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ppt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疏通各章内容, 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 2.研习文本,把握语篇内部逻辑,概括孔子对于君子立 身处世的观点。 3.背诵并默写《论语》十二章。
一、何谓“君子”?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当时的士大夫贵族阶层
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 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
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通“智”,智慧
关键词:品格(智、仁、勇)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 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 忠道(立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 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
关键词:仁
(仁是内在道德,礼、乐是外在表现)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道:仁义之道、人生哲理、真理
《论语》中共有59章提到“道”,用作动词的有5例,其余54 例则都用作名词。在名词的用例中,有4例释为“道路”义,其余 50例可释为“主张”、“方法”和“仁义”等抽象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从社会地位的高低,过渡到道德修养的高下
二、孔子眼中的“君子”
学生活动1:合上书本,快速回答每章句中标颜色的字词, 并逐条概括观点,提炼思想(关键词)。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ppt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ppt

孔子宣扬的是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这种精 神实质上是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尊重每 一个人的人格。这谈何容易
求诸己(为 仁)作为内 在修养,
主观能动性 由----------------- 所决定。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7•30)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子曰:“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画 ——动词,画地为限
道:
非不说子之道 志于道 道之以德 固相师之道也 任重道远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力不足与不愿做有什 么不同?
“力不足”是能力不够,是客观条件 不具备;“不愿做”是主观不想做, 不一定是“力不足”。主观是决定因 素,愿做、能力不够可以提高能力, 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
-----台湾著名学者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尧舜其病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
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
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
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5•8)
对韩国社会2007年 期许的代表性词语
反求诸己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内省 自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 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做人的根本

修养自己可以达到三个境界,哪三个境界?
修己以敬 以:来,表目的;敬:处世严肃认真 修己以安人 安:使……安定 形---使动 修己以安百姓
“安百姓”与“博施于 民而能济众”、“安人” 与“己欲立而立人”完 全对应,是同一事情的 不同说法。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课件

君子之风 用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课件
第31页/共47页
第一章——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7.6)
君子—— 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第32页/共47页
(7.6)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 的方法。
先立志,然后以仁德为纲领, 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 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第33页/共47页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 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什么是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 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
第6页/共47页
《君子之风》
探究:君子可以获利吗?
可以,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 要所取之利并不害义,那便是合宜的、正当的。 君子主张的是“见利思义”,利字面前,坚守 正义,甚至能舍生取义。
第7页/共47页
问题探究
说说孔子对于“义”“利”的
第25页/共47页
第三课时
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么样的心态?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7.19)
第26页/共47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19)
认识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水污染 黑砖窑 食品安全问题……
这可以溯源到这30年来“义”和“利”的 剧烈碰撞。30前的中国,讲求的是“无私奉 献”,要求人们以道德和理想来约束自己。是 为“义”。30年后的中国,争取的是“利润最 大化”,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 为“利”。
第8页/共47页
15.9
•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 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君子坦荡荡》ppt课件

《君子坦荡荡》ppt课件

思考探究
练习三: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态度,就是即使别 人对自己有怨恨,该怎么对待还是怎么对待,讲 求正直对人,不记私仇、泄私愤,不报复他人; 别人有恩于己,就要记着报答他。 这不同于以牙还牙、冤冤相报,符合民间冤家 宜解不宜结和知恩图报的传统观念。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还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的说来,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 还是有它一定的合理内核,在不违反法律原则的 情况下,这样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恩恩怨怨,会 收到较好的效果。 -:
-:
疏通文意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7•37 子曰: (1)坦荡荡:心 孔子说:“君子 心胸宽广, “君子坦荡 胸宽广、开阔、 荡(1),小人 容忍。 小人经常忧愁.” 长戚戚(2)。” (2)长戚戚:经 常忧愁、烦恼 的样子。
-:
疏通文意
原 文 注 释 9•30 子曰: (1)适道:适, “可与共学,往。这里是志 未可与适道 于道,追求道 (1);可与适 的意思。 道,未可与 (2)立:坚持道 立(2);可与 而不变。 立,未可与 (3)权:秤锤。 权(3)。” 这里引申为权 衡轻重。原文 Nhomakorabea注

疏通文意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 的事吗?” 17•24 子贡曰: 孔子说:“有厌恶的事。 “君子亦有恶(1) 乎?”子曰:“有 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 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 恶。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流(2)而讪(3) 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 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上者,恶勇而无礼 孔子又说:“赐,你也有 者,恶果敢而窒(4) 者。”曰:“赐也 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 亦有恶乎?”“恶 徼(5)以为知(6)者, 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 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 恶不孙(7)以为勇者, 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 恶讦(8)以为直者。” 直率的人。” -:

君子坦荡荡ppt1 粤教版

君子坦荡荡ppt1 粤教版

者不惧” 吧!

仁者勇者风范,当然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 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释义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 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 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 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 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毅者不畏惧,是因为勇毅者 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仁”、 “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 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一则自责,二则勉人。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 “越礼”。 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 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 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 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 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 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注释】 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立:坚持道而不变。 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 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 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 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 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 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 长为悉府也。”

《君子坦荡荡》ppt课件

《君子坦荡荡》ppt课件

17•24 子贡曰: (1)恶:音wù ,厌恶。 “君子亦有恶(1)乎?” (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子曰:“有恶。恶称 n,诽谤。 人之恶者,恶居下流 (3)讪:shà (2)而讪(3)上者,恶勇 (4) 窒:阻塞,不通事理, 顽固不化。 而无礼者,恶果敢而 窒(4)者。”曰:“赐 (5)徼:音jiǎo,窃取, 也亦有恶乎?”“恶 抄袭。 徼(5)以为知(6)者,恶 (6)知:同“智”。 不孙(7)以为勇者,恶 (7)孙:同“逊”。 讦(8)以为直者。” (8)讦:音jié ,攻击、揭 发别人。 -:
-:
疏通文意
原 文 7•36 子曰: “奢则不孙 (1),俭则固 (2)。与其不 孙也,宁 固。”
译 文 注 释 孔子说:“奢侈了 (1)孙:同逊, 恭顺。不孙, 就会越礼, 节俭了就会寒酸。 即为不顺,这 与其越礼,宁可 里的意思是 寒酸。 “越礼”。 (2)固:简陋、 鄙陋。这里是 寒酸的意思。
注 释


(1)怀:思念。 孔子说:“君子 (2)土:乡土。 思念的是道德,小人 (3)刑:法制惩 思念的是乡土; 罚。 君子想的是法制, 小人想的是恩惠。”
-:
疏通文意


译 文
4•16 子曰:“君子喻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 于义,小人喻于利.” 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 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 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
疏通文意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课堂PPT)

专题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课堂PPT)

对立统一规律 是辩证法 核心和实质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23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和核心
1、关于矛盾的概念 比较三种不同的矛盾概念,在比较
中理解和感悟哲学上的矛盾思维。 生活中的矛盾概念 形式逻辑中的矛盾概念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
24
生活中的矛盾概念
“和而不同”用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告诫 人们人与人之间要坦诚相见,既要坚持原则, 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性,又要有海纳百川、包 容万物的胸怀,同时还要有兼容并蓄、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的大家风范。
6
7
3、把“和而不同”推而广之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 哲理和高度智慧。 与人相处,要“和而不同”; 领导决策,要“和而不同”; 处理国际事务,要“和而不同”。
8
当今世界已进入经 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 时代,要适应世界文明 多元发展的大趋势,也 必须运用“和而不同” 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关 系。既坚持独立自主, 又要和平共处;既要独 具特色,又要兼收并蓄, 包容多样,在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
9
4、“和而不同”的哲学内涵
首先,“和而不同”反映了宇宙间普遍 存在着的对立统一关系。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
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 调。”
5
2、用于人际交往
所谓“和而不同” :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 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 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 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君子之交(1)页PPT文档

君子之交(1)页PPT文档
你说,杨叔叔跟爸爸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阿姨:
我给你讲个关于朋友的寓言故事吧。有两个好朋友在沙 漠中旅行,半路上他俩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了辱,一言不发,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 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俩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就决定停下来歇 一歇。谁知被打巴掌的那位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差点被 淹死,幸好被朋友救了起来。被救以后,他拔出一把剑在石 头上刻上:“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滕王阁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李白
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
——拉丁谚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和你一起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 和你一起哭过的人,你却永远忘不掉。
朋友的关系是磁铁,有相互吸 引的一面,也有相互排斥的一面。 我们将两块磁铁放得越近,排斥力 就越强;如果我们将它们拉开一定 的距离,产生吸引力。如果太远的 话,吸引力也会消失。
仿写练习
朋友是一本带锁的日记, 朋友是

作业一:采访自己的家人,记录他们 对“朋友”的认识
奶奶:酒肉朋友肯定不是真正的朋 友。要说真正的朋友,我觉得, 当你很困难很苦难的时候,困难 到连家人都不理你的时候,你的 朋友还来帮助你,那就是真正的 朋友。
如果你不加节制地帮助朋友,而朋友却 不能适时回馈你,友谊的天平就会倾斜,直 到倾覆。帮助朋友要量力而行,这才能真正 地维护友谊。
面对朋友的好意也要学会拒绝。当朋友 的好意你不能承受或者不愿意接受的时候, 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否则朋友的好意非但不 能让你开心,还会让你觉得欠了朋友的而非 常不自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 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 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 等到 看见好处 或者 没有了 交情淡漠 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保护 就 残害 即使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所以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补益 为国效力
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 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 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用这 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 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诵读思考:
1.作者认为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3.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 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 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 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虚假的。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却 这样 信奉
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名誉气节 凭借 按一定的道德规范 进行自我修养 思想一致 共同前进
六年级下学期小古文
君子与小人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 大体上 因为 相同的志趣
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相同的利益 这 自然的规律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相同的志趣结为朋党,而小 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但是 说 只 朋党 原因 什么 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hào喜欢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他们 勾结 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