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肢再植手术后护理——血管危象

合集下载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护理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26例断指行再植术,术后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26例29指中仅2指出现血管危象,27指完全存活,存活率达93.1%。

结论: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有助于再植指的成活。

标签:断指再植术;血管危象;术后护理断指再植术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指体彻底清创,重新吻合作骨、肌腱、神经、血管及皮肤的整复术,加之术后各方面的综合治疗护理,以恢复断指一定功能的精细手术。

断指再植术是手外科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手术,它不但要求手术操作精细入微,更要求术后护理细致到位。

再植指是否成活主要依赖于缝接重建血管的循环功能[1]。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29指,男20例,女6例,平均年龄27岁;断指原因为电锯、刀切、冲切等,有完全及未完全离断指;伤指分布:拇指3指,示指14指,中指7指,环指3指,小指2指;各指均行急诊再植术。

2 结果术后予精心治疗与护理,最终成活27指,2指因挫伤严重而术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再植手指坏死而截指。

3 血管危象产生的原因3.1 疼痛疼痛是术后最早出现临床表现[2],疼痛可刺激机体释放5-羟色胺,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造成血管痉挛,往往是断指再植手术失败的原因[3]。

3.2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手指血流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是血管危象的重要诱因,主动和被动吸烟的危害后果相当。

此外,蚊香的烟雾刺激也会造成血管痉挛。

3.3 情绪紧张患者由于意外创伤,担心术后患指功能恢复不良,以及在医院不适应等情况都会影响患者心境,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

情绪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收缩增强而发生痉挛。

3.4 低温和寒冷低温直接可以引起小动脉的痉挛,手指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减慢,是动脉危象的诱因[4]。

3.5 体位过早下床活动或者患侧卧位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出现反射性血管痉挛,引起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进而指端血流障碍发生血管危象。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

4、肢/指体温度
再植肢/指温度变化是直接反应术后血循 环好坏的重要指标。 正常再植肢/指温度略高于健侧1度~2度, 测温要排除深部组织热传导作用或外界室温 高,烤灯停止20秒后。测试点定位,测试时间 大于30秒。肢/指温下降3度~5度应考虑有血 循环危象的发生。
5、指腹张力
正常的再植指血循环应饱满富有弹性,大 致同健测,略高于健侧。若张力有降低或增高, 多为动脉供应障碍与静脉血流不畅。 毛细血管回流充盈试验。正常回流时间为 1一2秒。动脉供应量不足时回流时间延长, 延时4秒左右。静脉回流不畅时毛细血管回流 快少于0.5秒。 再植指体肿胀程度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是比较可靠的血液循环观察指标。
再植肢/指体由红润变为 苍白色 下降,比正常指低3-5度
指腹张力
皮肤皱纹加深。张力下 降,指腹瘪陷
毛细血管回充盈时间延 长或无,搏动弱或消失 不出血或渗出少量暗红 色血液
返红实验 指端侧方 指端的皮肤温度、颜色、 毛细血管充盈度和肿胀程度。 术后24小时内应每30分钟观 察一次,24小时~72小时内 每60分钟观察1 次,3天~1 周每2小时观察1次并记录。 可采用一看、二摸、三试验 的方法:即一看颜色、二摸张 力与温度、三试验毛细血管 反应。
1、②体位与疼痛
再植术后一般绝对卧床1周左右。因体位 改变可导致体内血压改变,而吻合的血管对 血压瞬间变化极为敏感,极易发生痉挛。可 采取平卧或健侧卧位,避免向患侧卧位,以 免压迫血管影响血运。术后1周可在床上坐起, 术后10天可适当下床运动。 手术后应该合理使用镇疼药或镇痛泵, 以免疼痛引起血管痉挛,诱发血管危象。
2、创伤应激及情绪因素
大多数患者因外伤、疼痛、手术、环境 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忧,常处于焦虑及情绪紧 张状态中,植物神经系统反射导致小血管持 续收缩后痉挛,同时创伤应激反应引起血液 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诱发血管危象。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断指再植术是一种重要的微创外科手术,对于断指及手部缺损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

但是在术后血管危象的问题却是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难题。

血管危象是指在术后再植手术后出现因循环障碍引起的组织缺血、坏死,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手指的再次坠落。

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1. 血管再通畅度不足:在断指再植手术中,血管再通畅度不足是导致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术中未能完全恢复患者断指的血管通畅度,或是术后出现了血栓形成、血管堵塞等情况,都会导致再植患部的血液供应受阻,从而引起组织坏死。

2.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引起血管危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术后处理不当或者伤口护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感染会引起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血管再通畅度,最终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

3. 再植部位缺血再灌注损伤:在断指再植手术后,再植部位可能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引起再植组织的严重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

护理对策探讨:1. 术后血管通畅度检测: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管通畅度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管再通畅度不足的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 术后定期换药及伤口护理:对再植术后的伤口要进行定期的换药和护理,及时清除术后污染,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为再植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3. 再植部位保温及护理:对再植部位进行保温护理,可以避免再植组织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几率。

4. 药物治疗:对于血管再通畅度不足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扩血管药物或者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改善再植部位的血液供应,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几率。

5. 术后康复训练:术后要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恢复手指的功能和灵活度,促进再植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对于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术后的伤口护理、血管通畅度检测、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危象的出现,提高再植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能够顺利恢复手部功能,重返正常生活。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是一种尖端的外科手术,可以将严重受损的指末端再次植回身体,并通过血液循环恢复其功能。

然而,术后可能会发生血管危象,导致再次手术或者失去植入的手指。

因此,认真分析血管危象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血管危象的原因可能是术前疾病、术中手术技术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

术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术后术后组织发生变化、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

术中手术技术不当可能损伤了植入的血管或者造成了局部出血,导致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手指移位、感染或者缺氧等问题,也会增加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

对于断指再植术术后出现血管危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进行处理。

首先,要注意术后疼痛的控制。

因为疼痛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其次,要减少创口出血。

创口内出血会影响血管壁的完整性,从而导致血管堵塞,影响血液循环;第三,要注意局部感染的控制。

感染会导致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从而影响血管外壁的完整性,增加出血的风险,部分感染还会导致局部化脓、渗水等影响再植效果的不良后果;第四,要注意缺氧的防治。

再植后的手指需要尽快恢复供血而不受压迫,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否则会引发血栓或坏死,严重危及患者的健康。

总之,血管危象对于断指再植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

护理人员需要准确判断原因,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和协助诊治,以确保患者的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责任性和奉献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已成为一种相对成熟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但是,在断指再植术后,有时会发生血管危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健康,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

血管危象在断指再植中较为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血栓形成:断指再植术后,局部血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容易促使血栓的形成。

如果血栓堵塞了血管,就会引发手指皮肤皲裂、发黑等症状。

2. 血流量不足:在断指再植术后,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胶原蛋白的沉淀会阻碍血液的流动,肌肉的肿胀会挤压神经和血管,局部组织水肿也会使血流量变小。

3. 微循环紊乱:手指皮肤下的微循环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断指再植的手术中,微循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微循环紊乱。

针对上述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对策,以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

1. 抗凝治疗:针对血栓形成的问题,可以采取抗凝治疗。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低分子肝素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形成,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

2. 转位:在出现局部组织水肿、肌肉肿胀等情况时,可以采取转位的方法。

这样可以使局部压力减小,促进血液的流动和微循环的正常。

3. 局部温热疗法:在断指再植手术后,经常使用局部冷敷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和消肿。

但是,长期使用冷敷会产生局部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血液的流动和微循环的正常。

因此,可以采用局部温热疗法,促进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4. 纠正贫血:在断指再植手术后,由于手指的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引起贫血。

因此,在术后要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

总之,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

同时,术后患者也要注意休息和定期复诊,以保证手指的恢复和健康。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与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与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与护理【关键词】血管危象[关键词]断指;血管危象;护理Cause and Nursing of Afferent Crisis of Break to Point Patient PostopevationLIU Jinling, ZHANG Han, CHEN Jianjun(Liny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yi, Shandong 276002, China)Key words:Break to Point; Afferent Crisis; Nursing我们于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了652例(1 223指)不同程度的断指病人,其中术后血管危象299指,发生率为24.5%,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203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67.9%。

本文就断指再植后,引起血管危象的原因、血管危象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女性380例,男性272例。

年龄8岁~62岁,平均35岁。

手术与受伤时间的间隔为0.5 h~9 h,血管吻合通血与离断时间1 h~10 h。

断指原因为电锯、刀切、撕脱、挤压、冲切等。

共手术再植1 223指,分别为拇指248指,食指382指,中指315指,环指153指,小指125指,其中完全离断799指,不完全离断424指。

其中术后血管危象299指,发生率为24.5%,其中动脉危象147指,静脉危象152指,经过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203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67.9%。

2血管危象的观察血管危象包括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

动脉危象主要表现:指体皮肤苍白,皮肤皱纹加深,指温下降,指腹张力下降,指腹瘪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搏动减弱或消失;指端侧方切开不出血或渗出少量暗红色血液。

静脉危象的表现:指体皮肤紫暗,皮纹变浅或消失,皮温下降、指腹张力增加,指腹饱满,毛细血管充盈迅速,搏动存在;指端侧方切口出血活跃,初呈紫红色,继之为鲜红色。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断指再植术是一种应用于严重手指断指的手术技术,通过重新连接断裂部位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以恢复手指的功能。

断指再植术后可能出现血管危象,包括血栓形成、闭塞和再植器官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断指再植术后的血管危象,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血管损伤:断指再植手术本身会导致血管损伤,如血管的撕裂、拉伤或压迫。

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使血管移位或暴露在周围组织的压迫下,增加血管的受损风险。

2. 血栓形成:血管损伤后,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

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血栓形成是断指再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危象之一。

1. 早期抗凝治疗:断指再植术后可以采用抗凝药物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抗凝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年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等。

2. 血管保护:在断指重新植术后,应采取措施保护血管,避免进一步损伤。

这包括避免过度活动或压迫断指区域,以减少血管的受压风险。

3. 术后休养: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以促进断指区域的血液循环恢复。

休息时,患者应保持患手高于心脏位置,有助于减少血液回流和循环负荷。

4. 异常症状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指血液循环情况,包括手指颜色、温度和灌注情况等。

如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5. 中期康复训练: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手指的功能。

这包括逐渐增加手指活动范围和力量,以及进行手指灵敏度训练等。

对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旨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手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术后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再植指皮肤颜色、饱满度、皮肤温度,给予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内严格禁烟,合理用药,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及时处理等措施。

结果:40例断指再植,共61指,成活57指,成活率93.4%。

结论:做好预防工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有助于再植指的成活。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术后;血管象危,护理断指再植术在我国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断指再植术也在不断发展。

断指再植术是手外科一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它不仅要求手术操作精细入微,也要求术后护理细致到位。

断指成活率是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断指的成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管危象是其中之一。

血管危象是断指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提早预防并及时观察处理是提高手指成活率的关键[1]。

我科从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行断指再植术40例,回顾分析这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断指再植术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断指再植病例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0岁,平均35岁。

断指原因:电锯伤18例,刀切伤11例,挤压伤6例,其他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8h。

手术手指共计61指,分别为拇指5指,食指37指,中指9指,环指10指,其中完全离断38指,不完全离断23指。

其中术后血管危象7例(14指),发生率为17.5%,其中动脉危象6指,静脉危象4指。

2护理2.1体位护理:术后绝对卧床1周,禁止坐起及患侧卧位,患肢严格制动7~10d,保持功能位,患肢高于心脏10~15cm,以利于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

2.2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常因身心的创伤而可能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等心理情绪,首先是自己的不幸遭遇、对可能发生终生手指残缺的恐惧,还有术后的疼痛和手术效果的未知,这些都使患者情绪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肢(指)再植手术后护理
第五节血管危象
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术后24小时内尤其多见。

1、血管危象的原因血循环危象分为动、静脉危象,其发生的原
因较复杂,可归纳为四种:
①血管本身条件;
②血管清创、吻合及术后处理;
③血液粘滞性增高;
④心理反应及情绪变化。

2、血管危象的表现
⑴动脉危象表现患侧肢体皮肤苍白、灰暗,皮肤皱纹加深,皮温降低,患肢抬高时皮肤出现花斑;指腹张力下降,瘪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指端侧方切口不出血或缓慢渗出暗红色血液。

⑵静脉危象患肢皮肤紫暗,皮纹变浅或消失,皮温下降,患肢抬高时无花斑;指腹张力增加、丰满、膨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

脉搏存在;指端侧方切口出血活跃,初呈淡紫色,继之为鲜红色。

3、护理措施
⑴防止血管痉挛参考“护理问题4”有关的内容。

⑵一旦出现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排除血管外压迫因素,如去除敷料、拆除过紧的缝线等,并加强保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妥拉苏林等抗凝、解痉药物,并补充血容量。

1小时后不缓解,应果断进行
手术探查。

⑶血循环危象的处理
①静脉危象的处理:静脉危象多见于静脉栓塞,早期可行手术探查。

但因静脉回流不足或痉挛所致静脉危象,可全身应用肝素,指侧小切口或拔甲放血局部滴注小剂量肝素等措施,多数效果良好。

静浦激素,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过多导致自发性出血,且每次注射前需测定凝血时间,加重了护理量。

病人也感痛苦,因此,最好局部应用小剂量肝素。

因小剂量肝素不但有抗凝、解痉的作用,同时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血小板凝聚。

②动脉危象的处理:发生动脉危象时,首先应检查敷料包扎是否过
紧,有无干固血痂压迫伤口,张力是否过大,有无血肿或肿胀,如有发现应立即排除,同时适当身高室温,给予肌注罂粟碱50mg、妥拉苏林25mg并进行动态观察1小时,如有改善则继续上述治疗,如无明显改善则必须立即手术探查,根据情况作适当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