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0709doc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0709doc《计算机病毒》说课稿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揭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的黄瑞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病毒》,下面具体阐述一下我的设计思路,并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板书:计算机病毒)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计算机病毒》是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第七节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能够进一步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和各种计算机资源不受侵害,因此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我将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分类作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技校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很多同学缺乏网络公共道德意识和网络自我防护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把更多学习内容应用到我们的计算机中来,树立文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我在分析了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认识之后,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
[学习目的]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了解常见的计算机中毒症状、特点和分类;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运用计算机病毒预防的基本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保障信息安全;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学习重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帮助学生树立防范计算机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典型任务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老师积极引导下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第三部分:说学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教会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病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计算机病毒》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提高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所选教材内容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计算机病毒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发现教材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清晰,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但教材中的案例可能相对较为陈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最新的案例,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而,学生对于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防范意识,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
第5课认识计算机病毒

症状一
症状二
症状三
症状四
【议一议】
小组讨论:你用过的计算机感染过哪些病毒?什么症状?怎样处理的?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P33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
板书设计:
第5课认识计算机病毒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三、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四、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
课后反思:
(3)激发性—计算机病毒具,其毒性顿时发作。
(4)破坏性—一旦计算机病毒入侵计算机后,就可能破坏磁盘中的各种文件,甚至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引导型病毒:如火炬病毒等。
文件型病毒:如三维球病毒、黑色星期五等。
宏病毒:寄生在Word等文档中的病毒。
混合型病毒:如CIH病毒。
蠕虫病毒:寄生在计算机上,以网络为攻击对象。
【试一试】
上网搜索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各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2课时
【计算机病毒危害】
破坏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
占用磁盘空间。
干扰一些软件的正常运行。
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
盗取用户个人资料。
【试一试】
了解计算机病毒“发作”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填入下表。
【说一说】
计算机病毒会不会传染给人类?
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的区别?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特征:传染性、隐蔽性、激发性和破坏性。
(1)传染性—计算机病毒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和传染性,可以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其他的计算机。
(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往往隐藏在其他文件里,具有寄生能力,而且有较长的潜伏期,能隐蔽地传播、繁殖。
《第5课认识计算机病毒》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防范计算机病毒说课稿3.doc

“我生病了,怎么办?”------- 《防范计算机病毒》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防范计算机病毒》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上学期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及任务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萩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在纲要的指导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1、知道病毒是一种有破坏作用的程序。
2、知道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可能出现的症状,3、知道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知道杀毒软件具有防4、会查杀计算机病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本课中对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并不是很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而对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这种抽象的知识就要难于理解一点,因此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合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说教学内容本课的内容包括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症状。
这些知识是链条式的,它是学生在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且有了比较熟练的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工具软件知识的运用,对以后更好地使用与维护计算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的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
因此,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1第四章“计算机病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预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预防。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以及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病毒案例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病毒导致的严重后果,如大规模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和预防。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几个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杀毒软件对模拟的计算机病毒进行清除。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分类:……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你了解的计算机病毒,并描述其特点和危害。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计算机病毒案例,阐述其传播途径和危害。
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杀毒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发展,以及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1第四章“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病毒概述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1.2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简述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一些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1.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阐述计算机病毒对个人和企业的危害讨论计算机病毒对社会的影响第二章: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2.1 网络传播途径介绍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分析网络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的原因2.2 移动存储设备传播途径讲解计算机病毒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方式强调移动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2.3 其他传播途径探讨计算机病毒通过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提醒学生注意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的潜在风险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3.1 安装杀毒软件介绍杀毒软件的作用和功能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3.2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强调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定期检查和更新软件3.3 定期备份数据强调定期备份数据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第四章:计算机病毒的清除和处理4.1 计算机病毒检测介绍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方法和工具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4.2 计算机病毒清除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清除计算机病毒强调清除病毒时需要耐心和细心4.3 计算机病毒处理介绍计算机病毒处理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在处理计算机病毒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五章: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5.1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调个人用户和企业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讲解如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方法5.2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强调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的重要性讲解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5.3 及时获取安全信息强调及时获取安全信息的重要性讲解如何获取和关注安全信息第六章:典型的计算机病毒介绍6.1 木马病毒解释木马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木马病毒案例6.2 蠕虫病毒解释蠕虫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蠕虫病毒案例6.3 宏病毒解释宏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宏病毒案例第七章: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策略7.1 防御网络攻击讲解如何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和策略强调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重要性7.2 提高系统安全性讲解如何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性7.3 数据安全保护讲解如何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和策略强调定期备份数据和加密重要数据的重要性第八章:实践操作:使用杀毒软件8.1 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介绍几种主流的杀毒软件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杀毒软件8.2 安装和配置杀毒软件讲解如何安装和配置杀毒软件强调正确配置杀毒软件的重要性8.3 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讲解如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检测和清除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第九章:实践操作: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9.1 识别计算机病毒症状讲解如何识别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症状强调及时发现病毒的重要性9.2 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讲解如何处理计算机病毒事件的步骤和方法强调在处理病毒事件时应保持冷静和谨慎9.3 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讲解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回顾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计算机病毒防范的重要性10.2 展望计算机病毒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计算机病毒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强调个人用户和企业应做好防范措施第十一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1.1 真实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计算机病毒感染案例,包括病毒类型、传播途径、影响范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类似病毒的感染11.2 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防范经验和策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使用计算机时的安全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二章:计算机病毒的legal and ethical issues12.1 计算机病毒的法律法规介绍计算机病毒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12.2 计算机病毒的伦理问题讨论计算机病毒制作和传播的伦理问题第十三章:抗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13.1 传统抗病毒技术介绍传统的抗病毒技术,如病毒库匹配、行为监测等分析传统抗病毒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13.2 新型抗病毒技术介绍新型抗病毒技术,如、大数据分析等分析新型抗病毒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第十四章:抗病毒领域的创新与挑战14.1 创新技术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介绍创新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等,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强调创新技术在提高计算机病毒防范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14.2 抗病毒领域面临的挑战分析抗病毒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病毒变异速度加快、新型病毒层出不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第十五章:课程复习与考试15.1 复习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病毒概述、传播途径、防护措施等强调重点内容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记忆15.2 考试进行课程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概述、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法律法规、抗病毒技术发展趋势、创新与挑战以及课程复习与考试。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说课稿2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中第一小节第三部分的内容。
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二、说学生情况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原理、类型、传播途径、具体危害、如何防治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
很多学生都有过“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另外,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之前,学生已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搜集加工的方法等基本知识。
因此我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能够识别部分流行病毒(例如蠕虫病毒,木马等),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具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基本防治措施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措施五、说教法在教学中要“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本课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法”等。
六、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通用2篇)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通用2篇)《计算机病毒》篇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计算机病毒》说课稿,仅供参考!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八册中的一节内容,它虽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定的内容,但它较为简单,通俗易懂,因为学生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该听说过或者有的同学的电脑中过计算机病毒,但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并不全面,本节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查杀,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有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提升他们安全防范意思。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独立分析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
能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过程中。
减小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并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卫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增强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了解它常见的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难点: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流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兴趣导入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将电脑生病和孩子生病进行类比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
作为父母呢,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啦。
而作为从事信息教学的老师最担心的就是电脑生病。
大家请看图片。
电脑因为感染了病毒而生病了。
我们生病了可以去看医生,电脑生病了,该怎么办?以前我们总是一说起病毒就很害怕,病毒真的这么可怕吗?还是我们对它了解得不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计算机病毒。
环节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请同学来回答,老师总结: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但是和我们平时用的程序不太一样,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会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类比埃博拉病毒-生物病毒)1) 传染性2)隐蔽性3)潜伏性4)破坏性(CIH破坏主板)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哪些做法会使得病毒传播,运用生活实际,编个小故事:1)盗版软件,其他人直接拷贝2)陌生人的邮件3)上网发现一个不知名的网站里有一个小游戏很好玩,就下载下来A.光盘等存储媒介传播B.网络传播:电子邮件,聊天工具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请学生自己谈一谈自己对病毒的了解(平时QQ总会收到一些链接,或者邮箱邮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双城市职教中心冯德辉
计算机病毒对于学生来说,即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学生通过广播、电视对“计算机病毒”已经耳熟能详。
只要学生开始接触计算机,就要与计算机病毒打交道。
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本质还不了解。
计算机病毒到底是怎样的?它有多大的破坏力?它与平时说的“病毒”有什么联系?它可能传染给我们吗?学生常常被这些问题所困惑。
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病毒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传播。
据统计我国用户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应有的防范计算机病毒知识,我国83.98%的计算机用户曾被病毒感染。
所以在学生中增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这节课是《信息技术》一册计算机常识的最后一课。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如: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的特点;怎样防范;怎样杀毒。
要学好这一课,要求学生要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组成,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盘符、文件及文件夹重要概念等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以下几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它有怎样的危害?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是怎样传播的。
3、学习一些常见防止病毒危害的方法。
4、掌握一种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以及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并且使学生明白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并不是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原理,而是要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神秘感,知道怎样防范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应怎样杀毒。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掌握防止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方法和学会使用一种杀毒软件。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鲜明的形象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对抽象的感念、数据感知能力较弱。
学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们被计算机所展现的强大功能所吸引,感到计算机非常神奇。
希望自己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一名操作计算机的“高手”。
但在学习时由于年龄特点,喜欢上机操作,不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优选教法,使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又学习了计算机知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进行了近一学期计算机常识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掌握了Windows 98基本的操作技能。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等重要的概念。
可以运用鼠标进行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及操作键盘录入英文和汉字。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快有慢。
例如:学习鼠标的操作。
大部分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通过练习可以很快地掌握,熟练地运用鼠标。
而有少数学生,经过练习仍然不能熟练掌握鼠标“双击”的操作方法。
还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有些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平
时可以经常练习,他们操作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往往超过班上其他的同学。
对于学生这些情况,教师上课时应区别对待,鼓励程度差的学生多上机操作,教师多加以指导。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布置一些有难度的练习。
促使其去钻研学习。
“计算机病毒”是由一些代码和数字组成,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而对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学生往往感到非常陌生。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段大段的讲述,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并且难以接受理解。
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帮组学生建立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使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有意制造的程序。
利用动画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病毒的特点和传播的途径。
同时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
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在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巡回,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在教学时,利用教师的提问和多媒体的演示,用平时生活中的病毒与计算机病毒的相识之处引入课题。
使学生明白是计算机病毒导致计算机工作不正常。
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一些人故意制造的程序。
教师播放几次影响较大的计算机病毒如:CIH病
毒、蠕虫病毒、现在的求职信病毒造成破坏的资料,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这部分教学时间为5~7分钟。
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这一节时,采用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并出示学习后要完成的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知识,讨论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评价并表示鼓励。
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补充讲解。
这一部分教学时间为8分钟教学“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是这一节课的重要内容。
如果只是简单的出示几种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方法,学生不可能有较深刻的映像。
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各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方式。
使学生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你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学生分组讨论,找出一条或几条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方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倾听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
学生发言后教师将学生找出的方法归纳总结,得出一个较完整的措施。
在这中间教师用磁盘实物,教学生怎样给磁盘加上写保护。
这一部分教学时间12分钟。
在教学“计算机病毒的清除”这一部分时,首先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应立即用杀毒软件杀毒,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我根据实际情况,将书上的杀毒软件KV300。
换成现在常见的金山毒霸200*。
教学时注重演示,学生观看老师的操作步骤。
强调发现病毒时应如何处理。
然后安排学生实际操作任务:检查自己计算机
C盘上的所有文件。
学生操作时,教师注意指导。
这一部分教学时间为12分钟。
最后让学生口述:什么是病毒?怎样防范病毒?进行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