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7章网络互连协议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网络互连的概念。
〔2〕网络互连的方法。
〔3〕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播送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
〔4〕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7.1网络互连概述网络互连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大小、类型的网络,从物理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覆盖围更大、功能更强、方便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
同时,又可以将组网后的网络机器按逻辑进展划分,形成一个个逻辑网络。
网络互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网络在物理上的连接,两个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资根底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展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
〔2〕互联〔internetworking〕:是指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尤其是逻辑上的连接。
〔3〕互通〔inter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4〕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
网络互连技术优势表达在以下方面:〔1〕支持多种介质。
〔2〕支持多种网络规程。
〔3〕支持多种网络互连协议。
网络互连技术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推动它开展的动力包括:商业需求、新的网络应用的不断出现、技术进步、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展。
可见,网络互连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网络互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需要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控制的链路。
〔2〕提供不同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数据传送。
〔3〕提供网络记账效劳,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各用户使用网络的记录及有关状态信息。
〔4〕在提供网络互连时,应尽量防止由于互连而降低网络的通信性能。
〔5〕不修改互连在一起的各网络原有的构造和协议。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2019最新完整版)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大纲(最新完整版)网络规划设计师一年考一次,下半年开考,共有三个科目: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
科目包括:(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2)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笔试,问答题;(3)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笔试,论文题。
考试科目1: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知识1.计算机网络原理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1.1.2 计算机网络组成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1.1.3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分布范围分类按拓扑结构分类按交换技术分类按采用协议分类按使用传输介质分类1.1.4 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分层与协议接口与服务ISO/OSI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1.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2.1 数据通信概念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1.2.2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同步方式检错与纠错1.2.3 数据调制与编码数字数据的编码与调制模拟数据的编码与调制1.2.4 复用技术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1.2.5 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1.2.6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1.3 网络分层与功能1.3.1 应用层应用层功能应用层实现模型1.3.2 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传输层的实现模型流量控制策略1.3.3 网络层网络层功能数据报与虚电路1.3.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功能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基本链路控制规程数据链路层协议1.3.5 物理层物理层功能物理层协议1.4 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1.4.1 网卡1.4.2 调制解调器(Modem) 1.4.3 交换机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类型1.4.4 路由器路由器的功能路由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5 网关1.4.6 无线局域网设备(AP、AC) 1.4.7 防火墙1.4.8 网络操作系统1.4.9 常用的网络软件1.5 局域网1.5.1 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定义局域网拓扑结构1.5.2 访问控制方式访问控制方式的分类令牌访问控制方式CSMA/CD访问控制方式1.5.3 局域网协议IEEE 802 LAN体系结构与协议IEEE 802.3协议1.5.4 高速局域网100M 以太网1G 以太网10G 以太网1.5.5 无线局域网Wi-Fi(802.11)无线局域网蓝牙技术1.5.6 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VLAN的实现IEEE 802.1Q / ISL VTP协议1.5.7 冗余网关技术(HSRP、VRRP、GLBP) 1.5.8 以太网环保护技术(RPR)1.6 广域网与接入1.6.1 广域网的概念1.6.2 拥塞控制拥塞概念拥塞控制原理拥塞控制方法1.6.3 公用通信网PSTNISDN/BISDN网络SDH网络WDM网络MSTP网络移动通信网络1.6.4 接入技术PSTN接入ISDN接入xDSL接入Cable Modem接入局域网接入无线接入光网络接入(PON) 1.7 网络互连1.7.1 网络互连概念1.7.2 网络互连方法1.7.3 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1.8 Internet协议1.8.1 网络层协议IPv4协议IP地址与子网概念IPv4分组格式IP封装与分片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边界网关协议BGP组播协议PIM与MOSPF地址解析协议ARP与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IPv6协议IPv6地址IPv6分组格式IPv6地址自动配置邻节点发现过程IPv4向IPv6的过渡1.8.2 传输层协议TCP与UDP TCP协议TCP定时管理机制TCP拥塞控制策略(含RED) UDP协议1.8.3 应用层协议域名系统DNS电子邮件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Web应用与HTT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P2P应用协议1.8.4 代理与NAT1.8.5 线网路协议移动IP协议无线TCP无线Web协议WAP1.9 网络管理1.9.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1.9.2 管理信息的组织与表示抽象语法表示ASN.1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1.9.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v1、SNMPv2、 SNMPv3 RMON1.9.4 网络管理工具基于Web的管理典型网络管理工具1.10 服务质量控制技术1.10.1 IntServ1.10.2 DiffServ1.10.3 MPLS2.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2.1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2.1.1 网络生命周期2.1.2 网络开发过程2.1.3 网络设计文档要素2.2 需求分析2.2.1 需求分析内容2.2.2 业务流量分析要素与方法2.2.3 通信量分析要素与方法2.2.4 网络设计的约束条件2.2.5 需求说明书编制2.3 逻辑设计2.3.1 物理层设计2.3.2 网络互联设计2.3.3 网络逻辑结构2.3.4 节点容量和传输流量估算2.3.5 VLAN策略2.3.6 网络管理设计2.3.7 网络地址设计2.3.8 网络安全设计2.3.9 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规范2.4 物理设计2.4.1 结构化布线设计2.4.2 网络中心机房要求2.4.3 网络物理结构2.4.4 设备选型和配置2.4.5 物理网络设计文档规范2.5 网络测试、优化和管理2.5.1 网络测试的方法和工具2.5.2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术2.5.3 网络管理和网络监控2.5.4 测试文档2.6 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2.6.1 常见的网络故障2.6.2 网络故障的分析2.6.3 网络故障的检测2.6.4 网络故障的定位与排除2.6.5 故障处理文档2.7 网络系统性能评估技术和方法3.网络资源设备3.1 网络服务器3.1.1 RISC架构服务器3.1.2 IA架构服务器3.1.3 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3.1.4 服务器相关技术3.2 网络存储系统3.2.1 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3.2.2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3.2.3 磁带库3.2.4 光盘塔3.2.5 DAS技术3.2.6 NAS技术3.2.7 SAN技术3.2.8 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件3.3 其他资源3.3.1 视频会议系统3.3.2 网络电话系统4.网络安全4.1 网络不安全因素与网络安全体系4.2 恶意软件的防治4.2.1 计算机病毒知识4.2.2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4.2.3 网络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4.2.4 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4.3 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4.3.1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4.3.2 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4.3.3 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4.3.4 欺骗攻击与防御4.3.5 端口扫描4.3.6 强化TCP/IP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4.3.7 系统漏洞扫描4.4 防火墙应用4.4.1 防火墙应用规则4.4.2 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4.5 ISA Server应用配置4.6 IDS与IPS4.6.1 IDS原理及应用4.6.2 IPS原理及应用4.7 访问控制技术4.7.1 自主访问控制4.7.2 强制访问控制4.7.3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4.7.4 访问控制机制4.8 VPN技术4.8.1 PPTP / L2TP / GRE 4.8.2 IPSec4.8.3 MPLS VPN4.8.4 VPDN4.9 网络安全隔离4.9.1 划分子网隔离4.9.2 VLAN子网隔离4.9.3 逻辑隔离4.9.4 物理隔离4.10 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4.10.1 PKI4.10.2 证书管理4.10.3 身份认证4.11 加密和数字签名4.11.1 加密技术4.11.2 数字签名技术4.11.3 密钥管理4.11.4 电子印章4.12 网络安全应用协议4.12.1 SSL4.12.2 SET4.12.3 HTTPS4.13 安全审计4.13.1 审计内容4.13.2 审计工具4.14 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5.项目管理5.1 项目计划管理5.2 项目范围管理5.2.1 工作分解结构5.2.2 范围确认和控制5.3 项目进度控制5.3.1 活动资源估算5.3.2 活动历时估算5.3.3 进度控制技术和工具5.4 项目成本管理5.4.1 项目估算5.4.2 成本预算5.4.3 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5.5 项目风险管理5.6 项目质量管理5.6.1 质量管理的内容5.6.2 质量管理的方法5.7 项目文档管理6.标准化与法律法规6.1 标准的分类6.2 标准化机构6.3 知识产权6.4 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法规7.财务管理相关知识7.1 会计常识7.2 财务管理实务8.应用数学8.1 概率统计应用8.2 图论应用8.3 组合分析8.4 运筹方法9.专业英语9.1 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文阅读水平9.2 熟悉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相关领域的专业英文术语考试科目2:网络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1.网络规划与设计大中型企业网络规划大中型园区网络规划无线网络规划网络需求分析网络安全性分析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性能评估2.网络工程管理网络工程计划及成本控制网络工程进度控制网络工程质量控制3.网络优化网络现状分析网络缺陷分析网络优化方案网络优化投资预算4.网络配置桥接配置(交换部分)路由配置IP地址配置服务质量配置VLAN配置防火墙配置IDS/IPS配置隔离网闸配置VPN配置服务器配置5.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6.网络故障分析故障分析故障检测故障处理考试科目3:网络规划与设计论文根据试卷上给出的与网络规划与设计有关的若干个论文题目,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规定的要求撰写论文。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7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单选题】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NC.MAND.WAN正确答案:B2.【单选题】如果两个交换机之间设置多条Trunk ,则需要用不同的端口权值或路径费用来进行负载均衡.在默认的情况下,端口的权值是()A.64B.128C. 256D.1024正确答案:B3.【单选题】下列说法中的哪个是正确的()A.互联网计算机必须是个人计算机B.互联网计算机必须是工作站C.互联网计算机必须使用TCP/IP 协议D.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正确答案:C4.【单选题】在TCP/IP 协议中Telnet 协议是在下列哪一层( )A.网络接口层B.网间网层C.传输层D.应用层正确答案:D5.【单选题】在IPv6 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中,主机将其()附加在地址前缀1111 1110 10 之后,产生一个链路本地地址。
A.IPv4 地址B.MAC地址C.主机名D.随机产生的字符串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解析:1111 1110 10+interface ID ,interface ID 使用EUI-64 地址,该地址由MAC地址转换而成。
6.【单选题】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A.工作站B.网卡C.网络服务器D.网络互连设备正确答案:C7.【单选题】网络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均需产生相应的文档。
下面的选项中,属于需求规范阶段文档的是() 。
A.网络IP 地址分配方案B.设备列表清单C.集中访谈的信息资料D.网络内部的通信流量分布正确答案:C8.【单选题】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 )。
A.依据逻辑网络设计的要求,确定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和运行环境B.分析现有网络和新网络的各类资源分布,掌握网络所处的状态C.粮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实施资源分配和安全规划D.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性能,最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正确答案:B9.【单选题】某网络中在对某网站进行域名解析时,只有客户机PC1得到的解析结果一直错误,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28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单选题】在同一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为()A.单工B.半双工C.全双工D.以上三种均不是正确答案:C2.【单选题】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A.报文交换技术B.分组交换技术C.文件交换技术D.电路交换技术正确答案:B3.【单选题】Windows 2000 Server 为管理员提供的名称是()A.GuestB..TsInternetUserC.AdministratorD.Domain Admins正确答案:C4.【单选题】TCP/IP 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 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和传输层服务C.传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D.传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正确答案:D5.【单选题】IETF 定义的区分服务(DiffServ) 要求每个IP 分组都要根据IPv4 协议头中的() 字段加上一个DS码点,然后内部路由器根据DS码点的值对分组进行调度和转发。
A.数据报生存期B.服务类型C.段偏置值D.源地址正确答案:B6.【单选题】局域网具有低误码率的特点,其误码率一般在( )A.10-6 ~10-8B.10-7 ~10-10C.10-8 ~10-11D.10-9 ~10-12正确答案:D7.【单选题】Intranet 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 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A. ISP/SPXB.PPPC.TCP/IPD.SLIP正确答案:C8.【单选题】在网络管理中要防范各种安全威胁。
在SNMP管理中,无法防范的安全威胁是() 。
A.篡改管理信息:通过改变传输中的SNMP报文实施未经授权的管理操作B.通信分析:第三者分析管理实体之间的通信规律,从而获取管理信息C.假冒合法用户:未经授权的用户冒充授权用户,企图实施管理操作D.截获:未经授权的用户截获信息,再生信息发送接收方正确答案:B9.【单选题】基于对网络安全性的需求,网络操作系统一般采用四级安全保密机制,即注册安全,用户信任者权限,对答信任者权限屏蔽与()A. 磁盘镜像B.ups 监控C.目录与文件属性D.文件备份正确答案:C10.【单选题】浏览网页时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一条TCP连接,该连接中客户端使用的端口是() 。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9

2023年高级软考《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点对点协议PPP中NCP的功能是() 。
A.建立链路B.封装多种协议C.把分组转变成信元D.建立连接正确答案:B2.【单选题】以下关于前缀和病毒类型不匹配的是()A.前缀为win32的是系统病毒B.前缀是worm的是网络蠕虫病毒C.前缀是script 的是木马程序D.前缀是macro 的是宏病毒正确答案:C3.【单选题】在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结构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
A.内存B.寄存器组C.FlashD.Cache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解析: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结构采用分级的方法来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存储系统分为四级,即寄存器组、高速缓冲(Cache)、内存(包括flash)和外存,它们在存取速度上依次递减,而在存储容量上逐级递增。
4.【单选题】以下关于静态病毒和动态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静态病毒是指存在于辅助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病毒,静态病毒不存在于计算机内存B.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和破坏作用都是静态病毒产生的C.能激活态的病毒能借助截留盗用系统正常运行机制传转变为激活态病毒,获得系统控制权D.失活态病毒与静态内存的不同仅在于病毒代码存在于内存中,但得不到执行正确答案:B5.【单选题】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以()A.功能模块设计为中心B.数据分析为中心C.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为中心D.系统规模分析为中心正确答案:B6.【单选题】下列给出的协议中,属于TCP/IP 协议结构的应用层是( )A. UDPB.IPC.TCPD.Telnet正确答案:D7.【单选题】下面的ip 地址中()是 b 类地址?A.10.10.10.1B.191.168.0.1C.192.168.0.1D.202.113.0.1正确答案:B8.【单选题】以下关于计算机病毒与蠕虫的特点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是()A.在传染机制中,蠕虫是通过宿主程序运行B.在触发机制中,蠕虫的触发者是计算机的使用者C.为系统打补丁,能有效预防蠕虫,但不能有效预防病毒D.蠕虫和病毒都是寄生模式存在正确答案:C9.【单选题】TCP/IP 网络协议主要在OSI 模型的哪些层上操作( )A.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物理层B.物理层、传输层、会话层C.网络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D.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正确答案:C10.【单选题】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 )A.建立通信线路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正确答案:A11.【单选题】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
网络规划设计师大纲.pdf

一、考试说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熟悉所涉及的应用领域的业务。 (2)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评测、 运行维护等工作。 在需求分析阶段,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网络系统需求规格说 明书。 在规划设计阶段,能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 构设计, 选用适宜的网络设备, 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设计文档及项目开发计划。 在部署实施阶段,能按照系统设计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组织项目施工,对项 目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能具体指导项目实施。 在评测运维阶段,能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网络进行评估测试,能制定运行 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机制,确保网络提供正常服务。 (3)能指导制订用户的数据和网络战略规划,能指导网络工程师进行系统 建设实施。 (4)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4.9 网络安全隔离 4.9.1 划分子网隔离 4.9.2 VLAN 子网隔离 4.9.3 逻辑隔离 4.9.4 物理隔离 4.10 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 4.10.1 PKI 4.10.2 证书管理 4.10.3 身份认证 4.11 加密和数字签名 4.11.1 加密技术 4.11.2 数字签名技术 4.11.3 密钥管理 4.11.4 电子印章 4.12 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12.1 SSL 4.12.2 SET 4.12.3 HTTPS 4.13 安全审计 4.13.1 审计内容 4.13.2 审计工具 4.14 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3.3.2 网络电话系统
4.网络安全
4.1 网络不安全因素与网络安全体系 4.2 恶意软件的防治 4.2.1 计算机病毒知识 4.2.2 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 4.2.3 网络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4.2.4 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4.3 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 4.3.1 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4.3.2 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4.3.3 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 4.3.4 欺骗攻击与防御 4.3.5 端口扫描 4.3.6 强化 TCP/IP 堆栈以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4.3.7 系统漏洞扫描 4.4 防火墙应用 4.4.1 防火墙应用规则 4.4.2 防火墙系统应用设计 4.5 ISA Server 应用配置 4.6 IDS 与 IPS 4.6.1 IDS 原理及应用 4.6.2 IPS 原理及应用 4.7 访问控制技术 4.7.1 自主访问控制 4.7.2 强制访问控制 4.7.3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7.4 访问控制机制 4.8 VPN 技术 4.8.1 PPTP/L2TP/GRE 4.8.2 IPSec 4.8.3 MPLS VPN 4.8.4 VPDN
软件资格考试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高级)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高级)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综合知识(客观选择题,75题,每题1分,共75分)1、在OSI七层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提供逻辑地址并处理数据包的转发?1、在OSI七层模型中,网络层负责提供逻辑地址并处理数据包的转发。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它决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之间如何选择路径。
此外,网络层还负责数据包的分段与重组、拥塞控制等任务。
2、哪种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其度量值,并且存在环路问题?2、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其度量值,并且存在环路问题。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计算到达目的地的跳数来确定最佳路径。
但是,由于其更新机制和度量值限制(最大跳数为15),容易导致路由环路的问题。
3、以下关于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负责数据帧的传输,保证数据的无差错传输B、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确保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正确传输C、负责将数据从网络层传递到应用层,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D、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4、在TCP/IP协议族中,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的协议是()A、IP协议B、ICMP协议C、UDP协议D、TCP协议5、在OSI七层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哪一层?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E. 会话层F. 表示层G. 应用层6、以下哪种路由协议使用带宽作为度量标准来选择最佳路径?A.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如RIP)B.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C.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如IGRP)D. 边界网关协议(如BGP)7、在OSI七层模型中,以下哪一层负责处理端到端的通信?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8、以下哪种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分?A、IP地址B、MAC地址C、VLAN IDD、子网掩码9、在OSI七层模型中,负责提供流量控制、错误检测以及可能的纠正措施,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的层次是什么?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11、在TCP/IP协议族中,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的协议是:A. IP协议B. TCP协议C. UDP协议D. ICMP协议13、在进行网络设计时,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A. 网络带宽B. 传输介质C. 网络拓扑结构D. 网络操作系统版本15、题干:在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负责实现 ______ 。
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软件资格考试(高级)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高级)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综合知识(客观选择题,75题,每题1分,共75分)1、题干:以下关于IP地址的分类,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1-126,用于大型网络B、B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范围是128-191,用于中小型网络C、C类地址的前三个字节范围是192-223,用于小型网络D、D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224-239,用于多播2、题干:以下关于TCP和UDP协议,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而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服务B、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而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传输C、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UD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D、TCP协议使用端口号进行数据传输,UDP协议使用端口号进行数据传输3、在TCP/IP协议族中,以下哪个协议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A. IP协议B. TCP协议C. UDP协议D. HTTP协议4、以下哪个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的虚拟化,使得多个虚拟网络可以共享同一物理网络设备?A. VLAN(虚拟局域网)B. VPN(虚拟专用网络)C. NAT(网络地址转换)D. NAT645、题干:在OSI模型中,负责处理网络层以下的所有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协议的设备是:A. 路由器B. 网桥C. 交换机D. 网关6、题干:以下关于IP地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公有IP地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私有IP地址不能在互联网上直接使用B. 公有IP地址不能在互联网上直接使用,私有IP地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C. 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使用D. 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都不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使用7、以下关于OSI七层模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物理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B.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传输C. 网络层负责网络寻址和路由选择D. 应用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服务8、以下关于TCP和UDP协议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TCP和UDP都是面向连接的协议B. TCP和UDP都是无连接的协议C. 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D. TCP和UDP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9、在OSI七层模型中,负责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的层是: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网络层 10、以下哪种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当网络中的一台设备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A. 星型拓扑B. 环型拓扑C. 树型拓扑D. 网状拓扑11、在OSI七层模型中,负责传输层及以上各层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是()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12、以下关于IP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有IP地址可以在任何网络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B. 私有IP地址可以在任何网络中唯一标识一台主机C. 公有IP地址在局域网内部不能使用D. 私有IP地址在局域网内部不能使用13、在OSI模型中,哪一层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帧?14、以下哪个网络协议用于在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15、题干:在OSI模型中,负责实现网络层到传输层的数据传输控制的协议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第 7 章网络互连协议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网络互连的概念。
(2)网络互连的方法。
(3)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广播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
(4)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7.1 网络互连概述网络互连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大小、类型的网络,从物理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功能更强、方便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
同时,又可以将组网后的网络内机器按逻辑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逻辑网络。
网络互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网络在物理上的连接,两个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资基础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个网络一定能够进行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
(2)互联(internetworking):是指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尤其是逻辑上的连接。
(3)互通(inter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4)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对方资源的能力。
网络互连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1)支持多种介质。
(2)支持多种网络规程。
(3)支持多种网络互连协议。
网络互连技术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推动它发展的动力包括:商业需求、新的网络应用的不断出现、技术进步、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
可见,网络互连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网络互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需要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控制的链路。
(2)提供不同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数据传送。
(3)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各用户使用网络的记录及有关状态信息。
(4)在提供网络互连时,应尽量避免由于互连而降低网络的通信性能。
(5)不修改互连在一起的各网络原有的结构和协议。
根据网络层次的结构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如下:(1)数据链路层互连。
互连设备是网桥,用网桥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网络层互连。
互连设备是路由器,用路由器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网络层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高层互连。
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其互连设备是网关。
使用的网关中很多都是应用层网关,通常称为应用网关。
用应用网关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应用层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网络互连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局域网-局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网桥。
(2)局域网-广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
(3)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或网关。
(4)广域网-广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或网关。
7.2 路由算法路由算法一般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
7.2.1 静态路由概述在因特网发展早期,网络一般是同构的,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尽管路由技术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商业化。
静态路由是固定的(fixed)或显式的(explicit)非适应性路由。
源和目标之间的路由是在源节点事先决定的,不需要协议交互最新的网络状况,所有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必须由管理员手工配置。
此算法一旦确定,可保持一段时间不变,不再对网络的流量和拓扑变化做出反应,故也叫非自适应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最短路径算法:一般来讲,网络节点直接相连,传输时延也不是绝对最小,这与线路质量、网络节点"忙"与"闲"状态,节点处理能力等很多因素有关。
定量分析中,常用"费用最小"作为网络节点之间选择依据,节点间的传输时延是决定费用的主要因素。
最短路径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源节点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最短通路都找出来,作为这个节点的路由表,当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变、通信量平稳时,该点到网络内任何其它节点的最佳路径都在它的路由表中。
如果每一个节点都生成和保存这样一张路由表,则整个网络通信都在最佳路径下进行。
每个节点收到分组后,查表决定向哪个后继节点转发。
7.2.2 动态路由算法概述在动态路由模式中,所有节点都参与路由选择,按照既定的准则确定最佳路由。
这种路由模式称为跳到跳路由(Hop-by-Hop),比较适合尽力而为的报文转发服务。
该算法又叫自适应路由算法。
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都能适应于网络拓扑的变化,它们需要路由协议的支持。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可以在网络中并存,例如可以在边界网络配置静态路由,而骨干网络使用动态路由协议。
希赛教育专家提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之间的协调一般不是自动的,需要手工配置。
动态路由协议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收敛(convergence)。
如果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对某些网络前缀的可达性达成一致,则称为前缀收敛;如果网络中所有的前缀收敛,则网络收敛。
路由协议的收敛性指的是通过该路由协议传递前缀的可达性信息并使其收敛。
影响收敛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网络的规模、拓扑结构、路由方法及路由策略等。
下面就来讨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算法。
7.2.3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V-D)路由算法是基于Bellman-Ford的数学研究结果,因此有时也将该算法称为Bellman-Ford算法。
V-D算法要求路由器之间周期地交换路由更新报文,路由更新报文中包含到所有目的网络的距离矢量。
1. 工作原理V-D路由算法的工作原理就是邻居路由器之间定期交换距离矢量表。
每当接收到邻居路由器发来的距离矢量表时,路由器重新计算到每个目的节点的距离,并且更新路由表。
距离矢量表只包含到所有目的节点的距离,距离的度量单位可以是延迟、物理距离或其他参数。
在V-D路由算法中,必须假定每个路由器都知道到邻居路由器的"距离".如果度量标准是跳步数,则1跳表示的距离为1;如果度量标准是延迟,则路由器可以通过发送一个"回应请求(echo request)"报文,等待邻居路由器的"回应响应(echo reply)"回来后,测出它到邻居路由器的延迟。
V-D路由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每隔一段时间(通常以ms计算)邻居路由器之间交换距离矢量表,每个路由器根据各个邻居路由器报告的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假设某路由器Y从邻居路由器X收到一张距离矢量表,路由器X告诉Y它到路由器I 的延迟是XI ms,而路由器Y知道它到X的延迟为t ms,则路由器Y就知道它通过路由器X 到达路由器I的延迟是(XI + t)ms.同样的道理,路由器Y收到另一个邻居路由器Z发来的距离矢量表,路由器Z告诉Y它到路由器I的延迟是ZI ms,而路由器Y知道它到Z的延迟为r ms,则路由器Y就知道通过路由器Z到达路由器I的延迟是(ZI + r)ms.通过这样的计算,路由器Y就可以找到一条到达路由器I的延迟最短的路径,然后路由器Y就将该条路径记录在路由表中,同时更新距离矢量表。
为了更好地说明V-D路由算法的工作原理,来看一个例子。
图7-1(a)给出了某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例子中,用延迟来作为"距离"的度量标准,并且假定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知道到其邻居路由器的延迟。
上述例子的更新过程如图7-1(b)所示。
图7-1(b)的前4列表示路由器J从邻居路由器A、I、H和K收到的距离矢量表。
路由器A告诉J,它到B的延迟为12ms,到C的延迟为25ms,到D的延迟为40ms,…同样的道理,路由器I、H和K都分别告诉路由器J它们到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延迟。
假定路由器J已经知道它到邻居路由器A、I、H和K的延迟分别为8ms、10ms、12ms 和6ms.下面考察一下J怎样更新到路由器G的延迟。
路由器J知道经A到G的延迟是38ms (因为A告诉J它到G的延迟是30ms,而J到A的延迟是8ms,因此J经过A到达G的延迟为30ms+8ms=38ms)。
同样的道理,J可以计算出经过I、H和K到G的延迟分别为27+10=37ms、10+12=22ms和41+6=47ms.比较这些延迟,J就知道经H到G的延迟是最小的22ms,因而在J的新路由表中填上到G的延迟为22ms,输出线路为H,如图22-3(b)中的最后一列所示。
同时J更新它将要发给邻居路由器的距离矢量表,把到G的距离(实际上是延迟)设为22ms,但是在距离矢量表中并没有指出是通过H到G的(这就会带来下面将要重点讨论的慢收敛问题)。
(a)网络拓扑结构(b)来自A、I、H和K的路由表及J的新路由表图7-1 V-D路由算法的例子当然V-D算法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路由器的距离矢量表中都是只包含到每个邻居路由器的距离,而到其他非邻居路由器的距离都是无穷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邻居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交换距离矢量表,于是每个路由器都能够计算出到达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距离了。
2. 慢收敛问题所谓收敛是指网络中所有路由器对网络的可达性达成一致。
影响路由算法收敛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网络的规模、拓扑结构、路由方法及路由策略等。
在V-D路由算法中,存在慢收敛问题。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来看一下图7-2的例子(图中A、B、C、D和E为路由器,距离度量单位是跳数,而且图中的距离值都是针对以A为目的节点的)。
(a)好消息传播块(b)坏消息传播慢图7-2 慢收敛问题为了说明V-D路由算法的慢收敛问题,先来看图7-2(a)的情况。
假定刚开始时,A 到B的线路不通,因此B、C、D和E到A的距离为∞。
假设某时刻,A、B线路恢复了,则A会向B发送它的距离矢量表。
经过第1次距离矢量表交换后,B收到A发来的距离矢量表,而且A告诉B它到A的距离是0,因此B就知道A可达,且B到A的距离为1.而此时,C、D和E到A的距离还是为∞,也就是说,B、C 和E都还不知道A、B线路已经恢复了,如图7-2(a)的第二行所示。
第2次交换后,B会告诉C,它到A的距离为1,因此C知道通过B到A的距离为2;同时D会告诉C,它到A的距离为∞,而C到D的距离为1,因此C知道通过D到A的距离为∞(即不可达);结果C在它的距离矢量表中填上到A的距离为2,输出线路是B.而此时D和E到A的距离还是∞,如图7-2(a)的第三行所示。
再经过第3次和第4次交换后,D和E都知道到A的线路畅通了,都在自己的距离矢量表中填上最短距离和输出线路,图7-2(a)的第四、五行说明了这个结果。
很明显,A、B线路恢复畅通这样"好消息"的传播是每交换一次距离矢量表往前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