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合集下载

大马步桩(亦称四平马步桩)

大马步桩(亦称四平马步桩)

大马步桩(亦称四平马步桩)动作要领与浑圆桩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要求两脚开立两肩宽,脚尖向前。

两手体前上起,胸腹前抱球,百会上领,屈膝身体下蹲,成四平马步桩(即顶平、肩平、腿平、心平),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

只有达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体达到内外相合(劲、气、力、神合一)。

古人曰:“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 武指的是套路,功就是内功,通过站桩习练丹田内功。

在武功里,有五丹田之说,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后丹田。

上乘武功都是把丹田气和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炼炁入骨,功夫直达上层。

武术家指出,当内功习练到上乘阶段,“气运海底,重如泰山;气运顶门,轻如鸿毛”。

要想出真功夫,就要从站桩习练内功开始。

马步桩是通过心、神、意、气、形的锻炼来强化身体的整体功能,站桩非常重视混元开合升降并带着全身开合升降。

这一练法的根本特点是,以腰椎(命门)为定点,混元为中心,气随意走。

混元开,身体上下内外皆开,丹田气贴脊,气由脊柱(督脉)上行至头顶,前面任脉下降至会阴;进一步由丹田上升通达两上肢(肩、肘、腕、手),再往下,气下行贯至两下肢(胯、膝、踝、脚)。

混元合,全身之气复归丹田而一炁混元。

混元太极练到一定的阶段,就能体会到体内气机通经开窍(周身经络外通四肢、内融脏腑),当脏腑与十二经脉都练通了,此时意识可接通虚空,从“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

习练马步桩的整体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神念气阶段要求意念随时随地想着气。

气是无形无相的特殊物态,但不是空无所有。

可以从想体外之气开始,意想着虚空有一种非常均匀、无形、无相、无色的特殊物质(这一物象功夫高的人感受得比较真实)。

体内的气机随着形体的开合(好像全身的皮肤、毛窍在呼吸),与体外之气进行交换,即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收虚空混元之气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成为体内的能量,一股真气在体内运动。

使下丹田气充足,全身筋络气血通畅。

习练马步桩在含胸拔背的同时注重气沉丹田,丹田气贴脊,这是体呼吸的松腰法。

真元马步站桩功:真正祛病强身炼功夫

真元马步站桩功:真正祛病强身炼功夫

真元马步站桩功:真正祛病强身炼功夫巧夺真元马步站桩功既是《内劲一指禅》练气养气的筑基功,也是培元内壮的最核心功法之一。

该功法以练内五行(心、肝、脾、肺、肾)为主,内外兼练,气血并练,通过练、养、聚、调、转、收、采等,有步骤的壮脏腑,健筋骨,活气血,洗骨髓,使肌体各功能系统从有序化达到更有序化,使体弱者无序达到有序,提高机体素质,扶正固本,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巧夺真元马步站桩功,就是根据医学上的“体外反搏”的原理,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站桩要领口诀至阳子(何亚非)编撰百会上领头顶悬,两眼平视眉宇展;舌抵上腭唇轻闭,下颌微收笑上脸;虚灵顶劲耳内听,两肘下垂并沉肩;含胸塌腰脊柱直,实腹坐胯尾闾卷;两膝弯屈莫夹裆,双脚踏实虚涌泉;呼吸自然运丹田,百会会阴垂一线;心静体松内外合,独立守神气腾然。

巧夺真元桩炼法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巧夺真元)站桩式。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站桩要领:1.两脚与肩同宽;2.两脚尖内扣10°左右;3.十趾抓地虚涌泉,但不要过分用力;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5.收腹、提肛;6.圆档、松腰、松胯;7.含胸拔背;8.虚领顶劲;9.舌舐上腭;10.目视前方;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13.虚腋;沉肩坠肘;14.前臂与地面平行;15.两前臂互相平行;16.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17.手掌成瓦状;18.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19.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20.动作姿势强调准确;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培元桩基本功法

培元桩基本功法

培元桩基本功法培元桩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功法之一,它是一种静态的站桩训练方法,通过保持特定站姿和呼吸节奏,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和提升内力的目的。

下面是关于培元桩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培元桩的基本原理和效果:1. 基本原理:培元桩通过身体的保持静态、站定的姿势去调节呼吸和开启气功循环,以向全身传递气血和能量,提高身体的养分吸收和代谢效率。

2. 锻炼效果:培元桩可以增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增加肺活量和呼吸深度,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增强体表循环和内脏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身心放松和修复。

二、培元桩的基本步骤和要点:1. 站姿: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和肩关节成正中线,重心放在脚掌中央,背部挺直,头顶向上。

2. 呼吸:慢慢吸气,用鼻子吸,同时放松身体,感觉气息沉淀在丹田(脐眼位置),再慢慢呼气,用嘴巴吐气。

3. 姿势:- 初级姿势:两脚微微分开,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体侧,与大腿自然贴紧。

- 进阶姿势:脚跟相连,双膝微屈,手掌置于胸前,掌心向下,与胸部自然贴合。

- 高级姿势:双脚自然并拢,两腿稍稍弯曲,手掌在丹田(脐眼)前合十,掌心向胸部。

4. 时间:初学者每次练习15分钟,慢慢增加至30分钟以上,高级者可达1小时以上,每日练习。

三、培元桩训练的注意事项:1. 坚持练习:培元桩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效果,不能急功近利,每天有规律地进行练习。

2. 自我感受:在练习过程中,注重自身的感受,倾听身体的需求,适量调整姿势和呼吸的节奏。

3. 逐渐增加难度:初学者从基本姿势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进阶姿势和高级姿势,负荷逐渐增大。

4. 注意通气:练习培元桩的时候,要保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吸入过多尘埃。

四、培元桩的练习效果:1. 身体健康:培元桩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改善体态,预防和缓解一些慢性疾病。

2. 气血充盈:正确认识和放松自己,通过培元桩的练习,可以让气血流通到全身各个部位,增加气血充盈度,提高身体的能量水平。

站桩的十大基本功

站桩的十大基本功

站桩的十大基本功
1.姿势端正: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双脚平行,肩膀下沉,胸部挺起,腹部收紧,头部微微向上抬。

2. 呼吸自然:站桩练习过程中应保持呼吸自然,不要过度用力或屏住呼吸。

3. 注重感受:站桩时应注重感受身体的变化,如气息、体温、肌肉的放松等。

4. 重心下沉:站桩时应注意重心下沉,使身体更加稳定。

5. 眼神平静:练习站桩时应保持眼神平静,不要分散或过度集中。

6. 放松肌肉:站桩时应放松身体各部位肌肉,以便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变化。

7. 保持平衡:站桩练习过程中应保持身体平衡,注意不要倾斜或晃动。

8. 用力均匀:站桩时应注意用力均匀,不要过度用力或过于松弛。

9. 逐步深入:站桩练习可以逐步深入,从而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内功。

10. 精神专注:站桩练习过程中应保持精神专注,不要分散注意力或失去耐心。

- 1 -。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

此次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成拳初学入门:大成拳七妙法门。

欢迎阅读。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站桩口诀太全了!

站桩口诀太全了!

站桩口诀太全了!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

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

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

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

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练习知己的功夫,是心静求动,以动求整,以圆培势,自我改变,自我优化的功夫。

桩功有调呼吸,蓄吐纳、固精气、壮神色,益气血之功能。

通过锻炼,丹田内气充实,充盈于四肢百骸,使躯干、骨架增强绷力、弹力,而且固精壮骨,也能增进元气,如此则精气足、筋骨壮、元气充,能神采飞扬,精神倍增,能增拳艺,装气势,所披床靡。

无极桩法的基本要求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

”“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

“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

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

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

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

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

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

筑基功正确训练方法

筑基功正确训练方法

筑基功正确训练方法一、什么是筑基功筑基功,又称内功修炼,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锻炼身体的内部力量和能量,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筑基功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力量、灵敏度和自我防御能力,对于提高整体武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筑基功的训练方法1. 基本姿势训练筑基功的第一步是通过基本姿势训练来调整身体结构和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伸展和放松,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常见的基本姿势包括站立桩法、坐禅法、倒立法等。

这些姿势需要保持稳定且舒适,每天坚持10-15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2. 呼吸调控训练呼吸调控是筑基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能量和耐力。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腹式呼吸、深度呼吸和缓慢呼吸等。

可以选择每天早晚各进行10-15分钟的呼吸调控训练,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

3. 动作训练动作训练是筑基功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可以锻炼身体的肌肉、韧带和关节,提高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常见的动作训练包括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训练方式,并每天坚持进行30-60分钟的训练。

4. 内力修炼内力修炼是筑基功中最高级别的一环。

通过特定的内功练习方法,可以培养身体内部的能量和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中的武术技能。

常见的内力修炼方法包括打坐冥想、内劲发展等。

可以选择每天坚持进行15-30分钟的内力修炼,逐渐加大难度和强度。

三、筑基功的注意事项1. 适量训练筑基功的训练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不可过量。

过度训练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受伤或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2. 正确姿势在筑基功的训练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错误的姿势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

在开始训练之前,要学习正确的姿势,并在训练过程中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

3. 坚持不懈筑基功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

武术基本功马步

武术基本功马步

武术基本功马步武术基本功马步马步,中国武术名词,是坐马与步法之统称。

坐马是中国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基本站桩功力训练。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武术基本功马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术基本功马步扎马步是中国武术中最要紧的东西。

这个无论在那一家武术中,都是最重要的。

扎马步并不是仅仅常见的四平马一种形式。

扎马步以前叫地盆势。

是练习武术的最重要入门工夫。

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

扎马步的练法第一步: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

为什么要外开?因为人的股骨是外旋15度的。

这种位置,是最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动作。

眼前看,脖子贴衣服领子(顶头悬),穿一件上衣,做到衣服轻轻贴后背(身体中正),肩胛骨的肌肉向四面微微拉开(拔背),这样胸廓自然既开展又形成一个很小的内弧(含胸),意想腋下夹个热馒头,肘部吊一个10克的天平砝码或者一个空墨水瓶(坠肘),不许耸肩(沉肩)。

这样站好,用鼻子慢慢呼吸。

这样就觉得两肋和腹部都有充实感觉(气沉丹田,这是自然做到的,不要管气)。

双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内,掌指相对。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

这是训练身体各部在武术中应该保证的位置。

第二步:双脚尖开始转向前。

这样是为获得一个扭动的劲力。

但是脚尖虽向前,膝盖仍需要对前,这样形成一个微微的扭转,从而获得一个力。

这是首先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点用力。

这个力是腿上的力,体会到这个力,步法、转身就都有了。

——这是什么?内家拳的浑元桩!第三步:重心下移,逐渐蹲深。

这是为获得向下的力。

这时,腿上除有脚尖和膝盖的一对力外,又出现了向下的力,这是身体的重力。

为克服这个重力,重心放在涌泉,并在身体正中(这两句不知说明白没有?不好懂),这样膝盖和脚腕获得一个向上的力来保持自己不坐到地上。

这是第二个力。

体会到这个力,弹腿、跳跃和千斤坠就都有了。

第四步,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

这样又获得一个力,是外展的力。

为克服这种力,小腿大腿肌肉开始工作,产生一个反力获得身体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抱元守一筑基功作者:三点红修炼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好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开始做起——蹲马步。

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蹲马步,也有呵护配合的功法——抱元守一。

蹲马步是为了培养元气,提升气感,巩固基础,一般来说都要蹲个三年以上。

抱元筑基功大概相当于道家常说的百日筑基,取道家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门,引导呼吸,控制自身的注意力,调节自身生物循环系统,最终达到掌控自身的目的。

抱元筑基功之所以采取蹲马步的姿势,大概是蹲马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重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身体蹲下去之后,自己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到自己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丹田气海。

然后再通过重心,调节自己的呼吸。

吸气时,将空气通过口鼻吸进自己胸腔肺部,然后通过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意念,吸进自己的蹲马步形成的重心,也就是所谓的丹田气海。

呼气时,将体内的废气也就是所谓的浊气从口鼻之中突出,就会在体内留出空隙,增加内部吸引力,吸住丹田内引进的空气,也就是所谓元气,通过任脉下部通向督脉向上,沿着脊椎冲向头部,这是清浊二气分离开来,浊气通过口鼻排除体外,清气受到自身的重心和注意力的吸引,沿着任脉向下汇入丹田气海。

随着对抱元筑基功的不断修习,逐渐形成简单的,稳定的循环系统,就会有气劲生成,形成所谓的内劲。

注意这里是内劲,并不是内功。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认认真真练上三年,总会产生些许内劲。

此时,抱元筑基功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抱元筑基功,讲求的是静中求动,静极而动。

蹲马步要求要松要空,放松自己对身体的控制,放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这就是所谓的静中求动。

当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的疲劳,达到身静神亦静的境界,这样抱元筑基功才算刚刚入门。

抱元筑基功入门之后,就回产生气劲,也就是常常被人们称为精血汇聚而生的元气,静中求动,无中生有。

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而静极而动讲的就是怎么样在自己的身体里滋养壮大自身的元气,内劲。

元气产生之后,通过引导呼吸的法门带动自己的元气在身体里循环流动,疏通自身的皮毛,筋脉,骨骼等等等等。

让元气在身体内奔腾流动,如同烈马在草原上奔腾起伏不定,达到所谓的静极而动的境界。

然而抱元筑基功并没就此完结,静及而动之后,反而还要学会动中求静,动极而静。

动中求静就是当元气在身体内部奔腾起伏的时候,可以控制住元气停止下来,静止不动,偏移自己的重心吸引力的节点位置。

达到元气随着自己的心神意念的控制随意的停止或者是运行,也就是抱元筑基功中所讲的神动身亦动,初步掌握自我对自身四肢躯干等部位的控制,让元气可以在自身内部随意流动,快慢随心,进退如意。

按照自己对抱元筑基功的理解和认识,开始一一验证实现自己的认知理论。

蹲下马步后,缓慢引导自身的呼吸,在随着自己的呼吸感知自己的身体,引导自身的内劲随着自己的心意流动,慢慢将内劲布满自己的身体,跟随自己的呼吸颤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慢慢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如同睡着了一样,呼吸平缓自然,极富神韵。

修炼抱元筑基功的第一天就生成了内劲气机。

在经过一百天的筑基修炼,终于将抱元筑基功修炼到了小圆满的地步,也就是内劲能够布满周身,收缩随心的境界。

修炼抱元筑基功,忘乎所以之中,全身内劲汇聚通过任督二脉汇聚丹田气海。

随着引导呼吸之下,奔腾运转不休。

内劲最终在的胸腹扩散开来,化为一缕缕氤氲之气,被吸入到气海丹田,彻底引爆汇聚在丹田气海的内劲,转化为一缕缕的氤氲之气,汇聚如云,连绵不绝。

心神卒不及防之下也被吸入了丹田气海之中,随着真气飘忽不定。

这是内视!原来随着内劲转化为真气,丹田气海之中的重心吸引力加大,再加上蹲马步主动配合之下,心神自然被吸进丹田气海之中。

在真气的支持下,才达到了内视的地步。

原来内功也是有境界划分,一句话:“内劲如罡,真气如瘴,法力如水。

”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浮想翩翩,任由真气自行运转,心神驻守在丹田气海之中,暗合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加大自身地重心吸引力,将一缕缕吸引到丹田气海之中。

这又暗合神功的要求要点——存十用一之法。

真气连绵不断,鼓荡全身。

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气血翻腾,真气如虎添翼,飘荡不休。

真气顺着任督二脉来回奔腾运转,当丹田内的紫霞真气储存到了一定的地步,便开始沿着的任督二脉流动。

这才是经脉!用内劲打通的并不是经脉!经脉怎么会那么容易打通!以前所谓的打通经脉,不过凭借着自己的凭空虚像沿着经脉所在的位置是疏通了经脉附近的皮毛血气而已。

这就内功也是要划分为不同境界的原因吧!内劲打通的经脉并不是真实的经脉通道,那么真气呢?抱元筑基功的功法原理和要点。

抱元筑基功,又叫抱元功。

根据道家典籍所创而出,取自道家抱元守一之意,寓意用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又有暗合无极生太极之理。

抱元筑基功就是从蹲马步开始修炼起来的,蹲马步的要点却是属于身功,也就是外功,这一点和流传的练法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抱元筑基功内功修炼的第一步便是静中求动,动极而静。

要求身体静止不动,倾听自己身体内部的心跳声,将自己心神意念随着自己的心跳声震荡飘飞,达到心神澄澈的目的。

这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有歌诀云: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

这一动一静之间蕴含太极至理,旁人再怎么说也说不明白,讲不清楚,还需自己慢慢体会。

抱元筑基功的第二步也有歌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却是动中求静,静极而动了。

当你完成了第一步,心神澄澈宁静,心跳声如同海浪拍打自己的身体。

这时候你的心神就会受到外功的影响,也就是你蹲马步形成的重心吸引力的影响,将你的心神吸引到了丹田所在的位置,一般都是在自己肚脐眼下三寸的地方,静止下来,让心神如同处在海浪中心一般。

这才算达到了抱元守一,意守丹田的入门要求。

当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稳定下来之后,就能感受到所谓的潮平两岸阔的意境。

风正一帆悬,却是说的呼吸引导之法,当心神在丹田气海之中静止了下来,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声音,一呼一吸直接连接自己的心神,是自己的心神如同大海里的小舟,随风飘荡颠簸,这时候却是最容易分心的时候,你一定要把持住自己的心神,如同风帆一样,中正高悬。

这一呼一吸之间,动静结合,暗合太极生两仪之理。

玄奥难言,不足为外人道。

当将这两步完成练熟之后,才能进行抱元功的第三步!第三步也有歌诀: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

这句歌诀正是截取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虽说用诗词歌诀来记载抱元筑基功的内功的修炼之法,有些卖弄文采牵强附会之嫌,并不能将内功的道理解释的清楚。

但是这些歌诀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经验途径,让我们可以按图索骥,照部就搬的修炼内功。

却是要比自己盲目探索要强上许多。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解释:当抱元筑基功完成第二步之后,随着呼吸引导之法,心神如同小舟在丹田气海中的重心吸引力的牵引下漂浮不定,心神随着自身的呼吸吐纳,行功日久变得越来越凝练,心神幻化的小舟,也越来越清晰稳固。

丹田气海内重心吸引力对心神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小,最终心神甚至能够摆脱重心吸引力的牵制,自由的漂浮移动,扩大心神的活动范围,向着自己的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轨道移动而去。

然而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轨迹河道并没有丹田气海中的重心吸引力来的真实,心神幻化的小舟不仅不能顺畅的前行,还会感受到身体所传来的不同的感受,如酸麻痛痒涨等种种不同的感觉,腐蚀侵扰自己的心神小舟,让心神之舟举步维艰。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解释:心神由被动化为主动的所遇到的种种困难阻碍,讲出了道家有为之法和无为之法的区别之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一句有了上面的解释,就好理解了。

心神之舟受到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河道轨迹的吸引,开始产生了新的活动轨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不同的感受,只能走走停停,停泊在河道轨迹产生的烟渚之中。

对了刚才为师却是忘了和你解释什么是烟渚。

内功之法太过玄奥,说起来更是困难万分。

为师修为浅薄,更是语无伦次了。

”岳不群讲了半天才忽然想起自己好像忘了点什么。

烟渚,却是用心神通过吸引引导之法聚集起来的人体元气,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气感。

正式如同丹田气海因为蹲马步的外功形成的重心吸引力吸引心神一样,心神和呼吸引导之法的外功也产生了不同的吸引力,将人体内部的元气聚集在一起,形成河道烟渚。

这样一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更好解释了。

心神之舟在人体内部幻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一盏随时都会熄灭的火花,闪烁不定。

心神之舟闪烁的心神之光虽然模糊不清,明灭不定,但是却更加显得人体内部所幻化的世界更加空旷低沉昏暗,心神之光相对来说确实要明亮不少,吸收聚拢着人体内部通过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微弱元气,满满壮大自身,是心神之光更加明亮稳定。

呼吸引导之法所产生的河道溪流也会在随着心神之光的增强,也越来越清晰。

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就如同道家所讲的一可生为二,合二又可为一。

当心神之光如同月亮一般明亮的时候,呼吸引导之法所产生的河道江水也会越来越清澈可见,元气形成的水流也会越来越真实,能够让人真实的感受到。

重心,就是蹲马步后,气血随着身体下降而下降,在丹田处重新凝结汇聚,形成独立于心脏之外的气血汇聚之所。

吸引力就是人体内的精气神,也就是师傅所说的心神,受到丹田重心的影响,凝结汇聚到一点,再连接上呼吸引导之法产生的呼吸之力,从而产生吸引力。

至于重心吸引力就像一可生为二,合二又可为一。

重心和吸引力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第四步的歌诀却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从其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大海之上生出一轮明月,照亮了正片大海,天涯海角之间大概都是处在同一个时间,共享同一轮明月。

通过我刚刚对前面三步的解释,这句海上生明月就很好理解了。

从第一步的歌诀‘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就很容易知道这里的海上代指的是被自己心神感知的身体内部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边,深浅难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句却是将前面三句: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给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暗合道家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身如磐石静,心随海浪空可以说之为入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又可以理解为道生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以勉强解释为一生二,二生三。

一生二:心神之舟,元气所化之烟渚;二生三:三又代指多,这里应该是指心神增强后,体会到的多种感觉。

三生万物:多种感觉形成各种不同的对比,野旷,天,低于树等等多种对比。

万物本就是自己的心神所感所化,所以又可以融而为一,到了江清月近人的地步,再次合而为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概就是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解释吧。

海上生明月,大概是指自己的心神通过不停的练功锻炼,逐渐得到了凝练和升华,吸收了自己身体内通过蹲马步培养从来的元气精血,形成了自身的气感内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