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合集下载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内部审批: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标项目部二○一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20米,与路线斜交角为0°。

预应力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s15.20mm,单根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强度等级f pk=1860MP a,弹性模量Ep =1.95×105MP a。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孔→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 0.75 * 1860Mpa = 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P=σcon *A = 1395Mpa * 140mm2,= 195.3KN2.油表读数计算1)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1→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 0.1 P→ 0.2 P→P(持荷5min)→锚固。

(1) 10% 张拉力:0.1 P =0.1*195.3 KN =19.53 KN(2) 20% 张拉力:0.2 P =0.2*195.3 KN = 39.06 KN(3) 100% 张拉力:P = 195.3KN2)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903,压力表编号:15.9.468线性回归方程:D= -0.1601+0.223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2 8.6 43.4 4.2D(MPa)②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15.9.339线性回归方程:D= -0.3815+0.225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0 8.4 43.6 4.0D(MPa)3.理论伸长量复核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 (kx+μθ)】/ kx+μθPp 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取195300N。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内部审批: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标项目部二○一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20米,与路线斜交角为0°。

预应力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s15.20mm,单根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强度等级f pk=1860MP a,弹性模量Ep =1.95×105MP a。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孔→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 0.75 * 1860Mpa = 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P=σcon *A = 1395Mpa * 140mm2,= 195.3KN2.油表读数计算1)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1→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 0.1 P→ 0.2 P→P(持荷5min)→锚固。

(1) 10% 张拉力:0.1 P =0.1*195.3 KN =19.53 KN(2) 20% 张拉力:0.2 P =0.2*195.3 KN = 39.06 KN(3) 100% 张拉力:P = 195.3KN2)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903,压力表编号:15.9.468线性回归方程:D= -0.1601+0.223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2 8.6 43.4 4.2D(MPa)②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15.9.339线性回归方程:D= -0.3815+0.225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0 8.4 43.6 4.0D(MPa)3.理论伸长量复核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 (kx+μθ)】/ kx+μθPp 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取195300N。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桥面负弯矩张拉预应力钢筋采用抗张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 。

公称直径为15.2mm 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

张拉千斤顶采用150吨千斤顶。

张拉设备均通过检测,标定为合格。

墩顶连续段处负弯矩钢束均为5束,锚下控制应力为f pk =0.75×1860=1395 MPa 。

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值得误差控制在±6%。

张拉行程为:10%N →20%N →100%N 。

实际伸长量l =100%l -10%l +(20%l -10%l )。

偏差x=设计设计—实际l l l ×100%。

X 值控制在±6%。

各行程油压表控制读书计算如下:单根钢绞线公称面积A=140mm 2。

则单根拉力F=σ·A=1395×140=195.3kN 。

5束钢绞线拉力为976.5kN 。

当千斤顶编号为3024,油表编号263111E 时,标定方程:P=0.031554F -0.465217P 10%=0.031554(976.5×10%)-0.465217=2.62MpaP 20%=0.031554(976.5×20%)-0.465217=5.70MpaP 100%=0.031554×976.5-0.465217=30.35Mpa当千斤顶编号为3024,油表编号261011E 时,标定方程:P=0.031463F -0.263043P 10%=0.031463×(976.5×10%)-0.263043=2.81MpaP 20%=0.031463×(976.5×20%)-0.263043=5.88MpaP 100%=0.031463×(976.5×100%)-0.263043=30.46Mpa当千斤顶编号为3021,油表编号YE0445844时,标定方程:P=0.031865F-0.395652P10%=0.031865×(976.5×10%)-0.395652=3.51MpaP20%=0.031865×(976.5×20%)-0.395652=6.62MpaP100%=0.031865×(976.5×100%)-0.395652=31.51Mpa 当千斤顶编号为3021,油表编号2118112F时,标定方程:P=0.031400F-0.026087P10%=0.031400×(976.5×10%)-0.026087=3.04MpaP20%=0.031400×(976.5×20%)-0.026087=6.11MpaP100%=0.031400×(976.5×100%)-0.026087=30.64Mpa。

大桥40米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大桥40米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XX至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XX大桥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XX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XX至XX高速公路XX标合同段项目领导部XX大桥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张拉施工方案我标段K9+875XX大桥设计为40米T梁,上部采用2联(4×40m)+(4×40m)预应力砼T梁,先简支后结构持续。

T梁负弯矩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f pk=1860Mpa,公称直径d=,公称面积Ay=140mm2,弹性模量Ey=×105Mpa。

锚具采用BM15-5型、BM15-4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

所有锚具及钢绞线按材料查验批量抽检,严禁利用不合格材料。

所有材料要有厂方提供的质量说明书和出厂时刻。

钢绞线要避免生锈和影响水泥粘结的油污。

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按加工长度下料。

墩顶持续段钢筋绑扎结束后,由专人对波纹管进行检查,如有孔眼须用胶布缠好,严禁进浆。

预应力张拉前先对墩顶持续段砼同条件养护砼试件进行试压,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且养护龄期不小于10天方可张拉,钢束张拉时应两头对称、均匀张拉,张拉前先对张拉千斤顶进行校核。

张拉顺序为:100% N3→100% N2→100%N1,张拉程序:0-10%óck-20%óck-ócon(持荷2分钟锚固)--ócon(锚固)。

张拉时实行双控,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相差应控制在±6%之间,不然应分析原因或从头张拉。

张拉完割除钢绞线头,及时压浆。

张拉时做好施工记录。

二、理论伸长值计算1、 理论伸长量计算钢绞线采用 单根截面面积140mm 2标准强度Ryb=1860MPa 弹性模量Ey=×105MPa管道摩擦系数μ= 管道误差系数K=锚下控制应力δ=×Ryb=1860×=1395MPa每股控制张拉力1395×140=195300N4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5300×4=781200N=5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5300×5=976500N= 计算公式:()()01kx kx L y y y y Pe PL e L A E A E kL μθμθμθ-+-+⎡⎤-∆==⎢⎥+⎣⎦⎰ 其中式中: P ·········钢绞线张拉力L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y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y A ·········钢绞线的截面积 简化计算式:y yPL L A E ∆= P ·········钢绞线平均张拉力,()1kx P e P kL μθμθ-+⎡⎤-⎣⎦=+L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y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y A ·········钢绞线的截面积△L=Σ(P P L/AyEg)按照上叙公式和规范要求,整理出我标段40mT梁负弯矩理论伸长量结果如表所示:三、张拉数据表我部于9月底进场YCW250B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两台,已通过广西预应力机具产品质量监督查验中心查验,按照其查验报告,千斤顶回归方程:一、(1)、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编号:1(2)、压力表编号为(3)、线形回归方程:F= 相关系数为:r=二、(1)、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编号:12336(2)、压力表编号为(3)、线形回归方程:F= 相关系数为:r=F ——控制张拉应力(KN)P ——油表读数(MP)按照上叙回归方程,整理张拉数据见表。

熊渡电站大桥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熊渡电站大桥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张拉前的准备 (2)三、张拉方案 (3)1、施工工艺流程 (3)2、下料 (3)3、布管 (3)4、穿束 (3)5、安装锚垫板及夹片 (4)6、安装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垫板、夹片 (4)7、负弯矩钢绞线张拉 (4)9、封锚 (5)四、相关张拉参数和计算公式 (5)1、张拉控控制力及对应油表数值 (6)2、伸长量计算: (6)六、安全措施 (10)七、张拉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10)熊渡电站大桥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编制依据1、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宜都陆城至五峰渔洋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4合同段(K26+770~K28+700)第三册;3、宜都陆城至五峰渔洋关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第4合同段《桥梁通用图》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二、张拉前的准备1、施工材料(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

钢绞线出厂时附有质量证明书,并在每卷上挂有标牌,进场时进行检查:a、外观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油渍等。

b、力学性能试验,从每批钢绞线中任抽取5%卷(不少于3卷)的钢绞线,各取一个试样进行拉伸试验。

如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GB/T5224-95标准的要求,则该卷钢绞线为不合格品;并加倍取样复验。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判为不合格品或每卷检验,取用合格品。

c、钢绞线进场存放时应防止雨淋,钢绞线原包装都有防潮措施,如包装损坏而裸露,则应用塑料布盖好。

(2)预应力锚具出厂时附有质量证明书,使用前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并抽取进行硬度试验。

使用过程中应检查夹片有无裂纹及齿形有无异样,不合格品不得使用。

锚具应存放于干燥房间的包装箱内。

波纹管进场时,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无油污、无孔洞及无折皱,咬口无开裂、无脱扣等才算合格;本项目采用金属波纹管,内径为5.5cm,波纹管要核实内径后,方可进场。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拉计算方案一、基础数据本标段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有:片和丁2各2束、T3为1束,设计锚下拉控制应力:o=1860MPx75%=1395MP。

按设计要求conaa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方可拉,并采用两端对称拉,拉程序为:0初应力(持荷3min)o(持荷5min)锚固,拉顺序con为T、T、T。

123二、预应力钢束拉力计算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拉力按公式:F=oxAxn进行计算,如下:ncon箱梁顶板片钢束锚下拉力:F=oxAxn=1395MPxl40mm2x4根=781200N=781.2KN1cona其中:A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n为同时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F为钢绞线锚下拉力。

其余钢束拉力计算同Tj各钢束拉力如下表:三、压力表读数计算本桥采用100吨千斤顶进行拉,经校验: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390,11.3.389,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06P—0.1434,F=0.0524P-1.1491。

故箱梁顶板片钢束采用1#千斤顶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11.3.390:F=0.0506P-0.1434二0.0506x781.2-0.1434二39.4MP1a2)压力表编号为11.3.389:F=0.0524P-1.1491=0.0524x781.2-1.1491=39.8MP2a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3,11.3.416,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2P-1.2867,F=0.0524P-0.6763。

编号为3#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4,11.3.41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10P-0.5306,F=0.0524P-1.1838。

编号为4#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5,11.3.39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1P-1.6370,F=0.0519P-0.2977。

负弯矩张拉 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 计算书

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一、张拉力计算:钢绞线:每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 pk=1395MPa。

公称面积:139mm2每束张拉控制力为:139×1395=193.9KN钢绞线张拉力:型号初读数(10%)第一行程(20%)第二行程(50%)第四行程(100%)超张拉(103%)5束张拉力(KN)96.95 193.9 484.75 969.5 998.59 1#油表读数19.2 38.06 94.66 188.99 194.66 2#油表读数19.58 39.26 98.32 196.75 202.66 伸长量 6.3 12.9 31.4 62.7 66两头1股张拉力(KN)19.39 38.78 96.96 193.9 198.76 1#油表读数 4.10 7.88 19.20 38.06 39.00 2#油表读数 3.83 7.77 19.58 39.26 40.45 1#伸长量(mm) 6.3 12.9 31.4 62.7 66单头1股张拉力(KN)19.39 38.78 96.96 193.9 198.76 1#油表读数 4.10 7.88 19.20 38.06 39.00 2#油表读数 3.83 7.77 19.58 39.26 40.45 1#伸长量(mm)11.8 23.6 58.9 117.8 120.7注:①1#油表编号3014,公式:Y=0.33+0.19460*X 千斤顶型号:106229。

②2#油表编号YY0902106,公式:Y=0.20305321*X-0.107603859 千斤顶型号:1#。

二、伸长值计算Pp=P[1-e-(μθ+kx)]/(kx+μθ)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

μ——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μ=0.25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

k——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30米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米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1、张拉技术参数(1).设计张拉技术参数及要求本大桥30m箱梁负弯矩张拉采用Φj15.24mm钢铰线,标准强度R y b =1860MPa,标准截面积A=14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 p=1.95×10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σk =1395 MPa (0.75R y b)。

待接头现浇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

该负弯矩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张拉的方式进行。

张拉顺序为T1、T2。

预应力张拉程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2.10.3条规定,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持荷3min,量测引伸量δ1)→100%σk(持荷3min,量测引伸量δ2) →回油→量测引伸量δ3。

初应力一般取0.1~0.15σk,初应力阶段的目的是为使预应力束每根钢绞线受力相同,同时也是预应力束延伸量测的需要。

(2).实际采用钢绞线张拉技术参数张拉实际采用钢绞线具体力学性能如下:标准强度:R y b=1860MPa,实测截面积:A=140mm2,(检定机构未检测,以标准截面积为准)弹性模量:E p=1.975×105Mpa,(钢绞线抽样检测平均值)张拉控制应力:σk =1395 MPa (0.75R y b)。

2、预应力束理论伸长值的计算(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2.8.3-3条的规定,预应力束的理论伸长值为:△L=P p L/A p E p (式1)式中: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

A p—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mm2)。

E p—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

P p—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KN)。

(2)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按《规范》(JTJ041-2000)附录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为P p=P(1-e-(kx+µθ))/(kx+µθ)。

(式2)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K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一、张拉力的计算
负弯矩钢绞线采用© 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
f 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

c°n=0.75f pk=1395Mpa ,单股张拉控制力
P=193.9KN。

则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为P4=PX 4=193.9X 4=775.6KN,负
弯矩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39 X 4=556 mm2,。

二、张拉顺序
按照设计要求:预应力钢束应两端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

负弯矩张拉程序:
T1、T 2、T 3 张拉程序为0 —0.1 P—0.2 P—P (持荷5min)—锚固。

或T1、T 2、T 3 张拉程序为0 —0.1 P4 —0.2 P4—P4 (持荷5min)—锚固。

三、实际预应力张拉计算
1.单股张拉控制力P=193.9KN,整束张拉控制力P4=775.6KN
2.张拉程序
T1、T 2、T 3 张拉程序为0 —0.1 P—0.2 P—P (持荷5min)—锚固。

或T1、T 2、T 3 张拉程序为0 —0.1 P4 —0.2 F4—P4 (持荷5min)—锚固
3.单股张拉对应油表读数
①千斤顶编号:303,压力表编号:1224
线性回归方程:P=4.5238D-3.5375
②千斤顶编号:304,压力表编号:1256
线性回归方程:P=21.3155D+1.1071
②千斤顶编号:302,压力表编号:1238
线性回归方程:P=20.9742D+13.5714
5•实测伸长量的计算
对称张拉,保康、宜昌端量测值分别用x、y表示:
T1、T 2、T 3 对应10%P、20%P、100%P为X io、y io;X20、『20;X100、y i00。

实测伸长量△ L 实=(X ioo+y ioo) - (X io+y io) + (X2o+y2o) - (X io+y io)
=(x100+y100)+(x20+y20)-2(x10+y10)
复核:| △ L实-△ L设| <± 6% △ L设
6.设计伸长量(一端)
T1 设计伸长量:78/0.9=86.7mm
T 2 设计伸长量:53/0.9=58.9mm
T 3 设计伸长量:36/0.9=40.0mm
四、负弯矩预应力施工要求
1.负弯矩预应力锚具采用M15-4 ,张拉采用无线张拉仪,管道压浆采用C50 水泥浆。

2.封锚混凝土采用C50 混凝土。

3.钢束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波纹管内径55mm。

4.若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相干扰时,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的位置,但不可截断。

5.钢束下料长度考虑每个张拉端各预留60cm。

6.钢束定位钢筋在直线段按100cm 间距设置。

建议固定点焊于相邻箍筋上,确保钢束位置与设计相符。

7.预应力钢束张拉时,砼强度及弹性模量必须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且养护时间不少于7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