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体与其磁场的剖面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磁性材料磁性与磁场的关系

磁性材料磁性与磁场的关系

磁性材料磁性与磁场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磁性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磁性材料是指能够被磁场所吸引或排斥的物质。

磁性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性质,其产生和变化与外界磁场的关系密切。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性材料的磁性与磁场的关系。

磁性材料的分类磁性材料可分为铁磁材料、亚铁磁材料和顺磁材料三类。

铁磁材料是最常见的一类磁性材料,如铁、镍、钴等。

在无外界磁场作用下,铁磁材料可以自发地形成磁矩,其磁矩的方向与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相一致。

当外界磁场施加在铁磁材料上时,材料内部磁矩的方向会发生调整,从而形成一个宏观磁化强度。

亚铁磁材料的磁性介于铁磁材料和顺磁材料之间,如氧化铁。

亚铁磁材料的磁矩在无外界磁场作用下并不自发地形成,但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其磁矩几乎与外界磁场一致。

顺磁材料的磁矩方向则与外界磁场呈现相反的趋势,如氧化铜。

当外界磁场作用在顺磁材料上时,材料内部的磁矩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的调整。

磁性材料与磁场的相互作用磁性材料与外界磁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磁场的存在使得磁性材料内部的磁矩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磁化强度。

当处于外界磁场中的磁性材料内部各部分的磁矩方向一致时,材料的磁化强度最大,此时磁性材料处于饱和磁化状态。

而当磁矩方向与外界磁场相反时,材料的磁化强度最小,处于磁矩消失状态。

此外,磁性材料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还会产生磁导率、磁阻、磁感应强度等磁性参数的变化。

磁导率是指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程度与磁场强度之比,而磁阻则是材料抵抗磁场穿透的能力,磁感应强度则是磁场在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磁性材料的应用由于磁性材料与磁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可控性强的磁性特性,使得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首先是电子领域,磁性材料常用于制造磁存储装置、磁传感器以及电子元件等。

磁存储装置如硬盘、磁带等都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来进行信息的保存和读取。

其次是电力行业,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使其成为电机、变压器和发电机等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第一章 磁法勘探习题与解答(共8题)1、什么是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解答:地磁场T 是矢量,研究中令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

地磁场 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X ,东向分量为Y ,铅直分量为Z 。

T 在xoy 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 ,H 的方向即磁北方向,H 与x 的夹角(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为磁偏角D (东偏为正),T 与H 的夹角为磁倾角I (下倾为正)。

X 、Y 、Z ,H 、D 、I ,T 统称为地磁要素。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

图1-1 地磁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各要素间以及与总场的关系如下:222222T H Z X Y Z =+=++, cos X H D =, sin Y H D =⋅cos H T I =⋅, sin Z T I =⋅, tan /I Z H =, arctan(/)I Z H =tan /D Y X =, arctan(/)D Y X =2、地磁场随时间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解答: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地球内部场源缓慢变化引起的长期变化;(2)地球外部场源引起的短期变化。

其中长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磁矩减弱:地心偶极子磁矩正在衰减,导致地磁场强度衰减(速率约为10~20nT/a )。

磁场漂移:非偶极子的场正在向西漂移。

(且是全球性的,但快慢不同,平均约0.2o/a )。

短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平静变化:按一定的周期连续出现,平缓而有规律,称为平静变化。

地磁场的平静变化主要指地磁日变。

扰动变化:偶然发生、短暂而复杂、强弱不定、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就消失,称为扰动变化。

地磁场的扰动变化又分为磁暴和地磁脉动两类。

3、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特征,对磁法勘探有何意义?解答:在实际磁法勘探中,一般工作周期较短,主要关心的是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即地磁日变化、磁暴以及地磁脉动。

在高精度磁测中,地磁日变化是一种严重干扰,一般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过程中设有专用仪器进行地磁日变观测,以便进行相应的校正,称为日变改正。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 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

勘探地球物理概论(二)重力勘探1. 熟悉地球重力场模型2. 了解重力测量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矿)石密度4. 掌握重力异常数据处理方法5. 熟悉重力资料解释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三)磁法勘探1. 熟悉地磁要素及地磁场的解析表示2. 了解磁法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 熟悉常见岩石磁性特征4. 掌握磁异常各分量转换方法及简单形体磁异常解释方法(四)电法勘探1. 掌握岩石电阻率的测定方法,熟悉电阻率剖面法、测深法基本装置类型2. 了解岩石的自然极化特性,熟悉常见自然极化电场特点及自然电场法的应用3. 了解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熟悉激发极化的频率特性、时间特性及其应用4. 掌握电磁法的理论基础,熟悉电磁测量剖面法、测深法的分类特点及应用(五)放射性和地热勘探1. 熟悉放射性现象及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基本特点2. 了解放射性测量方法原理3. 熟悉地热学中的常见物理量含义及岩石热物理性质4. 了解地球热结构特点,掌握大地热流密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复习资料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物探”):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地热勘探。

应用物探方法所必须具备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必须具有较明显的物性差异;2.探测对象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即其大小相对于埋藏深度必须有相应的规模),能产生在地面上可观测的地球物理异常场。

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有效异常场必须足够小,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进行异常的识别。

物探的多解性:物探资料往往具有多解性,即对同一异常场有时可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地质解释,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球物理场场论自身局限性所造成的。

且不可避免。

产生多解的原因:(1)数学解的不稳定性(2)观测误差(3)干扰因素(4)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所带来的观测数据中“信息量”的不足物探工作:先局部后整体第一章: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以研究对象与围岩存在着密度上的差异为前提条件的。

磁学中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分析

磁学中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分析

磁学中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磁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磁场、磁性材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磁学中,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本文将对这一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基本概念。

磁化强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磁性物质所具有的磁性。

当外加磁场作用于磁性物质时,磁性物质内部的微观磁矩会发生定向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宏观的磁化强度。

而磁场强度则是指磁场的强弱程度,它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在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对应关系,即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等于磁导率。

磁导率是描述磁性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磁场在磁性材料中的传播能力。

具体而言,磁导率等于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即M/H。

这个比值可以理解为磁性物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

当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越强,磁导率就越大,磁性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就越强。

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在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外加磁场作用于磁性材料时,磁化强度会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饱和磁化强度。

饱和磁化强度是指磁性材料在饱和状态下所具有的最大磁化强度。

当磁场强度继续增加时,磁化强度不再增加,达到了饱和状态。

这是因为在饱和状态下,磁性材料中的所有磁矩已经定向排列,无法再进一步增加。

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对应关系还可以通过磁滞回线来描述。

磁滞回线是描述磁性材料在磁化过程中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在磁化过程中,当外加磁场强度从零开始增加时,磁化强度也会随之增加,形成一个上升的曲线。

当磁场强度减小时,磁化强度不会立即跟随减小,而是形成一个下降的曲线。

这是因为磁性材料中的磁矩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排列,但在磁场减小时,磁矩并不会立即恢复到无序排列的状态,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

这种现象称为磁滞。

总结起来,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磁性体磁场正演

磁性体磁场正演

§3、规则形体的磁场
薄板状体
薄板状体可看作是厚板的特殊 情况。在磁法中“厚”与“薄”也 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一定限度 内当板状体的b<<h 时,称其 为薄板,反之为厚板。 厚板与薄板的剖面曲线形态类 似。薄板的磁场表达式可从厚 板的磁场表达式简化导出。 厚板状体可以看作薄板状体组 合而成,薄板的异常窄,幅值 小,而厚板异常宽,幅值大。
H ax
μ 0 M s • sin α rB ln = 2π rA
μ 0 M s • sin α Za = (Δϕ ) 2π
§3、规则形体的磁场
倾斜磁化板状体磁场
斜磁化指板的侧面与磁化强 度Ms斜交的情况,γ≠0 斜交磁化厚板的顶面、底面 和侧面都要出现磁荷。 斜交磁化无限延伸厚板磁场 Za图形随磁化倾角:
x = 0, Z a⊥ = Z a max H a⊥ = 0 μ0 2ms = 4π R 2
规则形体的磁场
四、水平圆柱体
通常将自然界中延深和宽度都比较小,沿走向很长 的磁性体看作水平圆柱体。 一.水平圆柱体的磁场表达式: 若为垂直磁化,即is=90°,或I=90°时:
μ0 ms ( R 2 − x 2 ) Z a⊥ = 2π ( x 2 + R 2 ) 2
磁性体磁场正演
规则形体的磁场
球体的重力异常:Δg = GM
h (x + h )
2 2 3 2
规则形体的磁场
球体的重力异常:Δg = GM
h (x + h )
2 2 3 2
磁异常垂直分量 Z a
qm h : Z a = 4π 2 2 3 2 (x + h )
规则形体的磁场
一、单极的磁场(顺轴磁化、无限延深柱体)

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研究图文

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研究图文
研究结果
根据剖面磁测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地热资源的形态、厚度和分布情况,为地热资源的勘 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剖面磁测还可以用于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建立了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理论模型,为磁性体形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在解释磁性体形态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 持。
结果展示
通过绘制剖面图、平面图、立体图等方式展示磁性体的形态和分布 特征。
定量分析
利用磁性体的物断其成因和演化历史。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方法和效果。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提高解释精度、实现三维反 演、发展智能化解释技术等。
研究目的和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 态,揭示地下矿体分布和地质构造特征。
研究内容
建立剖面磁测定解释模型;
研究磁性体形态反演方法;
分析解释结果,评价矿体分布和地质 构造特征;
探讨剖面磁测定在地质找矿和资源评 价中的应用前景。
01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积极探索新的观测技术和数据 处理方法,提高剖面磁测定量解释磁性体形态的精度
和效率。
04
加强与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的联合应用,如重力、电磁 等方法,形成多方法、多参数的综合解释体系,提高 地球物理勘探的整体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
实验区域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或已知磁性体分布区 域作为实验区域。

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磁铁是一种可以吸引金属物质的材料,其背后的磁性原理一直以来都令人着迷。

那么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本文将通过实验以及理论探讨,深入研究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磁性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磁性强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磁体所具有的磁性,通常用矢量表示,其大小与磁体中的磁矩有关。

而磁场强度是指单位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磁场强度,它是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一个物理量。

为了研究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设计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磁场强度下磁铁的磁性强度,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测量磁场强度,使用万用表或磁场传感器测量磁性强度。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保持磁铁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仅改变所加电流的大小以改变磁场强度。

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当磁场强度增加时,磁性强度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这种线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当磁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一定值后,磁性强度就不再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继续增加。

这是因为当磁场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磁铁的磁矩已经被完全排列,无法再增强。

除了实验方法,理论分析也可以用来研究磁性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安培定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在均匀磁介质中,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为B = μH,其中B是磁性强度,H是磁场强度,μ是磁介质的磁导率。

不仅如此,磁铁的磁性强度还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磁导率和饱和磁化强度,从而影响磁铁的磁性强度。

一般来说,铁、钴和镍等金属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它们在磁场中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而铝、铜等非磁性金属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磁性。

总结起来,磁铁的磁性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研究

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研究

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研究磁力是指磁铁吸引或排斥其他物体的力量,而磁场强度则是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磁铁靠近铁磁物体来观察磁力的变化。

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对铁磁物体的吸引力与磁场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磁铁产生的磁场强度越大,吸引力也会相应增加。

这一实验结果与安培定律相一致。

安培定律指出,磁场强度与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由于磁铁中存在电流,因此安培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磁力的定义来解释。

根据定义,磁力是由磁场对磁性物体产生的力量。

而磁场强度则是表示磁场的强度。

因此,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磁力 = 磁场强度 ×磁性物体的磁化强度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当磁场强度增加时,磁力也会相应增加。

这个公式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磁铁对铁磁物体的吸引力随磁场强度增加而增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磁铁的形状和尺寸、磁性物体的距离等都会影响磁力的大小。

此外,磁铁的磁化强度也会影响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磁化强度是指磁性物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的程度,磁化强度越大,磁力也会相应增大。

总结来说,磁铁的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磁力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一关系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进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磁铁吸引铁磁物体的力量与磁场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而理论分析则表明,磁力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磁力的定义和安培定律来解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磁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磁铁的磁力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磁力和磁场强度的研究对于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性体与其磁场的剖面对应关系
磁性体的△T剖面曲线有三种基本形态:两侧无负异常的△T曲线、一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和两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

(1)两侧无负异常的△T曲线。

其极大值对应原点。

这种剖面异常特征可作为判定磁性体顺层(或顺轴)磁化且向下无限延深的标志。

(2)一侧有负异常的△T曲线
斜磁化无限延深板状体的△T剖面曲线为一侧有负值的曲线。

△T曲线不对称,原点位于△Tmax和△Tmin之间;负值位于Ms穿出板面的一侧。

曲线的不对称性决定于γ(=α-is)角的大小;角愈大,曲线愈不对称。

当磁性体呈南北走向时,Ms垂直向下。

可根据△T曲线的陡缓判定板状体的倾向。

(3)两侧有负值的△T曲线
剖面曲线两侧出现负值,是磁性体下延深度不大的表现。

如球体、有限延深的柱体和板状体、水平圆柱体等,其△T剖面曲线一般都是两侧出现负值。

有限延深磁性体的截面为轴对称形的,如球体、水平圆柱体和直立板状体等。

在垂直磁化情况下,其△T曲线为两侧有负值的对称曲线;并且其极值对应原点。

若为斜磁化,△T为非对称曲线,原点位于二极值点坐标之间。

顺层磁化有限延深板状体,在板体倾向一侧负值较强;对有限延深、倾斜且斜磁化的板状体,其曲线的非对称性不仅与γ角有关,还与磁性体下端的位置有关。

磁性体与其磁场空间等值线的对应关系
在磁性体的不同高度上,△T的正值范围和△Tmax的位置均不同;不同形体其磁场随高度的减小程度也不同。

当磁性体的埋藏深度增大后,不同形态磁性体的异常特征变得不明显;但是对下延到接近磁性体顶部的△T 曲线,磁性体的形态在异常特征上就反映得较清楚。

△T受斜磁化影响比Za大,二度体Ta异常不受斜磁化的影响
同一个二度体,如is=45&ordm;的△T曲线,相当于is=0&ordm;时的Za曲线,这表明△T受斜磁化影响比Za大。

根据上述关系,可以用有效磁化倾角的Za曲线代替有效磁化倾角为is的△T曲线。

三度体情况不存在此种简单关系。

还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二度体的总磁场不受斜磁化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