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故事

合集下载

【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中国名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在清朝末年,北京城的胡同里,有一个名叫梅兰芳的小男孩,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心中却怀揣着一个比天高、比海深的梦想——成为一名响彻京城的戏曲大师。

那时的他,瘦小、文静,常被人嘲笑不适合唱戏,因为他的声音不够洪亮,眼神也不够灵动。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铸就了他日后非凡的成就。

一、初露锋芒,却遭质疑梅兰芳自小就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能听到远处戏楼里传来的悠扬唱腔,心中便燃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情。

他偷偷模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表达了自己想要学戏的愿望。

父亲虽然担忧,但看到儿子眼中的坚定,还是决定支持他。

梅兰芳进入戏班后,起初只能做些杂活,但他从不抱怨,总是默默观察师傅们的表演,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代替生病的师兄上台,虽然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然而,掌声背后,也有质疑的声音:“这孩子,声音太细,眼神也不到位,能成大气?”二、苦练技艺,终得蜕变面对质疑,梅兰芳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

他开始了一段艰苦卓绝的修炼之旅。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他已站在胡同口,对着初升的太阳练习发声,试图让自己的声音更加浑厚有力。

夜晚,当万籁俱寂,他则在昏黄的灯光下,反复练习眼神的运用,直到双眼布满血丝,只为那一抹传神的光芒。

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研究各种戏曲角色,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传说,从性格特征到情感表达,他都力求做到精准无误。

有一次,为了演好一位盲人角色,他连续数日闭门不出,仔细观察盲人的一举一动,甚至让家人用布条蒙住自己的眼睛,体验盲人的世界。

这份执着与努力,终于让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变成了由衷的赞叹。

三、名扬四海,不忘初心随着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表演不仅在北京城引起了轰动,还远播至海外。

各国的观众都被他那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所折服,纷纷称赞他为“东方的艺术瑰宝”。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写5件事简短

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一、童年贫困梅兰芳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

梅兰芳从小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这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京剧的热爱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梅兰芳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偷偷溜进戏院观看京剧,对那些唱戏的艺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梅兰芳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学戏,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三、执着学艺梅兰芳对京剧的热爱让他决心要学好这门艺术。

虽然家境贫困,但梅兰芳并没有放弃学艺的机会。

他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戏曲培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梅兰芳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艰辛奋斗在梅兰芳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奋斗。

他曾在各地巡回演出以及面对不同的观众,这为他的艺术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梅兰芳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代宗师。

五、艺术成就梅兰芳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他不仅在积极影响着京剧的发展,也在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梅兰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京剧界的传奇人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痕迹。

总结回顾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展现了一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坚强与勇气。

在艰苦的环境中,梅兰芳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执着地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巨匠。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付出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观点和理解梅兰芳小时候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勇敢前行。

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取决于出身和环境,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正是这种对梅兰芳历经坎坷,最终成就非凡的坚持,成就了他在京剧界的传奇地位。

写手: [你的名字]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梅兰芳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家境虽然贫困,但是梅兰芳小时候就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偷偷溜进戏院观看京剧,对那些唱戏的艺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梅兰芳的父亲并不支持他学戏,因为在当时那个时代,戏曲艺人的行当并不被社会看好,而且他们家庭贫困,更不可能让梅兰芳去学艺。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

梅兰芳的传奇故事梅兰芳为我国戏剧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他把中国戏剧带到了全世界,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关于他的人物事迹,希望可以帮到你更深入的了解他!为保气节举家南迁寓居上海上海是梅兰芳常跑的码头,早在1913年他第一次从北京到上海献艺, 就轰动申城。

但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寓居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寇侵占东三省,又觊觎华北。

据说有一次梅兰芳到上海献艺,《申报》老板史量才对他说:“沈阳已经失守了,看起来华北也是岌岌可危,很可能你要当‘内廷供奉’了。

”梅兰芳岂肯在日寇淫威下为侵略者献媚?他是这样解释他所以要告别从艺20多年的北京城的:“从那时起(指‘九一八’事变),我的心上压着一块石头,同时感到北京上空笼罩着一片阴暗的黑云,我就决定离开北京,移家上海……”1932年冬,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因一时无合适寓所,先暂住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沧州饭店。

梅兰芳虽然收入不菲,但他到沪后不愿买房,故在沧州饭店居住了大约一年后,才租下了马思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

这幢花园洋房是后来曾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将军的产业。

梅兰芳选中马思南路121号,是经过再三考虑的。

这里是法租界的高级住宅区,交通方便,闹中取静。

当年的马思南路两边矗立着一幢幢风格别致的花园洋房,法国梧桐遮阴蔽日,以清静、幽雅享誉沪上。

从今天的思南路向南穿过复兴中路,走过“周公馆”,就见南面的弄堂里有一排四层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它们朝南面向当年的震旦大学校园(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在这条弄底的第一幢花园洋房就是马思南路121号,由东向西比邻排列的两幢分别是123号程潜将军寓所、125号李烈钧将军寓所。

弄底是一所小学, 梅宅花园有便门直通学校操场。

梅兰芳选择马思南路121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离老友冯幼伟家很近,彼此往来方便。

梅宅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花园洋房,底层是汽车间和佣人居室,二层是梅兰芳的书房“梅华诗屋”,三层是梅兰芳夫妇的卧室,岳母和儿女住四层。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感恩胡适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

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

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

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

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

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

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

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

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

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

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

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

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中国近代著名戏剧演员,被誉为“中国戏剧之父”,他的艺术成果使得中国京剧迈向了更高的层次,前后共创作了310个剧目,影响之广、质量之高、成就之伟大,极为罕见。

梅兰芳,原名梅长菁,生于1894年北京,祖籍湖北应城。

他的父亲是一位剧院老板,家庭富有但不是名门望族。

梅兰芳从小就喜爱京剧艺术,以至于他幼年时就常常追随父亲去剧院看戏。

5岁时,在父亲的对口椅里上台演出,正式开始了他的京剧之路。

梅兰芳的学习很努力,学习各个角色,不断创新,摸索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梅兰芳的京剧风格受益于当时流行的神秘主义,凭借细腻的表演,清晰而富有特色的嗓音以及他的出色唱腔,创造了很多北派经典戏剧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汉宫秋》、《长生殿》等,他的扮相在精致的造型和抽象的意象中与角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标志。

据说,梅兰芳十分注重角色形象的选取、剧情和场面的设计,有时他单独包场一天,看一整个戏剧的流程,指导演员、化妆、音乐和表演,力求达到完美的程度。

梅兰芳的艺术成果得到了国内外的强烈认可。

当时,他所主演的《长生殿》、《霸王别姬》、《汉宫秋》等剧目,在国内和东南亚、欧美等地都大获成功,他的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赞誉。

梅兰芳也被法国政府授予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成为第一位获得此荣誉的中国艺人。

梅兰芳的人生是不平凡和传奇的。

1924年,他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方式娶了他的妻子谌容,她是梅兰芳的同班同学,也是剧院鼓子班的家族成员。

他们结为夫妻后,谌容一直以不高的身价保持在他的身边,帮助他取得了许多巨大成功。

在这段婚姻中,主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梅兰芳夫妻之间的形象。

他们展现了戏剧中最为美丽的罗曼史,成为京剧界的传奇情侣。

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他一直在为推广京剧而奋斗,他创立了梅兰芳艺术团,招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以使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他也亲身到各地去,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教育,推广京剧艺术,降低了旧的国粹文化与新时代人们之间的隔阂。

关于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爱国小故事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天,留居在香港的梅兰芳蓄起唇髭[zī],没融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

他年幼的儿子好奇的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靠卖画度日。

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贫穷,争先邀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
然闯到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小胡子,对他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

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

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那肥嘟嘟的脸蛋
顿时收住笑,红一阵白一阵,吱唔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1梅兰芳是一位有爱国气节的艺术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然后又向华北进犯,威胁北平和天津。

梅兰芳痛恨敌人,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举家迁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

《抗金兵》讲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红玉抵抗金军的故事,《生死恨》是讲在敌人的统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这两出表现爱国思想的新戏一上演,就受到观众喜爱。

有一次,梅兰芳连演三场《生死恨》,观众踊跃买票,把票房门窗的玻璃都挤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

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

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

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

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

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

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这一天,清晨洗脸时,梅兰芳第一次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

儿子见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说。

一天上午,日军司令酒井派把梅兰芳接去。

一见面,他就假热情地说:“我过去看过您的戏,您还认识我吗?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怎么能刚步入中年就退出舞台呢?”梅兰芳坦然地说:“我已经快五十岁了。

一个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经失去了上台的资格。

”后来,梅兰芳又回到上海,靠画画卖钱养活家人和与他一起演出过的朋友。

上海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演,都被他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也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次,日军庆祝“大东亚圣战”一周年,派人让梅兰芳出演,还说如果不演,就要军法从事。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的故事
• 以后每在此地演出,他都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点评: • 梅兰芳身为京剧大师,演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竟
被别人连喝倒彩。他听了这样煞风景的倒彩后, 不但不怒,反而把老人接到住处,恭敬地请求指 教,结果得到老者的真诚指正,提高了演技。
• 面对别人批评的声音,我们不妨用谦虚坦诚的心 态对待,努力寻找批评中的合理之处,然后俯首 请教,化批评为点拨,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自身 的能力,还可以为自己的个人修养加分。
• 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又登台演出,并恭请那位名 师亲临指导,他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目瞪口呆,大 为震惊。梅兰芳的眼睛又黑又亮,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闪闪生辉,美丽动人。他当即收下了这名高徒。
1.梅兰芳刻苦学艺
• 点评: • 青年梅兰芳对自己的“死鱼眼睛”缺憾并未
灰心绝望,相反,他采取了科学的对策,坚 持锻炼和矫正,终于整容为“流星眼睛”, 学艺拜师成功。
梅兰芳的故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芳刻苦学艺
• 年轻时代的梅兰芳,有一次去拜一位老艺人为师, 这位名师仔细打量后,摇头拒绝,认为梅兰芳长着 一双“死鱼眼睛”: 灰暗、呆滞、无光、不灵。
• 梅兰芳并未灰心气馁,反而增强了他学艺的信心。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刻苦锻炼 和矫正。他喂鸽子、养金鱼,每天仰望长空,双眼 同鸽子一起飞翔,穷追不舍;每天俯视水底,双眼 同金鱼一起遨游,寻踪觅影。
•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有缺憾不用怕,正确 对待能转化。
2.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 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 传来一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 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的故事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情感:学习他热爱祖国的精神,做一个具有崇敬民族气节的人。

板书设计:
梅兰芳的故事
蓄须罢演富贵不能淫
抵挡诱惑贫贱不能移崇高的民族气节
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反馈了解人物
1.请大家欣赏一段京剧。

说一说演唱者是男的还是女的?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
(1)京剧,是我国的传统剧种,被称为“国剧”或“国粹”,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

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表演。

在京剧表演中,由男演员唱旦角来塑造年轻妇女形象是很普遍的。

(2)出示媒体
这位相貌俊美、气质非凡的,就是梅兰芳大师。

3、在5月的艺术节里,同学们查阅了不少有关京剧艺术家的资料吧,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梅兰芳的内容讲一讲,好吗?
(学生反馈信息)
4、师结:
梅兰芳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妇女的形象。

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凭着常人所不及的刻苦和认真,努力在艺术高峰上攀登,最终成为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5、出示媒体,引读:
(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表演大师,又是一位非常可敬的爱国者。


二、戏词欣赏感悟精神
1.据不完全统计,梅兰芳一生所演出过的剧目不下200出,谁知道他出演的哪些剧目比较
有名?
2、学生反馈,出示媒体:
《洛神》、《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西施》、《贵妃醉酒》、《抗金兵》、《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

其中在《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中,梅兰芳扮演的都是具有着强烈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

3、介绍《抗金兵》
(1)这就是《抗金兵》的剧照,哪个是梅兰芳呀?
(2)录音介绍:《抗金兵》
《抗金兵》这出戏讲的是南宋将军韩世忠带领八千将士抗击前来侵犯的十万金国的士兵。

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上阵,擂起军鼓,使南宋军将士士气大振,结果以少胜多,大破金兵。

在这出戏里,梅兰芳扮演巾帼英雄梁红玉。

4、字幕介绍《生死恨》
(1)过渡:而在《生死恨》中,梅兰芳扮演劝丈夫报效祖国的韩玉娘。

(2)字幕介绍: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金人入侵,韩玉娘和他的丈夫都被敌人抓去,在韩玉娘的鼓励下,她的丈夫逃回祖国。

很多年后韩玉娘的丈夫做了官,派人找到了
韩玉娘。

可是,这时的韩玉娘病得很重很重,见了丈夫最后一面就离开了人世,成
了生死永别之恨。

(3)你听,梅兰芳运用独白,字字句句激情高亢。

(4)《生死恨》片段欣赏
(5)讨论:戏词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6)师结:对,这些都表现了韩玉娘崇高的民族气节啊!
三、了解故事激情明理
过渡:剧中梅兰芳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代表善良、忠贞、正直、有骨气的妇女形象,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热爱祖国,有着崇高民族气节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梅兰芳的故事。

(一)出示课题:梅兰芳的故事(齐读)
(二)出示媒体,学习第一则故事:蓄须罢演(板书)
1、下面请大家听第1则故事(媒体录音)
师:小朋友,想一想,梅兰芳为什么要在当时编演这出《抗金兵》呢?
师结:是啊,他是借古喻今。

用南宋战士抗金的古代故事来鼓舞今天群众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2、1937年当侵略者占领上海之后,几次三番要请梅兰芳演戏,侵略者并不是想要欣赏梅兰芳的艺术,也不是要推崇中国的国粹,只是因为当时梅兰芳的声望很高,如果梅兰芳肯出来唱戏,就可以向全世界表明:在他们占领、欺压下的上海人民依然生活得很好。

梅兰芳一眼就看穿了侵略者的阴谋,他有没有答应演出?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蓄须罢演)
3、梅兰芳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究竟要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呢?
(小组讨论)
4、师结:梅兰芳蓄须罢演,保持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用行动向侵略
者抗议。

5、过渡:然而,要坚持不演戏可不容易,会碰到许多困难,那梅兰芳又是怎么克服呢?
(二)出示媒体,学习第二则故事:抵挡诱惑(板书)
1、下面和老师一起来读读第2则故事
2、你有什么疑问吗?
(“大黄鱼”就是指金条,这是用黄金铸成的长条,一般一条重十两,按现在价格算值人民币十多万元。


3、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把这个故事来演一演?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不仅要表演出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更重要的是演出人物的内心。

(小组排演)
4、从这个故事中你对梅兰芳又有哪些认识?
师结:梅兰芳宁可贫穷,也不愿那敌人肮脏的钱,为钱丧失气节。

(三)学生编第三则故事:宁死不屈
1、出示故事开头:
敌人见梅兰芳软硬不吃,当然不甘心。

第二天,又派人来“请”梅兰芳了?可是,梅兰芳宁死不屈,又是想出了什么方法拒绝敌人的呢?
2、学生分小组自编故事:宁死不屈(板书)提出要求:
3、选一两个小组讲一讲编的故事
3、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这些办法可能梅兰芳都想过、试过。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请
听故事《宁死不屈》
4、出示媒体,指名一学生讲
5、师解释:伤寒
6、虽然打这针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非常伤身体,梅兰芳宁可付出这个代价,又是为了什么
呢?
7、师结:对,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就这样,整整八年,梅兰芳没有为侵略者演戏,这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冒多大的风险,付出多大的牺牲啊。

四、感悟明理
1、听了这三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师结:是啊,梅兰芳所作所为都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表现。

(板
书: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3、中国古人常用这三句话来概括中华民族的骨气
出示媒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师解释,媒体出示:
不管是富贵、贫穷,还是敌人的威逼、诱惑,都不能动摇我们的民族气节。

(板书,引读)
5、其实,不仅是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像梅兰芳这样具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五、做《京韵操》激励明志
1、过渡: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带着激情来做《京韵操》吧。

2、师生齐做《京韵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