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成捷要》百日筑基中凝神入气穴的操作
丹道“凝神入气穴”真传

丹道“凝神⼊⽓⽳”真传我是成都⼈,今年37岁了。
20年前我15岁,为了治疗我的⽼⽑病(流⿐⾎),⼤哥请他的⼀位⼯友⽤⽓功给我治病。
由此,我认识了⼀位具有真功夫的修道者——陈厚明,并跟着他学功。
从始⾄终,陈⽼师只教了我⼀句⼝诀——“凝神⼊⽓⽳”,其它的,什么都没教。
他对我说:当⼈把所有念头都停下时,⼈并不是死物,还有“⼀灵独觉”。
炼功不能⽤平时的思维和意识,⽽要⽤“万念俱泯,⼀灵独觉”的那个 “灵觉”。
所谓“凝神⼊⽓⽳”,就是⽤“灵觉”觉照着呼⽓(吸⽓不管),⼀息都不要放过。
就象明⽉照⼭冈,只是照着它,却不⼲扰它。
这样,就是最好的修道⼊⼿之法。
不光是炼功时,在⽇常⽣活中也要保持这个“灵觉”(即⽤“觉照⼯夫”)。
⽇常⽣活中要待⼈接物,不可能⽆念,只不过修道之⼈要长保“灵觉” 不迷糊罢了(“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迷则众⽣觉则佛”)。
具体的做法就是:“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知道⾃⼰起念了;起念后,也并⾮有意⽌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切处⽆⼼⽽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灵觉”觉照呼⽓。
在我学功期间,⼤哥曾多次叫我拜陈厚明为师。
然⽽,也许是因为我太⼩还没有懂事;也许是因为我⼀直跟着⼤哥叫陈厚明为“陈哥”⽽改不了⼝;也许是因为我那时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修⾏,⽽觉得我只是在治病⽽已;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缘分,我最终也没有叫陈哥⼀句“师⽗”。
我就这样蒙蒙憧憧的炼了下去......不久,就⾃发的出现了“意念随着呼⽓往下腹沉”的功境;接着,⼜出现了很多功境。
每次我向陈⽼师求证,陈⽼师都说,“炼对了,继续。
”直⾄我出现了以下功境,⼀切才发⽣了变化。
那是1988年夏天的某⼀夜......那夜,我睡觉时,⾃⼰知道⾃⼰在睡觉(奇怪!)......恍惚中,感觉⾃⼰⼩腹中如有“⼀物”,⼀开⼀合、⼀张⼀吸;“我”守伴着 “它”,依偎着“它”,也不知道有多久......突然,如磁铁相恋,“忽”的⼀声(其实⽆声,只是感觉),“我”⼀下就被⼩腹中⼀开⼀合、⼀张⼀吸的 “那个”“吸”进了⾃⼰的肚⽪,与“它”合⼆为⼀。
丹道证悟:“凝神入气穴”与“丹苗火候”

丹道证悟:“凝神入气穴”与“丹苗火候”小周天玄关窍开有火花闪现,那就是性光出现,一般讲小周天要走武火运行,武火是靠性光搬运的,内外药融和,去走周天运行,再通过文火温养,之后第三阶段是烹化,默默地守着,才能炼内丹。
炼大丹时大周天已经开了,精与气己经融通,紧接着就是气与神相通。
这时,虽然神还用不出来,神也不能明确地显现出来,但是神已经与原有的状态不一样。
这时候可以用神光行武火,走周天运行,出大丹。
而大丹就象太极似的,中丹可以名作四象,小丹可以看作八卦,太极即涵两仪,炼到金丹时达到无极位,这是气在烹化过程中大致的脉络。
丹书上写“凝神入炁穴”,一般讲,入炁穴,就是凝神入丹田里。
而实际上丹田不是区域。
如果把炁看作细胞,凝神入炁穴就是把神入到细胞核里,由里向外,这样才能化气。
入炁穴是入到丹里,这样稍微一温养,丹苗就起来了;丹苗一起来,一部分丹气就开始动,开始滚旋,沿督脉上行,任脉下降,进入武火周天阶段。
但是到哪一时刻才算炼完?在前面也讲,如在生活当中明显感到腹部有发动、发热、发痛等大的征兆时,或者平时在凌晨三点钟修炼,炼完之后只是觉得又充实了一次、又圆满了一次,没什么太多的反应,而这次炼完后却觉得腹内胀痛,这就是丹熟的征兆。
就应该注意了,不要太劳累,情绪不要激动,不要过性生活等,这时也不要吃肉,尤其是慈、姜、蒜、花椒等,这些都易使气瘀或气散。
之后就等着,有可能一等十天半个月。
小丹走小周天时唯一能做到的是默默地守着,耗时间,今天耗不过去,明天接着来。
一般而言,那些征兆能维持好多天,不一定今天有征兆明天就走周天运行。
而一旦要走,就是一会儿的事,不可能走一下走不过去再回来,都是一次性的,象原子弹爆炸一样,整个过程都是瞬间的事,虽然造原子弹时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在以中丹炸散而走六根震动,通大周天时要慎重,不要儿戏。
这时有可能经脉会炼坏,如果炼坏了,以后就不能修炼了,再炼也没有条件了,除非别人帮助修补,不容易的。
所以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告诉家人知道此事:工作安排好,有可能这几天不能上班;生活上,也需要别人照顾。
道家百日筑基功法之精气成丹

道家百日筑基功法之精气成丹至游子曰:吾尝闻三火之说。
民火者,外肾也。
日落之际,收民火二十七,次聚水三十六,作一口咽至丹田中,微着力擂外肾一,次玆乃水自上而下,外肾民火自外而入,水火相溉也。
臣火者,内肾也。
当行煮海于戌亥之交,先以左手兜外肾,右手搓脐下,引起臣火煮丹田,使阴消而阳长,左右两手各行八十一,为一通。
君火者,心也。
亥后静坐,以心意绕丹田,先左后右,各旋转八十一匝,或三百六十匝,乃心之君火下降,与内肾臣火,民火相合,三火聚而结丹,谓之周天火候。
至游子曰:日用寅午戌之时取火焉。
居于静室,施厚茵于榻,叠足南向而坐,以左右手兜抱其肾,掩于脐轮之下,澄湛其思虑,内外自如,然后端想其脐输之内有物焉。
其大如弹丸,其色如朱桥,咬如白日,使鼻中所入之气甚微,其息息存入于一弹丸之内,一念或萌、觔料擞精神,应时灭之,复端想其弹丸,使所入之息常存入其中,渐觉脐输温暖,稍稍如火,即叩齿九通,漱律液满口者九过,每咽以意法入泥丸之内,然后行起火之法,叩齿九通,咽津九过九口也,即闭气三口。
乃摩左右掌使极热,先摩目尾数过;次摩其掌,热以摩鼻数过;次摩其掌,热以摩左右耳数过,次摩其掌,热以摩面及颈使热,然后左右开闭气各开弓者三过。
若日独行此法,亦能使八邪不干,面目而形不衰、所谓小炼形者也。
夫取火必于三时者,何也?寅者,火之长生也;午者,其帝旺也;戌者,其库墓也。
行之可以除阴气长阳神矣。
久之纯熟,财十有二时之中常为之,自然思虑澄彻而不昏,处于暗室而内外明白。
此丹成神全气足之验也。
真气充足,则神气清爽,绝食而不饥,吉凶未至而前知。
此道成之验也。
百日宿病愈矣;二百日脐下坚实,气力盛矣;三百日(百日筑基)精气凝结而成丹矣。
行之之初,渐加精进,约半时辰,然后渐渐长远,乃加精进。
至于纯熟,下功则觉温然而热,内视历历见其弹丸,然后气掖和畅,神识端守而不失,使所入之息收于弹丸之内,兀然不知其所存,所谓息随胎结,胎随息住。
此丹成之验也。
行之既久,忽然不知我为我,物为物,物我俱忘,体如虚空,其身通热汗出。
百日筑基,刚刚入门!

百日筑基,刚刚入门!读者:大方老师您好。
我前几天感觉到,老是想上厕所,感觉有一股能量就在下丹田下面,尤其是深度入静后感觉的特别清晰。
随后又感觉到跑到肚子里了,这时肚子微疼了一会,我以为是这几天吃东西导致的。
没管它。
谁知道今天中午躺床上打坐时,发现入静后那股能量跑到了心的地方,心感觉到沉重,但没有疼痛感。
这应该不是我刻意引导的,因为我没有想过这件事,最开始出现在最下面我也没过多关注,随着它不断向上移动,一直到心的地方,我才意识到,它可能是修行中可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请问一下大方老师这是什么现象?我:这还是在疏通,按照一般道理来说,整个身体的七个脉轮处,都会有这样的疏通,一次或者多次。
文字咨询时,我说得比较简洁。
写文章,就可以再深入一点。
读者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本有名的修道专著《大成捷要》,在讲“大药产生天机真诀”时讲到类似现象:太上老君验证:盖大药发生之时,而气穴之内,有惊战旋动情状,或一日二日不等。
忽然觉得丹田气穴之内,一动二动之机,微带疼痛之意,直待动过数次以后,渐渐觉得丹田之中,现出一物,行游肇转于脐间。
大如弹子,热如火珠。
再寂再照,再静再定,直静至空定衡极,神藏气哲之余,自拌然呈现,滚滚转转,上冲心位。
而心位不贮,下趋阳光,阳关闭而不开,滚转谷道,谷道有木座抵住、即隐藏于气穴,伏而不动。
若用意勾引,便入导引之旁门。
若不用意勾引,又违相随之理,此两失之矣。
就不前不后,毋忘毋助,若存若亡。
只等大药动而后引。
不可引而后动。
以待动过三次,真意大药相依而同行,方能透三关过九窍。
入泥丸落于黄庭。
故日:服食。
此五龙捧圣之天机也。
我的文章中,很少涉及道家修炼的专业术语,当然佛家的术语也基本上没有。
因为这些语言都比较隐晦,不太好懂,如果没有实际的经历,基本上是很难理解的,并不太适合现代人阅读。
文字语言,是一种工具,起一个方便认知、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能尽量通俗易懂是好的。
静修中的各种现象,不论是什么,都不太重要。
筑基不传之秘,简单5步,精气神足,白发变黑,变童颜

筑基不传之秘,简单5步,精气神足,白发变黑,变童颜如今,社会上流传内丹功之文武火炼精、采大小药、过三关之法,乃有为之法。
当练功者返入先天状态,先天元气出现之时,如果用有为之法炼气,那岂不又落后天。
众人不知先天真意(元神)在此的作用何等重要。
筑基阶段气通任督,此时之气称为营卫之气、混元之气。
任督二脉皆通之后,进而修炼静定功境,即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
当静极而动,阳生之时,即元始先天祖气到来之候。
此时,玄关窍开,采取之法要求忘却一切思维,以无待有,恍惚之中以真意返光内照,真气绵绵。
待先天气足之时,以真意引先天之气行走于由混元气所打通的任督二脉之中。
一旦达到先天之气能在脉中行走,便开始了后天返先天的过程,从而正式进入内丹功修炼阶段。
第一步:盘坐宁心,松静自然。
唇齿轻合,呼吸缓锦。
手须握固,眼须平视,收聚神光,达于天心。
进入泥丸,降至气穴。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气暖,肾如汤煎。
气行带脉,炼己功全。
第二步:炼己之法:当调身、调心达到要求后,接着慢慢将两眼神光从远处收至天心(两眉之中间),同时轻合上双眼。
光聚天心又称回光,把神光回收至天心。
然后引此神光进入脑中泥丸宫,再慢慢降光从中脉下至气穴。
此处气穴位于两肾之间,脐后七分,命门前三分。
第三步:行腹式停闭顺呼吸法:吸气时气入鼻孔缓慢吸入,沉至气穴,同时整个小腹部及两肾向外稍扩张。
气吸至七分满时,闭住气,意守气穴。
闭气时间总以不勉强力度。
呼气时,气从鼻慢慢呼出。
放松腹,两肾火热如汤煎,此为肾中精气发动,将要外出。
第四步:精气若有自行走动之兆,此乃关键之时,立即引此精气行走带脉。
带脉打通且顺畅之后,丹田气足矣。
行功至此,效验自知。
炼己功成,按行筑基。
二、筑基口诀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丹田气足,督任并行。
防危虑险,依脉运行。
周天循环,畅通身融。
凝神入气穴

凝神入气穴引气归元亦称凝神入气穴、气息归根、返本归元。
《圭旨》云:“涵养本源,救护命宝。
”玉蟾祖师云:“早遇明师传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北宋张伯端曰:“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杏林师曰:“万物皆有死,元神死复生。
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
”以上各家法诀皆说明返本归元的重要性,反映在整个内功修炼的过程中则是始终围绕着“引气归元”这一宗旨来进行操作的,足以见得“引气归元”乃是内功修炼的根本大法、重中之重。
无此真传内修之法门,皆为武之小术,难为武道至真。
人之神,日则散乱无依,夜则梦匀多端。
以致元阳之气亏损,浮阳外跃,散于周身不能润固元阳,其身日渐衰弱。
若不凝归入定,则形神岂能俱妙乎?法在时刻回光返照,将元神凝归脐轮气穴。
此穴即在腰前、脐后,其中稍下,有一虚无圈是也,名曰气穴。
乃吾人受生之初,所结而成。
吾心止于此,而内观之。
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体外之气尽归入此穴之中,似猫捕鼠、如龙养珠,真气自然内运,暖热阳生。
丹田元阳之气机逐渐生发,先觉微温、而后发热、逐渐大热,如同火炽,又似汤煎。
至此虽处隆冬数九之寒,只要丹田火起,便会全身和暖,虽着单衣亦可御寒,此即丹书上所云“丹田无火而热”的“自然真火”。
此“真火”系四肢百骸、奇经八脉、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凝于气穴,混合化生而得,“自然真火”的产生标示着丹道筑基之法已入门庭。
无此“真火”,纵然勤加练习,也是枉参、枉修,毫无进益,终无所成。
正如功诀所云:采取元精全籍火,从来真火少人知。
余今漏泄天机奥,引气归元好行持。
神注丹田休漏泄,气归元海要流通。
开透三关诸病去,丹田温暖老还童。
董氏针灸——百日筑基针法

董氏针灸——百日筑基针法给大家介绍一套“百日筑基”针法,由大叉穴和火主穴组成。
大叉穴:可久留针45分钟以上。
静以久留,微以养气。
轻捻轻转,缓进缓出。
进出1-3度即可在浅层留针(针尖入皮3~5分)。
微针调气化,以细针为佳,我喜欢用0.12-0.14x40mm的毫针。
不追求针感,不追求所谓的气化反应,重视医者手下细腻的气感反应。
一切气化反应,皆是在留针过程中自然产生,不假人为,水到渠成。
微时代,莫忽视了细腻的微针调气,微针治神。
对《内经》等经典的回归,是精神上的回归(把握元典精神),而非形式上的复古,一味专用大针、粗针。
总而言之,通过大叉穴和火主穴的配穴去达成顺水成章。
丹道周天修炼过程中,任脉是下降的,督脉是从后面升起来的,那么顺水成章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病人胸闷或胃胀气,深吸气没法很饱满吸入丹田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大叉穴和火主穴的配伍去给他完成顺水成章的功夫。
很多阳虚的病人都是下寒上热,下面阴寒,上面虚火旺盛。
还有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的虚衰,出现下寒上热的身体格局。
要打破这个格局,重要的就是把前面降的任脉打通。
下寒上热的病人往往是水火不交的,经过调理,一定要水火交了,胸不闷了,胃也不胀气了,气息也可以入丹田了。
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征象,病人全身都出汗。
这就是用大叉穴和火主穴的配伍来达成顺水成章这个目标。
任脉气通顺,丹田气储了能量。
丹田气足命门火旺,蓄势待发,一簪,命门的火慢慢地发动起来,就可以把后面的督脉打通。
蓄势待发,给大家介绍个针法,立极针法。
这个针法的组成也是由两个穴位组成的,一个是三焦经的经穴支沟穴,五行属火,另一个是脾经的原穴五行属土的太白穴。
立极针法,就是在命门积蓄力量。
一般命门里的力量蓬勃起来的话是一气贯通督脉,这样任督二脉就贯通了。
通过针法来达成这个目标,在临床当中有非常大的用处。
对医生来说,这不是非常难的事情,不需要手上有多么高的功夫,但是针感必须是非常敏锐的。
针灸医生重要的功夫在指下。
内丹筑基入门详解

内丹筑基入门详解一,内丹筑基入门之法:凝神调气1、散盘,闭眼,把无关的事全抛开,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初始为耳朵,久了是用意,这东西说多了没用,是自然而然的),此即为凝神之法,把散乱的心收回来,让自己的虚无之神显现。
2、按照上面的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自然会有心静息调的效果,然后以此意念关照内外丹田或说是虚无之窍,刚开始就可以认为是下丹田,算是有形之窍,用意轻轻关照丹田,会入于恍惚杳冥之境,(这是一种混沌太,无身体感,外界身色不入而自觉入于广阔之地),这是一种好现象不必惊慌,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练功状态,于此恍惚杳冥之境忽然一觉,这就是人的本来面目显现,也就是天心来复,或说是元神显现,这是从性的角度来说的,实际此时正是玄关开,真息现,阳生药产之时,这是从命的角度,各位不必生疑(那些所谓的大师如果有说到这点还算懂点门道,如果连这点都不懂,就不用理他,忽悠者要跟忽悠者较真,此是正版货,难道还会因为别人的舆论而有改变吗)3、上面说到阳生药产,这个阳就是真阳,也叫先天一气,真阳,外药,此时用元神所发之真意(这个时候才有真意,因为真意是元神的用,没有上面玄关开时,元神显现,哪里来的元神所发之真意,那些忽悠大师说下手法要以真意为主,懂个屁,元神都没有,哪来的的真意,没有母鸡,还想下蛋,刚开始修炼就是后天的意念,修道讲究的就是后天引出先天,借假修真)入于这个气穴(这个气穴是气机动处,时至神知,不要用你的小聪明胡猜),神入气穴后,神气相交,水火交媾,这就是采药温养,此时要讲究一个勿忘勿助,倘若入于此境生一个欢喜之心,已堕后天,倘若死死执着于守那虚无一窍,亦是离虚无之道,不达通变。
火候之妙,存乎一心,多说无用,自己慢慢体会。
4、如此积精累气,真阳蕴蓄其中,久之,真阳必动,真阳动时,自有内景,此时自可行周天火候,采药结丹。
再略为补充:1、我所说的第四个步骤其实是简化的,行周天火候,河车之法里面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进阳火,退阴符,沐浴温养,和凝神于泥丸,化阴精为神水入于降宫,我虽练功取得一些效验,但这方面经验算是比较浅,只能略述一下我的经验:真阳动时,仍以真意为主,用真意略为引之,掌握“静而后定,动而引之”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凝神入气穴的操作
--然
引《大成捷要》百日筑基
初节炼精化气功夫,名日小成筑基。
夫筑基之功,调药补精,炼精化气。
收心以还虚,即收神固精养气之诀也。
身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方可入室下功,
而求返还之道也。
养气固精,及止念方敬,观心存诚之功。
从晨至暮,涤滤洗心,退藏于密,回风混合,心目内观,主静立极,
不使有一毫之累,留于方寸。
涵养于不有不无之中。
外无所着,内无所思,空空洞洞,虚虚灵灵,心不得随缘而放驰也。
“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正谓此也。
气穴即命门,正在脊骨第七节之下,脐后肾前,前七分,后三分,两肾中间,
左属水,右属火。
其中空悬一穴,上通泥丸,下贯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
而千变万化之道,
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
故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道家曰气穴,
医家曰命门。
命门旺,十二经皆旺。
命门衰,十二经皆衰。
命门生,则人生。
命门绝,则人死矣。
入手方法:
静室端坐,返观内照,凝神于命门之地(气穴)。
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
知而不守,先存后亡。
勿忘勿助,顺其自然。
精产于下丹田所穴之中,以内视之法使上窍元神驻于下丹田之中,以神入气,随呼吸之出入,神不离气,
气不离神,神气相抱,如虫之蛰,渐渐神定气息,丹田暖气回旋于气穴之中。
收心炼己口诀:
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数息,心意相依而行,此即锁心猿栓意马之法。
总要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
验证标准:
调息入顺,心息相依,呼吸和缓,空洞畅快,神气融和,恍然阳生,如醉如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