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
大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含教学反思】一、科学工具的用途科学工具是指在科学实验、观测和研究中所需要使用的仪器、材料和设备等。
在大班教学中,科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事物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1. 显微镜显微镜可以放大微小的生物、细胞结构等,让学生能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生物结构和过程,加深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
2. 充气球充气球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力来理解压力原理,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3. 地球仪地球仪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位置,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文地理学知识。
4. 尺子、秤等测量工具尺子、秤等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度、重量等物理概念,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5. 振铃振铃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辅助学生认识音乐节奏和节拍,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二、教学案例1. 显微镜的教学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显微镜的用途和原理,并通过图片或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向学生展示镜片、载物玻片、草履虫等生物,在学生的配合下学生进行镜片装置,调节焦距等显微镜基本操作。
3.学生自行搜集一些生物实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对于显微镜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进行基本操作和观察,也对生物学有了初步认识。
2. 充气球的教学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充气球的实验,认识压力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压力的定义和表征,并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能放大和不同气球的弹性不同等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封口或打结后,充入不同的气体或不同的体积,用手按压,探究松紧度的变化和气球爆炸的原因。
3.总结压力与气球的弹性紧密相关,绘制实验记录表并每组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初步了解了压力与气球弹力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科学工具的使用要有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使用工具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工具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工具使用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各种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
2. 工作台或桌子。
3. 安全提示牌或提示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并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些工具的用途。
2. 讲解:教师讲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如锤子用来敲打,螺丝刀用来拧紧螺丝,胶水用来粘贴等。
教师还要讲解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使用锤子时要小心,避免砸伤手指;使用胶水时要等待胶水干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等。
3. 示范:教师在操作台上进行工具使用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4. 实践: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工具使用实践,如用锤子敲打钉子,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用胶水粘贴物品等。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说出自己学会的工具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7.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使用所学工具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家务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工具名称、用途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及安全意识。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实践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开展“工具使用大赛”,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组织幼儿参观工厂或手工制作工作室,让幼儿亲身体验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

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第一章:认识工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工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工具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2. 讲解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活动1.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各种工具,并用词语描述工具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体验工具的用处。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实物操作中的表现。
第二章:工具的使用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技巧。
2.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介绍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1. 工具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 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使用工具的任务,如拼装玩具。
4. 安全提示:让学生了解在使用工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学会自我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对安全注意事项的遵守程度。
第三章:探索工具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过程。
2. 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过程,如锯子的发明和改进。
2. 引导学生思考工具改进的原因和好处。
三、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工具发明和改进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工具改进的原因和好处。
3. 创意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改进工具的方案,并说明其优点。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发明和改进过程的了解程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科目:科学班级:大班主题:工具用处大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科学活动的呈现,同学能够了解常见的工具名称、形态及其应用;2.同学把握确定的安全操作工具的学问;3.提高幼儿察看,分类的本领。
教学内容:1.认知一些常见工具,并了解它们的用途;2.发觉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工具,描述工具的作用;3.运用安全操作工具的学问。
教学准备:1.实物工具:尺子、锤子、扳手、钳子、剪刀等;2.图片:操作锤子、钳子、扳手、尺子等图;3.电子班牌。
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同学呈现一些常见的工具,并让同学猜想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引出主题:工具用处大,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忙我们完成很多不便利完成的事情。
2.呈现实物工具并介绍老师呈现实物工具,如扳手、钳子、剪刀、锤子等。
向同学解说它们的名称、形态和作用,并请同学仿照使用工具的姿势。
3.察看并描述工具的作用老师呈现在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图片,如医生用的镊子、消防员用的水管、建筑工人用的铲子等工具,并请同学察看这些工具,描述工具的作用,再从这些工具中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学习如何将它们分类。
4.安全操作工具的学问通过呈现实物工具,向同学灌输一些安全操作工具的学问。
例如:尺子的两端不能粘在皮肤上;剪刀不能肆意乱剪;工具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等。
5.呈现科学试验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道科学试验,将一根铜棒放在铝箔上面,用锤子击打铜棒。
同学察看试验现象,猜想打铜棒的声音为何如此之洪亮,老师解释铝箔镇压了声音,并强调锤子只能用于敲打铜棒。
6.总结通过呈现实物、图片、科学试验等方式,让同学对各种生活工具有了更深刻的认得,同时也提高了同学分类、察看的本领。
老师与同学共同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回到主题,再次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工具在生活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工具用处大,同学应当正确操作各种工具,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此次课程设置及呈现方法较为快捷,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同学从各个方面了解工具的用途,加深同学的认知,同时也使同学相互合作,培育察看、分类的本领,但是课程时间过长,会引起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将课程时间稍作调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工具实物(如锤子、螺丝刀、胶水、剪刀等),工具图片,PPT课件。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工具箱,里面放置各种工具模型。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桌子上有工具模型和实物。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每个工具的用途,如锤子用来敲打,螺丝刀用来拧紧螺丝等。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如使用锤子敲打钉子,使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等。
4.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工具完成任务,如用锤子敲打钉子,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等。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使用工具的心得,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设立“工具角”,让孩子们自由使用工具模型进行创作。
六、活动准备教具:各种工具的图片和真实工具;安全剪刀;测量工具(尺子);儿童工作手套;磁铁;小铁钉;白纸和彩色笔;计时器。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盒彩色笔,一个小工具箱(内含安全剪刀、测量尺、磁铁等)。
活动场地:室内活动场地,桌子上铺有桌布,每个孩子有一个小工具箱。
七、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识别和使用不同的工具,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
活动难点:安全地使用剪刀和测量工具,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具使用任务。
八、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真实工具的展示,让孩子们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
2. 探索工具(5分钟):孩子们分组,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简单的任务,如用剪刀剪纸,用尺子测量物品长度,用磁铁吸引铁钉等。
大班教案工具用处大

大班教案工具用处大大班教案工具用处大(精选6篇)大班教案工具用处大篇1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工具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处。
2、鼓励幼儿根据操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3、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孩子提前做的工具调查表每人一张2、工具ppt3、各种小工具:锤子钳子扳手削笔刀订书机螺丝刀等4、铅笔一支5、美工纸6、大纸箱一个活动过程:1、出示工具调查表说一说自己对工具的认识,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小工具,现在我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调查向小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工具。
(幼儿自由的发言)2、认识各种工具,并探索工具的用处,能根据操作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1)、出示一个大纸箱,请幼儿帮忙打开。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今天我带来一个大纸箱,我请小朋友来帮忙,把箱子打开。
师:看来空手打开打开箱子可真不容易,谁能想一想其他的办法呢?(幼儿发言)用剪刀刻刀等(2)打开纸箱,认识各种工具出示小锤子锤子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用途。
师:小朋友,箱子里有一个工具箱,我们打开看看里面有哪些工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问题并说出用途。
(3)能根据操作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工具。
师:我想用铅笔为每一位小朋友画一朵小红花贴道表扬栏中,可是为什么画不出来?谁愿意帮老师到找一件能削铅笔的工具,我们看他找得对不对?(幼儿找出卷笔刀)(4)请一幼儿示范操作削铅笔。
教师并用小号的铅笔画画。
(5)出示几张美工纸,请幼儿选择合适的工具。
师:我想把这几张纸订成一本小册子,谁愿意帮老师到找一件能合适的工具。
(6)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说出解决办法:手机的螺丝松了,用哪种工具好?这排钉子太危险了,我们是用哪种工具把她砸下去?这块铁丝太长,我想用一小块,我应该用哪种工具剪下来?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来帮忙的这些工具,用起来省时间省力气,它们有一个名字叫工具,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么多的小工具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如果没有这些小工具来帮助我们,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很多麻烦。
幼儿园大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工具的图片、实物或模型,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工具用处大”,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b. 教师讲解每个工具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工具的作用。
c.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d.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使用工具完成简单的任务。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工具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2. 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工具用途的理解程度。
3. 家长反馈: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使用工具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六、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工具:锤子、螺丝刀、胶水、剪刀、尺子等。
2. 了解工具的用途:锤子用于敲打,螺丝刀用于拧紧螺丝,胶水用于粘贴,剪刀用于剪切,尺子用于测量。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形状和用途。
2. 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动手使用工具,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幼儿的思考和交流。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认识工具:教师逐一介绍每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让幼儿了解工具的作用。
3. 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工具,并指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工具用处大》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工具》,详细内容为: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提高他们对工具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常见工具(如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工具(如小锤子、小钳子等)、手工材料(如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参观“小小工具箱”,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工具。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工具,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工具,讨论并分享该工具的用途。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使用工具的不当之处。
4. 小组合作(10分钟)(1)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利用工具完成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使用工具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工具名称:锤子、钳子、螺丝刀等2. 工具用途:砸、夹、拧等3. 注意事项: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工具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工具,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锤子:用来敲打物体,如敲钉子。
钳子:用来夹取物体,如夹住螺丝。
螺丝刀:用来拧紧或松开螺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工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但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部分幼儿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塘中心幼儿园石静瑜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展示各种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种类很多。
2、在观察操作尝试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发展综合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工具。
老师和幼儿到室外寻找特殊的工具。
2、卷笔刀、削苹果机,刨子,开瓶器。
以及相对应的辅助用品。
活动过程:一、尝试操作使用工具1、师:“前几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今天让我们就来试试这些工具,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幼儿分别操作工具,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1、师:“刚刚小朋友都使用这些工具,请你来说说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2、幼儿讲述使用过程和方法。
3、教师小结: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学习中用到的。
4、师:“桌子上还有一些工具请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5、分类并认识字卡。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帮它们分分类。
”(幼儿操作)师:“你为什么把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出示字卡: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4、再次分类及巩固。
教师出示有字卡的篓子,请幼儿再次分类。
师:“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我请几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并将它们分分类。
(个别幼儿讲述、操作)5、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工具师:“老师这还有两样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农作工具并认识字卡。
6、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工具它们有学习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农作工具。
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用途。
三、总结认知激发探索。
出示锯子,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教育幼儿要爱观察,爱探索,长大发明各种有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