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但愿人长久》
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范文(通用8篇)

语文但愿人长期教案范文(通用8篇)语文但愿人长期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了解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赏识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东坡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东坡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东坡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同学交流依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重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引导朗读结合同学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东坡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苏东坡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东坡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东坡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东坡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到底“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引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东坡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光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引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诗词的兴趣,学会欣赏苏轼的诗歌;
2、使学生理解《但愿人长久》的内容,重点体会诗中的风景与意境;
3、激发学生对社会变迁、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思考;
4、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担当、志存高远。
三、教学重点
通过苏轼的诗歌,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但愿人长久》。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苏轼的诗歌《但愿人长久》,并准备一些有关历史的资料,比如苏轼的传记、治世通调、当时的政治形势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五、教学步骤
1、交代课题:让学生预习本课的教材,并作一定的了解;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游走在《但愿人长久》诗歌中,通过简单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3、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历史资料,了解苏轼的诗歌《但愿人长久》的背景知识;
4、谈论诗歌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重点体会诗中的风景与意境;
5、思考诗歌的寓意:让学生思考诗歌的寓意。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利用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受诗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理解。
(2)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字典,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但愿人长久》。
2.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节奏和韵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重点练习。
4.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文,解释难点词语。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文大意。
5. 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古诗《但愿人长久》,加强字词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背诵古诗,提高背诵能力。
3. 家长引导孩子讲述诗文大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4. 孩子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精选3篇)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躺下埋怨眼睁睁时隐时现观赏品尝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
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五、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躺下埋怨眼睁睁时隐时现观赏品尝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屈指算来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
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
读错再读三、初读1、2、3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师小结四、初读4、5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五、齐读6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交流: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但愿人长久》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清风”“长亭”等。
(2)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人和友情的珍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但愿人长久》。
(2)写一篇关于亲情或友情的小作文。
8. 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内容。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表达思念之情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和珍惜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节课将学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但愿人长久》,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但愿人长久》。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2 教学难点: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理解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但愿人长久》,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3 词语解释解释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4 意境分析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探讨诗人为何要表达这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章: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将古诗《但愿人长久》背给家长,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可以参考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背诵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但愿人长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
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
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
这天正是中秋佳节。
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
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后鼻音:躺朝廷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②读谁下列多音字: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但愿人长久
一、《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苏轼:北宋文学家。
诗作《题西林壁》《古朗月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三、写月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的《古朗月行》
四、与悲欢离合结构相同的词:阴晴圆缺古今中外喜怒哀乐
五、近义词
眼睁睁——眼巴巴形影不离——寸步不离十全十美—尽善尽美万里无云—晴空万里六、反义词
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各奔东西—欢聚一堂七、品尝cháng 观赏shǎng 眼睁睁zhēng 虽suī然隐yǐn藏不禁j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