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英雄坦克215号 曾击毁美军5辆重型坦克

合集下载

与坦克结缘 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与坦克结缘 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口述历史TANKDOI:10.19486/ki.11-1936/tj.2016.07.0131979年夏驾驶表演后,受到王震副主席的接见与鼓励与坦克结缘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口述:傅福禄 文字整理:刘晓峰【编者按】在中央7套《军迷淘天下》2016年元旦特别节目中,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坦克驾驶技师为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驾驶我国第一代坦克的不平凡经历,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坦克驾驶技师傅福禄。

傅老早年参军,担任坦克驾驶员,后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兵器工业部门,几十年来专门从事各种新式坦克的驾驶测试工作,在工业部门和军中享有“中国坦克驾驶第一人”的美誉,并且曾经向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汇报驾驶表演,后来在某坦克研究所为研究生讲授专业技术课程,并编写了大量教材,有些教材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光环与成就映射出的,是傅老自年轻时就对坦克驾驶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跟随傅老追忆年轻时在部队的难忘经历,共同回味“中国坦克驾驶第一人”初识坦克时那段青涩的岁月,揭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教员的面前,立正敬礼后说:“报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是立下了1979年夏,傅福禄向来所视察工作的王震副主席汇报苏式火箭增程破甲弹的性能情况62 《坦克装甲车辆》2016年第4期在测试越南送给中国的M48坦克时,傅福禄曾任驾驶员纵杆起步。

”然后把两根操纵杆迅速平稳地推到了最前位置,坦克平稳地向前运动起来,但是他并不马上转向,而是让坦克继续向前行驶了一小段距离后再开始向左转向,边转向边对我说:“原来的转向地面已被严重破坏,不仅地面阻力增大,而且附着力已变得很小,转向时会引起履带明显打滑,造成转向困难,而新的地面附着能力强,容有时反而进行了加油。

因为你在转向拉操纵杆时,把加油踏板当成了一个发力的支点,这样随着你拉操纵杆时的发力,右脚就不由自主地踏下了油门踏板,而提高了转向时发动机的转速,这样用再大的劲也转不过向来的。

”李教员一语道出了我的“病因”与努力方向,令我口服心服。

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 葛岘岭阻击战

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 葛岘岭阻击战

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葛岘岭阻击战2013-7-16…………………………………………………………………抗美援朝零伤亡的经典战例葛岘岭阻击战朝鲜战争的记叙中,在美国和韩国关于曾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地名——葛岘岭。

1950年11月29日这里发生了一场令各国军人肃然起敬的阻击战:志愿军一个步兵排,在对手100余架次战机和50余辆坦克的轮番攻击下,巧妙的利用地形,仅靠手中的轻武器顽强的阻击了拼死逃命的美军,歼敌215人,自己无一伤亡。

1950年11月28日夜,朝鲜北部三所里通往龙源里的小路上,一支身着黄色棉服的队伍正奋力疾行。

他们的军服上没有任何标识,千余人的行军纵队除了有力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呼吸声,听不到一个人讲话。

他们装备简陋,大多数人扛着步枪,重火器也只是轻、重机枪。

在朝鲜的寒夜中,士兵们敞开棉衣,呼出的热气和身上冒出的热汗。

这只队伍的番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

38军此次的任务是向军隅里、三所里猛插,切断敌退路,配合正面的志愿军第39军、40军围歼美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13师进行了彪炳军史的大穿插,14小时强行军72.5公里,先敌抢占三所里,关闭了逃敌退路。

读者熟悉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的就是38军在三所里松骨峰的惨烈阻击战。

三所里的战斗刚刚打响,113师侦察分队报告:“发现美军有迹象向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逃窜,龙源里有可能成为美军的又一条逃路。

龙源里地处丘陵地区,在三所里的西面。

它不仅北通价川、军隅里,南通顺川、平壤,而且它的北面有公路可与三所里相连,相距不过几十公里。

因此不仅在三所里碰壁的敌人会转道龙源里,而且从清川江南撤的美军也可能从这里逃跑。

不迅速守住龙源里,敌人的逃路还是切不断。

113师师长下达死命令:“担任第二梯队的337团,拼死也要赶到龙源里,死死守住龙源里”。

军情紧急,337团立即猛扑龙源里。

担任左前卫的1营1连将尖刀排的重任交给了2排排长郭忠田。

向龙源里进发时,2排已经5天5夜没正经睡一觉了,加上2昼夜的激战,战士们疲惫不堪,一边走路一边睡觉,后面的战士常常撞到前面的战士才清醒过来。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

原创: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大大2000注:2000年初,在写完网文《解放军装甲师编制装备探秘》之后,我一直想深入完整的写一个关于解放军装甲兵50多年发展的系列,从此多方搜集各种资料。

此文写于2005年3月,其中第七部分很多言论多摘自三老四严兄的论坛发言,在这里表示感谢。

完稿后,投给国内数家军事武器杂志,均没有回信,遂深藏之。

长期以来,对于我军曾在50-60年代主要装备的苏制坦克自行火炮,虽然不少文章有过介绍,但大都过于简单。

由于这段历史距今过于遥远,笔者用数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我军装甲兵这段重要历史挖掘整理出来,由于笔者搜集资料范围有限、写作水平不足,文章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还望广大读者指正。

一、从搜集和缴获起家的我军装甲兵装甲兵跟我军其他兵种一样,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以搜集和缴获敌人的装备为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兵种。

1945年11月中旬,东北人民自治军在沈阳市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工厂),搜集到2辆日制97式坦克,在撤离沈阳开往抚顺途中,被敌伪人员破坏其中的一辆,剩下的一辆转移到沈阳市东郊马家湾子,这就成为我军的第1辆坦克。

东北我军先后搜集了数百辆关东军遗弃的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牵引车、工程车等车辆,为我军以后的装甲兵建设打下基础。

随后的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在东北、华东、中原、华北战场,以及渡江战役中大量缴获和接收了国民党军的坦克装甲车辆。

根据1950年6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公布1946年7月到1950年5月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绩总公报,共缴获国民党军坦克622辆、装甲车389辆。

这些车辆成为组建解放军装甲兵的物质基础。

到1949年10月我军已经拥有两个战车师又两个战车团,总员额12697人,坦克375辆(多是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美国M3轻型坦克,还有67辆美制水牛式水陆坦克),装甲车272辆(多为是轮式装甲汽车以及部分美式半履带装甲车),工程车、汽车591辆。

常胜将军吴信泉

常胜将军吴信泉

常胜将军吴信泉作者:来源:《华声文萃》2020年第09期1950年10月19日至1952年11月6日,吴信泉率领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朝鲜经历了750多个日日夜夜,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汉城,经历了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败了“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共歼敌6万多人。

吴信泉“能打仗、会打仗、智勇双全”,是一位名副其实、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常胜将军。

云山之战,击垮“美国在太平洋的拳头”1950年10月,吴信泉奉命入朝作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

10月19日晚,美军占领平壤的同一天,吴信泉率部秘渡鸭绿江,向预定的作战地区开进。

26日上午,“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简称)电令三十九军包围云山之敌。

吴信泉与其他领导确定了包围云山、阻敌北进的战斗部署。

11月1日10时,吴信泉接到彭德怀的电话,将于当晚围歼云山之敌。

吴信泉经过再次部署后决定于19时30分对云山守敌发起总攻。

发起总攻前4小时,前沿侦察员突然发现云山街附近敌人异动频繁。

17时30分,随着吴信泉一声令下,志愿军提前发起总攻。

三十九军三个师从四面八方采取围歼、堵截、肉搏等拿手高招,围歼美骑兵第一师。

经过四昼夜连续搏斗,共毙、俘敌2200多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毙美第五团团长约翰逊上校,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美骑一师是美国最早的骑兵师,二战中改为装甲师,曾第一个进占马尼拉,第一个进驻东京,又第一个进占平壤,被吹嘘为“美国在太平洋的拳头”“麦克阿瑟的宠儿”。

这支战功赫赫的常胜军竟被志愿军打得惨败。

云山战役中一一五师红军连在攻打储仁桥时,遇美军55吨重型坦克阻拦,17岁的新战士罗亮泗(衡阳人)扛着两根联装的爆破筒,奋不顾身爬向坦克,将爆破筒插向履带与齿轮间隙中,炸毁坦克,使我部队抢占制高点消灭了骑一师第八团。

罗亮泗成为志愿军中最早、年龄最小的爆破英雄。

云山之战的漂亮歼敌只是一个开端。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吴信泉率部参加了五次战役和后期阵地防御战,打出了不少经典战例。

志愿军创造的战争神话——抗美援朝战场的六大传奇故事

志愿军创造的战争神话——抗美援朝战场的六大传奇故事

志愿军创造的战争神话——抗美援朝战场的六大传奇故事来源:党史博览 | 作者:陈辉 | 点击:2707 | 时间:2013-10-27 14:32:17 神话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我们在这里讲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神话。

传奇也叫传奇文,是小说的体裁之一,一般是指唐、宋作者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且成为曲艺和戏曲的素材,多是一些奇异的故事。

我们在这里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传奇故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刚刚脱离“小米加步枪”的“骡马化”,一个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战场对手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17国部队。

正是在力量对比的巨大反差下,志愿军中才涌现出一个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传奇故事,书写出一个个让古今中外叹为观止的战场神话。

1、刘光子,一名普通的志愿兵士兵,在战场上只身擒获63名英军战俘,令斯大林惊叹不已。

1953年世界青年联欢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抗美援朝战争中活捉63名英军官兵的志愿军英雄刘光子,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

斯大林得知了刘光子的事迹,好奇地要求接见这位中国传奇式的英雄。

斯大林兴致勃勃地用俄语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个人俘虏那么多英军?”翻译后,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听我的指挥了!”斯大林听了翻译后,爽朗地大笑。

“孤胆英雄”刘光子,活捉63名英国佬的传奇故事,发生在美援朝第5次战役的沙器幕战斗中。

1951年4月24日,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第187师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英军“格洛斯特营”的包围。

“格洛斯特营”编制在英军第29旅的序列中,已有150多年历史,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早在1801年英国征服埃及的殖民战争中,就以突破敌方重围,转败为胜的辉煌战绩受到英皇的奖赏,全营官兵荣获英皇授予的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一枚。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所有的“第一”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所有的“第一”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所有的“第一”第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的时间是1950年10月19日,兵分三路由安东(丹东)、辑安(集安)、长甸河口(河口)跨过鸭绿江。

第一次战役是1950年10月25日开始,由120师360团在云山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枪。

至11月5日,志愿军投入18个师的兵力,经过13昼夜激战,歼敌1.5万余人。

本文摘自:新华网,原题:《抗美援朝中的“第一”》第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的时间是1950年10月19日,兵分三路由安东(丹东)、辑安(集安)、长甸河口(河口)跨过鸭绿江。

第一次战役是1950年10月25日开始,由120师360团在云山打响出国作战的第一枪。

至11月5日,志愿军投入18个师的兵力,经过13昼夜激战,歼敌1.5万余人。

第一批到朝鲜的地方医务工作者是1950年11月18日,由著名的模范医务工作者李兰丁率领的上海军医大学师生志愿手术队。

第一位安全行车司机是64军后勤部汽车2连班长、二级模范、特等功臣胡金华,他勇敢机智,安全行车4.2万多公里。

第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发表在1951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

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是1951年11月5日到月底,志愿军连续进行四次渡海登岛作战,收复了椴岛、艾岛等10余座岛屿。

在攻占椴岛的战斗中,志愿军空军首次直接配合陆军作战,以战斗机掩护船只集结和返航,攻占椴岛后,又出动9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两次轰炸大小和岛。

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坦克兵是1951年3月31日,以坦克1师1团、2团、坦克1师3团配属的一个高炮营、一个工兵营组成第一梯队,共82辆坦克、28门自行火炮入朝作战。

战争中的钢铁洪流

战争中的钢铁洪流

战争中的钢铁洪流历史上有这么一段岁月,一段正义与邪恶都空前强大的岁月,一段毁灭和创造都登峰造极的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钢铁洪流吞噬着无辜的生命,战火硝烟锻造着盖世的英雄。

1942年7月,俄罗斯,德军STUG.BN装甲团的3号突击炮车在GD步兵团支援下,进攻战略要地沃罗涅什。

这类联合行动显示了突击炮在攻击部队中的重要作用。

《魏特曼和他的虎I坦克在波卡基村》作者:巴尼.斯派斯本图描绘1944年7月13日,魏特曼和他最值得信赖的战友-炮长博比沃尔讨论战术时的情景。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驾驶着这辆虎式坦克单枪匹马冲入英军第22装甲旅占领的波卡基村,击毁了28辆坦克和装甲车。

党卫军突击队大队长(上尉)米切尔·魏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他共击毁138辆坦克及132门反坦克炮,因波卡基村一战,阻击英军对德军侧翼的包抄,被授予宝剑橡叶铁十字勋章。

《阿登反击》作者:尼古拉斯.托德哥尔作品描绘1944年圣诞节,德军在西线阿登地区向盟军展开猛烈反扑的场景。

图中德军的FW190战斗机和“虎”式坦克正在联合进攻。

《台风的目标》作者:罗伯特.拜列作品描绘1944年12月,比利时阿登地区,加拿大皇家空军440战斗机中队的台风式战斗机超低空飞向一辆德国虎王式坦克,进行最后的确认。

《最后的虎王》作者:乌腾.迈克尔画面描绘阿登反击战中,纳粹德国501党卫队重型坦克营的两辆虎王坦克正在向着安特卫普方向冲锋。

到1944年圣诞节,这辆编号为003的坦克已经成为德国在昂布莱沃河以北最后的装甲力量。

《诺曼底老虎》作者:尼古拉斯.托德哥尔112高地是法国卡昂西南的一个战略要地,自诺曼底登陆以来,德军和盟军在这里展开激烈的争夺,画家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一幕场景:德军102党卫队装甲营的3辆虎式坦克正在通过玛尔特托村,一个通往112高地的半路上的小村庄,奉命前去夺取112高地,在路旁是两辆前几天战斗中被摧毁的英军谢尔曼型坦克。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坦克英雄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坦克英雄

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坦克英雄二战期间的苏德战场,双方使用坦克数量之大、发生坦克交战次数之多、激烈拼杀之惨烈,堪称世界坦克战史之最。

苏军坦克兵为彻底打败德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战中,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据介绍,坦克部队中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英雄称号者就有941人,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中英勇奋战,谱写出一幅幅光辉的篇章。

在今天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怀着敬佩的心情,列举出一部分英雄及其功绩,介绍给读者。

岁月流逝,世代更迭。

但是,人们永远不应忘记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坦克乘员中的第一位英雄1941年6月22日,德军凭借其占有优势的装甲部队,在航空兵、炮兵火力支援下,大举入侵苏联。

苏军仓促应战,机械化军多次实施反击,为迟滞德军进攻起到了一定作用。

亚历山大·鲍里索夫上士的T-34坦克,为扼守渡口,掩护步兵撤退,巧妙而英勇地与德军展开激战达32个小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7月22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

他作为苏军第一个荣膺此称号的坦克乘员而载入史册。

莫斯科会战中的坦克英雄1941年秋,德军向莫斯科发起总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极其残酷的激烈交战。

苏军坦克部队在保卫首都的战役中,采取了坚固防御结合反冲击的战术,粉碎了希特勒妄图占领莫斯科的企图。

当时的上校,后来两度荣获苏联英雄的卡图科夫,在姆岑斯克地域指挥坦克第4旅,以坦克设伏和短促突击的战法,阻击古德里安的2个装甲师。

在连续7天的激战中,共击毁德军坦克133辆,成为苏德战场最成功的伏击战。

帕维尔·杰涅金中尉的T-34坦克在支援步兵冲击时,遭遇德军18辆坦克,他巧妙地逐一击毁了10辆,其余8辆仓皇逃窜。

杰涅金的坦克虽然损伤29处,但仍坚持战斗,又摧毁了敌4个反坦克火炮,并配合步兵歼灭德军400多人。

1942年2月,苏军赴伦敦代表团在英国群众大会上介绍了杰涅金的英雄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美援朝英雄坦克215号曾击毁美军5辆重型坦

导语:“人民英雄坦克”215号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我们坦克第2师第4团2连担任主攻美军石砚洞北山阵地的任务。

作为该连
“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夏季反击战役,我们坦克第2师第4团2连担任主攻美军石砚洞北山阵地的任务。

作为该连的一名普通战士,我见证了215号坦克的英雄壮举。

当时,215号提前配属给志愿军第67师200团,并奉命秘密潜入石砚洞北山南侧。

7月6日,接到出击的命令,215号坦克首先跃出掩体,向石砚洞北山扑去。

敌人动用所有火力,企图将215号坦克击毁。

当时正是雨季,地面泥泞不堪,215号坦克不幸落入弹坑中,动弹不得,淤泥漫过了挡板。

此处距敌阵地仅千余米,不易隐蔽。

情况万分危急!是弃车求存还是放手一搏?车长杨阿如和战友们选择了与战车共存亡。

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在滂沱的大雨里,全车指战员利用夜色掩护,结合地貌把215号伪装成个小土丘,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躲了过去。

‘第二日黄昏,正当我们准备实施自救时,346.6高地上突然出现了敌人3辆坦克。

如不马上将其消灭,我防守北山的步兵将遭受重大损失。

炮长徐志强迅速标定了敌人坦克的位置,只听杨阿如一声令下:“打!”轰轰几声巨响,几枚穿甲弹划破夜空飞向敌坦克,敌一辆坦克顿时火光四溅,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了。

敌炮火迅速向我还击,215号顽强应对,又是一阵连发,敌人的第二辆坦克也应声起火。

剩下的一辆坦克见势不妙慌忙躲进掩体,215号又接连打出10多发爆破弹,把掩体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