作物生长状态、土壤湿度、病虫害分布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五、智能监测系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监测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将数据传送给农民。

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及时决策,有效预警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总结农作物病虫害的预警与监测是农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气象预警、生物学监测、化学监测、遥感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是常见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它们相互补充,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警与监测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农田管理的效果,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立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方式,以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方案。

一、系统概述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套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预警发布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工具。

通过传感器设备、数据分析算法和预警平台,实现对农田病虫害的实时监测、诊断和预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防控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二、系统建立1. 传感器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传感器设备是病虫害监测系统的核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

该系统需要选择适合不同病虫害监测的传感器设备,并根据农田环境特点合理布置。

例如,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将被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病虫害相关参数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建立病虫害的监测模型,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同时,针对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区域的病虫害差异,建立针对性的分析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 预警发布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传达给农民。

预警内容应包括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防控建议等,以便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三、系统优势1. 实时监测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反映农田病虫害的变化情况,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农田状况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2. 精确预测基于长期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系统可以精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提前做好防控准备,降低农作物损失。

3. 智能化管理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能够自动识别病虫害类型,并给出相应的防控建议,实现农作物的智能化管理。

四、系统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农田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还可以应用于园艺、林业等领域的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

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在农业发展中,导致农作物减产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来源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那么常见的病虫害我们知道的是昆虫,当然微生物也会对农作物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植物在大田中所处的环境为农田生态系统,因此所组成群落从生态学的角度上而言,为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但是在这个特殊的生物群落中,每一个有害的生物都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这些对于我国农业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病虫害及环境监测设备,可在WEB端或手机APP端实时查看环境、虫情、病害信息。

并提供专家指导。

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可绿色杀虫,是一种绿色防控工具,达到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产品、土壤、水源污染,节省农民种植成本的效果。

可通过web端和APP远程控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地理位置、基地名称、杀虫次数、设备工作状态灯情况,可对所有接入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是新一代图像识别式虫情测报工具,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运输、收集、识别等系统作业,并实时将环境数据和病虫害数据远程上传至智慧农业云平台,在平台上实现自动识别计数,对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虫情测报及标本采集的需求。

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是按照国际气象WMO组织气象观测标准,研究而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观测站。

可监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具有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

自动观测站由气象传感器,气象数据记录仪,气象环境监测软件三部分组成。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旅游、科研、气象等城市环境监测和其它专业领域。

农田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农林病虫的远程诊断、预测、预报、预警、研究和监测控制等工作领域,用专用采集卡及软件与计算机配套使用,可与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调查统计器和数码显微成像系统等产品配合使用,设定单个或多个可视化通道监测植物的生长、病虫的数量和种类等数据,通过Internet 网络实时传输到相关地区和部门,快速准确预测预报监控区的病虫害发生动态、环境因子,分析种群的空间格局,植保专家远程实时遥控诊断,根据监测到的害虫、天敌数量的多少,提出最佳防治方案,以维护生物链的平衡,大大促进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预警工作的标准化、网络化、现代化、自动化、可视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
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

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

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

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

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
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

反之,冬季要是较往年的平均气温偏低时,不利于大部分病虫害越冬,可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而通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配套的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对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就可以预测病害虫的发生趋势,对作物病虫害防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多大的作用,它的出现和应用可以让农业少受或免受病虫害的侵袭,有利于农业高产和优产。

托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由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可自动完成虫情信息、病菌孢子、农林气象信息的图像及数据采集,并自动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
器”。

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介绍:
1、随时随地查看园区数据
虫情数据:虫情照片、统计计数等;
病情数据:病害照片、统计孢子情况;
植物本体数据:果实膨大、茎秆微变化、叶片温度等;
园区三维图综合管理,所有监控点直观显示,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设备状态:测报灯、孢子捕捉仪、杀虫灯等设备工作状态、远程管理等。

2、随时随地查看园区病虫害情况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搭建在田间的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绿色环保,同时利用GPRS/3G移动无线网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田间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

通过系统设置或远程设置后自动拍照将现场拍摄的图片无线发送至监测平台,平台自动记录每天采集数据,形成虫害数据库,可以各种图表、列表形式展现给农业专家进行远程诊断。

可远程随时发布拍照指令,获取虫情照片,也可设置时间自动拍照上传,通过手机、电脑即可查看,无需再下田查看。

昆虫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昆虫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计数
历史数据可按曲线、报表形式展现,清晰直观查看所有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千倍光学放大显微镜可定时清晰拍摄孢子图片,自动对焦,自动上传,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监测孢子情况
3、墒情监测
各省包含众多市县级乡镇地区,如此庞大的种植面积,用报表很难将全省的墒情形象展示出来。

图形预警与灾情渲染模块,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置。

平台将灾情按严重程度分为不同颜色,并在省级行政图中以点的形式表示,只要一打开平台的行政区域图,即可直观显示省内各区域的墒情情况如何。

墒情渲染
4、灾情监控
管理区域内放置360°全方位红外球形摄像机,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种植区域作物生长情况、设备远程控制执行情况等、实时显示监控区域灾情状况。

增加定点预设功能,可有选择性设置监控点,点击即可快速转换呈现视频图像。

5、专家系统
该系统可将病虫害防治专家信息及联系方式全部集中到一起,用户可联线专家咨询四情危害防治难题。

6、任务设置,远程自动控制
实现对病虫情监测设备的远程监管与控制,设备工作情况可远程管理。

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移动管理方便快捷:
系统已实现与手机端、平板电脑端、PC电脑端无缝对接。

方便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

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中数据采集是实现信息化管理、智能
化控制的基础。

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传感器不仅布控于室内,还会因为生产需要布控于田间、野外,深入土壤或者水中,接受风雨的洗礼和土壤水质的腐蚀,对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准确性要求较高。

1、远程可拍照式虫情测报灯
改变了测报工作的方式,简化了测报工作流程,保障了测报工作者的健康。

2、远程可拍照式孢子捕捉仪
专为收集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而研制,主要用于检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

收集各种花粉,以满足应用单位的研究需要。

设备可固定在测报区域内,定点收集特定区域孢子种类及数量通过在线分析并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

3、无线田间气象站
特点:
①可远程设置数据存储和发送时间间隔,无需现场操作;
②带摄像头,可实时拍照并上传至平台,实时了解田间及作物情况;
③太阳能供电,可在野外长期工作;
④可配置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17种气象参数。

五、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绿色防控设备:
成功应用案例
萧山农科所临浦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
托普云农打造莫高现代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系统
天府之土的农业智慧化历程剪影——记汶川农业与托普云农物联网的完美嫁接
托普云农打造春秋农庄脐橙产业链农业物联网平台
其他相关解决方案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林“四情”监测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林有害生物预警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公共场所卫生在线监管中的应用托普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
托普农企E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