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门诊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应用复方甲氧那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10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液治疗,研究组使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3.6%,不良反应发生率5.5%低于对照组18.2%,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使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症状能够有效的改善,具有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临床疗效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咳嗽的症状,并且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缓解消失后,还存在反复咳嗽,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相关研究认为,多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差,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则需要长期反复的用药,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2],一旦停止用药,存在加重病情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有效的用药是临床医生研究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为例,分析复方甲氧那明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110例作为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经胸X线检查确诊。
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男患者30例,女患者25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6.5±4.6)岁,咳嗽持续时间15-30d,平均时间(22.4±2.3)d,研究组55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23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6.9±4.8)岁,咳嗽持续时间13-35d,平均时间(23.4±2.1)d。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应用复方甲氧那明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比较两组咳嗽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咳嗽评分为(2.1±0.6)分、对照组评分为(2.0±0.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为(0.3±0.1)分、对照组评分为(1.2±0.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疗效【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93-01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受细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所引起,临床治疗多以控制感染,消除症状为主,但治疗后咳嗽仍不消失,甚至加重,这种情况称为感染后咳嗽[1]。
患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同时在有刺激性气味或鱼运动后加重,常规治疗效果不够显著,同时在停药后易出现复发。
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采取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咽痒等症状,患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史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1~67岁之间,平均(39.7±2.8)岁;病程10~35d,平均(20.4±3.5)d;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5岁之间,平均(38.9±2.6)岁;病程10~33d,平均(20.1±3.2)d;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30例治疗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30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其中包含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
结果: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本次研究患者显效为15例,有效为14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6.7%。
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结论:应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治疗效果在呼吸道疾病中咳嗽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的病因,多数会持续56周左右。
其病发病非常高,其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患者会有咽喉炎及鼻炎等症状出现[1]。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以下为研究整理出的相关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诊断标准》相符。
在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18-75岁,病程为2周-3个月。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有持续咳嗽等症状出现;没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近期也没有使用ACEI药物;所有患者没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将心功能、肾功能不健全患者排除,以及因其他病因而导致咳嗽的患者;在气道激发试验中呈现阴性。
1.2治疗方法抗生素终止使用,给予患者口服2粒复方甲氧那明,每天3次;口服1mg酮替芬,每天服用2次,依照病情的变化给予患者服用化痰药物并对其及时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10天。
1.3疗效标准显效:与治疗前对比咳嗽效果有所改善,有轻微咳嗽情况才需服用药物;有效:患者咳嗽相对有所缓解,不过仍需要服用药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加重情况也有发生。
1.4统计学方法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高校门诊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

两组 不 良反 应 发生 率 比较 ,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00 ) 结 论 复方 甲氧那 明 ( 斯美 ) . 。 5 阿 联合 酮替 芬 对 上 呼 吸道 感 染 后 咳嗽 疗 效较 好 , 且不 良反 应较 轻 , 全性 较 好 , 得在 高 校 门诊部 中推广 应 用 。 而 安 值
4 0例 , 予 口服复 方 甲氧那 明 ( 斯美 ) 合 酮 替芬 治疗 ; 给 阿 联 B组 4 0例 , 予 口服 左氧 氟 沙 星胶囊 ( 给 悉复 欢 ) 合 复方 甘 联 草 合剂 治疗 。治 疗 时间 均为 1 。 结果 治 疗 后 A组 总 有效 率 为 9 .%, 0d 25 B组 总 有 效 率 为 3 . , 75 两组 比较 . 异 有 % 差 统 计学 意 义 ( P<00 ) .1 。A组 病程 ( .  ̄ .1 75 32 )d, B组 的 ( 1 8 41 )d明显 缩短 ,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6 较 1 .  ̄ .2 7 差 P<00 ) .5 。
C N i ̄i P NG y n ‘ D  ̄ h n HE Y afn Z O L uig HE Tn a E 咖 g AI e o g u ne g HU it WANG Xi e g n n n f
De a t n fEa tC mp sCl i,h is Afi ae s i l S n Ya- e iest,Gu n z o 51 0 6 Ch n pr me to s a u i c te Frt fl td Ho pt , u t s n Un v ri n i a y agh u 0 0 , ia
rn o T e4 ae ngo p A w r t ae i o o n t0 yh n mie cp ue ( S T N) o ie i a d m. h 0 cssi ru ee r td wt cmpu dmeh x p e a n a sls A ME O c mbn dw t e h h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高校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高校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摘要]目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进行对高校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均抽取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校门诊部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对共94例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47病例采用甘草合剂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观察组纳入47病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结果展开评测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疗效为95.74%较对照组所得结果82.98%相比具有更高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与咳嗽控制之间较对照组所得结果具有更低的显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予以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进行对高校学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治疗,有助于改善及控制患者的咳嗽状况及其他临床症状,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健康得到康复。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在高校的门诊部中最常见的临床上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极易出现咳嗽,且该临床症状的表现时间较长,能对在校师生的具有传染,从而使该校师生的生活质量及学业水平均有所下降。
由于在高校门诊部相应的检查设备不全,导致在治疗中易出现抗生素的滥用,则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1]。
本次研究将针对羅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高校学生应用复方甲氧那明及酮替芬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情况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均抽取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校门诊部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对共94例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纳入47病例采用甘草合剂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观察组纳入47病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联合治疗。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23,均位于19-25岁年龄段之内,所得年龄平均值(23.41±0.29)岁,病程16-26d,所得病程均值(22.02±0.74)d;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7:20,均位于19-27岁年龄段之内,所得年龄均值(23.98±0.41)岁,病程13-25d,所得病程均值(21.96±0.63)d。
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体会一附128例分析

toebfr tet a n i hetogop P< . 5 . u te w s os ic t ie ne P> .5 w e ru o prdwt h s e e h r t tnt w ru s( 0 0 )B t r a i f a f r cs( O 0 ) h nA g pcm ae ih o e me he n g in d e n o B g u . o c so Hep y iess ie ees t lt,m rxlkti nfm rt a f ci l l iesm tm o Og r p C nl in o u ohln utnd r ae a es a boo,eof u aaecne et e a e a y po f U t l a l b te v yl v t C h o
对 于感染后气 道反应性 增高病 人, 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

释 片及 复方磷 酸可待 因溶液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及胸 闷、 气紧等症状。
【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 咳嗽 气道反 应性
【 bt c 】 b cv T n y e ct upre ity r tn co d es alt a et fog.M t d 12 A s at O j te: aa z t u pe r pa r t cietna a nb e m n o c h e os:7 r e i o l eh a e s ro a f i n r o e r t u h
c s so c t u p r e p r tr a tif cin i a in sw t e u r n o g a e fa u e p e s i o y t c ne t n p t t i r c re t u h,atrita e o sa t it e t n r a s o r — r a r o e h c f r v n u ni o i t ame tf d y ,n e e n b cr o5
4 a in su e o r r td n lt ,t e p )l e a d c mp u d c d ie p o p a es l t n t ame t r u t r o aa i e 4 p t t s f a l aa i et es h o h i n o o n o en h s h t oui e t n ;B go p wi oa lr t dn e ol o b a ln o r h l
患者气道反应性增 高; B A、2组 治疗后咳嗽及胸 闷、 气紧和 气道反应性降低 , 均为 P< .5 但 A组与 B组同期治 疗相 比, 00 , 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00 ) P> .5 。结论 : 于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后 气道反 应性增 高的患者 , 对 抗生素 治疗无效者 , 用氟 雷他 定、 荼碱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合理用药分析

172020年2月第12卷第04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合理用药分析田秀华【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合理用药。
方法 从镇卫生院药剂科择取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三组,Ⅰ组(22例)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抗菌药物治疗,Ⅱ组(22例)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Ⅲ组(22例)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对照分析三组咳嗽症状评分。
结果 经治疗后,从咳嗽评分来看,Ⅰ组低于Ⅱ组,Ⅱ组低于Ⅲ组,P<0.05。
结论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止咳化痰药物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合理用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指的是咽喉部及鼻腔发生急性炎症,通常是因病毒感染而导致,部分是因细菌感染而导致,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症状[1]。
尽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咳嗽会持续较长时间,所以需要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症状进行有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2]。
基于此,本文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合理用药,从镇卫生院药剂科择取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镇卫生院药剂科择取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三组,Ⅰ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18-49(26.36±3.25)岁;Ⅱ组(22例),男13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19-50(26.42±3.33)岁;Ⅲ组(22例),男11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17-48(26.29±3.17)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1.2 治疗方法 Ⅰ组(22例)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抗菌药物治疗,Ⅱ组(22例)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治疗,Ⅲ组(22例)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门诊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80例上呼吸道感染
后咳嗽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B组40例,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悉复欢)联合复方甘草合剂治疗。
治疗时间均为10 d。
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总有效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联合酮替芬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好,值得在高校门诊部中推广应用。
标签:复方甲氧那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气道高反应性
在高校门诊部里诊治最多的疾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感染后咳嗽是引起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持续时间可达3~8周[1—3],大大影响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医疗资源欠缺的门诊部容易引起误治,造成抗生素的滥用[4]。
本文通过观察80例在本校东校区门诊部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治疗疗效,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解决这一困扰广大师生和校医的常见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本校东校区门诊部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中的80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18~45岁。
所有患者就诊前都曾有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头痛或发热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经治疗上述症状已基本缓解,继之出现咽痒、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等症状,病程≥3周。
所有患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无慢性心、肺、肝等系统疾病,对氨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无变态反应,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给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2粒/次,每日3次,加服酮替芬每晚1粒;B组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悉复欢)1粒/次,每日2次,加服复方甘草合剂10 mL,每日3次。
两组的疗程均为1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每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和治疗后症状变化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镇咳平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咳嗽疗效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咳嗽症状评分,0分:无咳嗽或咳嗽消失;1分: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分: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和重度咳嗽之间;3分:重度咳嗽、昼夜频繁咳嗽或阵咳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
1.4.2 根据咳嗽症状评分计算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后积分×100%。
分为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无效4级评定,分别指治疗后临床症状累计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0%、60%~90%、30%~59%和0.05)。
3 讨论
咳嗽主要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持续时间在3~8周的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
感染后咳嗽是引起亚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
在高校门诊部里就诊的多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此感染后咳嗽亦成为门诊部里的常见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主要是由于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而引起的。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物呈高敏状态,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病毒感染和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最为密切[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感染[6]。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会造成气道上皮受损,黏膜下感觉神经暴露,刺激血管的活性物质、组胺等炎症介质产生和释放[7],同时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α—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增强,β2—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低下或部分阻滞,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和气道高反应性[8]。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需与其他慢性咳嗽相鉴别,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心因性咳嗽、结节病等。
在高校门诊部里无法进行诸如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支气管镜、肺部鼻窦CT、食管24 h pH值监测,但对于感染后咳嗽尚可通过询问病史、体查和血象、胸部X线等简单检查进行排他性诊断,并可采取经验性治疗[9—10]。
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是含有盐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复合制剂。
其中盐酸甲氧那明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那可丁为支气管解痉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亦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氨茶碱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有轻微利尿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也有缓解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是H1受体拮抗剂,结合酮替芬可更有效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本研究显示A组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组合治疗效果优于B组左氧氟沙星的使用,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且症状均较轻。
本研究中B组治疗后亦有部分病例改善,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为自限性疾病,随病程延长,咳嗽等症状可逐渐减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大部分是因气道反应性增高所致,复方甲氧那明与酮替芬组合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并可以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值得在高校门诊部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霓雯,彭媛,陆益民. 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孟鲁司特对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680—168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513.
[3] 龚震明,罗志兵. 亚急性咳嗽81例临床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6):82—86.
[4] 周新,包婺平,瞿介明.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哮喘杂志,2011,5(6):407—411.
[5] 李江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48例临床分析[J]. 云南医药,2011,32(2):223—224.
[6] 王晓平,王卫平. 儿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35.
[7] 胡艳平,胡艳芳,翟成凯.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70.
[8] 李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体会——附128例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69.
[9] 徐作军. 长期咳嗽不愈的诊断思路与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2):283.
[10] 沈强,傅忠妹,张雯. 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B):3747—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