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的识别、诊断及防治

合集下载

保护农业环境,抵御外来入侵植物危害

保护农业环境,抵御外来入侵植物危害

新能源产业29保护农业环境,抵御外来入侵植物危害为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管理,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播危害,保障农田环境的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和广大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将5种外来入侵植物的识别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便于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发现与及时汇报及时防治。

一、节节麦识别特征秆少数丛生,高20~40cm。

叶鞘包茎,无毛,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1mm;叶片宽约3mm,微粗糙,疏被柔毛。

穗状花序圆柱形;小穗圆柱形,嵌于穗轴凹陷内,具3~4(5)小花。

主要危害节节麦是一种危险性杂草。

与小麦争光、争肥、争水、争空间,且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适应性强,繁殖快,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且种子一触即落,大量种子落入农田或混入小麦种子,随人畜、农机具等携带而带传播,随调种进行远距离扩散蔓延,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新的威胁。

近年来,节节麦对磺酰脲类的除草剂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防除较为困难。

生长环境多发生于麦田或荒芜地。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

调运种子必须进行检疫,凡混杂有节节麦草籽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检疫处理。

严把种子关。

精选麦种,杜绝种子传播。

人工拔除。

结合麦田管理,在节节麦成熟之前进行拔除。

拔除要及时、细致、全面,不留后患。

拔掉的节节麦必须带出田外,集中烧毁。

焦瑞莲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委员会 030600二、毒麦识别特征毒麦形似小麦,须根较稀,茎直立丛生,光滑坚硬,不易倒伏;成株秆无毛,3~4节,高20~120c m,一般比小麦矮10~15c m。

叶鞘疏松,叶耳狭窄,大部分长于节间;叶片长6~40c m,宽3~13m m,质地较薄,无毛或微粗糙。

穗状花序,有12~14个小穗;穗轴节间长5~7m m;小穗有小花2~6朵,小穗轴节间长1~1.5m m,光滑无毛。

种子褐黄色到棕色,坚硬,无光泽,腹腔沟较宽。

主要危害毒麦是麦田的田间杂草,可导致麦类作物减产。

毒麦所产生的毒麦碱能麻痹中枢神经。

人误食用含4%的毒麦面粉,就能引起中毒。

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疾病和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学科。

它旨
在预防植物疾病和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并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产。

植物检疫学主要涉及植物检疫法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识别鉴定、检测诊断、防治和控制等方面。

在国际间,植物检疫学也涉及植
物种质资源保护、植物进出口检疫等领域。

植物检疫工作是保障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植物检疫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如开展病害监测、制定防疫应急
预案、规范土壤和种子处理、加强边境检疫等,以避免植物病害和有
害生物对国家与地区农业产业造成的严重危害。

总之,植物检疫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保护国家农业安全、
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2.症状诊断: .症状诊断 对已知比较常见的病害,根据症状 可以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真菌:常形成病斑,并在病斑或坏死 真菌 部位上有病症出现,如黑色小颗粒、 丝状物、粉状物及霉状物等;专性 寄生物此诊断法完全可靠。
细菌: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周围有黄色 细菌 晕圈,细菌溢、菌脓等。 病毒、 植原体:黄化、花叶,丛枝及与 病毒 、 植原体 媒介昆虫的关系等。电子显微镜观察病 毒粒体或植原体。 线虫、 螨类、 藻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 线虫 、 螨类 、 藻类 、 寄生性种子植物 : 观察寄生物或典型症状予以诊断。 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 无病症,观察典型症状 结合环境条件予以诊断。
(2)、使用与操作方式 、 喷雾:乳油,可湿性粉剂等适用。雾滴直 径应在50~80µm之间。 喷粉:用药量大,粘附性差,污染环境 严重,效果也较差,宜早晚或静风条件 下进行。 土壤处理:药剂与土混合,有时需覆膜, 以加强药效。
拌种,浸种或浸苗:用于苗木和土壤病 害防治。 熏蒸:一般在密闭条件下或郁蔽度大的 林分进行。 注射:加压注射药液入树身。 外部化学治疗:枝干病害的“外科手 术”,先将病部除去,升汞消毒 (0.1%),涂保护剂或防水剂,如波尔多 液。
13、烯唑醇(速保利)为一具保护、治疗、 铲除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对白粉病、 锈病、黑粉病、黑星病等有特效,对人 畜中毒。 14、福星(氟硅唑、农星)为一广谱性内 吸性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 菌有效,对卵菌无效,主要用于白粉病、 锈病、叶斑病,对人畜低毒。
15、世高,为一广谱性、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治 疗效果好,持效期长的特点,可用于防治叶斑 病、炭疽病、早疫病、白粉病、锈病等,对人 畜低毒。 16、速克灵(腐霉利、杀霉利)为一新型杀菌剂, 具保护、治疗双重作用,对灰霉病、菌核病防 治效果好。 17、扑海因(异菌脲)为一广谱性杀菌剂,具保 护、治疗双重作用,对灰霉病、菌核病及多种 叶斑病防治效果好,对人畜低毒。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推进绿色农业
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资料,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和安全性。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资源,保障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
THANK YOU.
案例二: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
总结词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
培育健康种苗、加强果园管理、科学合理 用药等
物理防治
利用昆虫的趋光、趋色等特性,采用灯光 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采用性 诱剂等生物防治方法
案例三: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
总结词
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安全、科学、有效
20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 识
目录
•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 • 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识别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展望
01
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
病虫害定义与分类
病虫害定义
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如病菌、害虫等)的 侵袭,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现象。
病虫害的流行与传播
病虫害的流行
研究病虫害在一定区域内的发 生和扩散规律,掌握其流行趋
势和影响因素。
病虫害的传播
了解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如气流传播、昆虫传播等,有助 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选用 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 ,可以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03
多样化防治手段
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 多种防治手段,实施精准防治
,提高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

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掌握各类农作物、林木、花卉等常见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能准确快速地进行田间诊断。

2.生态调控技术:了解并运用生物多样性、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等自然调控手段,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农药科学使用:熟悉各种农药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实施精准施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4.监测预警技术:建立和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通过长期监测数据对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遗传抗性育种:掌握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具有抗病、抗虫等特性的新品种,从源头上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6.植物检疫知识:理解植物检疫法规政策,能够实施有效的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

7.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整合农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制定并执行综合防治策略,实现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8.技术研发与推广:参与植物保护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推动植保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9.生物防治技术:掌握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杀虫剂等生物防治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技术。

10.植物病理学知识:深入理解植物与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等)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免疫反应的过程。

11.农业生态学原理: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运用生态调控措施如轮作、间作、套种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2.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监测、无人机植保、智能识别系统等进行病虫害实时监控与精准管理。

13.法规政策解读:熟悉国家及地方关于农药使用、植物检疫、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植物保护活动合规合法。

14.教育培训能力:具备将植物保护专业知识传播给农民和相关从业者的培训教育技能,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植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2024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2024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ppt课件

ppt课件•林业有害生物概述•林业有害生物识别与诊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原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目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践案例分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挑战与对策探讨林业有害生物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危害程度及影响危害程度影响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还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国内外发生现状国内现状国外现状林业有害生物识别与诊断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030201常见有害生物识别诊断方法及步骤观察林分状况、林木受害症状、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等,初步判断有害生物种类。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受害部位或有害生物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鉴定。

利用显微镜、解剖镜等工具对标本进行详细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鉴定。

应用PCR、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现场调查采集标本实验室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误区一误区二注意事项一注意事项二误区与注意事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与原则防治策略制定01020304明确防治目标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加强监测预警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公众参与明确规定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责任主体、防治措施和法律责任等。

《森林法》《植物检疫条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相关政策解读对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规范,包括检疫范围、检疫程序、检疫标准等。

详细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组织管理、预防控制、检疫检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介绍国家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天敌昆虫利用微生物制剂应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施药时机掌握农药种类选择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或薄弱环节进行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方法改进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有害生物,可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

阻隔法利用有害生物的习性,设置障碍物或挖掘阻隔沟等,阻止其扩散蔓延。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长、发育和保护造成不利影响的生物,主要包括害虫、病害和有害的杂草等。

它们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森林资源减损和经济损失。

以下浅谈了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生物多样性损失: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和森林破坏,许多自然生物群落遭到破坏并逐渐丧失生境。

这使得原本生于森林中的天敌无处栖息,从而失去了对害虫的控制能力,使得害虫种群爆发。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和异常天气等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极端天气现象可以破坏森林内的生物群落平衡,造成一些有害生物种群的暴发。

3.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增加使得大量的生物材料和种子被引入新的地区。

新的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一些入侵性植物物种可能会占用当地物种的生境,抑制当地植物的生长。

1.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有效手段。

通过保护和创建生态廊道,增加森林中的天敌种群,以达到对害虫的限制和控制。

2.监测与预警:及时监测和预警林业有害生物的爆发是防治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检查森林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和趋势。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天敌的一部分来减少害虫种群的增长,进行生物防治。

可引入捕食者来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减少害虫的损害程度。

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化学防治需要谨慎使用,应该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害虫抵抗性管理:在有害生物的管理中,害虫抵抗性的管理非常重要。

早期识别并控制害虫的抗药性,采取合理的药剂轮换和混合用药等措施,以延缓害虫抵抗性的发展。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程度,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探索更加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兴义市植保植检站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产品在贮运过程中,常遭受生物的侵染和非生物不良因素连续不断的影响,而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变化,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整株死亡,这种违背人们栽培目的现象,就称为农作物病虫害。

为了及时,准确和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一、认真诊断,对症下药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很多,各种不同病虫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都不相同,为了研究和防治作物病虫害,首先就要认真的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诊断。

所谓诊,就是对病虫害进行观查、调查、镜检、化验:所谓断,就是在观查调查研究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提出防治意见。

所以诊断工作是一项细致、慎重而艰巨的工作。

为了便于作物病虫害的诊断,我们把农作物表现的反常变化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1、农作物病害作物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在形态上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称为症状。

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有病作物本身表现的反常状态(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病征是病原物暴露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特征(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菌核、脓胶状物)引起作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原和浸染性病原两大类:1.1非浸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叫非侵染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1)营养失调:如果土壤中一种或多种元素不足,都会引起作物产生失绿、变色、畸形和组织坏死等缺素症:(2)水分失调:干旱会引起作物叶片变黄、干枯、早期落花、落叶、落果、甚至全株萎蔫,水分过多会引起根系缺氧、变色、腐烂、全株雕萎;(3)温度不适宜:温度过低会造成冻害,植物体内结冰:温度过高、干旱会造成植物失水干枯;(4)植物中毒:空气或土壤中存在对植物有害的物质,如废气、废水或施药不当等。

非侵性病害只表现病状而不表现病征。

1.2侵染性病原及其所致的病害:这类病原是有生命的,统称病原物,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称侵染性病害,又称寄生性病害,病原中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再次是类菌原体、类菌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 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 的。
3、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病害的症状=病状+病征
1.1、分清病状和病征 • 病状指感病作物本身所表现的反常状态。
一般的病状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 畸形。 • 病征指病原生物在植物表面所产生出来的 营养体或繁殖体。一般的病征有:霉状物、 粉状物、粒状物、索形物、膜状物、伞形 物、檐形物和块状物。
全株萎蔫 局
部 萎 蔫
萎蔫
• (二)症状类型: – 5、畸形(malformation):植株受病原物 产生的激素类物质刺激而过度生长而造成的 形态异常的现象。植物细胞尚未坏死。
增大:恶苗、根结、瘤肿 增生癌:肿、丛枝、发根 减生矮:缩、小叶、小果 变态花:变叶、扁茎、蕨叶
畸形:恶苗(增大)
畸形:根结(增大)
•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侵染性病害
• 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是,在病株的表面或内 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体存在(病征) 。
• 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 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 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 系仔细寻找。
– (二)病状类型
– 1、变色(discolor):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 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称为变色。
– 均匀变色:褪绿、黄化、红叶、白化 – 不均匀变色:花叶、斑驳、明脉 – 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
素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 3.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 4.萎蔫: – 5.畸形
(三)病征类型
锈 状 物
(三)病征类型
檐 状 物
(三)病征类型
寄 生 性 植 物 : 桑 寄 生
(三)病征类型
颗粒状物
(三)病征类型
菌 膜
(三)病征类型
绒毛状物
2、从易到难,用排除法。
1.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1.2、线虫病害: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 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线虫病的病状 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 状。
1.3、病毒病害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无病征,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 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 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 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用血清学 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 定试验。
腐烂:果腐
腐烂:基腐
腐 烂 : 茎 腐
腐 烂 : 根 腐
腐烂:心腐
• (二)症状类型: – 4、萎蔫(wilt):呈现缺水或失水状态, 细胞膨压下降,植株萎垂。发病植株的 细胞是否死亡,要视实际而定。病理性 萎蔫的根本原因:植物根系坏死,或维 管束因病丧失功能。
青枯 暂时性萎蔫 病理性萎蔫 全株萎蔫 凋萎 永久性萎蔫 生理性萎蔫 局部萎蔫 黄萎
• 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 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三、植物病害诊断要点
1、分清是病害还是伤害?
讨论:植物伤害和病害有区别? 有病理变化过程
2、分清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标准:是否是大面积成片发生?你自己 的/邻居的/全村的/全省的/
变色(discolor):褪绿与黄化
yellowing
chlorosis
变色(discolor):花叶与斑驳
mosaic
mottle
变色(discolor):沿脉变色
– (二)症状类型
– 2、坏死 (necrosis):病部 细胞坏死,但组织
未解体。如斑点、
条斑、角斑、环斑、
轮斑、疮痂、溃病、
Root knot
畸形:肿瘤(增大)
gall
畸形:丛枝(增生)
rosette
畸形:矮缩(减生)
dwarf
畸形:扁茎(变态)
(三)病征类型
霉状物
(三)病征类型

煤烟状物



(三)病征类型
棉 丝 状 物
(三)病征类型
白 粉 状 物
(三)病征类型
白 粉 状 物
(三)病征类型
索 状 物
有害生物的识别、诊断及防治
二、诊断的程序
• 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 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等等。
• 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 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 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

Hale Waihona Puke 叶枯、枝枯、立枯、斑猝倒等。
坏 死 叶 斑
: (leaf spot)
坏 死 : 叶 斑
坏死:叶烧(leafscad)
坏死:环斑与轮斑(ringspot)
轮斑
环 斑
坏死:立枯(wilt)
坏死:猝倒(damping off)
坏死:溃疡(canker)
坏死: 溃疡(canker)
坏死(necrosis):溃疡
坏死_疮痂
scab
坏死:叶枯与梢枯
Leaf blight
Die back
• (二)症状类型
– 3、腐烂(rot) :病部细胞坏死,发病 细胞和组织受破坏消解(原轮廓消失)。
– 根据病组织腐烂时水分散失多少和快慢 可以分为:干腐dry rot、湿腐wet rot、 软腐soft rot;根据腐烂的器官或部位又 可以分为:根腐root rot、茎基腐cown rot、茎腐stem-end rot、果腐、花腐、心 腐等。
1.4、菌原体病害 菌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 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 变叶或花变绿。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菌原 体。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 隐退消失或减轻。对青霉素不敏感。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要点
•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 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 热风、日灼所致。
•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 性的症状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 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 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