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必修一必修二生物教材抠细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 新旧教材对比(整理详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  新旧教材对比(整理详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旧教材新教材结构框架不变,微公学变为内加科“虎克”改为“罗伯的细题的改为基本的生命系统”“资”教生命系统结更“思考与讨旁栏增加增加了“知有步大肠杆菌图“蓝藻”改”“念珠由“与社考式加本章小结内容核罗减少的旁支知识点的干扰,增加了“发展,明确每养题材中干将旧教材中合对格图正文内容有将“思考与更改为旁验丹“方法二”科材是细胞内良好溶剂,养废变为量子讨论增加删减了旁栏中“食盐加碘”“细胞中化合量的问删减了“与删减了“技增加了旁栏更改正文内使得无机盐言精炼准有又增加了探删减二糖中的增加了“拟的改变了“植体子旁栏增加了“批判性思维” 正文增加了的相增加了“与讨论”问了的相关更换了海豹删减了旧教“与生活的增加了“磷区旁栏增加了醇“与生活“生物大为骨架”的知识,“糖类转有了能的举“蛋氨基酸正文氨基酸的种改联中非必需氨更“空间结改为意将“氨基酸的改“脱水缩合反应”之后,并以增加了“思“蛋蛋白质的性了“盐析”的所材的“科学前沿”正文第一段“核酸的增加了核酸(删减了DNA察在细胞中的分布”“核苷酸RNA 上 改为饼与组将“核酸的调整到较有利结的丰满了正文将“生物大为的内容调后将旧教材中无一节的最调后增加了“单多意增加了学科题第3章 旧教材新教材题是旧教材细并引入细现,并除制将对细叙史像型第二节“细胞器”部分新老教材对比1.问题探讨:本节问题探讨以我国自行研制C919飞机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研制中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类比细胞中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

其中隐含整体和局部的观念以及对细胞内各组分协调关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1科学方法——差速离心法新教材中差速离心法的原理介绍更清楚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即明确差速离心是分级分离的。

现行教材介绍差速离心时过于概括,不利于学生理解。

2.2形态、结构与功能新教材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时,着重强调各细胞器的功能,而非形态和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的新旧教材对比分析(内含教材福利)在翻过新教材后,将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2019年新版教材发生一些变化,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按教材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19版教材的知识框架分析总体上来看新旧教材的必修1思路上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相比于前一版的内容来讲基本可以适应,仅有少部分内容出现一些改编,可以说是“一删多改”而矣。

19版教材必修2相比于旧版教材而言,由原来的7章缩为6章,删掉了《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章节。

对于某些关键概念的表述和内涵上修改的更加准确,还有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

现在将新旧必修2的章节结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如下表:相关章节结构变化比较章节2019版旧版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第4章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4章第3节删掉遗传密码的破译第6章生物的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删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第6章和旧第7章以经典的进化原理为主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主旧教材必修1调整到新教材必修2 癌症加入基因突变章节归入旧教材必修1细胞生命历程章节其次更替内容说明1、删掉了'类比推理法'科学推理是建立在已知事实上的,未知的猜测,也只能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因此,第一次推理确实是类比推理,但第二次推理实质是对遗传椅子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加以猜测,这和已知没有必然联系,必然不是类比推理了。

综上,萨顿的推测有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一次是类比推理,但是第二次推理就完全不是类比推理了,只是一种想象和模拟,而且这两次推理都不是绝对合理,因此得到的猜想,从方法上说,显然都是不严谨的,因此,萨顿猜想的结果纵使完全正确,在当时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萨顿短暂的一生中,医学和机械方面的探究才是萨顿毕生的追求,遗传学并不是他主要的事业方向,萨顿假说从思想方法上,有一定程度的类比推理,也有一定程度猜测,且萨顿本人并未给出实验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教材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教材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教材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二教材知识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生物内容是最重要的,它们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有利于减轻以后的学习负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二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DNA的复制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1、材料:大肠杆菌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二、DNA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提供;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5、免疫功能( 抗体)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科学之一。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生物知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必修一和生物必修二是高中阶段生物学的重点,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两个必修课程中的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一大特征,它指的是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变化性,涵盖了生物种类的分类、生境的多样性、物种的消失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所有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具有很多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还拥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质膜、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第三章:细胞代谢与生命活动细胞是一个高度自主的微观生物体,其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吸收、转化和排泄等。

细胞代谢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如呼吸、光合作用、有机物合成等,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遗传与进化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遗传物质DNA。

DNA是生命的基础,包含了生物个体内所有遗传的信息。

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逐步演变的过程,且所有生命体系都彼此相连、共栖共生。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基础生物基础是指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和生物分子。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体系内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合物。

第六章: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调节生物体内物质运输和调节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包括食物、水分、气体、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等。

这些物质的转运和调节,对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第七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生物通过生殖来传递基因,维持物种的存在。

而生物的发育过程则包括胚胎形成、器官分化和细胞增殖等重要阶段。

第八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环境的变化,以生存的能力作为一个根本的生物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划重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划重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划重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必修1第3章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必修1第3章教材分析〗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各种化合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分子机械地混在一起时不能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当这些分子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的各种结构,才能发挥这些分子在生命中的作用。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本模块后续内容中涉及的细胞代谢、增殖与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生命活动,都是细胞各结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结果。

因此,本章内容的学习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本章教材分析一、内容结构二、编写思路本章是落实课程标准“12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的要求。

具体包括:概括细胞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为达成上述目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需要开展的活动包括: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课标学业水平的如下要求: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

本章从系统的角度,着力体现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整体性,体现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协调与统一。

1.章首页设计意图章首页以胰岛素的合成为例,通过人工化学合成与胰岛细胞生物合成的比较,说明人工合成的艰难与细胞生物合成的“轻而易举”。

细胞何以把一个靠人力完成非常艰难的工作变成得轻而易举呢?这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细胞是不是有合成胰岛素的特定结构?进而又想到,细胞中是不是有一条条“生产线”呢?一方面暗合了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分工和协作,细胞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挖空概念挖空

高中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挖空概念挖空

一、必修二课本原文填空0011.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_,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

2.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也叫自交。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

3.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________。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____。

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_______时,釆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5.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分离假设”: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____________。

6.孟德尔用___________实验验证了其“分离假设”是正确的。

7.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____________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存在,不相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孟德尔针对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提出的“自由组合假设”:F1(YyRr)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自由组合。

这样 F1 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 4 种: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

9. 孟德尔用__________实验验证了其“自由组合假设”是正确的。

10.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课本细节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课本细节整理

必修一第1丶2章细节梳理问题自检:1、系统是指?人的身体可否看做一个系统?为什么?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系统吗?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答: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人的身体是由许多器官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因此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它们有一定结构但没有生命现象。

2、人工合成病毒,是否就是人工制造了生命?为什么?人工合成支原体呢?答:不是。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且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等生命活动。

支原体是结构最简单的细胞生物,而细胞是生命系统,所以人工合成支原体就是人工创造了生命。

3、获得蛙皮肤上皮细胞的方法?答:把蛙放在无水的玻璃缸内2—3小时,待蛙的皮肤稍干后,再移入有水的玻璃缸内,。

几分钟后,蛙的部分上皮开始龟裂并脱落到水中,取一小块上皮膜用于制片,观察。

4、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的步骤?答: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5、细胞学说内容与建立过程答: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过程略,见教材)。

6、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和使用方法的区别?答:斐林试剂A液0.1g/ml氢氧化钠,B液0.05g/m硫酸铜。

双缩脲试剂A液0.1g/m氢氧化钠,B液0.01g/m硫酸铜。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等量混合。

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一毫升,再滴加B滴4滴,摇匀。

7、怎样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答:应格外注重其中必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1. 邹承鲁。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打破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

2. SARS 非典型性肺炎,由病毒引起。

3. 病毒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4. 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等】没有生命。

5. 病毒是生物的原因:能增殖。

6. 代谢类型:同化类型【自养型、异养型】、异化类型【需氧型、厌氧型{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蛔虫}、兼性厌氧性{酵母菌}】
7.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转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8. 转动反光镜、移至视野中央、转动高倍物镜【和转反光镜可互换】、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动粗!】
9. 颤藻、发菜属于蓝藻。

10. 支原体既无细胞壁也无叶绿体,是最小的细胞。

11. 细胞学说揭示生物界的统一性。

【一切动植物都是……】
12. 罗伯特胡克发现死细胞,命名了细胞。

13. 列文虎克从细菌、红细胞、精子中观察到细胞。

14. 今天人们已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

15. Si在某些细胞中含量挺多,如硅藻、禾本科植物。

16. 元素作用: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17. 检测还原糖: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在50-65℃温水的烧杯中加热约2min。

18.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片、制片【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和观察。

19.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0. 甘氨酸是最小的氨基酸。

胰岛素是最小的蛋白质。

21. 氨基酸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3. 盐析可恢复。

24. 结构蛋白、催化、调节、运输、免疫
25.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26. 细胞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

27. 不能水解的糖类是单糖。

28. 二糖必须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29. 脂质:脂肪【大分子】、磷脂【小分子,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主要成 分】、固醇【小分子,分为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对钙磷的吸收}】。

30. 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

31. 自由水作用:良好溶剂、液体环境、参与生化反应、运输
32. 蒸馏水处理,去除血红蛋白。

33.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4. 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

35.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36. 硅尘可以破坏溶酶体膜。

37. 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8.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39. 血液透析膜利用选择透过性。

40. 核膜也有选择透过性。

41.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42. 观察质壁分离,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43.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

44. 培养液中钙离子镁离子浓度增高:水稻吸水比吸收钙离子镁离子更多。

45. 欧文顿:得出结论膜都是由脂质组成的。

46. 罗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的统一结构。

47. 人鼠细胞融合:荧光标记法。

48. 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49. 糖脂、糖蛋白【即糖被】只在外侧。

50. 载体蛋白:专一性;糖蛋白:特异性。

51. 细胞膜结构特点原因: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52. 低温:降低分子的运动速率,降低酶活性。

53. CO、尿素是自由扩散。

部分小分子神经递质:胞吞胞吐。

54. 巴斯德:酵母细胞的存在引起发酵。

55.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56. 毕希纳:命名酿酶。

57. 萨姆纳:证明了酿酶是蛋白质。

58. 切赫和奥特曼:少数R N A也具有催化功能。

59. 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键不变。

60. 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61. ATP水解,放出能量,用于吸能反应。

62.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生成少量A TP。

63. 发酵:无氧呼吸。

64. 没有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5. 普利斯特里:植物有更新叶片的作用。

66. 英格豪斯:光照下成功、绿叶
67. 梅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68. 萨克斯:实验
69. 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70. 卡尔文循环
71. NaOH的扩散深度相同。

72. 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高。

73. 洋葱根尖2-3mm
74. 原核细胞无端粒
75. 自由基破坏生物膜、DN A、蛋白质
76.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凋亡
77. 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细胞坏死
78. 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79. 白细胞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
必修二
1. 核糖体沿着mRNA 移动,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2. 一个mRNA 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少量的mRNA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相同的蛋白质。

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4.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 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6.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7. 交叉互换主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
8.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

9.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10. 放入卡诺试液以固定细胞形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冲洗,然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1. 授粉意义:花粉萌发产生花粉管。

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13. 诱变育种优点: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缺点: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14. 不同生物的DNA相似,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15. 拉马克:用尽废退、获得性遗传
16.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8. 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19.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