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_2018春][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2010年春考文言文(一)①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

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

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

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

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

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

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

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②呜呼!樟乃名材。

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

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 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3)而其托本.也大()(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18.(2 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E.侣鱼虾而友.麋鹿19.(2 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则系干之.别枝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耳得之.而为声20.(6 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3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

(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参考答案】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2004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臵,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 _________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

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

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23. 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 •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 .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 •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

(1分)25 •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4分)22、答案:2分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3、答案:C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自然段,仔细阅读体会第二段最后一句“……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C。

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含答案)

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侃,不知所为。

其妻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档案转递须知
1、学生档案只可以寄往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与机要局有寄递关系的档案挂靠部门,三资企业(合资、独资、民营)一律不寄;
2、幼儿园、中小学档案一律寄往所在区县的教育局人事科;
3、要求寄往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外地学生,一定要有上海市落户批复;
4、外地非落户学生,一律去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回原籍手续,档案一律寄往原籍的市一级人才服务中心;
5、上海户口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档案一律寄往户口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
6、上海户口签约三资企业的毕业生,档案一律寄往该单位挂靠的档案存放部门或到户口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

毕业后不办理档案转出的后果:
1、学生从毕业离校的那天起,学校不开任何证明(档案存放证明等);
2、办理居住证的学生需要档案回原籍后才可办理居住证;
3、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规定非上海户口毕业生超过两年不可以再打印回原籍的报到证;
4、没有打印报到证的毕业生对今后是否能考公务员或能否进事业编制均有影响。

请各毕业生仔细核对以上情况,认真填写档案接收单位,2012年毕业生档案将在2012年7月统一寄出(不可自带),若需要查询档案去向请在档案馆网站上查询,具体时间会在档案馆网上公布。

上海大学档案馆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人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2分)【参考答案】17. 随便详细 18.B 19.C20.(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21.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22.沈周不喜欢热闹喧嚣的地方,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2010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

(3分)【参考答案】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18.C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爱民正直睿智2011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次行:秩序。

②庳:低、矮。

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秋冬则劝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2分)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3分)【参考答案】17.(1)鼓励(2)以……为乐(3)左右(指时间)(4)听从什么18.B19.(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

(2分,居、句意各1分)20.自信21.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2012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参考答案】17. (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 分)C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 “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