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一、测定原理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HO—C═C—OH),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
2,6—二氯酚靛酚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染料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被还原后红色消失成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当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则呈红色。
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抗坏血酸的量成正比。
反应式如下: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组织捣碎机;水果刀;托盘天平;精密天平;称量纸;卷纸;台式离心机;电炉;吸耳球;玻璃棒;蒸馏水,蒸馏水洗瓶;记号笔、标签纸、定性滤纸;20cm镊子;5ml、10ml移液管、(微量)酸式滴定管、漏斗;漏斗架;50ml、250ml、 500ml 、1000ml烧杯;10ml 、500 ml、1000 ml量筒;100ml具塞量筒(或普通量筒);100mL、250mL棕色容量瓶;50ml或100ml三角烧瓶。
及试剂本实验材料是,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度。
(1)2%草酸溶液:草酸20g溶于700ml蒸馏水中,稀释至1000ml。
(2)1%草酸溶液:取上述2%草酸溶液450ml,稀释至900ml。
(3)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适量1%草酸溶液溶解后,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并以1%草酸溶液定容,振摇混匀,备用。
(4)0.0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称取碳酸氢钠52.2mg,溶解在200mL沸水中。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一、本文概述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包括增强免疫力、促进铁质吸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等。
由于其生理功能和广泛的应用,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滴定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因其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称为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量,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中,滴定法被广泛应用。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通过测量滴定剂的使用量,可以推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对于维生素C的滴定测定,通常使用碘作为滴定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碘逐渐与维生素C反应,直到维生素C完全消耗。
此时,通过测量剩余的碘的量,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然而,滴定法也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准确度的因素,如滴定剂的纯度、操作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滴定法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滴定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食品、药品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滴定法也为研究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碘酸钾(KIO₃),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淀粉指示剂,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等。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品,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得到标准溶液。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试样中的抗坏血酸用溶解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淌相,经反相色谱柱分别,其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挺直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波长245nm)测定;试样中的L(+)-脱氢抗坏血酸经L-半胱氨酸溶液举行还原后,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m)测定L(+)-抗坏血酸总量,或减去原样品中测得的L(+)-抗坏血酸含量而获得L(+)-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
以色谱峰的保留时光定性,外标法定量。
2.试剂与设备 (1)试剂偏磷酸(HPO3)n:含量(以HPO3计)≥38% ,(Na3PO4·12H2O),(KH2PO4) ,(H3PO4) ; 85%, (C3H7NO2S):优级纯,(C19H42BrN):色谱纯,(CH3OH):色谱纯。
(2)试剂配制偏磷酸溶液(200g/L):称取2008(精确至0.1g)偏磷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L,此溶液于4℃的环境下可保存一个月;偏磷酸溶液(20g/L):量取50mL 200g/L偏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 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1g),溶于水并稀释至1L, 溶液(40g/L):称取4g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
(3)标准品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D(+)-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4)标准溶液配制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精确称取L(+)-抗坏血酸标准品0.0l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 ):精确称取D(+)-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一、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与维生素C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激发荧光物质的荧光,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但需要使用荧光物质,且操作较为繁琐。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C可以被氧化或还原,产生电流或电位变化,通过测定这些变化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
维生素C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杂质分离,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和复杂的仪器设备。
四、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吸收光能量特性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下有吸收峰,通过测定吸收光谱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显色剂和特定波长的光源。
五、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与特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滴定操作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试剂和操作技巧。
六、酶分析法酶分析法是一种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维生素C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可以生成产物,通过测定产物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等优点,但需要使用特定的酶和试剂。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了解维生素C的重要性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例如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
而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要将样品中的维生素C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对样品中的氧化亚铁离子吸收的程度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步骤:1. 将维生素C样品称取0.1g,加入到100ml锥形瓶中。
2. 用0.5%硫酸溶液调节样品的pH值,使其在4.2-4.5之间。
3. 在测定之前,必须先将样品从样品爆发装置中的空气中推出并利用桥式催化氧化反应器将其转变为CO2和H2O。
可以使用Hampton Research Mini-Dialysis Device(HR 5/50 Dialysis Kit)进行转化。
4. 将样品转移到红外光谱仪样品室中,用红外光谱仪测量吸收峰的强度。
5. 在测量过程中,还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品供参照。
实验结果:在样品和标准品的测量中,我们发现红外光谱仪在吸收峰强度的测量上非常准确,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并且,可以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来建立标准曲线,以进一步准确地测定未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我们的实验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9.3mg/100ml。
这个结果非常接近理论值,这意味着我们的实验步骤非常准确,并且使用的仪器非常可靠。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维生素C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我们发现,红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我们制备的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接近理论值的,这显示出了我们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维生素C,例如它如何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并且对人体有益。
维生素C含量测定是基于一种叫做碘量法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利用碘酸钾溶液与维生素C反应的化学性质,通过了解反应后剩余的碘酸钾的含量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过程如下:
准备样品:将要测定的样品加入到3%的浓磷酸中,并将其加热到约80℃,然后再冷却。
制备碘酸钾溶液:将20克的碘酸钾加入到1000毫升的蒸馏水中,并充分搅拌,以制备出0.1N的碘酸钾溶液。
测定过程:将取出的样品加入到定容瓶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直至瓶子充满为止。
然后取出1毫升的样品溶液,并将其加入到滴定瓶中。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此时,溶液会变成淡蓝色。
准备滴定剂:将制备好的碘酸钾溶液滴加到另一个滴定瓶中,并加入适量的酒精。
通过滴加,将滴定剂加入到样品溶液中,直至溶液变成深蓝色。
读取数据:记录滴定剂滴入样品溶液的次数,并且根据已知的滴定剂浓度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利用碘量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药品的维生素C含量。
然而,由于该测量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复杂的实验过程,所以在实践中不太实用。
为了更加方便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也出现了其他测量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测量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摄入的营养成分,以及制定更加健康的膳食计划。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 C(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素,它的含量反映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度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
根据双缩酸酐苷酸(DPPH)对维生素 C 的抗氧化作用,即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减少而减弱的原理,采用UV-vis 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A)改变率(ΔA)来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二、实验原料
1.0 mol/L 磷酸钠溶液;0.1 mol/L 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50%乙醇;测定样品;标准维生素 C 的标准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勺取0.2ml的维生素 C 样品,加入9.8ml的磷酸钠溶液,振荡混匀。
(做到样品浓度相等,以便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
2. 将2ml的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加入1.0ml的样品液,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 。
3. 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用此值作为空白试验值,记为 A1。
4. 将1.0ml的样品液加入2.0ml的50%乙醇,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记为 A2。
5. 计算λ=540nm处的吸光度初变化值ΔA=A2-A1,根据ΔA与
维生素 C 标准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求维生素 C 样品的含量。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在《中国药典》中,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维生素C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主要参考内容如下:1. 原理:维生素C的测定主要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氧化剂作为指示剂,测定待测样品中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能力。
2. 试剂:(1) 0.1mol/L碘液:通过溶解碘粉和氢碘酸制备。
(2) 10%硫酸:将浓硫酸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混合而成。
(3) 混合指示剂:将0.1mol/L的淀粉溶液与蒸馏水按1:100混合。
(4) 维生素C对照溶液:浓度为1.00mg/mL的维生素C溶液。
3. 仪器设备:(1) 滴定管:用于滴定过程中调节试液加入速度。
(2) 滴定管架:用于固定滴定管。
(3) 温度恒定水浴:用于控制滴定温度。
4. 操作步骤:(1) 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10%硫酸溶液挤压提取维生素C。
(2) 将提取液过滤,并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3) 取适量的滤液和维生素C对照溶液,用0.1mol/L碘液逐滴滴定到产生淡蓝色终点。
(4) 加入混合指示剂,继续滴定到溶液变为无色。
(5)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
5. 计算公式:维生素C(mg/g)=(V-V0)×C×V1/m其中,V为滴定终点消耗的0.1mol/L碘液体积(mL),V0为滴定过程中滴定管中的0.1mol/L碘液消耗体积(mL),C为0.1mol/L碘液浓度(mol/L),V1为滴定取样体积(mL),m 为样品质量(g)。
以上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实验操作,并结合计算公式,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帮助人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供给,维持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
HH
HO
O O
C CC
C
H HH
OO C C OO H
• 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 古洛糖酸
• 二酮古洛糖酸
•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 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
• 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 脎的结构:
H
R CN N
RCNN
H
分光光度法
•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的烯二醇基,我们通 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 定维生素C
CC
O
Cl
C
HO C O
HO C
பைடு நூலகம்
+
HC
HO C H
CH2OH
O Cl
OC OCO
N
OC
====
HC
HO CH
OH
CH2OH
维生素C (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 (氧化型,粉红色)
维生素C (氧化型)
OH
Cl
Cl
N
+
OH
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
•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白细胞含有丰富的VC,当机体感染 时白细胞内的VC急剧减少。V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 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 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参与免疫球蛋 白的合成。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
•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 增生。
3)辅料干扰试验 取混合辅料20mg(淀粉、硬脂酸镁、EDTA、糊精等按 处方比例混匀)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 pH2.2的盐酸盐缓冲液定容,一份用pH6.2的磷酸盐缓冲 液定容,滤去不溶物,滤液在两种pH值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辅料的差示旋光度为零,说明辅料对维生素 C含量的测定不干扰。
电位滴定法
右图:电位滴定法基 本仪器装置
• 计算式:(与碘量法相
同) • Wvc=C(I2)V(I2)M(vc)/
m(vc ) *100%
• 优点:
• 解决了滴定分析中遇 到有色或浑浊溶液时 无法指示终点的问题
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 原理: • 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
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 预防动脉硬化: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 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
• 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 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 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 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 防癌: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VC的抗氧化 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 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 保护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谷胱甘肽和酶保证细胞的完整性 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 酶: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 在体内有氧化还原作用。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 还原型,还原型对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VC 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 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 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 冷、缺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 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 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 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此过程需要VC的参 与。
维生素C在抗病毒和预防病毒性 传染病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 值。如果我们普遍认识到维生 素C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 原理并且按量服用,就可以预 防很多病毒的传播。
4)稳定性试验 同一测试样品,在120min内,每隔3min测定 一次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差示旋光度基本不变
5)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C精制品500.0mg两份,分别置于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20mg辅料,分别用盐酸盐缓冲液及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50mL溶液,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变异系数cv为1.03%
• 样品溶液与VC标准溶液按上述方法同样处 理
• 500nm处测吸光度 • 下图:721型分光光度计
差示旋光法
选定pH为 2.2和6.2
2)差示旋光度与溶液浓度关系 吸取2.0、4.0、8.0、16.0、20.0mL的维生素C标准液各 两份,分别置于50mL的容量瓶,一份用pH2.2的盐酸盐缓冲 液定容;一份用pH6.2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静置3min后, 用220mm测定管,以前者为空白,测定后者的差示旋光 度(△a)。 文献结果:线性方程为△a=0 205*C+ 0.05,r=0.9964
• 注意 ! 测定时:加HAC使溶液呈弱酸性
• 原因: • (1) Vc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
化,在碱性介质中更甚
• (2)I2在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 • 加HAC可减少VC的副反应,避免实验误
差
电位滴定法
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
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 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 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 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 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
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 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 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 维生素C。
• 胶原蛋白的合成: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 • 治疗坏血病 • 预防牙龈萎缩、出血: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
• 2,6-二氯酚靛酚染料的钠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碘量法
• 原理: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有极强
的还原性,能被碘氧化,用碘滴定VC • EC6H6O6/C6H8O6=0.18 ,EI2/I-=0.535
• 终点:淀粉为指示剂,溶液出现稳定的蓝色即
为终点
• 反应式: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 较多,如滴定法、光度分析法、高 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 点。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近年 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
测定方法
滴定法测定 分光光度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 定维生素C 测定维生素C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OH OH
• 维生素C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