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三篇)

常见职业危害的三大类别及防护一、生物危害1. 传染病危害: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空气飞沫、接触、食物污染、水源感染等途径传播,对工作者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身着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携带消毒洗手液等。
- 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
- 健康监测,如定期体温检测、体检等。
2. 动植物危害:在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如蛇、蚊子、老鼠等。
同时,也会接触到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植物。
防护措施:- 身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穿戴紧密的工作服、戴上防护手套等。
- 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了解哪些动植物具有危害性,并学会正确处理遭遇危险情况的方法。
- 在作业区域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者注意危险动植物的存在。
- 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对动植物危害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3. 病原菌危害:在医疗保健行业、实验室工作中,接触或处理含有病原菌的样本或文化液时,工作者可能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如埃博拉病毒、沙门氏菌等。
防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手套等。
- 遵守有关病原菌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处理和处置样本、文化液等。
- 做好消毒与清洁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 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病原菌危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物理危害1. 红外线与紫外线辐射危害:在一些行业,如电子制造、焊接、灯光舞台等,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从而对眼睛、皮肤等进行损害。
防护措施:- 戴上适合的护目镜或防护面具,确保眼部和面部的安全。
- 身着防护服,尽量遮挡皮肤,减少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 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 定期接受眼部和皮肤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噪声危害:在一些行业,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航空维修等,可能会接触到高强度的噪声,对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在工作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需要了解常见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噪声对人的危害及其防护噪声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的机械波,超过一定强度和时间范围内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耳蜗、听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反应迟缓等病症。
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的神经、心理、生理功能和工作效率。
为了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采用环保材料制造隔音材料,减少噪声的传播;•在开工前,应对现场噪声进行测量,对超过规定标准的噪声进行治理;•尽量远离噪声区域;•穿戴防噪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
化学危害对人的危害及其防护化学危害是指在操作化学制品时,人体受到有毒、有害或者刺激性物质威胁而引起的身体病变,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会引发癌症。
为了减少化学危害对人体的危害,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有害或刺激性物质时应切实做好小样实验,确认操作规程,准确掌握操作流程;•开展必要的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员工对化学危害的认知。
•强制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碾压的鞋子和服装、呼吸面罩等,避免吸入有毒气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做好室内(环境)通风、交通、分类储存和处理等各项管理措施。
物理因素对人的危害及其防护物理因素对人的健康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如照射、电磁辐射、振动、低温、高温等因素,这些物理因素的直接危害是对工人的身体机能和体力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引起人体的一系列病症或者损伤,并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为了做好物理因素的防护工作,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对环境进行定期测量和评估,确保各类物理因素的值不超过相关标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物理防护措施,降低物理因素对人的损害;•对经常涉及到物体振动和摆动的工作岗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和危害程度;•食堂、休息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做好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各项工作管理,营造良好的劳动保护环境。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过,工作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收入和成就感,却也隐藏着不少“危害因素”。
今天,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些职业危害因素和怎么防范它们,毕竟,保护自己可是头等大事嘛!1. 职业危害因素1.1 物理因素首先,咱们得说说物理因素。
你知道吗?很多工作环境里,噪音、温度、光照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工地上的施工噪音,那简直像是在给你耳朵开派对!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力可能就得“打个大折扣”。
所以,要是你在这样的环境工作,记得戴上耳塞哦,别让耳朵受委屈。
然后说说温度,有些地方像个火炉,有些地方则像冰箱。
没错,极端的温度都能让我们“叫苦连天”。
如果你是做室外工作的,夏天别忘了喝水,保持水分,不然可就真的会“中暑”,让人心里想“今天真不应该出门”。
而冬天呢,穿厚衣服是必须的,毕竟谁也不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1.2 化学因素再说说化学因素。
这方面就比较棘手了。
有些工作需要接触到各种化学品,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比如,实验室里的化学试剂,虽然听起来很酷,但处理不当可就要出大事了。
为了保护自己,建议穿好防护服,戴上手套和口罩,安全第一啊,千万别贪图方便,搞得自己像个“试验品”!当然,有些工作会产生有害气体,比如焊接或是喷涂的行业,真是“提心吊胆”。
这时候,通风很重要,像是在做饭的时候开窗,确保空气流通,别让有害气体把你“围剿”了。
要是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一些空气净化器,给自己创造个“清新环境”。
2. 职业心理因素2.1 工作压力说到心理因素,压力绝对是个大问题。
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让人感觉“快被压垮”。
长时间的高压工作不仅让人疲惫,甚至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遇到压力的时候,记得要适时放松自己,去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比如打球、听音乐,甚至是看一部搞笑的电影,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有时候,跟同事聊聊天、吐槽一下工作中的小烦恼,也是一种不错的释放方式。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选用无毒、低毒、无害的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选用无毒、低毒、无害的原辅料,减少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2.优化工艺流程:对于可能产生危害的工艺,应优化其流程,降低危害风险。
比如,在一些有害气体的生产流程中,可以改变工艺条件,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
3.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减少其排放量。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封闭式生产设备,控制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
4.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应具备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防止工人因操作不当而受伤。
二、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工人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在有毒气体环境中,应佩戴防毒面具;在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2.培训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
3.定期体检:企业应定期为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早期症状,确保工人的健康。
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长期过度劳累会增加工人患职业病的风险。
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少工人的劳累程度。
1.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明确危害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职业危害监测: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的危害物质浓度和工人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推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4.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培训:企业应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增强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能力。
总之,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涉及到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个人防护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中的职业危害防护与个人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中的职业危害防护与个人防护措施随着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人们对职业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在各行各业中,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员工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
本文将重点探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中的职业危害防护与个人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防护的重要性职业危害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噪音、振动等)、生物因素(微生物、病毒等)等。
职业危害对身体健康以及工作效率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职业危害防护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职业危害防护的原则1. 预防优先:在职业健康管理中,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了解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提前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伤和职业疾病的发生率。
2. 控制风险:在制定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员工接触危险因素的风险。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工作区域隔离、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等。
3. 综合管理:职业危害防护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协调。
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确保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贯彻执行。
三、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用于减少接触危险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和危险因素的不同,员工应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防护手套等。
2. 定期体检: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存在和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
3. 健康宣教:通过向员工提供相关职业健康知识,提高其对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个人防护能力。
4.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适当的工作和休息安排有助于减少职业疲劳和压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四、职业危害防护在不同行业中的实践1. 医疗行业:医疗行业中,职业危害包括接触化学药品、受病菌感染等。
医院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危害和劳动防护的区别

职业危害和劳动防护的区别职业危害和劳动防护是与工作和劳动相关的两个概念。
职业危害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危害,包括职业病、工伤和职业性心理问题等。
而劳动防护则是指为了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一、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由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工作内容等产生的对劳动者的危害。
职业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在有害的工作环境中或从事一些高风险工种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比如,矿工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和粉尘中可能导致煤工肺;电焊工长期暴露在强光辐射下可能导致电焊眼等。
2. 工伤:工伤是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伤害。
比如,建筑工地上由于高空坠落导致的骨折、切割机操作不慎导致的手指被割伤等。
3. 职业性心理问题:职业性心理问题是工作压力、工作强度过大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失衡和心理疾病。
二、劳动防护劳动防护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劳动防护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环境改善:劳动防护的第一步是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和条件。
比如,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某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的职业危害,劳动者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耳塞、安全帽等,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同时,还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相关的培训,教会他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 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雇主应该对劳动者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护知识、工伤事故预防、急救措施等。
4. 健康监测:对于特定的职业危害,雇主应该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病筛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劳动者身体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职业病是指人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受到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因此,保护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与发展,防范职业隐患,成为了重要的社会任务。
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危害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影响。
下面将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身体方面职业病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硅肺等。
2.皮肤疾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
3.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4.放射性疾病:如放射性肺癌、骨髓瘤等。
5.听力损伤:如噪声耳聋。
心理方面职业病对人体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衰弱:由于长时间工作压力过大,人们会出现疲劳、失眠、情绪低落等情况。
2.失常心理:长期受到职业病的影响,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失常的心理问题。
3.工作负担加重:职业病会促使职业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压力,从而使得工作负担加重。
防护措施关于职业病的防范,除了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外,采取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下面将就具体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
身体方面的防护1.呼吸系统防护: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应该戴好防护口罩。
2.皮肤照护:应该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在操作中与有害物质接触。
3.中毒防范:使用中环境监测器、做好通风补氧等措施。
4.听力保护:佩戴耳塞或耳罩。
心理方面的防护1.放松心态:工作之余,进行一些适应个人爱好的活动,缓解工作压力。
2.培养爱好:工作之余,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减轻工作心理负担。
3.面对心理问题时,及时就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总结职业病是对职业人员身心健康的威胁。
在进行工作时,我们不能只关注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要非常注重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常见的相关疾病包括:肌骨失调、职业性哮喘、接触性皮炎、眼、鼻咽 炎症、肺、鼻咽和膀胱癌、以及噪声引起的失聪。另外,工人由于吸入 加热塑料时产生的烟雾、金属粉尘、铅雾、皮革粉尘、羊毛粉尘及诸如 二甲基甲酰胺之类的有毒溶剂,可能会患上相关职业病。
1.肌骨失调:服装生产过程工作单调重复、速度高,通常关节姿态僵 硬,使工人容易患颈部、上下肢及背部肌骨失调症。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 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
7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
19
三、制鞋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制鞋工种繁多,在粘合和清洁鞋面时均使用多种溶剂,职业危害最重要 来自粘胶。粘胶中使用苯而发生中毒多见。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导 致急性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致昏迷帛搐等症状;慢性接触者 ,最主要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甚可引起白血病。粘胶含白电油(正己 烷)可引起肌力、肌张力下降,肌肉萎缩,四肢末端感觉异常。
砂、油漆、涂装工艺等; (5)铅蓄电池等含铅生产工艺; (6)电阻、电容等元件生产及印刷电路板(PCB)生产;
.
17
电子产品组装工艺 (1)清洗,使用酸、碱或有机溶剂,个别使用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毒溶剂进行清洗 (2)电子装联工艺中的焊接、三防、固封工序等。 (3)激光物理因素:电子工业中,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修值
(1)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外延、氧化扩散、化学气 相沉积、离子注入、腐蚀、清洗、刻蚀、溅射、塑封等工序;
(2)真空器件零件清洗、阴极热丝制备、涂屏、充汞等; (3)陶瓷料、玻璃料、磁性材料、塑料等材料的破碎、配制、加工
工艺等; (4)铸造、热处理、电火花加工、磨削加工、化学处理、电镀、喷
.
21
印刷企业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列举
.
22
(二)基本防范措施 1.安装通风除毒装置,配戴防毒口罩作业。 2.“白电油”清洗液等有机溶剂储存罐(桶)要加盖,沾有“
(二)基本防范措施
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正己烷。
2.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重点做好皮肤和呼吸个人防护,作业现场有良 好的通风排毒措施。需每年体检。
3.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
20
四、印刷行业 (一)主要职业危害特点 1.印刷过程中从油墨的调制、印刷、洗板、切纸等均可产生职业病有害
因素,在清洗印板过程常用“白电油”主要成分是正已烷,可发生周围神 经病,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下肢瘫痪。 2.印刷中的有害因素(醇类,如烃类如正己烷、甲苯、二甲苯等;酮类, 如丙酮、环己酮等;醚类,如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等。 -油墨:含有芳香烃类、酯类等有机溶剂。 -润版液:异丙醇是胶印机润版添加剂。 -塑料覆膜:覆膜过程中使用的甲苯、天那水等有毒挥发性溶剂。 -油性上光材料:稀释剂主要是甲苯。
忆力减退、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
.
15
(二)基本防范措施
1.工作时应穿戴工作衣帽,处理布料时,必须戴口罩。 2.设置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 3.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工间休息。 4.工作毕,淋浴更衣。
.
16
二、电子行业
电子行业生产中主要分为电子元器件生产、电子产品组装
电子元器件生产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玻璃、电子陶瓷 、磁性材料等,工艺复杂,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环节较多,如 :
、激光定位、激光划片、激光退火等激光加工生产。 (4)电磁辐射:电子工业中大功率整机调试、雷达试验场测试、微
波管热测以及高频加热设备、介质加热设备和射频溅射设备等。
.
18
(一)主要危害特点 1.铅:焊锡、装配工序可接触铅,主要产生神经、造血、消化等系统
以及肾脏受损。 2.有机溶剂:生产中使用的松香、元件清洁剂、脏水、原料等均含各
.
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
9
高毒物品目录(2003版)
.
10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11
第二部分 职业病特点
.
12
健康损害性 群发性 隐匿性、迟发性 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
.
13
第三部分
主要行业职业危害特点和基本防范措施
.
14
一、制衣行业
职业危害与个人防护
.
1
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自2(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 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 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
3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 化学:铅、汞、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物理:如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三氯乙烯、正已烷中毒事件时 有发生。 3.物理因素:调频测试等工序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 (二)基本防范措施 1、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 2、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 3、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
4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等 4、不良体位等
.
5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3、地理环境等
.
6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职业病 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化学品的危害:需进行耐久压烫整理的服装,其面料需要经过树脂 处理。这种面料会散发甲醛气体。也常用四氯乙烯、三氯乙烯等清除污 点。二甲基甲酰胺它常用于织物的防水处理,是一种特别危险的溶剂, 可引起中毒肝脏损害。
3.噪声与振动:车缝时,电动缝纫机转动声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可给制
衣工人造成危害,易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