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杯子的设计(杯子的化装舞会)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杯子的设计(杯子的化装舞会)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杯子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并理解其功能和重要性。
2.能够掌握杯子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创造出独特的杯子形态。
3.发挥创意,设计制作出杯子的“化装舞会”作品。
二、教学准备1.常规美术用品:铅笔、橡皮、彩笔、剪刀、胶水、颜料等;2.玻璃杯、陶瓷杯等不同类别的杯子;3.彩纸、石膏等材料;4.PPT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随着学习进度的进行,孩子们对杯子的理解和认识已经逐渐丰富,那么我们从哪几方面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杯子呢?1.提问引导–杯子有哪些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杯子有哪些分类?(如玻璃杯、陶瓷杯等)–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如用来装水、茶等饮料)2.展示杯子模型图–可以通过PPT或者教材中的图片等方式展示一些特殊或不寻常的杯子模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2. 实践环节1.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进行杯子的设计和制作。
为了方便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杯子的水平设计:让孩子们自由创作不同形态的杯子,如抽象的图案、小动物等;–杯子的垂直设计:让孩子们将杯子进行改造,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设计,如“化装舞会”等;–杯子的多元设计:让孩子们利用不同材料进行杯子的制作。
2.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杯子的制作。
如使用彩纸、石膏等材料进行造型、贴画等。
同时,在不同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细节。
3.3. 总结环节1.欣赏互相展示所做成的杯子:–孩子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杯子放到桌上,让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借鉴,互相欣赏。
–可以从杯子的设计产生的灵感、美感、实用性等角度进行展示。
2.教师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制作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如节约材料、顾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反思教师需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做到有创意,有挑战,让学生整个过程更有乐趣;教学步骤和各环节的时间掌握要好,不要剥夺孩子们本来应该得到的创作时间,让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关注制作成果,更要关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心态、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杯子的设计》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杯子的设计》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杯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要素。
2.掌握选择合适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杯子设计的方法。
3.学习使用瓷笔对杯子进行简单的绘制和修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杯子的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形状、大小、颜色等要素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加强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与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家居装饰的美化与扮靓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选择设计的基本要素。
2.学习使用瓷笔对杯子进行简单的绘制和修饰。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发现不足之处和提高之处。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向学生展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杯子,并让学生对它们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杯子的美。
2.学习杯子的基本要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杯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析,了解杯子的基本要素,并进行总结。
3.学习选择杯子的基本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基本要素进行组合,并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杯子设计。
4.设计杯子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杯子设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绘制和修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材料准备和使用,如瓷笔、水彩笔等。
5.评价与修改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之处和提高之处,进行相应的修改,最终确定自己的杯子设计。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杯子设计作品,进行评分,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对于杯子设计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杯子的基本要素,掌握选择合适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杯子设计的方法,学习使用瓷笔对杯子进行简单的绘制和修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组合,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杯子作品,并鼓励学生对于杯子设计更深入的思考和创意。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杯子的设计 ▏人美版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杯子的设计▏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掌握设计美观、实用杯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杯子设计的基本原则:讲解杯子的设计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考虑使用场合和用户需求。
2. 杯子的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杯子,了解其结构和功能特点。
3. 设计实践: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杯子,注重创意和实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杯子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2. 难点:如何将创意与实用性结合,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杯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杯子设计图例、PPT课件、视频材料。
2. 学具:纸、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杯子,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授:讲解杯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展示杯子设计图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4. 实践:学生分组设计杯子,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强调杯子设计的美观与实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1. 杯子的设计2. 提纲:- 杯子设计的原则- 杯子的结构与功能- 设计实践- 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设计一款杯子,要求创意独特、美观实用。
2. 家庭作业:收集不同类型的杯子图片,分析其设计特点和适用场合。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了杯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作品体现了创意和实用性。
但在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不够客观,需要进一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课《杯子的设计》人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课《杯子的设计》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杯子的设计原理,掌握设计美观、实用的杯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用品设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杯子的设计原理: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
2. 杯子的设计方法:观察生活中的杯子,提炼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设计。
3. 杯子的制作方法:手绘、剪贴、泥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杯子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2. 难点:如何将设计元素融入杯子设计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杯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杯子设计图例、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泥塑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杯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杯子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杯子设计原理、方法和制作技巧,示范设计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杯子设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杯子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杯子设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设计。
六、板书设计1. 第十课《杯子的设计》2. 课题要求:了解杯子设计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3. 重点内容:杯子设计方法、制作技巧。
4. 难点内容:创意设计,将设计元素融入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杯子,要求美观、实用、有创意。
2.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杯子,思考其设计优点,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杯子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物观察环节,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
总计:约15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13篇)《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13篇)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
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以各式各样的杯子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能对生活常见的杯子进行功能、材料、外形、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在设计时要与使用相联系的。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杯子的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的各式杯子,丰富视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创新意识,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围绕杯子的诸多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杯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PPT出示图片猜猜看这是什么?2、揭晓谜底,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激发创作能力。
(一)、初步了解杯子的材料及功能。
1、PPT出示古代的杯子。
酒器、水器材质:青铜、玉、陶土2、实物出示现代的杯子。
保温、旅行杯、量杯、日用杯、一次性杯等材质:玻璃、塑料、钢化、陶瓷、金属、纸、木、竹子等(二)、观察分析结构1、分发实物杯子给小组进行观察。
2、小组合作探究杯说说结构。
3、杯子各部分的作用。
(三)、欣赏有趣的杯子1、新颖独特的杯子。
2、特殊功能的杯子。
3、小朋友的设计图三、课堂艺术实践1、要求:标出物品的尺寸、物品名、及简单的功能介绍。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杯子的设计4-人美版

《杯子的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了解造型与用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创新意识,感受设计给人们带来的艺术形式美感,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趣味。
本课通过杯子的设计,引导学生感受古今杯子中蕴含的文化与审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古今各式杯子,了解杯子的主要结构、材料、功能,初步认识杯子造型与杯子功能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等亲身体验,感受杯子在造型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丰富的美术学习活动中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享受设计活动的快乐,激发对艺术设计活动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杯子各部分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效果设计图的形式,设计一个新颖、实用的杯子。
难点:杯子设计的造型新颖、美观,有所创新。
(四)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
每组桌上放上两三个造型不同材质不同的杯子,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杯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桌子上来了几位新朋友们,大家仔细看是什么呢?生:杯子,造型不同的杯子……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杯子设计师吧!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二、感知与体验1、赏一赏课件展示欣赏古代的杯子:玉云形杯,波斯镀金银杯,折线彩纹陶杯。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凝聚了我们古代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的杯子是用什么材质制作而成的吗?生:玉,银,彩陶……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杯子(玉云形杯)像什么?生:云朵。
师补充:这件“玉云形杯”设计新颖,制作精美,造型既美观又实用。
杯子通体是朵云形,杯身、杯把手外观饰有凸起的云纹,看上去像一朵飘荡在空中的白云。
2、说一说课件出示现代的杯子,说一说杯子由几部分组成?生:杯把,杯身,杯口,杯盖,杯底师:考考大家,杯口为什么是圆的呢?因为我们嘴接近于圆形,杯口是圆的喝水比较方便,而且水不容易洒。
师:杯盖有什么作用呢?生:遮挡灰尘,保温,水不容易洒出来……出示课件中的杯子,观察讨论,为什么这么设计?师总结:整体,美观。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 人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杯子的设计(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杯子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杯子的设计。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杯子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杯子的图片和实物。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各种杯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杯子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2. 提问:你们知道杯子有什么作用吗?杯子是怎样设计的呢?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
2. 展示优秀的杯子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讲解杯子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如何设计一个杯子,包括形状、颜色和图案的选择。
2. 引导学生观察示范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四、学生动手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独立设计一个杯子。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颜色和图案进行设计。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制作成实物,如手工杯子、绘画杯子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种类的杯子,如茶杯、咖啡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各种杯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杯子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通过讲解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以及示范设计过程,让学生掌握杯子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中,能够独立完成杯子的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杯子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杯子的设计▏人美版(44)

教案名称: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杯子的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能够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
2. 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3. 运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
2. 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1. 运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
2. 创意设计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杯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杯子样品、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1. 画纸、画笔、彩泥等。
2. 杯子样品(每人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款式的杯子,引导学生关注杯子的造型、色彩和功能。
2. 新课导入:介绍杯子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讲解夸张、变形等手法在杯子设计中的应用。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点、线、面进行杯子设计,讲解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杯子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杯子的基本结构2. 设计原理3. 夸张、变形手法4. 点、线、面造型设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杯子设计作品,要求具有创意和独特性。
2. 写一篇简短的作品说明,阐述设计思路和创意亮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各种款式的杯子,引导学生关注杯子的造型、色彩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杯子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播放录像:碰杯的场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里面的杯子吗?”
学生回答:“喜欢。
”
师:“那你们知道杯子有多少种样式吗?”
生:“知道。
”
师:“那谁能说出一些杯子的样式呢?”
生举手回答。
2、引入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提问:“古代的杯子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精美。
花纹比较多。
”
师:“现代的杯子呢?”
生回答:“简单,大方。
”
师:“但是也并不是如此。
让我们来走进杯子的收藏夹吧。
”出示课件,各种杯子图片。
2、教师讲解,提问,再讲解。
3、观察分析杯子的样式和材料制作。
古代的杯子
图片: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师: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图片: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师: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图片:玉云形杯(唐代)——玉
师: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智慧啊!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
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精讲分析
1、师: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小组讨论,个别回答。
四、认识欣赏讲解杯子的设计理念:
1、出示图片:欣赏不同杯子的样式。
2、了解不同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你能说出来吗?
生: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
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3、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五、作业布置
1、设计一个美丽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