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册音乐;《蓝花花》_课件1
9蓝花花

《蓝花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蓝花花》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歌曲和钢琴曲《蓝花花》,演唱歌曲主旋律,感受陕北民歌独特风格和韵味,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用陕北方言演唱和背记主旋律的能力,并能够理解“变奏曲”的相关音乐知识。
3、了解“蓝花花”的故事和作曲家是如何利用原始的民间音乐素材改编成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的。
三、教材分析:陕北民歌《蓝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全曲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口语化的歌词,舒缓的节奏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
根据这首民歌改编的钢琴独奏曲,采用主题变奏的发展手法,有层次地集中刻画蓝花花的美丽与坚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用陕北方言演唱歌曲主旋律。
2、听辨钢琴变奏曲。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创设情境:(点击幻灯片1: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学生进入课堂。
)师:(点击幻灯片1:音乐停止。
)同学们好!很高兴我们一起来上音乐欣赏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欣赏体验,学唱《蓝花花》主旋律1、对比欣赏。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视屏,首先,请欣赏视频1,请你说出听到歌曲的曲名,属于什么地方?(点击幻灯片2:播放视频1《茉莉花》)师:听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来讲一讲?生:(回答)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大家都很熟悉.接下来请欣赏视频2,你能听出这首歌的歌名吗?它又是属于哪个地区的呢?(点击幻灯片3:播放视频2《蓝花花》)师:听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来讲一讲?(第二首有可能回答不出。
)师:没关系,这个“阿宝”是熟悉的吧,他是什么地域性的歌星啊 (北方还是南方啊)?生:(回答)北方。
师:“阿宝”是山西人,是一个西北汉子,你看他头上扎着白羊肚子手巾.这种装扮在文学、影视作品里就是陕北农民的典型形象.师:第二首是陕北民歌《蓝花花》。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元蓝花花课件5湘教版

蓝 花 花 的 故 事
陕北剪纸
陕北著名小吃:油泼面、碗砣、羊杂碎、油馍馍
音乐沉重、流动缓慢、 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
第一部分: 听一下这段乐曲的主奏乐 器有哪些?你能联想到什 么样的故事情节呢?
• 用长笛和提琴两次奏出原民歌的旋律。优 美,轻柔,无力,略带伤感的情绪。 • 第三次主旋律奏响时,才增加音响的亮度。 • 反复的演奏赞美了蓝花花姑娘勤劳,美丽 的优秀品德。
第四单元
欣赏
华夏乐章
兰花花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 而已 。 ——格林卡 [俄]
•
蓝花花的真实故事 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
蓝花花原名姬青芳,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
•
•
灵,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 了个绰号叫“蓝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蓝花花一见钟情,偷偷 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因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 得和蓝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 蓝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蓝花花 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蓝花花不从,在父母的威 逼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任小喜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 杀人被处决。第二年,蓝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 人家。石家用的儿子生得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蓝花花的美 貌,不惜花钱把蓝花花买去当妻子。蓝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夜思 念自己的红军战士。因精神过于苦闷,在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 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 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蓝花花被迫嫁人,非常难过,但 又怕给蓝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蓝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 以后又听到蓝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 怀念蓝花花的相思之歌。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 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 蓝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蓝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84句),把任家 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蓝花花》很快在固临、延 安、宜川、绥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 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 了海外。交响乐蓝花花的故事
蓝花花(精品教案设计

蓝花花(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蓝花花》,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自然段。
通过对该文本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民间故事,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丰富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蓝花花的形象特点。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蓝花花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蓝花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由此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1)蓝花花是什么样的花?(2)蓝花花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语。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蓝花花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精选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并注音。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蓝花花的形象特点。
3. 课后拓展:搜集其他民间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设计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和拓展。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民间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民间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民间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蓝花花教案课件教案

蓝花花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并熟练运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和小华去书店买书,小明比小华多花了10元,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
2. 新课内容: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2)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3) 举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a. 3x 7 = 11b. 5 2x = 3x + 12) 小明和小华去书店买书,小明比小华多花了10元。
如果两人一共花了80元,问小明和小华各花了多少钱?2. 答案:1) a. x = 6b. x = 22) 小明花了50元,小华花了3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如“已知一个数的3倍加上5等于这个数的4倍减去7,求这个数。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蓝花花》《下甘雨》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蓝花花》《下甘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作品《兰花花》和《下甘雨》使学生感受两部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线,了解标题音乐的相关知识。
2、通过欣赏,体验交响乐魅力,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民歌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是富有生命力的音乐遗产,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情分析
1、同学们能否听出主要的乐器?以及感受到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两部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线。
3重点难点
1.交响乐器组音色的听辨
2.情绪的变化
4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民歌《兰花花》
1、师播放民歌《兰花花》并提问:播放的是哪地方的民歌?曲名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说说歌曲的题材和主要故事情节,师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板书在黑板上。
2、生看歌谱演唱歌曲,熟悉旋律。
3、师:《蓝花花》的故事也被世人传唱,改编成多种表现形式。
今天我们来欣赏管弦乐曲版的《蓝花花》。
二、新课学习(一)——欣赏管弦乐《兰花花》
(一)作品简介:管弦乐《兰花花》选自鲍元恺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24首管弦乐按地域的不同,分为《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歌》《巴蜀山歌》《江南丝竹》《太行春秋》六个组曲,《兰花花》是《黄土悲歌》中的一首。
由上下句组成的单乐段民歌。
湘教版音乐 蓝花花 课件

陕北名歌 (信天游) 过去的陕北,地大人稀,自然 条件差,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穷苦 人只有敞开喉咙唱几句信天游,才 能消除愁闷、孤独和疲乏。他们借 信天游来抒发生活中的积怨,追求 自己的生活向往。
蓝花花的故事
兰花花原名叫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 临镇街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人们给她 送了个绰号码叫“兰花花”。红军中有个战士,他与兰花花一见 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 关系。因红军奉命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 告别 。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17岁的 兰花花许给临镇后街富户任老五的的小儿子任小喜,兰花花不从, 在父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任家。结婚后的任小喜吃喝嫖赌 无所不为,后因在抢劫杀人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 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的小子生得十分丑陋, 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做 妻。兰花花在石家受尽折磨,她日夜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 神过于苦闷,终于在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24岁,留下一女一男 两个孩子。
标题音乐
忧伤 沉重 优美、轻 柔略带伤 感的情绪 受到逼迫 无奈 叹息
预示着故事 的悲剧性
赞美蓝花花姑 娘勤劳,美丽
封建势力逼迫蓝 花花嫁给“好似 一座坟”似的 “周家猴老子”。 但她不甘于封建 势力的压迫,和 封建礼教斗争。
满含同情地叹息 这位美丽勤劳农 村姑娘的命运。
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指创作时按照 标题进行构思,并要求 听众依据标题的提示去 听赏的器乐作品。
《蓝花花》的结构:再现三段式
主题
变奏
主题再现
《蓝花花的故事》分段欣赏
听赏引子部分 交流讨论:
蓝花花(精品教案设计

蓝花花(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多彩的民间故事”中的《蓝花花》。
该文是一篇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故事,通过讲述蓝花花的传奇经历,展示了民间智慧与勇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及民间文化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智慧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课文中的民间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蓝花花的勇敢与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蓝花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间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语调、停顿等。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巩固记忆。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5. 例题讲解:分析故事中的关键信息,提炼蓝花花的勇敢与智慧。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民间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蓝花花2. 主要内容:课文梗概、生字词、故事情节、民间文化3. 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蓝花花的传奇经历。
2. 答案:要求学生语言通顺、内容完整,能体现出蓝花花的勇敢与智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蓝花花湘文艺版音乐公开课精品教案

蓝花花湘文艺版音乐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花花》湘文艺版音乐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民歌风韵》中的第二节《蓝花花》。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对《蓝花花》歌曲的学唱、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蓝花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蓝花花》,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蓝花花》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以及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我国民间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特色,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蓝花花》。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b. 教师示范演唱《蓝花花》,学生跟随学唱。
c.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讲解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
d.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唱《蓝花花》,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蓝花花》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部分板书。
3. 歌曲难点、重点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蓝花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独立演唱。
2. 答案:学生在课后自行练习,下节课进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民间音乐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提升音乐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要素;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明确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听赏
第三部分:
以小提琴独奏原民歌主 题,满含同情地叹息这位美 丽勤劳的农村姑娘的命运。
第一部分: 优美轻柔的 音乐赞美着 蓝花花的勤 劳、美丽。
引子部分:忧 伤沉重的音乐 预示着故事的 悲剧性。
第二部分:强 烈的音乐奏出 了封建势力的 强势,主题音 乐的出现诉说 着蓝花花的无 奈。
蓝 花 花 的 故 事
第三部分: 同情并叹息 蓝花花的命 运。
陕北著名小吃:油泼面、碗砣、羊杂碎、油馍馍
蓝花花的故事
《蓝花花的故事》的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引子
第三部分
蓝 花 花 的 故 事
分段听赏
引子:
请同学们说一下本段音乐表 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音乐沉重、流动缓慢、 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
分段听赏
第一部分: 听一下这段乐曲的主
奏乐器有哪些?
分段听赏
第二部分:
这段乐曲用了下面哪些乐器( ) A锣B铃鼓C定音鼓D三角铁
蓝花花
交响乐
蓝花花的故事
——鲍元恺
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它是采用大 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
管弦乐器的分类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 大管
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低音提琴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