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新进展》PPT课件
最新心肺复苏新进展PPT课件PPT课件

7 胸前捶击
胸前捶击治疗室速安全、有效、可靠。在19项研究 中,有14项显示胸前捶击使室速转为窦性占49%,5 项显示无效者占41%,引起室速恶化者占10%。对 于室速,如除颤仪快速到位,可选择除颤;如无除 颤仪,可选择胸前捶击。因此,胸前捶击可以推荐 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 施行的治疗措施。
10. 心肺复苏时的药物应用 ⑴ 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每3分钟1次仍是
首选。
⑵ 血管加压素:对难治性室颤,与肾上腺素相比, 血管加压素作为CPR一线药物效果好。2个剂量的 血管加压素+1 mg肾上腺素优于1 mg肾上腺素,2 种药物合用效果可能会更好。对于无脉电活动 (PEA),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均未被证明有效。
⑶ 碱性药物:在CPR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可 使用碱性药缓冲剂。在高级生命支持时,使用碳酸 氢钠是安全的。对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威胁 生命的高血钾,应用碳酸氢钠是有效的。对三环抗 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使用 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停搏。
⑷ 镁:心脏停搏时的镁治疗未能改善自主循环重建 或出院生存率。镁可能对缺镁致室性心律失常或扭 转性室速有效。
⑵ 复苏后48小时常有高热。体温升高使神经损伤 危险性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降温对复苏病 人有益,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⑶ 复苏后,48小时连续使用镇静剂可引起肺炎并 发症。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可能对CPR术后有益, 但易引起呼吸道阻塞,造成肺炎。建议镇静剂应间 断使用或12~24小时后停用。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

CPR标准用药
室颤: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或血管加压素40iu,单次用药
+
胺碘酮300mg,每3~5分钟重复150mg 或利多卡因50~100mg,每3~5分钟重复 一次。
38
CPR标准用药
心室停搏与电机械分离:
肾上腺素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
阿托品1mg,每3~5分钟重复一次
A: Airway B: Breathing C: Circulation
5
问题
口对口通气在急救中能否普及? 口对口通气真的有效吗?
6
口对口通气情况调查
1, 大多数院前急救人员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人工通气。
Ornato JP et al 1990
2, 45%医生和80%护士不愿对陌生人作 口对口通气。
10
新指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加入你不愿 意做口对口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 外心脏按压。现有资料证明,及时 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后要比完 全没有CPR好得多。
11
新指南
如果你愿意做口对口通气,其 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15:2,胸 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12
Case
患者在10分钟内送到了医院抢救室, 请问:
No.%Biblioteka No. %ROSC 37 出院率 5
13
22
8
1.7 3
1.2
Callaham ML et al: JAMA 1992;268;2667
30
肾上腺素应用剂量
0.2mg/kg(N=648) 1mg(N=632)
No.
%
No. %
ROSC 217 出院率 31
新版心肺复苏ppt课件

常见错误操作
错误的按压姿势
常见的错误姿势包括手臂姿势 不正确、肘部弯曲等,这会影
响按压效果。
按压位置不当
按压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血液流动,降低复苏效果。
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
按压频率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 血液流动和氧气输送。
吹气时间过长
吹气时间过长会导致气体进入 胃部,影响复苏效果。
点解析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拟演练
利用模拟人等教具进行实战演练, 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心肺复苏 技能,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心肺复苏的推广策略与实践
制定推广计划
制定详细的心肺复苏推广计 划,明确推广目标、实施方 案和时间表等,确保推广活 动的有序进行。
合作与联动
与政府机构、医疗机构、社 区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心 肺复苏培训活动,扩大培训 覆盖面。
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点,另一只 手与之重叠,指尖抬起不接触胸壁,肩肘 腕关节与地面垂直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 完全回复。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开放气道
开放患者气道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或呕吐物,如患者牙齿紧闭,用小木片、金 属等物品撬开牙齿。
案例二
一名65岁的老人在家中突然发生心脏骤停。邻居发现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经过多次电击和心肺复苏,老人恢复了自主心跳 和呼吸,被送往医院后康复出院。
案例分析
成功因素分析
两个案例中,心肺复苏的实施都非常 及时,且施救者都掌握了正确的心肺 复苏技巧。此外,案例二中的邻居还 利用了自动体外除颤器,提高了抢救 成功率。
2024年度心肺复苏ppt课件

注意事项
使用简易呼吸器前需检查其完好性,连接简易呼吸器后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面罩紧扣患者口鼻,避 免漏气。挤压呼吸囊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2024/3/24
20
05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 用
CHAPTER
2024/3/24
21
常用药物介绍及给药途径选择
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电击等导致 呼吸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
禁忌症
胸廓畸形、肋骨骨折、心包填塞等严重 胸廓疾病,以及无法实施胸外按压的特 殊情况。
2024/3/24
5
实施原则及步骤
• 实施原则:快速、准确、有效、安全。
2024/3/24
6
实施原则及步骤
步骤
评估现场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2024/3/24
心肺复苏ppt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 胸外按压技巧与方法 • 人工呼吸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除颤技术应用 • 复苏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contents
01
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 要性
2024/3/24
27
预防并发症发生举措设计
脑保护措施
维持良好的脑灌注压,降低颅内 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损伤。
肺部并发症预防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 畅,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 2024/3/24
肾功能保护措施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维持足够 的尿量,预防急性肾衰竭。
胃肠道并发症预防
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合理饮食, 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肠道感染。
心肺复苏新进展PPT课件

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自强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 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 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 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 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 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 循环功能。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
心前区扣击
方法: 一手放在心脏按压的部位,一手用拳打。缺血缺氧导 致的心跳骤停及8岁以下儿童不宜扣击(儿童易造成骨 折及心脏破裂)。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年龄划分的共识
在 2005 指南里推荐: 新生儿 CPR 用于出生后第一小时还没有离 开医院的新生儿; 婴儿CPR 指南用于小于一岁的患者; 儿童CPR 指南用于1 一 8 岁患者; 成人CPR 用于大于等于 8 岁患者。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生存链
气道异物阻塞的解除 (Heimlich 法 )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人工呼吸--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呼吸面罩 喉罩 气管插管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新指南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你不愿意做口对口 通气,则应立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现有 资料证明,即使单做胸外心脏按压,其预 后要比完全没有CPR好得多。并且气管插关 可以适当延迟.
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EMS)或联系当 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旁观者进行CPR:立即进行CPR可使室颤的 心脏骤停者生存率增加2-3倍。 早期进行电击除颤:CPR加3-5分钟内的电击除颤 可使生存率增加49%-75%。 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术ppt课件2024新版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复苏策略。
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患者风险
肋骨骨折处理
立即停止胸外按压,用多头胸带或弹性绷带固定 胸廓,减轻疼痛,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和循环 情况。
肝破裂处理
立即停止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止血并修复破损肝脏。
Chapter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自身安全
在进入现场前,首先要评估现场环境 是否安全,如检查是否有倒塌的建筑 物、漏电的电线等危险因素。
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 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判断患者意识及呼吸状况
01
02
03
轻拍重喊
在患者耳边轻拍并大声呼 喊,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
确定按压部位 实施按压 开放气道
进行人工呼吸
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 半段,另一只手掌与之重叠,手 指翘起不接触胸壁。
在按压30次后,开放患者气道, 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举下颌法。
03
心肺复苏术关键技能掌握
Chapter
正确实施胸外按压技巧
01
找准按压位置
在患者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两乳头连 线中点进行按压。
控制吹气量
每次吹气量以患者胸廓隆起为宜 ,避免过度通气。
01 02 03 04
正确吹气
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同 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
吹气频率
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 呼吸,即30:2的比例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措施
清理呼吸道
及时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分 泌物、呕吐物等异物。
保持正确体位
心肺复苏术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2024版新版心肺复苏ppt课件

01心肺复苏基本概念与重要性Chapter心肺复苏定义及目的定义目的心脏骤停原因与危害原因危害心脏骤停后,患者全身血液供应中断,尤其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
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心肺复苏在急救中地位重要性心肺复苏是急救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前,及时的CPR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普及意义由于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培训,让更多人掌握基本的CPR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02识别心脏骤停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Chapter01020304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皮肤苍白或发绀识别心脏骤停表现呼叫急救电话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根据所在场所的应急计划,启动心肺复苏团队,准备相关设备和药物。
保持电话通畅评估现场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实施防护措施030201现场安全评估与防护措施03胸外按压技巧与注意事项Chapter正确胸外按压部位和姿势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分,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姿势要求身体前倾,双臂伸直,双手重叠,掌根着力。
保持稳定按压过程中需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摇晃。
按压深度和频率要求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注意事项避免按压中断和过度通气按压中断过度通气04人工呼吸方法及注意事项Chapter开放气道捏住鼻子深吸气并吹气松口、松鼻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嘴唇,防止漏气。
施救者深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鼻孔,缓慢吹气,持续1秒钟以上,使胸廓隆起。
吹气后,松开封闭嘴唇的手,同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吹气。
开放气道封闭嘴唇深吸气并吹气松口、松鼻按压中断时间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以确保持续有效的血液循环。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对于成人患者,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PPT课件心肺复苏急诊医学(2024)

肝功能支持
给予保肝药物、营 养支持等,促进肝 功能恢复。
2024/1/26
呼吸功能支持
给予机械通气、氧 疗等措施,维持呼 吸功能稳定。
肾功能支持
采取血液净化、利 尿等措施,保护肾 功能。
胃肠功能支持
采取胃肠减压、肠 内营养等措施,维 护胃肠功能。
25
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
气管插管
对于需要长时间通气或不能维持有 效通气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插 管。插管前应评估患者情况和选择 合适大小的导管。
气道吸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定期吸引气 道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吸引 前应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引时间不 应过长。
20
静脉通路建立及药物应用
建立静脉通路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快建立 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急救药物和 液体治疗。首选大静脉,如肘正
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后,进行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等措施,以进一 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24/1/26
6
02
急诊医学在心肺复苏中作用
2024/1/26
7
急诊医学概述与特点
急诊医学定义
研究各种急性疾病和危重症发生发展规律、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临床医学专业。
急诊医学特点
突发性、紧急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苏到后续治疗等步骤的详细讲解。
心肺复苏中团队协作与沟通
03
强调多人协作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沟通的技巧和
策略。
28
心肺复苏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1 2
新型心肺复苏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介绍近年来新型心肺复苏药物的研发成果及在临 床实践中的应用。
心肺复苏与机械通气技术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
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
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
2020/11/19
21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呼吸道阻塞系指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任何部 发生阻塞或狭窄,阻碍气体交换,或呼吸道邻近器官病变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发生阻塞性呼 吸困难的总称。 • 最常见的完全性气道阻塞原因为舌后坠。 • 气道阻塞的另一常见原因为上呼吸道有异物存在。外源性异物如经口误入的如鱼骨、豆果、金属 类等;内源性异物如牙齿、血液、脓液、呕吐物等。
2020/1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2020/11/19
20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 心室颤动 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 30%,在猝死中占 90%。此时心 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 QRS波群与T 波均不能辨别, 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
• 心脏电机械分离 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 心脏已 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 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 振幅较低的Q 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
2020/11/19
8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 现代CPCR: 应用阶段(60年代)
• 广泛采用阶段(70年代) • 改良与完善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
),产生胸泵学说及辅助方法,药物治 疗,脑复苏 • 价格与效益评价阶段(近十年)
2020/11/19
9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心跳停止 组织缺血缺氧 组织内腺苷、乳酸、CO2、H+
6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古老复苏法:
•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加温法(持续到19世纪) • 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持续到20世纪) • 溺水是由于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18世纪) • 荷兰18世纪抢救方法(1774)
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的水 刺激法 风箱吹气法
2020/11/19
7
2020/11/19
3
心跳骤停的定义
• 心跳骤停的定义,而从不同的临床角度出发,心跳骤
停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
•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
跳骤停。
•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跳骤停所作的定义是:冠心
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
•
Cecil 内科学第十六版则规定:任何心脏病患者或非
外周血管痉挛 血液粘滞度增加
红细胞壁僵硬 红细胞变形性下降
15
• 细胞水肿 • 细胞酸中毒 • 白细胞损害
其他再灌注损害因素
2020/11/19
16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 大脑-----4-6分钟 • 小脑-----10-15分钟 • 延髓-----20-25分钟 •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 肝细胞-----1-2小时 • 肺组织-----大于2小时
2020/11/19
结果 • 生物膜上酶活性丧失 • 弥漫性脑损伤 • 舒张期心肌张力增加 • 核糖小体变性 蛋白
质生物合成障碍 • ARDS • 肾缺血损伤,导致不可
逆性肾衰
14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钙离子内流 氧游离基 前列腺素 再灌注损伤
2020/11/19
心肌收缩力下降 舒张期张力上升 心肌不均匀收缩
• 正常时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度比是1:10000,无氧缺血时,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浓 度比变为10:1
• 激活磷脂酶A2
• 膜磷脂降解,细胞膜完整性破坏 • 产生花生四烯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 使血小板激活 • 干扰很多酶的功能,破坏内环境稳定 • 游离钙使脑血管痉挛
2020/11/19
12
再灌注时的氧反常
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
应视为心跳骤停。
2020/11/19
4
死亡
• 临床死亡 •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 特点——可逆
• 生物学死亡 • 标志——脑死亡 • 特点——不可逆
•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
2020/11/19
5
心脏骤停
未预料的停搏
2020/11/19
刚刚的停搏
e
黄嘌呤、次黄嘌呤 黄嘌呤脱氧e 化氢酶
e
还烟原酰烟酰嘌呤嘌呤二二核核苷苷酸酸
O2-, H2O2, OHO2
裂解细胞膜 分解蛋白质 降解DNA
抑制滑面内质网重吸收钙 增强花生四烯酸代谢 裂解腺粒体和溶酶体
2020/11/19
13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钙离子内流 氧游离基 前列腺素 再灌注损伤
2020/11/19
17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 现代CPCR: 产生与描述阶段 • 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Negovsky) • 1956年-----电除颤(Zoll) •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Safar) •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Kouwenhoven) • 1966年-----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
血管阻力 心输出量
2020/11/19
10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 血流停滞
• 氧游离基清除障碍 • 钙离子代谢异常 • 前列腺素产生失衡 • 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 • 红细胞变形、血小板、粒细胞凝聚、纤维蛋白原凝聚 • 脑灌注功能丧失
• 再灌注损伤
2020/11/19
11
再灌注时的钙离子反常
心肺复苏新进展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有多大? 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无必要? 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 按压次数究竟有多大影响? 现有一线药物的作用究竟如何? 脑复苏怎么办?
2020/11/19
2
心肺复苏研究内容
复苏学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 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 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