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线计算 公式

合集下载

齿轮公法线计算公式2015

齿轮公法线计算公式2015

黄色填写 已知数
数值 公差
10
已知数
17
已知数
20°
1
1.25
15.708
-0.08 自动计算
164.75 -0.10
自动计算
6
自动计算
2.387 (四舍五入)
数 值 单位
公差
170 mm
自动计算
190 mm
自动计算
145 mm
自动计算
名称 两啮合齿轮的中心距 a=(d1+d2)/2=(Z1+Z2)*Mt/2
自动计算
6
自动计算
5.606 (四舍五入)
数 值 单位
公差
460 mm
自动计算
直齿轮2
名称 模数 齿 数z2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齿根高系数 分度园齿厚 公法线长度 跨齿数
名称 分度圆直径d2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代号 m z α ha hf s W K K 代号 φ φ φ
直齿轮1
名称 模数 齿 数z1 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 齿根高系数 分度园齿厚
公法线长度
跨齿数
名称 分度圆直径d1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代号 m z α ha hf s
W
K K 代号 φ φ φ
黄色填写 已知数
数值 公差
10
已知数
46
已知数
20°
1
1.25
15.708
-0.08 自动计算
-0.10 168.81 -0.30
代号 a
数 值 单位 315 mm
公差
自动计算

公法线长度及其极限偏差

公法线长度及其极限偏差

公法线长度及其极限偏差
一、什么是公法线
公法线,也称为公坐标系统(GCC),是一种特殊的度量标准,用来衡量地球表面两
个点间的距离和方位。

它通常是由地球的赤道(即连接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圆弧)以及由两
个赤道之外的等圈组成的,两个等圈间的角度称为大圆度(准确的说是大圆偏移),大圆
度的基本单位是角度(秒)。

二、公法线的长度
公法线长度是指地球上两点之间的大圆距离,即从一点出发到另一点所经历的大圆弧
距离,通常单位是米(公尺)。

矩形坐标系统(例如经纬度)和圆形坐标系统(如公法线)之间的距离就是公法线长度。

公法线长度的长度取决于地球的周长,一般可以约定地球的
横径在4000公里左右,故公法线长度也接近4000公里。

三、公法线长度的极限偏差
由于地球表面存在着一定的曲面,所以在计算两点之间距离时,不能只考虑它们间的
直线距离,还需要受到地球曲面影响。

由于地球是一个琸球形,它的曲率不是均匀的,因此,地球表面上两个点的长度距离可能会和其直角距离大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偏差。


法线长度的极限偏差是指地球表面两点间的大圆距离的最大偏差,约为15米。

四、公法线长度的计算
计算公法线长度需要较大的计算量,一般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为此,需要根据地球
表面上两点的经纬度信息,然后使用一系列的计算公式,根据地球的曲度计算出两点的公
法线长度。

公法线计算公式

公法线计算公式

公法线计算公式公法线(Digitech's Rule)是用于天体观测中计算一个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和运动的工具。

它是由17世纪末德国天文学家Erhard Weigel 创立的,并由约翰内斯·哥白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公法线的计算涉及到复杂的几何运算和三角学,并在现代天文学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公法线的计算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基本原理。

地球的公转轨迹近似为一个椭圆,因此,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公法线主要用来计算天体在不同时刻的地心距离。

公法线的计算公式如下:R = P / (1 + e * cos(v))其中R是天体到地心的距离,P是椭圆轨道的半径,e是离心率,v 是真近点角。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天体所在的椭圆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半径P和离心率e。

对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地球与天体之间的视差和知道地球的轨道参数来推算。

视差是指地球观测者在不同时间测量到的天体位置不同,从而得出的天体的地心距离。

对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公法线,在给定时间 t 的地心距离 R 可以通过三角计算得到。

观测者可以观测到太阳和天体之间的角度,从而得到真近点角 v。

真近点角是天体距离椭圆轨道近日点的角度。

公法线的计算公式中的 cos(v) 是该角度的余弦值。

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心率e大于零。

当e接近于零时,椭圆轨道趋近于一个圆,相应的公法线就趋近于一个常数。

而当e接近于1时,椭圆轨道趋近于一个长椭圆,相应的公法线就会有较大的变化。

公法线对于天文学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测量地心距离,天文学家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距离、运动速度等关键参数,从而研究天体的性质和运动。

公法线的计算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也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公法线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几何运算和数学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进行计算。

科学家和天文学家通常会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计算公法线,以确保精度和准确性。

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

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

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根据几何学原理,公法线为一个点到直线或曲线的垂直线段。

因此,公法线长度的计算取决于所给直线或曲线的方程形式。

对于直线:假设直线的方程为 y = mx + c,其中 m 是直线的斜率,c 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

公法线的斜率是直线斜率的负倒数,即-1/m。

因此,公法线的方程为y=(-1/m)x+c',其中c'是公法线与y轴的交点。

将两个方程相减,得到两条直线的交点为(x*,y*),其中x*=(c'-c)/(m-1/m),y*=m*x*+c。

然后,求解从交点到给定直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公法线的长度,即根据勾股定理计算((x*-x)^2+(y*-y)^2)^(1/2)。

对于曲线:假设曲线的方程为f(x)=y,其中f(x)是给定的曲线函数。

公法线的斜率是f'(x)的负倒数,即-1/f'(x)。

因此,公法线的方程为y=(-1/f'(x))*x+c',其中c'是公法线与y轴的交点。

求解方程f'(x)=(-1/f'(x))*x+c',得到两条曲线的交点为(x*,y*)。

然后,求解交点到给定曲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公法线的长度,即根据勾股定理计算((x*-x)^2+(y*-y)^2)^(1/2)。

需要注意的是,曲线的方程可能是复杂的,求解其斜率和交点可能需要使用微积分等高级数学方法。

以上是计算公法线长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对于具体的直线或曲线方程形式,需要根据方程的具体形式进行相应的数学推导和计算。

总结起来1.根据所给直线或曲线方程,计算出其斜率和与y轴的交点。

2.根据斜率的负倒数,得到公法线的方程。

3.求解公法线方程与原方程的交点坐标。

4.根据交点坐标和原点坐标,计算出公法线的长度(即垂直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复杂的曲线方程,计算公法线长度可能需要使用高级数学方法,并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

因此,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需要根据曲线的具体形式进行推导和计算。

公法线计算程序

公法线计算程序

公法线计算程序
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W=Wh+p/tan(Bp)。

其中W为公法线长度,Wh为齿高,p为跨测齿数,Bp为压力角。

以下是具体步骤:
1.将已知参数带入公式,可以得到另一个齿轮的模数。

2.利用双齿轮啮合传动的特点,可以得出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基圆直径、
中心距。

3.最后用标准值来计算其啮合的最大及最小宽度,并用和差模宽与平均模宽
之比来判断新齿轮的优劣。

在程序实现方面,一般可以通过使用C语言或Python语言来实现公法线计算。

需要调用相关的数学库,例如数学库或者numpy等。

这些库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如sin()、cos()、tan()等,以处理角度和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舍入误差的问题,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误差控制和计算结果的输出。

公法线和M植计算公式(1)

公法线和M植计算公式(1)
齿轮计算(齿厚及公法线长度)
黄色为输入项 蓝色为输入数据 z 40 mn 2.5 α n 20 β 0 xn 0.62 红色为计算结果 Sn 5.055298619 k 5 wk 35.67229554
齿厚公差及公法线公差
黄色为输入项 fpt Fr EFGH(上偏差) EFGH(下偏差) 红色为计算结果 Ess Esi Ewms Ewmi
秒 0
6 50.67743958 20.87576708 滚齿修正螺旋角 产品图螺旋角β 28.19777778 齿宽B 15.5 滚齿修正螺旋角β ’ 28.22648183 度 28 28
齿根圆计算 156.89 7.875 141.14
分 11 13
秒 52 35
黄色为输入项 Z mn α Emax 红色为计算结果 dp Mmax 3.666 53.36237228 18 蓝色为输入数据 28 2 20 4.3
渐开线内花键(M值计算)奇数齿
黄色为输入项 Z mn α Emax齿槽宽 红色为计算结果 dp Mmax
齿厚公差及公法线公差
蓝色为输入数据 0.022 0.045 -4 -8 红色为计算结果 -0.088 -0.176 -0.093774403 -0.154304448 法向模数mn 法向压力角α n 齿数Z 变位系数X 分度圆螺旋角β 端面压力角α t invα n invα t 跨齿数K 公法线Wk 齿宽B WK×sinβ ×cosαຫໍສະໝຸດ 渐开线外花键(M值计算)偶数齿
黄色为输入项 Z mn α Smin 红色为计算结果 dp Mmin 3.667 63.75702874 蓝色为输入数据 28 2 20 4.204
渐开线外花键(M值计算)奇数齿
黄色为输入项 Z mn α Smin齿厚 红色为计算结果 dp Mmin

压力角30度齿轮公法线表

压力角30度齿轮公法线表

压力角30度齿轮公法线表
(实用版)
目录
1.压力角与齿轮的基本概念
2.30 度压力角齿轮的公法线公式
3.齿轮的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和模数
4.30 度压力角齿轮公法线的应用实例
正文
一、压力角与齿轮的基本概念
在机械传动领域,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

齿轮的传动效率和磨损寿命与其压力角、齿数、模数等参数密切相关。

压力角是指齿轮齿廓线上任意一点处的法线与切线间的夹角,通常用来描述齿轮的齿廓形状。

二、30 度压力角齿轮的公法线公式
在齿轮设计中,公法线是一项重要的参数。

公法线是指齿轮的分度圆上,任意一点到齿轮基准圆的连线。

对于 30 度压力角的齿轮,其公法线公式如下:
公法线 = m * z
其中,m 为模数,z 为齿数。

三、齿轮的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和模数
在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齿轮的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和模数都是重要的参数。

基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圆直径,也是齿轮齿廓的起始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上每个齿所对应的圆直径。

模数是齿轮齿廓的高与齿距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

四、30 度压力角齿轮公法线的应用实例
在实际应用中,30 度压力角齿轮公法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齿轮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例如,在设计一个 30 度压力角、齿数为 10、模数为 5 的齿轮时,可以先根据公法线公式计算出公法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法线长度和其他参数进行齿轮的详细设计。

大齿轮公法线长度简易计算法

大齿轮公法线长度简易计算法
・ *$ ・万方数据
试验前, 首先应当对所测试的最大试验力进行估测, 然后再选用相应的量程, 悬挂摆锤, 这样可以使实验 结果更为准确。 !& 调整指针零点的方法不正确 不真实的零点会严重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正确的方法是: 先装好试样, 开动油泵, 将工作活塞从 缸底升起 %$77 9 !$77, 保持活塞不动, 使油泵空转, 然后到后面观察摆杆上的标示刻线, 是否与缓冲挡座 的指标刻线对齐, 如果没有对齐, 就说明试样的重量 不能被平衡掉, 应当调整平衡砣直到两条刻线对齐, 然后到正面来转动丝杆使指针对准零点即可。
计量技术 !$$# :; %
使用与维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酸度计示值误差大的调修
张洪彬
(陕西省汉中市计量所, 汉中市 !"#$$$) 但 %&’ ( ") 酸度计在基层化验定的数量较多, 在使用和检定中也会经常遇到示值误差大的问题, 如果对该机原理和结构不是十分熟悉的话, 要把它 调整到规程要求的范围内, 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 机内的某些电位器是不能随意调整的。否则, 将会 使问题更加复杂。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 现将 %&’ ( ") 酸度计常见的几种示值误差大的情况总结如 下, 供大家参考。 ’ 电计的 *+ 示值误差大, 这会给 %& 值测量带来 (无论正负 误差。校正的方法是!将电计打向 *+ 档 毫伏) “ ,量程范围” 置于 “$” 。如果电表指针不在 $*+ 上, 则调节仪器右侧的 “零点” 调节器使电表指在 $*+ 上。"将电计开关打向 , *+ 档, “ 量程范围” 置于 “-"” , 用电位差计向电计输入 , -.$$*+, 如果 / *+ 有 调节器, 如果 ( *+ 有 误差就调节仪器右侧的 “ / *+” 误差就调节仪器右侧的 “ ( *+” 调节器。 %* () 示值正常, !" 示值误差大 *+ 示值正常, %& 示值误差大。 ! 应先检查 %& 计 “温度补偿器” 的位置是否左右对称, 面板上的 “斜 率” 校正电位器是否在 -$$0 的位置。 " 如果以上 检查正常的话, 就要打开机壳, 检查标准电压抵偿电 路中的 -$$# 和 #1$# 电阻, 把阻值发生变化的电阻 更换掉。$ 检查用于调节 231-1 和 4!.!2 失调电 压的电位器 !"- 、 如果被别人 !"1 是否被别人动过, 电计的 () 示值误差大 动过, 就要设法恢复到原来出厂调整的位置。 误差越大 +* !" 示值越远离 ,*--, 误差越大。这一问题, 无 %& 示值越远离 !5$$, 论在检定中还是在使用中, 转换量程时最容易被察 觉。因为同一 %& 值, 在不同量程范围相差很多, 如 “量程范围” 置于 “8” 可以测量, 在 “量程 %& 6 75$$ 在 范围” 置于 “7” , 也可以测量, 可二者却相差很多。这 主要是仪器灵敏度有问题需要校正。校正的方法 是: 把 “温度补偿器” 置于 #$9 , “ 斜率” 校正电位器 放在 -$$0 的位置, 用短路续接器把玻璃电计与甘 汞电极的输入端短接起来, 电计开关打向 %& 档, “量程范围” 置于 “8” , 按下 “读数” 开关, 用机外的 “定 位” 调节器将电计调到 %& 6 85$$, 再把 “量程范围” 置于 “.” , 调节 ""$# 电位器 ( ""$# 电位器在机内只 有一个) , 使电计指示 %& 6 85$$ 就行了。如果调不 就是与 ""$# 电位器串联的 :"1# 电阻 到 %& 6 85$$, 阻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需要把它更换掉, 然后再重 新调整 ""$# 电位器就可以了。该电位器相当于我 们过去常用的 %&’ ( " 型酸度计的机外 “校正” 电位 器。 作为一般的仪器操作人员, 也可以利用上述第 三项的校正方法来检查仪器的示值误差和输入阻 抗。这主要是利用了仪器自身的 *+ 信号及 -$$;# 的高阻。按 以 上 的 方 法 进 行 调 校, 可以使常见的 %&’ ( ") 酸度计示值误差大的问题得到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