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合集下载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介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工程,总长度为55公里,包括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和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工程的总预算为800亿港元,历时9年完成。

一、项目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与澳门开始寻求与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

伶仃洋的阻隔成为了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一座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成为了当务之急。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二、工程主体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包括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一段长达22.9公里的跨海大桥。

隧道穿越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大桥则连接珠海与澳门。

这一段的桥梁采用了斜拉桥设计,充分考虑了海洋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越伶仃洋的主体部分外,港珠澳大桥项目还包括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建设包括口岸、交通枢纽、连接道路、隧道、机场等。

四、建设历程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动工,历时9年完成。

在这期间,建设者们面对了各种挑战,包括地形复杂、海洋环境恶劣、技术难度大等。

同时,该项目还进行了多项科研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中国的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经济和社会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大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距离,从陆路开车到珠海和澳门的时间分别缩短了约3小时和1.5小时。

这为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和澳门的旅游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从内地或海外前往香港和澳门。

现在,由于大桥的建成,大量游客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来到香港和澳门,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对珠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珠海作为连接香港和澳门的桥梁,借助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推动了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港珠澳大桥阅读答案

港珠澳大桥阅读答案

港珠澳大桥阅读答案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

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林鸣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一个节假日,林鸣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

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养。

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

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国工匠”。

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做了研究。

林鸣对这一带很看好。

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

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和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珠江口区域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考量。

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人的思路,改变城市化的观念。

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对现状的理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

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一次。

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纪录是46.3公里。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

(摘编自《独家专访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每一步都是第一步》)材料二:“说到为什么要建这样的一座大桥,我们得先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孟总说。

珠江口水域面积大约2100平方公里,半径60公里以内有14个珠三角的大中城市、7座机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南大门上的一道防线,今天更是国家发展珠三角,特别是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大湾区”前景非常辽阔的一个经济大舞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省依靠香港经济的带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只是多年来粤东、粤西发展并不平衡,交通造成的阻碍是主要的原因。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76744课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76744课件

03
重大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重大问题一:自然环境影响
应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港珠澳大桥位于台风多发区,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大桥的安全运营构成严重 威胁。为应对这些挑战,初步设计方案中应包括防台风、防地震等专项评估,并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重大问题二:技术难题与挑战
跨海工程的技术挑战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众多技术难题和挑战。这些技术难题包括深海桥 梁基础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大型沉管隧道的建设、跨海工程的环境保护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 展大量的科研工作和技术创新。
力的体现。
项目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促 进粤港澳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强三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和人员流动。
该项目还将提升中国在基础设 施建设领域的国际地位,展示 中国在大型工程设计、建造和 管理方面的实力。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将 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02
01
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测各险预警模型, 提高预警准确率。
03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确 保项目安全。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其主体工程初步设计 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的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重大问题三:经济和社会影响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联系,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此外,大桥的 建设还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在初步设计方案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经济和社会影响,制定 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大桥主体工程的桥位及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建设条件、总体设计、桥梁方案、隧道方案、人工岛方案,提出了大桥的挑战以及基本对策与设计指导思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面临的挑战基本对策设计指导思想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它是我国迈向桥梁及交通建设强国的里程碑项目。

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加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大桥与区域路网的关系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与区域路网关系二、桥位及工程规模大桥东岸登陆点位于香港大屿山机场西南的散石湾,西岸珠海登陆点为拱北,澳门登陆点为明珠;工程建设包括三项内容:⑴海中桥隧主体工程;⑵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人工岛口岸工程;⑶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及配套工程。

根据三地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负责建设。

项目工程内容及总平面布置见图2。

图2 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平面布置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总长约29.6公里,东起自粤港分界线,西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约22.9公里段采用桥梁方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和非通航孔桥。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从2002年算起,大桥从提出设想、立项、修建到完工共历时15年,总设计师孟凡超见证了全过程。

孟凡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

2004年,他开始主持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2009年12月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

2011年2月-2012年10月,他又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深水区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

如今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孟凡超无比自豪。

在他眼里,这座大桥就像是一个自己辛苦哺育出的孩子一样珍贵。

1、在孟凡超的履历上,港珠澳大桥虽然让他名誉加身,但是这个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从可行性研究到目前开通运营,6年筹备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5年,其中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这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

C over P eople封面人物本栏目冠名:东莞鸿企机械有限公司众所周知,港珠澳大桥是世界首座跨越和连接三种不同社会机制体制的超级交通通道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是一项庞大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很强的创新性。

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除了工程线位方案、工程技术方案、工程技术标准、气象、水文、地质、交通经济、建设必要性、交通通行方案、环境评价、通航标准、航空限高、投资融资模式、收费方案等等外,还包括三地法律、三地技术规范、三地口岸方案、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

“香港、澳门、珠海三地采用的是一国两制,管理方式、工程方案、设计理念、资金成本等等均不同,每一项都有挑战,都需要磨合。

”孟凡超表示刚开始介入时,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难的项目,世界没有先例,但他说自己喜欢那种挑战,虽然当时压力非常大。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通用课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重大问题汇报通用课件

经济效益分析
交通物流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三地间的交通距离 和时间成本,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大桥的建设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经济发展,加强三地经济联系和合作。
旅游业
大桥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的 发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旅游。
社会效益
大桥的建设将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综合交通能力,改善区域交通状况,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03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地质条 件进行深入分析,优化基础设计,确保施工安全 和质量。
海洋环境问题
总结词
海洋环境恶劣,需采取有效措施 应对风浪、潮汐和腐蚀等影响。
详细描述
港珠澳大桥地处台风多发区,风 浪较大,同时受潮汐影响显著。 此外,海洋环境对桥梁结构产生
腐蚀作用。
解决方案
03 预算审核
预算编制完成后,需经过专家审核和相关部门审 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投资来源
国家投资
争取国家对港珠澳大桥主 体工程的投资,以政府财 政资金为主。
社会融资
通过发行债券、引入民间 资本等方式,吸引社会资 金参与大桥建设。
地方自筹
珠海、香港、澳门三地政 府共同出资,按照协商比 例分担建设费用。
项目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 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加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升区
域整体竞争力。
该桥将成为连接珠江三角洲和港 澳地区的重要通道,对推动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为中国桥梁 和建筑工程领域积累宝贵的经验 和技术成果,提升中国在国际上
的地位和影响力。
03
解决方案
研发大型浮吊和深水作业技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采用先进的测量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港珠澳大桥五百字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港珠澳大桥五百字作文

我是小小讲解员讲解港珠澳大桥五百字作文
大家好!
我今天讲解的是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英文名称:HongKong-Zhuhai-MacaoBridge )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

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

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大桥项目总设计师是孟凡超,总工程师是苏权科,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是林鸣。

2018年12月1日起,首批粤澳非营运小汽车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跨境段。

2020年2月16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公布,港珠澳大桥由
17日起,所有通行车辆免收通行费,直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具体截止日期将另行公布。

2020年4月5日起,香港、澳门调整港珠澳大桥各自口岸通关服务时间。

2020年5月3日起,恢复澳门与珠海之间的关闸口岸及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旅检大厅的原有通关时间。

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桥梁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

这座桥梁是世界
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主桥和两个人工岛组成。

主桥采用了大跨度钢箱梁斜拉索桥的设计,其主跨距达到了1,668米,是世界上最长
的斜拉桥主跨。

这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了深海定位、高强度钢索制作、海上浮船吊装等。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创举和亮点。

首先,该大桥采用了人工岛作为桥梁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海底生态的破坏。

其次,大桥还设置了紧急救援系统,包括救生站、消防站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此外,大桥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状态和交通情况,提供有效的交通管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流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也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项技术和工程壮举,港珠澳大桥也为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大桥主体工程的桥位及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建设条件、总体设计、桥梁方案、隧道方案、人工岛方案,提出了大桥的挑战以及基本对策与设计指导思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面临的挑战基本对策设计指导思想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它是我国迈向桥梁及交通建设强国的里程碑项目。

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加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大桥与区域路网的关系见图1。

图1 港珠澳大桥与区域路网关系二、桥位及工程规模大桥东岸登陆点位于香港大屿山机场西南的散石湾,西岸珠海登陆点为拱北,澳门登陆点为明珠;工程建设包括三项内容:⑴海中桥隧主体工程;⑵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人工岛口岸工程;⑶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及配套工程。

根据三地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负责建设。

项目工程内容及总平面布置见图2。

图2 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平面布置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总长约29.6公里,东起自粤港分界线,西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约22.9公里段采用桥梁方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和非通航孔桥。

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隧道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西人工岛各长约625米,造陆面积各约为10万平方米。

香港口岸位于香港国际机场东北面填海兴建,占地约130公顷,分别与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相接。

珠海口岸和澳门口岸在澳门明珠点附近内地水域填海同岛设置,填海面积217公顷。

珠海连接线起自珠海口岸人工岛,经湾仔、珠海保税区北,止于珠海洪湾,接拟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珠海南屏至洪湾段,全长约13.9公里;全线在南湾、横琴北、洪湾等3处设置互通式立交。

澳门连接线(桥)起自澳门口岸,连接至规划建设的澳门填海A区,长约150米。

香港连接线起自粤港分界线的大桥主体工程,经香港口岸人工岛,连接至大屿山高速公路,全长约15公里。

港珠澳大桥自香港大屿山东涌至珠海拱北的主线桥隧工程总长约5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桥隧组合工程。

三、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标准主体工程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同时满足内地及香港规范要求,主要技术标准为: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海中桥梁、隧道设计速度为100km/h;进口岸前逐步限速。

珠澳口岸人工岛互通设计速度采用40km/h;东、西隧道人工岛岛上匝道设计速度采用30km/h;3. 行车道数:双向六车道;4. 设计寿命:120年;5. 建筑限界:路面总宽度:33.10m;6. 最大纵坡:≤ 3%;7. 路面横坡:桥面横坡:2.5%;隧道路面横坡:1.5%;8.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级。

同时满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规定的活载要求;9.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3.52m(1985国家高程基准);10. 设计最高水位:3.82m(1985国家高程基准);11. 设计通航净空:桥区通航孔设置以及通航孔净空尺度要求见表1所示;表1 各通航孔净空尺度表12.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对于隧道、通风竖井、人工岛的地震设防标准考虑两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于两种极限状态:工作状态120年极限状态1200年对于桥梁的非通航孔桥的地震设防标准有三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三种极限状态:工作状态120年极限状态600年结构完整性状态2400年对于单孔跨度大于150 m的桥梁的地震设防标准有三种重现期定义,对应三种极限状态:工作状态120年极限状态1200年结构完整性状态2400年13.设计洪水频率:1/300。

四、主要建设条件建设条件的特点分述如下:1.气象特征大桥处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工程区年平均气温在22.4~23℃之间,实测极端最高气温为38.9℃,极端最低气温-1.8℃。

桥址区域年盛行风向以东南偏东和东风为主,热带气旋影响十分频繁,平均每年2个左右,最多时每年可达6个,自4月至12月均有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6~10月。

桥区重现期120年10分钟平均风速达48.7m/s。

2. 水文特征工程区水域宽阔,水下地形具有中、西部宽浅、东部窄深的显著特点,九洲航道桥以西水深在3~4m之间(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九洲航道桥至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之间水深为4~5m之间,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至青州航道桥之间水深为5~6m左右,青州航道桥至西人工岛之间水深为6~8m左右;西人工岛以东工程沿线水域水深较深,沿线水深基本在8m以上;其中大濠水道最深处可达17m 左右,10m深槽宽度达2.3km左右。

桥区海域为不规则半日潮海区,水位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相对较平缓。

实测最高潮位3.52米,最低潮位-1.32米,最大潮差3.58米,最小潮差0.02米,平均海平面0.54米; 300年一遇设计高水位为3.82米,低水位为-1.63米。

潮流呈现往复流运动形式,具有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中部海域潮流流速比两边大的特点。

涨急时垂线平均流向基本为N向,落急时垂线平均流向基本为S向;实测最大流速2m/s,垂线最大平均流速1.36m/s。

根据九澳站1986年~2001年波浪观测资料统计,波浪常浪向为SE、SSW和S 向,出现频率分别为20.024%、18.693%和16.907%;强浪向为ESE~S向;有效波高大于1m的波出现频率为4.96%。

依据桥址站2007.4~2008.3和2008.6~10实测资料,实测最大有效波高(Hs)3.64m,周期(T)为5.3秒,波向为SSW 向。

依据桥墩前墩前行近流速、桥墩宽度、墩形、水深、床沙粒径、水流交角等资料,按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对基础冲刷进行了计算,具体成果见表2。

表2 100年一遇水文条件下冲刷计算成果表注:非通航孔桥1—系指跨度110米,非通航孔桥2—系指跨度85米。

⒊航运特点桥区所在的水域宽阔,航道众多,航线复杂、通航船型类型众多、船舶通航密度大、通航要求高,航行安全管理要求高。

工程沿线从西至东有九洲航道、江海直达船航道、青州水道、伶仃西航道、铜鼓航道和香港侧航道;现状平均每天船舶交通流量可达4000艘次,每年可达150万艘次。

⒋地质特征大地构造上,本工程近场区主要处于华南褶皱系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的永梅-惠阳坳陷,区域构造稳定,适合大桥建设。

工程主线区覆盖层厚24.0~89.3m,按成因时代、岩性特征可划分为5个大层组。

其中,第一层组为全新统海相沉积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夹砂等软土,工程性能极差;第二层组主要为晚更新统晚期陆相沉积的软~可塑状粘土,其埋藏浅、层厚较薄、分布不均匀;第三层组主要为晚更新统中期海相冲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和软~可塑状粘土,以软弱~中软土为主,工程性能亦很差;第四层组为晚更新统早期河流相冲积物,以中密~密实砂类土为主,承载力较高,在基岩埋藏较深的地段,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第五层组为基岩风化层,工程性能较好,但据已有钻探及物探资料分析,基岩顶面起伏变化很大,风化差异显著,沿桥位线共分布有4个风化深槽,宽达430~1000m,深槽内全、强风化层厚度多大于40m。

软土分布广、工程性能差,基岩面起伏大及存在风化深槽是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地质问题。

桥址区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潜水、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

水样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相似,对砼、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具有较强腐蚀性。

⒌航空限高要求香港大屿山机场位于大桥东岸登陆点附近,澳门机场位于大桥西岸附近,大桥部分线位位于香港、澳门机场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飞行区内,工程方案的选择需满足大屿山机场和澳门机场航空限高要求。

大屿山机场和澳门机场临近大桥登陆点附近辟有禁航水域,大桥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考虑这一因素。

⒍环保要求大桥线位穿过了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在方案设计及工程建设中需采取切实有效的环保措施。

⒎水利防洪要求为降低大桥建设对珠江口水利防洪影响,水利部门要求大桥阻水比控制在10%以内,并将非通航孔桥承台全部埋入海床面以下。

五、主体工程总体设计1.项目建设面临的挑战港珠澳大桥所处的特殊区位、建设条件和具有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面对的四大挑战:建设管理的挑战、工程技术的挑战、施工安全的挑战、环境保护的挑战。

2.总体设计目标三地政府提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为:建设世界级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地标性建筑。

总体设计需满足建设目标并充分考虑建设条件,达到“安全、耐久、环保、经济”的总体目标。

3.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根据主体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特点及建设条件,总体设计及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如下:⑴全面实现“工厂化、大型化、标准化、装配化”工法为总体设计思想,以适应工程区台风影响、航运复杂、环保要求的特点,保证施工安全及航运安全、确保工程质量、降低现场工作量、减少海中作业时间、保护海洋生物、保障工期;⑵方案总体布置中以尽量减少阻水比,满足水利部门要求为目标;⑶注重景观设计,充分进行桥梁及人工岛总体方案比选;⑷总体设计充分考虑为运营养护提供方便,按照“需求引导设计”思想开展设计工作;⑸本工程专业广、接口多,总体设计中注重各专业接口的协调及平衡,使之达到总体最优的目标。

4.总体平、纵面设计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与香港侧工程在平面上顺接,满足双方要求;为降低隧道出口段的设计施工难度,隧道起点段路线取为5500m不设超高的大半径圆曲线;保证通航孔桥位于直线段,降低通航孔桥设计施工难度;尽量减少与水流夹角;平面曲线指标尽量提高,按不设超高控制,处理好平纵配合设计;妥善处理好主线与东、西隧道人工岛及珠澳口岸人工岛匝道布置;平面设计线形见图2。

纵面按主线最大纵坡小于3%控制设计,各控制点高程满足通航要求及机场航空限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