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人.pptx

合集下载

普洱茶(1).ppt

普洱茶(1).ppt
3.工艺 晒青工艺制作(杀青、揉捻、自然干 燥而成的初始茶)。
普洱茶
4.生熟之分 a.生茶自然陈化(一般在8年以上,其陈化、转化有 较好口感的生茶亦可称陈年普洱); b.熟茶渥堆特 殊工序加工(熟茶、半生熟茶)。
5.外形分类 a.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总共十一 个等级 b.紧压茶:包括圆饼形、沱形、砖形、柱形等多种形 状和规格。
普洱茶
据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在同一地区条件下, 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浸出物”,云南大叶 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大叶种比小叶 种高5%~7%;就“儿茶素”而言,大叶种比小叶 种高30~60毫克/克。云南大叶种在云南北纬35度 以上地区“水浸出物”为41%~46%,“茶多酚” 为30%~33%,“儿茶素”为135~150毫克/克。 而在普洱茶主产地的思茅、西双版纳茶区(北纬 21~24度,一般“水浸出物”为47%~48%,“茶 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毫克 /克,与其他品种相比.
普洱茶
现在,我们应该还普洱茶一个本来的面目, 让它从六大类茶中分离出来,不再混同于黑 茶。
这样一来,茶便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 黄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七类。
普洱茶
普洱茶当如此定义: 1.产地 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区域,包括西双版
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文山、红河 等地。
普洱茶
2.原料 云南大叶种茶树,手工采摘(乔木型 更佳)。
普洱茶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以普洱茶的水萃出 物作为试验材料,将10克的普洱茶,用100 毫升的水冲泡半小时,冷冻后制成粉末,再 于每100克的饲料中,添加1.5克的普洱茶粉 末,持续让老鼠食用一个月。结果发现普洱 茶对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深合成达41%,增 加粪便内胆固醇排出达66%。

普 洱 茶 知识ppt课件

普 洱 茶 知识ppt课件
砖茶
金瓜贡茶
11
依外形分类
千两茶
散茶
12
新老普洱茶
❖ 新的普洱茶:刚制成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
道浓烈。冲泡不能用太高的水温。因为它存在许多不稳定的 因素,冲泡得当就好喝,不然就有杂味。洗茶还是用沸水, 出茶就不要太高水温了。
❖ 陈年普洱茶: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
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冲泡的水 温越高越好。
❖ 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
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
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云南
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
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
古茶树和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
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
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
树王”。
2
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 普洱为古地名,源于当地 哈尼族语,普为寨;耳为水 湾,洱为水湾寨的意思。
❖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 银生节度(今勐海市和西双 版纳一带) ,银生茶为普洱 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 普茶,明万历年间定名为 普洱茶,极盛于清朝。
3
普洱茶的主要产地
❖ 1、古代普洱茶产地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市一带.
❖ 2、近代普洱茶产地 明清以后,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除西双版纳,普洱
❖ 普洱熟茶色泽褐红,滋 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 香。
8
普洱生茶
❖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 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 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
❖ 生茶茶性较烈,刺激, 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 有强烈的苦味,涩味, 汤色较浅或黄绿。长久 储藏颜色会逐渐变深, 香味也越来越醇厚。
9
依外形分类
饼茶

普洱茶介绍ppt课件

普洱茶介绍ppt课件

;.
11
• 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又称“古树茶”纯料。一般以300年为限才可严格的 成为“古树茶”,且都生长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树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 的表现力不同。古树茶获取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成分,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 将各山头的独特性体现出来。此 类原料制成的普洱茶为“饮茶发烧友”追捧,
较之人工种植型原料的高产,古树茶原料有限,市面上价格较高。但其独特内 质更能体现普洱茶的“茶文化”。
• 7.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 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 8.小金沱: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 传,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 9.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 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 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 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 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
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
数百斤均有。 • 5.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
克洱茶,再用竹片 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 以上。
;.
15
第四节 普洱茶的品质特征
• 生茶: • 颜色:以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 色。
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 温则有烘干香 甜味。 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 甜而薄,微涩。 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 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 揉韧有弹性。
;.
;.
8

普洱茶概说PPT课件

普洱茶概说PPT课件
第11页/共26页
不同时期普洱茶
• 砖茶在这一时期主要是青砖,具代表性的是云南省 勐海革命委员会出品的中茶牌云南茶砖,被许多普
洱 茶爱好者和茶迷称之为文革砖。 • 1976年,云南省茶叶公司执行普洱茶唛号管理。这 是当代最重要的标准化。该编号的原则是: 饼茶
用4 位数,头两位为该茶生产创制年份,第3位为原料毛
• 心形紧茶出现于1912年,当时是为解决团茶运输过程发霉问题 而研制的,商标为“宝焰牌”。1966年停产,1986年恢复生产。
• 1939年,范和钧受中茶公司指派筹建佛海茶厂,1940年试制第 一批中茶牌圆茶,分红印茶字和绿印茶字两种。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
第4页/共26页
如何定义普洱茶
• 【GB/T22111-2008】普洱茶标准:以地理标志保 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 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 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 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 《2014年6月22日起实施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 普洱茶是指云南滇西南地区的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 青、揉捻、日晒、渥堆、干燥等工艺而制定的产品。
第5页/共26页
普洱茶史
• “唐朝咸通三年,樊绰在他所著的《蛮书》中记 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 菽姜桂和烹而饮之。” •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 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 洱一词首见于此。 • 万历年间谢肇《滇略》中记载:“士蔗用,皆普 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 文字。
第12页/共26页
普洱生茶工艺
• 加工工艺: 采摘—摊凉—杀

普洱茶入门指导PPT文档42页

普洱茶入门指导PPT文档42页

(二)按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 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在高温、高湿下,空气相对湿度在 80%以上,不通风不透气,容易滋生微生物的仓储环 境。
(三)按外形分类
1、饼茶
扁平圆盘状, 其中七子饼每块 净重375克,即是 老的计量单位 “七两”,每七 个为一筒,七七 四十九,代表多 子多孙的含义, 故名七子饼。
晒青
烘青、炒青
1 汤色泛黄,苦涩为首选, 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
陈旧后淡苦出甘
栗微香,陈旧后出苦不
出甘
2 陈旧后叶色褐红,冲泡 陈旧后叶色变黑,冲泡 后茶底微微皱折黑褐 后茶底较平滑光鲜,色 泽接近红茶
3
储存与潮湿为友
储存与潮湿为敌
一般讲,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大。
普洱茶的选购
陈期辨别
普洱茶越陈旧越好,因此有茶友以标榜普洱的年 限为荣,以下辨别陈期的方法仅供参考: 1、1950年之前: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同 兴贡饼、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内附一 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2、1950-1968年:所谓“印级茶品”,也就是包装纸上, “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 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3、1968年以后: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 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 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6、散茶
制茶过程中 未经过紧压成型, 茶叶状为散条型 的普洱茶为散茶, 分为用整张茶叶 制成的索条粗壮 肥大的叶片茶, 也有用芽尖部分 制成的细小条状 的芽尖茶。
普洱茶的等级区分
可按等级区分为高、中、低三档。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摘,一般从茶树枝条 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 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云南特产普洱茶介绍PPT

云南特产普洱茶介绍PPT

• 冲饮技巧:
• ⒈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 杯底,略高)。
• ⒉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 ⒊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 ⒋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
静置20秒左右。 • ⒌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
汁,置于杯盖内。 • ⒍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 ⒎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
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
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
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
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
• 功效: • ① 降脂、减肥、养颜、降压、抗动脉硬化。 • ② 防癌、抗癌 • ③ 健齿护齿 • ④ 护胃、养胃 • ⑤ 抗衰老 • ⑥ 防辐射 • ⑦ 醒酒 • ⑧ 美容 • ⑨ 明目 • ⑩ 提神安脑
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 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 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
只因为喜欢品尝各种美味 ------------吃货的世界你们不懂
目 Contents 录Βιβλιοθήκη 01 简介02 功效
03 冲饮技巧 04 图片欣赏
普洱茶
• 简介: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
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汉族茶农采用特
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 茶。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

普洱茶ppt

普洱茶ppt
将热水再次倒入茶壶中,等待约20秒,让茶叶充 分浸泡。
第三泡及以后
每多泡一次,等待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冲泡次 数不宜超过10次。
06
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与民族文化
民族茶文化
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 习惯和节日庆典等密切相关。
民族茶俗
云南各民族拥有独特的茶俗文化,如傣族的“烤茶”、藏族的“酥油茶”、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如古代诗人描写普洱茶的诗歌、民 间创作的普洱茶画等。
茶艺表演
现代茶艺表演将音乐、舞蹈和茶道融为一体,使普洱茶的品饮过程更加具有观赏 性和艺术性。
普洱茶的国际影响力
出口历史
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远销海外, 尤其是欧洲市场。
的茶叶。
特点
普洱生茶具有汤色浅淡、香气 高长、滋味鲜爽等特点,具有
很好的提神效果。
03
普洱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 、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茶多酚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如肺癌、结肠癌、 乳腺癌等,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 生长等有关。
茶杯
选用白瓷或玻璃杯,有助于观察茶汤的颜色和透明度。
投茶量
根据人数
一人独饮可投茶3-5克,二人对饮可投茶5-8克,三人分享可 投茶7-10克。
根据壶容量
根据茶壶或盖碗的容量,按照比例投入适量茶叶,一般为壶 容量的1/4-1/3。
冲泡时间
第一泡
将热水倒入茶壶中,等待约15秒,让茶叶充分浸 泡。
第二泡
矿物质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钾、钠、钙、镁等, 这些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普洱茶 PPT课件

普洱茶 PPT课件
● 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 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普洱茶保健功效
1、降脂减肥 普洱茶与脂肪的代谢关系密切,
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生成了 新的化学物质,其中有的含有脂肪 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对脂肪产生 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减肥的效 果。
2、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 3、防癌、抗癌
普洱茶
历史
•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的普洱县命名 ,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 属银生节度(今思 茅 和西双版纳一带) ,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 前身 ,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 明万历年才定名 为普洱茶 ,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 《普洱府志 》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 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人群比较, 证明饮茶人群的癌症发病率较低。 而普洱茶含有多种丰富的抗癌微量 元素,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强烈。 4、健齿护齿
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 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 去除口腔异味,保护牙齿。
5、护胃、养胃 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
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 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 肠胃形成的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 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 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 这是国内外崇尚饮用普洱茶的消费 者称谓普洱茶为“美容茶 ”、 “益寿茶”的主要原因。
6、抗衰老 经研究证明,人体中 脂质过氧化过程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 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 E、茶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 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过程,因此普 洱茶被称为“益寿茶”。
7、防辐射 据广东中山大学何国 藩等用普洱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饮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钴60辐射引 起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顺高
张顺高,湖北五峰人,1933年生,土家族, 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自愿赴边 到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工作,1961年考察发现 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1963年在湖南《茶叶通 讯》发表考察报告。主编过《西双版纳文史资 料茶叶专辑》。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二 任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 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 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 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顾问,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邱辉
邱辉,原名邱维藩,字辉,男,云南昆明人,1929年5月生。1947年考入 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 历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干班学员、武工队长、 指导员、原普洱专署(今思茅市)建设科农林股长。1952年,先后任中茶普洱 支公司股长、思茅行署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叶领导小组副组长、行署 茶办主要负责人。1995年12月离休,离休后至今继续在云南茶界发挥余热。
张毅
张毅,男,1941年生人,彝族,云南易武 区区长,易武乡乡乡长,主任科员,于1996年 退休。亲自组织指导发展新式茶园5000多亩; 继承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并无偿传授给易武、 象明、景洪、勐连、广西、南宁、韩国(李连喜) 等地区喜欢制作普洱茶的人员,使古六大茶山 以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的大小厂家发展到100余 家,使普洱茶的古老制法得到传承、延续,也 使我们领略到了民间传统手工制茶的流风遗韵。 大大增加了茶农及地方财政的收入,带动了群 众种茶的积极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木霁弘
木霁弘,男,纳西族,1963年出生。云南大学文 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 长。主要从事古汉语、民俗学及民族文化的研究。著 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 文化》、《普洱茶》等三十余部作品。同田壮壮一道 拍摄了《茶马古道系列——德拉姆》。另有文学作品 若干
按照家传,古法贡茶的加工程序特别繁复,有72道工序,36天的周期。 而每一道手工制作的工序李兴昌认为都必须用心揣摸,比如杀青环节就必 须据锅中叶子的多少老嫩程度来决定火候、翻炒的快慢和抛撒的高度,李 兴昌制作的茶饼拿起来可以吹得透,摔在地上却不散。这门历经百年传承 下来的手艺,之所以能进入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的名录,是和其世代传人 的敬业精神和对其每道工序的精愈求精分不开的。
中华黑茶.普洱茶
普洱茶茶人
大国茶匠|李兴昌——普洱贡茶传承人
李兴昌家世代都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 这个古法技艺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八代传人 了。专门为贡茶提供原料的困鹿山皇家古 茶园深深隐藏在普洱的大山后面,随着清 朝皇家的解体早已凋落不堪。90多岁的老 母亲30年前曾经做过一件令众人不解的事, 花一生积蓄买下了这儿上百亩古茶园的经 营权。
卢国龄所演绎的人生,在别人眼里不管怎样 富于传奇色彩,但她自己总是把这些往事和现实, 都付与淡定而亲切的笑意——眼睛里依然清澈的 光芒,透露着那种卢国龄特有的正直仁爱、自信 坚定,构成一种超越了时空的、人感动和尊敬 的美丽:一幅幅历史画面依然生动,充满了卢国 龄昂扬向上的生命力。
卢国龄已离休10余年,但她的目光依然凝望远方,她的脚步依然坚实:和 老厂长邹炳良一道,带着勐海精神,创办了海湾茶厂,海湾茶厂的产品又创 造了太多太多的荣誉。这些荣誉意味着,天下有好多好多的爱茶者能喝到质 量卓越的好普洱茶。吉人天相,茶人茶寿。
作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四处演示和传承
普洱茶制作技艺并创办了“普洱茶制作传习所”,他希望每个来他这儿学 习的人不是为了从他那儿拿到一个证书,以证明他是传人的徒弟,而是为 了对这个技艺真正的热爱。
如今李兴昌的儿子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也在努力学习这门古法
制作的技艺,看到儿子的成长,看到这门祖上传下来的手艺能代代 相传,作为普洱贡茶制作的第八代传人,李兴昌感到十分的欣慰。
高照
云南大学退休教授,现年66岁。1962年,从云 南大学植物遗传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农垦局河口 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云南 大学从事植物、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 1999年,在爱好普洱茶的台湾亲戚的影响下,高照 收集了云南各茶区80多个厂家、近200个品种的普 洱茶。在具备了研究普洱茶的丰富样品之后,他开 始了普洱茶生命奥秘的研究。
张宏达
张宏达年轻的时候,他用生物学方法论证, 茶的故乡在中国,把阿萨姆茶种改名为普洱茶 种;他踏遍国土,发现了两个新的茶种——可 可茶和苦茶。如今,虽已跨入94岁高龄,但他 体魄康健,精神矍铄,思路敏捷,以耄耋之年 继续关心着茶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他就是茶 学泰斗张宏达教授,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中国植物志》的编研”课题组的10 位主要完成人之一。在他60多年学术生涯中为 我国的植物分类研究和科教事业作出卓越的贡 献。
张宏达教授在山茶属分类上的贡献不仅
在于他发现了众多的新种,而且在于他奠定 和构建了山茶属的系统分类基础,其影响遍 及世界范围。他以蜚声国际的科学成就被教 研界尊称为“大师”。他毕生在植物系统分 类学上耕耘,编著了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 全面提出山茶属的分类系统,调整和修改外 国人的山茶属系统,并以充分的事实和根据 把阿萨姆种改为普洱茶种,作为世界茶树原 种,由此在现代科学视角上奠定了中国是世 界茶树原产地的地位。
陳智同
台灣陳廣和堂主事,陳智同長期收藏紫砂及陳年普洱茶經 歷,並對於陳年普洱的鑑識及收藏觀念上向有獨到的見解,在 業界多年,發表許多陳年普洱形制的資訊及市場發展觀點。為 國際印級普洱品茶會主講人、《茶藝.普洱壺藝》雜誌社長期 專欄作家、顧問、《深邃的七子世界》作者,現為陳廣和堂主 事。
白水清
白水清,1955年出生,香港普洱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 长、香港安溪同乡会副会长。在香港普洱茶陈货市场占有60%以上的 份额。由于他在普洱茶界的突出贡献,曾当选第一届“全球十大普洱 茶杰出人物”,并于2003年6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银质奖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