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实践: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农村、社区、工厂等地方进行实践,以了解社会运作和经济发展。
2. 社会调查:学生应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发展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3. 了解社会:学生应通过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社会新闻和时事,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着不同的身份。
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5. 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在于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6. 合格的社会成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能够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7. 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同时,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知识点,学生学习时应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和应用,以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道法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道法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道法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与法律、道德与社会、法律与社会三个部分。
下面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道德与法律1.道德的基本内涵道德是相对于行为的一种评价,是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包括对人们行为的评价、规范和引导。
2.道德的功能道德能够规范人的行为,调整社会的秩序,引导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3.道德的形成道德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通过社会交往和交流得以形成。
它又受到个人意志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4.道德的体现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修养,它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来的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5.法律的基本内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合法权益而制定的。
6.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7.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愿的,而法律是强制性的。
二、道德与社会1.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遵守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行为准则。
它要求人们尊重社会公德、不损害社会利益、不扰乱社会秩序等。
2.尊重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指人们的行为表现、品质修养等。
尊重他人的个人品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3.弘扬社会正气社会正气是指正直、公正、诚信等美德。
人们要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人们不受歧视、不受欺压。
维护社会公平是每个人的责任。
5.尊重社会规则尊重社会规则是指按照社会公共规则行事,不违反法律法规,遵守社会习俗。
三、法律与社会1.法律的作用法律对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
2.惩罚性法律和保护性法律惩罚性法律是指对违法行为实施惩罚的法律,保护性法律是指维护人们权益的法律。
3.法律实施的保障法律的实施需要有法律职业人员和司法机关的保障,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
【人教道法八年级上册全册】部编- 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感受社会生活(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部编版八年级道法上册-知识点归纳(背诵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答:除了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还可以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了解社会生活。
2.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答:(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有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答: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人的社会关系有哪些?答:人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1.我们是怎样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答: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是什么?答: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答:(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1】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政治知识点

【1】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
法治政治知识点
丰富的社会生活
1、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
2)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期间,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即使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经历,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1我与社会一、感受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途径)有哪些?P3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日常观察。
等等。
2.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表现在哪里? P3①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⑤观看升旗,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特点)。
3.为什么要感受社会生活?(或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的意义)P4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4.个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或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 P4-5 P7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同一个人,身份不同的原因)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④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P7)5.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不同的身份。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6.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或社会关系的类型有哪几种?)P5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①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理解)1.怎样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2)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4)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理解)3.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人的影响、作用)(个人与社会关系)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抚育、同伴帮助、老师教诲和社会关爱,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三.养成亲社会行为。
(探究)4.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作用、影响)(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启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帮助他人。
4)关心社会,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倾力奉献社会。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集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集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集锦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二)合理利用网络1.警惕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 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③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7. 为什么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①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②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8.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9. 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 什么是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 什么是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1)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理和次序,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3. 如何对待社会规则?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而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1)如果社会成员能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荣,规则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2)如果人们不遵守规则,不以违反规则为耻,规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3)如果我们违反规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4. 自由与规则有什么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5. 如何自觉遵守、维护和改进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2)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6.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 怎样尊重他人?(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8. 文明有礼有什么意义?(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4)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9.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10. 诚信的意义有哪些?(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
(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1. 如何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2)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12. 什么是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13. 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有的人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2)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4. 什么是刑法、犯罪和刑罚?(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15. 如何预防犯罪?(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6. 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4)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17. 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