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

-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

2. 水的三态变化。

- 水的固态——冰。

-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会结成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 冰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水的液态——水。

- 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 水的气态——水蒸气。

-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水都能蒸发。

-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 水的三态循环。

- 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云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会落下来形成雨;如果温度很低,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形成雪。

当冰受热融化时又变成水。

二、水的沸腾。

1. 沸腾现象。

- 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现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 水沸腾时的特点:- 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 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2.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

- 实验步骤:- 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

-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 点燃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3.1仰望天空1.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手拿圆纸筒观察的同学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手拿小圆片的同学模拟月球; 手举大圆片的同学模拟太阳;2.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原理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来计时。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到长(长→短→长)5.太阳东升西落,一天中太阳的方向是(东→南→西),影子的方向是(西→北→东)。

6.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影子方向相同,大小不同。

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

3.3影子的秘密1.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且遮挡物要在中间。

在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时,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的物体。

如: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亮着的点灯等。

2.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大小和长短的变化。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

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越近,影子越大;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所照射物体的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短;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长。

如:某路人,先朝路灯走来,再离路灯远去,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5.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遮挡物云,它变化多端。

6.我国的传统文化皮影戏就是利用影子来进行创作的。

3.4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 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 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 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
1.天气和气候:学生需要了解天气的定义、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时,他们需要了解气候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生
长、开花、结果等。

同时,他们需要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动物的生命周期:学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卵的孵化、幼虫的
生长发育、蛹的变形、成虫的成熟等。

4.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等
地球运动现象。

5.水循环:学生需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雨、径流等。

6.太阳和月亮:学生需要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运动规律、
特征等。

7.人的身体:学生需要了解人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包括骨骼、肌肉、器官等。

8.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如化学反应等。

9.力和运动:学生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以及物体的运动规
律,如牛顿运动定律等。

10.能量转换:学生需要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和规律,如电能、热能、光能等
之间的转换。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考试中,这些知识点通常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必考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书知识点必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常见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有的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如石油、木头、棉花、沙、丝、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

3、我们穿的衣服是用(布)制成的。

4、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5、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6、塑料具有(加工容易)、(不怕水)、(不易变形)、(不生锈)等优点。

7、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水桶)、(尺子)、(自动笔)、(计算器)、(饮料瓶)、(电话机)等。

8、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

10、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1、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12、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13、哪些属于白色污染?请写一写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①减少使用塑料袋,②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③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1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

但塑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5、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

塑料手套不透气,手掌湿润;棉布手套透气,手掌干燥。

)16、什么叫人造材料?人造材料可以完全取代天然材料吗?为什么?(答:像玻璃、塑料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该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的传播介质传递给我们的听觉器官。

-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没有媒介声音无法传播。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的阻碍,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2. 声音的特点
- 声音有高低、强弱和长短之分,称为音高、音量和音长。

-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有关,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3. 声音的利用
- 人们可以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如语言、音乐等。

- 声音也可以用于测距、报警、通讯等方面。

- 特殊的声音利用,如超声波、声纳等在医疗和科学研究中有
广泛应用。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能对学
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传播和利用有所帮助。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练题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讲义。

祝研究顺利!
资料来源: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二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二三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整理第一单元1.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一致),但是,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却会使他(后退)。

2.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推力)或(拉力)。

3. 小车越重,下滑速度越(快),冲出去越(远),小车越轻,下滑速度越(慢),冲出去越(近)。

由此可见,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或拉力)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速度(越快)。

4.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运动需要用到拉力的有(开门)(开抽屉)(拔河)(开易拉罐)5. 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6.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在冰面滑行,摩擦力(小),在水泥地面滑行,摩擦力(大)。

说明两个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摩擦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7. 往公路上撒沙子,雪地上撒煤渣、在车轮上缠铁链、鞋底上的花纹都是(增加摩擦力),而轴承上上加润滑油、在衣服拉链上涂石蜡、滑冰运动员的冰刀是(减小摩擦力),8. 拖着旅行箱前进时,旅行箱与地面接触部分就会产生(摩擦力)。

9. 被拉动的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动的物体(轻),摩擦力小。

10. 自然界不仅推力和拉力,还有(磁力、摩擦力、浮力、弹力、风力)等不同形式的力。

11.杠杆尺左右距离一样长,钩码挂得(一样多),平衡;杠杆尺左右钩码挂得一样多,距离(一样长),平衡。

12. 杂技中的走钢丝,演员手中的杠子起(平衡作用)。

13. 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制成的,主要由(托盘)、(指针)、(游码)、(底座)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构成。

14.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称量物品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取用砝码时,不能用手直接拿,必须要用 (小镊子)夹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表示
2、要比较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3、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4、加快冰融化的方法:①放在阳光下晒、②用手捂③加热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蒸发发生在任何条件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不吸热也不放热,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眼睛无法看到。

6、水在自然界中同时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这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7、对于一种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热量增加
8、测量水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4)在液拄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得水。

9、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物体温度的
10、零下温度自0℃起逐渐增大,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11、使用温度计前要搞清楚: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吗?2温度计上的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的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12、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3、`冰的特点有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

14、加热、通风、扩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15、在相同条件下,各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

16、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冷却变成看得见的小水珠的过程叫做凝结。

1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18、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19、云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露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的冰晶20、摄氏温度及(1742年瑞典)阿尔伯特
华氏温度及(1714年德国)华伦海特
体温计(1742年后英国)伽利略
第一支温度计(1593年意大利)摄尔休斯
21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会马上变化。

22水和冰的比较
冰水
固体,不会无色液体,会流动,
流动,有固定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