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 在生活中成长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园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园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一段无忧无虑、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时期。
作为家庭教育之外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扮演着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角色。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体验到快乐与关爱。
一、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快乐是孩子们成长的良好动力,也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动力。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应该积极向上、活泼有趣。
老师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长。
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多元化的课程安排,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幼儿园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孩子们在幼儿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与老师和同伴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因此,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孩子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
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合唱比赛、运动会、亲子游园等,可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幼儿园要营造和谐宽容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幼儿园是一个培养多元智能的场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满足孩子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体育、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通过开设各类兴趣班、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幼儿园是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他们成长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要注重营造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教育孩子们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鼓励孩子们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
在食品安全方面,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培养孩子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园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幼儿园要注重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培养友爱的人际关系、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同时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把握生活中幼儿的兴趣点和成长点

把握生活中幼儿的兴趣点和成长点因做操器械需要更新,于是给孩子布置了作业-----早操器械制作。
我们发动家长收集QQ星饮料瓶,里面放入谷类,一摇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这样,一个摇铃就此完成。
第二天,孩子们把自己的“宝贝”都带到了幼儿园,任务完成的不错,大家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有几个孩子拿着自己心爱的“伙伴”玩了起来,对它们发出的声响着了迷,其他幼儿也对这变幻莫测的声音所吸引,加入进来,拿出自己的“伙伴”一阵狂摇,顿时教室里噪杂起来。
有的还拿着自己的瓶子使劲敲打桌子。
当我从洗手间回到教室时,配班教师正在顾此失彼的制止他们。
小家伙们见我进来,敲得更加起劲了,我正想制止他们,但看着他们玩的这么高兴,决定让他们放纵一下,可是噪音太大。
于是我捂住耳朵,假装害怕的样子,说:“哎呀!声音太大了,我的耳朵疼,瓶子也累了!咱们让让瓶子休息一下吧!”听我这么一说,摇晃的声音顿时轻了下来。
我接着问:“咦!奇怪!瓶子休息了,声音去哪了?”我的话引起了孩子的兴趣。
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围绕着“会唱歌的瓶子”展开了探索、讨论。
《会唱歌的瓶宝宝》的科学探索营运而生。
而这节主题是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课,作为教师是制止幼儿的探索行为,等待下周按部就班的照常开展呢?还是顺应幼儿的兴趣,大胆打破计划,调整内容,调整时间和进度,因势利导?《指南》“实施把握的几个方面”指出:理解幼儿学习方法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指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过:“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应思考:这个教材在什么时间进行最合适,用什么形式更高效,把孩子活动还原成生活,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和共鸣。
在本案例中《会唱歌的瓶宝宝》是我预设的活动,而幼儿在活动计划实施前就自发的对瓶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幼儿园生活情境化教学案例:生动体验,快乐成长

幼儿园生活情境化教学案例:生动体验,快乐成长幼儿园生活情境化教学案例:生动体验,快乐成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富有生活情境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参与实际活动中学习,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幼儿园生活情境化教学的具体案例,了解幼儿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是如何生动体验,快乐成长的。
1. 早操晨练: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早操晨练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通过指定主题文字“早操晨练”,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跳绳、游戏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学会了合作、团队精神等价值观念,在快乐中成长。
2. 植物种植: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境化教学案例是植物种植。
在幼儿园的小花园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培育、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学习了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样的生动体验,无疑将给他们带来快乐成长的体验。
3. 主题手工制作:在幼儿园的手工课上,老师们经常会根据不同主题来组织手工制作活动。
比如在指定主题文字“主题手工制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工艺品,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还学会了耐心、细致等品质,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成长了起来。
幼儿园生活情境化教学通过多种创设生动情境的案例,让幼儿在实际的活动中学习、体验,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快乐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我对这样的教育模式表示认同和支持。
通过这些生动的情境体验,幼儿不仅能够在快乐中成长,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丰富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品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以后的教育中,能够更多地重视情境化教学,给孩子们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园中生活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园中生活,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教学价值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园中生活,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让幼儿在园中生活更加健康快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如饮食、运动、个人卫生等;2.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如灵活性、耐力、协调性等;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梳理头发、洗手等;4.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勤洗手、多喝水等;5.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主要设在幼儿园室内和室外,包括:操场、教室、卫生间等。
四、教学准备1.准备教具和材料,如体育器材、生活用品、游戏道具等;2.准备幼儿的换洗衣服、毛巾、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3.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如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案、备课等;4.安排好教学时间和教学人员。
五、教学介绍教师首先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引导幼儿参与课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六、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健康知识的传授;2.体育运动的锻炼;3.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4.生活常识的学习。
七、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相关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
3.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
八、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思考健康的重要性。
2.知识传授环节:教师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幼儿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如如何洗手、刷牙等。
3.体育运动环节:教师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让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生活常识环节:教师通过日常生活情境的模拟,让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如如何正确穿脱衣服、梳理头发等。
5.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
幼儿生活能力指导

幼儿生活能力指导:
幼儿生活能力指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领域,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幼儿生活能力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定时进食、饭
前便后洗手等。
这些习惯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渐养成,并且需要家长坚持监督和提醒。
2.培养自理能力:幼儿需要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穿脱衣服、洗脸洗
手、上厕所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培养社交能力:幼儿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
与同龄孩子玩耍,并教导他们分享、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等社交技巧。
4.培养创新能力:幼儿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新事物和探索周围环境。
家长
可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幼儿尝试和探索。
5.培养安全意识:幼儿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不接触危险物品、不乱跑乱跳等。
家长需要向幼儿讲解安全知识,并教育他们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幼儿园作为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是指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健康成长,我们在下面谈谈我们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生活习惯在幼儿园期间,我们将首先重视生活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需要学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规律和适当的膳食。
睡眠是身体健康的第一步,预防睡眠不足对身体和智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的教师将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让孩子熬夜玩耍影响正常的睡眠时间。
在饮食方面,我们会为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餐品,并配合孩子食欲的变化,适当调整食谱。
同时,在餐食过程中,教师们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身体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是成长的基础。
我们计划通过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带领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
我们将鼓励每个孩子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有选手或比赛等方式参加各类比赛。
我们将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和远足,让孩子们更多的接触自然,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智力,让他们拥有快乐而又健康的成长。
三、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将重视个人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带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手洗习惯,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环境卫生幼儿园也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将采用各种方法保持教学环境的卫生。
我们需要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室、饭堂、卫生间等设施进行卫生清洁,防止细菌的滋生。
同时在季节的变化中,我们将为孩子们做好保暖工作,并加强空气流通,保证孩子在干净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五、安全教育在校园安全方面,我们将开展相关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幼儿园成长新时代: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幼儿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时代。
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也需要随之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帮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成长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今天,我将和大家共享一份深入探讨幼儿园成长新时代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
一、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通过户外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的理念,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主动参与的态度。
2.组织一些小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感受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孩子们探索和发现的能力,鼓励他们乐观向上。
二、多元化的资源整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资源愈发多元化,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广泛。
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需要更好地整合多元化的资源,为孩子们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1.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音乐、绘画、手工等,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搭建情景模拟环境、开展角色扮演等,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乐趣。
三、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在新时代,生活技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要注重对孩子们生活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获得更多的实用知识。
1.引导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比如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等。
2.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四、家园合作共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要更加注重与家长的合作共育,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1.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情况。
2.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共同商讨更好的成长方案。
在新时代,幼儿园的生活成长主题教学方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以及积极与家长合作共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信心,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提供适当的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引导积极参与家务活动等方面。
一、提供适当的环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环境的创设开始。
为了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家长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
首先,创设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卫生习惯,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提供必要的生活工具和材料,如餐具、水杯、手巾等,让幼儿有机会亲手体验相关的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主选择、自己决策,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
首先,制定规则和规范,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其次,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鼓励幼儿按时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如整理玩具、洗手、刷牙等,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同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引导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家务活动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家务活动,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生活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从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家务活动开始,如整理玩具、摆放物品、洗碗等,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家务活动,给予幼儿典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总之,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与生活之中。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
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幼儿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把教育活动同幼儿现实结合起来。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晨间锻炼、用餐、就寝、散步、日常劳动等都是与生活直接关联的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身体的发展、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因此,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
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现实生活具有对课程内容的渗透作用、综合作用,生活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生活活动中包含了许多领域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生活卫生习惯
最近,我班小朋友洗手时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孩子边洗手边玩水,有的甚至洗完手后不关水龙头。
每次我总是提醒:“把水龙头关紧!”但稍没看住,水管的水就流着。
针对这种现象,我以小水管的口气对孩子们说了自己的“烦恼”。
当我说到“小水管不爱说话了,只会滴滴答答地流眼泪,”教室里安静极了,仿佛真的听到了小水管的哭声。
趁此机会,我问孩子:“小水管为什么滴滴答答地流眼泪?”小朋友们都使劲的举手,争着发言。
有的说:“有个小朋友洗完手就走了,所以小水管哭了。
”有的说:“那个小朋友洗手后不关水龙头,小水管就流泪了。
”孩子们一下都明白了小水管哭的原因。
我接着又问:“怎样才能不让小水管哭呢?”孩子们又争着说开了……听着他们的回答,我感到小水管的话已深深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后来,孩子们洗完手真的都使劲地拧紧水龙头。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用拟人化的手法给孩子讲道理,更接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常常是因为成人的疏忽大意或简单处置而顽固发展以至恶性循环的。
我们要在生活中把握教育时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中
“老师。
请您帮我系鞋带。
”“老师,请您帮我拉上拉链。
”这一声声求助,常常出现在幼儿起床时或入厕后。
每到这时,我就要忙前忙后,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
一天下午起床后,我正忙着放桌子,只觉得身后有人跟着我,回头一看是丹丹。
她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怯怯地说:“周老师,您帮我拉一下背后的拉链。
”我边拉边问她:你为什么不让云云帮你拉,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她不管。
”丹丹脱口而出,“真的吗?”我很惊讶。
第二天起床后,丹丹又站到我跟前。
我把她拉到身边说:“我给你出个主意,保证云云会帮你。
”她睁大眼睛,似乎对后面的话很感兴趣。
“
下次穿衣服时,你先帮她拉背后的拉链,好吗?”第二天下午起床后,在我的暗示下,丹丹主动帮云云拉拉链,云云很高兴。
云云刚想走,当看到丹丹背后的拉链还没拉,就主动说:“我帮你拉。
”
等幼儿回到活动室后,我表扬了丹丹和云云,夸她们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希望小朋友都向她俩学习,我告诉幼儿,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要学会帮助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到了自己也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来帮助你。
在这件事中,我有意识的运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幼儿主动尝试与同伴协商、沟通,互相帮助,
借助以点带面,激励全班幼儿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在集体环境中,教会儿童互相之间如何交往是非常有意义的。
尤其是独生子女学习与他人交往更是非常需要。
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要有意义地培养儿童这方面的能力,鼓励儿童与伙伴交往,包括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
儿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摸索出如何与他人交往的道理来。
三、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的语言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环境,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一天下午,我一个人带班,正准备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活动,确发现浆糊不够,而我又不能丢下这一大帮孩子去领浆糊,否则很容易出事故。
于是,我试着叫孩子们帮我去领。
谁知。
我刚一开口,就有好几个孩子争着说:“老师,我知道刘老师那有浆糊,我帮你去拿。
”我在他们当中挑了一个平时较能干的洋洋小朋友,请他帮我去领。
不一会洋洋就高兴地举着一瓶浆糊跑进来:“老师,我拿到了。
”
从这以后,我就经常利用孩子特别愿意帮老师做事这一特点,让他们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诸如,向邻班的老师借点教具,还书给某某老师等等。
孩子们可乐了,完成任务特别认真。
后来,我还专门叫那些胆小一些的幼儿帮老师做事情。
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有一种成就感,还学会了交往,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幼儿探索的火花,鼓励他们尝试
在生活中,孩子们对许多事情的好奇心是稍纵即逝的,他们在摆弄或操作中也许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没有成人的鼓励与指导性的语言的帮助,很有可能中止其活动,这时就需要老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些举动,用语言和材料去启发或引导,鼓励他们继续完成活动。
有一次我们小班小朋友在玩绉纸做的“流星火球”时,绉纸碰到了带有露水的草地,一下子孩子们的手被染红了,许多小朋友都叫了起来:“老师,纸头上的红颜色跑到我手上来了。
”我见了,说:“是吗?”“真的,真的,老师您看呀!”孩子们边说边用绉纸不停地往手上印,看到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就让孩子们展开玩颜色的游戏呢?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绉纸、小瓶子、水,鼓励他们让水变得有颜色,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与试验,又发现两种不同的颜色的水混在一起回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现象。
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不断尝试与探索,他们知道了有关颜色的许多秘密,孩子们的知识得到了拓展。
我们要抓住孩子们的疑惑,鼓励他们去尝试和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老师始终鼓励还子去试试,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再试试,看还会发现什么,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停地去尝试、探索,在自己的感知过程中,几提高了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又不断认识了新事物。
五、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
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体验自然带来的美。
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的多。
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幼儿欣赏荷塘、园林、田地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我们还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幼儿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
利用地方特有的原材料开展手工活动,春天有成熟的麦穗、新鲜的蔬菜;夏天有成熟的玉米,新鲜的莲藕;秋天有各种水果……其次我们设计了有关的美术活动。
如:在“可爱的小鸡”,活动中,幼儿找来土豆、生姜、洋花萝卜、小西红柿等。
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鸡。
活动中,幼儿面对自然材料,有意识地展开联想。
这样做既能让幼儿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引发联想,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对幼儿来说,无论是幼儿园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有序的生活形式。
幼儿园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都是为幼儿创设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是对幼儿最为适宜的生活。
对幼儿来说:其生活可从幼儿园家庭出发,向社会、向国家、向世界、向人类所能及的空间不断得延伸,但真正适合并能引发幼儿兴趣的还是最贴近的、最现实的、最感性的生活。
另外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生活空间、生活内容应有所不同,要将生活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就必须从幼儿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幼儿所处的特定生活背景出发,对生活内容、生活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控、使之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