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 验 报 告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OHOOHO C H OHCH 2OH + I 2O O C HHOCH 2OH + 2HI OO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100.61202.51000%/68622O H C I I C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六、思考题: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教师评语:年月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训x: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实训x: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片的含量

实训x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片的含量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训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Vc 片含量的原理及其操作。

熟悉片剂通过滴定分析测定含量时的处理方法。

二、原理:维生素C(C 6H 8O 6),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 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 2完全氧化后,则I 2与淀粉指示剂作用而使溶液变蓝,因此当滴定到溶液出现蓝色时即为终点。

维生素C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故该滴定反应在稀HAc 中进行,以减少维生素C 的副反应。

该反应产物HI 为酸性,醋酸酸性条件下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但由于维生素C 的还原性很强,即使在弱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也进行得相当完全。

三、操作步骤:直接碘量法: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 ),置100ml 锥形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 与稀醋酸10ml 的混合液适量,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加淀粉指示液1ml ,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 ·L -1)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每1ml 碘 滴定液(0.05mol ·L -1)相当于8.806mg 的C 6H 8C 6。

平行测定3份,计算含量。

四、计算:维生素C 含量以标示量来计算,按下式计算: F (I 2)×V (I 2)×T (C 6H 8O 6)×W 平%(C 6H 8O 6)=—————————————————×100% m ×规格F-----滴定液浓度有效因数V-----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 T-----滴定度W 平-----平均片重g m------供试品取用量g 五、注意点:1、在稀醋酸酸性介质中,维生素C 受空气中氧的氧化速度减慢,但供试品溶于稀醋酸后仍应立即进行滴定。

2、溶剂使用新沸过的冷水以减少水中溶解氧对测定的影响。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C I 3 C 2 4 . 0 3 4 1 0 m o l / L 2 5
I 2
滴定果蔬样液
1、橙子 百分含量 2、橘子
m C V M 0 . 1 0 4 6 g I 2 V c 1 I V c 2
m1 0 0 g 1 0 0 0 m g % 1 0 5 . 8 m g / 1 0 0 g 1 g
V c 1 V c 1
m / 5 1 0 0 g 橙
2 m C V M 3 . 1 6 1 0 g I 2 I V c 2 V c 2
m1 0 0 g 1 0 0 0 m g % 4 8 . 9 3 m g / 1 0 0 g 百分含量 1 g m / 5 1 0 0 g
I2 / m l
V I2 / m l
用I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胡萝卜样液
I2 / m l
I2 / m l
用I2滴定苹果样液
I2 / m l
V I2 / m l
数据处理
1、K2Cr2O7浓度
m 1 . 2 4 1 g C / V 1 0 0 0 m l / l 0 . 0 1 6 9 m o l / L K C r O 2 2 7 M 2 9 4 . 1 6 g / m o l 2 5 0 m l
药品试剂及仪器
•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 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 •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 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 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实验步棸
配制溶液
• 1 Na2S2O3 溶液的配置 • 称取13.401g的Na2S2O3 .5H2O(约0.05mol )固体于500ml的棕色试剂瓶中,加入 100ml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摇动使之溶解 ,等溶解完全后加入0.2gNa2CO3,再加入 400ml的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反复摇匀,放 置于阴暗处。

碘量法测定vc含量

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六、实验结果: 计算Vc含量 (mg/mL) 七、结果讨论 计算结果与实际菜花中VC含量相比是高还是 低?分析原因。
• 先使用铜盐与过量的KI进行反应生成CuI2
2CuSO4+4KI=CuI2+2K2SO4
• CuI2 不稳定随即分解为Cu2I2 和游离的碘
2CuI2=Cu2I2+ I2
• 生成的碘和维生素C反应 ,直到溶液里的VC被碘 全部氧化为止。 • 剩余的微量碘与淀粉指示剂生成蓝色。
四. 试剂
⑴ 0.01 mol/L 硫酸铜(CuSO4 5H2O) ⑵ 30% KI 溶液; ⑶ 1%可溶性淀粉指示剂 ⑷ 偏磷酸-醋酸溶液
二、实验目的
• 学习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学习对蔬菜和食品中Vc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 “滴定”(titration)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 过程。待“滴定”进行到化学反应按计量 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用标准溶 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 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实验六、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一.维生素C简介 1. 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
六碳多羟基酸性化合物 白色针状结晶 有酸味, 可溶于水
2.维生素C和D型的两种异构体 • 只有L型有生理功效 • 具有酯键, 具备酯的化学性质
• 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存在
• 测定时pH值以保持在3-5为宜, 一般用冰醋酸或偏磷酸-醋酸 溶液作介质进行测定
五 、实验操作步骤
• 1. 制样:称取样品20g(分2-3次研磨),加少量石英砂及少量 偏磷酸-醋酸匀浆,过滤后,加偏磷酸-醋酸定容到250ml; • 2. 吸取5ml偏磷酸-醋酸, 加10mL 30%KI溶液。再加10滴淀粉 指示剂溶液。随即用标准硫酸铜溶液(0.01mol/L)进行滴定,边 滴定边振摇,直至显示出蓝色(或红棕色),且稳定30s不退, 记录滴定量V0(此为空白对照,注意:会很快变色,要逐滴加 入); • 3. 精确吸取5mL样品溶液于100mL三角瓶中,加10mL 30%KI 溶液。再加10滴淀粉指示剂。随即用标准硫酸铜溶液进行滴定。 边滴定边振摇,直至显示出蓝色(或红棕色),且稳定30s不 退,记录滴定量V1 • 4 . 计算:Vc分子量为176 L-抗坏血酸含量(mg/5ml)= V×c V:(V1-V0)标准硫酸铜毫升数 c=0.88, 即1ml 0.01mM/ml标准硫酸铜溶液相当于1/2x0.01 mmol Vc=1/2x176x0.01=0.88mg抗坏血酸。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2.了解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 (V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 S O61分子量176.1232/g・。

Vc具有还原性,可被-定量氧化,因而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滴定反应式为:SHO+O—5忑06+2田匚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在强酸性溶液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主要试剂1•【2溶液(约0.05mol- L-*):称取3.3gl2和5g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在通风橱中研磨。

待I]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充分摇匀,放阴暗处保存。

2. Na2S2O3标准溶液(0.1127mol・L“)3. HAc (2mol・L“)4-淀粉溶液5.维生素C片剂6. KI溶液四・实验步骤1• X溶液的标定用移液管移取Na2S2O3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40mL蒸谓水,4mL淀粉溶液,然后用-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3份,计算c(I2)/mDl • L-1。

2•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2片维生素C药片,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憎水,lOmLHAc溶液和5mL淀粉溶液,立即用I?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稳定的浅蓝色,且在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VG/ymL。

平行滴定3份,计算试样中的Vc的质量分数。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 •2 •维生素C片剂中Vc含量的测定六・实验总结标定得c(I2) = 0.04825(niol ・ L」),测得<y(Vc) = 84.52% o七・分析讨论1.I2-KI溶液呈深棕色,在滴定管中较难分辨凹液面,但液面最高点较清楚,所以常读取液面最高点,读时应调节眼睛的位置,使之与液面最高点前后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习报告

维生素含量测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维生素C含量测定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并掌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直接碘量法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实习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习原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在直接碘量法中,维生素C与碘反应,生成碘化维生素C,从而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该反应需要在酸性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其他物质的干扰。

实验中,以淀粉为指示剂,当维生素C完全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三、实习器材与药品本次实习所需的器材有:电子天平、台秤、称量瓶、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锥形瓶等。

药品包括:维生素C试样、碘滴定液、淀粉溶液、稀醋酸、丙酮等。

四、实习步骤1. 维生素C试样的准备:准确称取维生素C试样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过的冷蒸馏水100ml和10ml1:1稀醋酸溶液,充分溶解。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在250ml烧杯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称入10g碘化钾和6.5g碘,全部溶解后,转移至棕色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放暗处保存。

3. 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移取25.00ml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5ml,加淀粉溶液5ml,以待标定的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出现稳定的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为终点。

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4.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将备好的维生素C试样溶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稀醋酸4ml和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滴定液滴定。

当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色时,记录消耗的碘滴定液体积。

五、实习结果与分析通过标定实验,得到了标准溶液的浓度。

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中,测得维生素C试样的消耗碘滴定液体积为X ml。

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维生素C试样中的维生素C含量。

六、实习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碘滴定液的浓度、维生素C试样的纯度、实验操作等。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碘量法测定Vc含量

分析化学实验果汁中Vc含量的测定以及比较化学学院2008级化学二班方基永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前言:1.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

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2.Vc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维生素C生产的领导地位,应该可以彻底解决病毒的问题,只是出产的维生素C大部份都外销,中国人服用维生素C的平均剂量,远逊于欧美和日本。

如果我们普遍认识维他命C对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病症的原理而大量服用,就可以遏止各种病毒的流行。

流行感冒只是一小事,维他命C的真正效用,会显示在治疗禽流感,SARS和AIDS等更严重的病毒传染病上。

3.正常需求1)、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2)、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注意:每个人对于VC的需求量个体化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人补充少量既可满足,有的人可以达到每天10克甚至更高。

在人类对维生素C的研究史上,卡斯卡特医生(Robert F.Cathcart)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发现并建立了一套使用维生素C的标准。

当一个人口服维生素C达到相当的量,即24小时0.5~200克时,由于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会产生轻微的腹泻。

卡斯卡特将略低于此的量叫做“维生素C的肠道耐受量”,也就是一个人能承受的不引起轻微腹泻的量。

因为无酸性的VC,使大量口服维生素C成为可能,那么,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身体况的不同去服用。

只要在自己的肠道耐受量之内,效果就会很好。

有趣的是,人体对于VC的肠道耐受量是变化的。

在人体有病的时候,肠道耐受量会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平时1克的耐受量,在急性感染或者患有肿瘤、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甚至是感冒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耐受量提升。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药品试剂及仪器
• 药品:I2 、 KI、Na2S2O3 、 K2Cr2O7 、淀 粉、Hcl、果蔬(橙子、橘子、苹果、胡萝卜 ) • 仪器:烧杯、容量瓶 (250mL)、量筒、酸式滴 定管、碱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锥形瓶、玻璃 棒、研钵、抽滤装置等
实验步棸
配制溶液
• 1 Na2S2O3 溶液的配置 • 称取13.401g的Na2S2O3 .5H2O(约0.05mol )固体于500ml的棕色试剂瓶中,加入 100ml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摇动使之溶解 ,等溶解完全后加入0.2gNa2CO3,再加入 400ml的新煮沸经冷却的蒸馏水反复摇匀,放 置于阴暗处。
• 4 Na2S2O3 溶液的标定 • 移液管移取25.00ml的标准K2Cr2O7溶液于 250ml的锥形瓶中,加固体KI1g和3g 浓盐 酸,充分摇匀,放在暗处5min。 • 然后用50ml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滴定到 浅黄绿色,然后加入5ml淀粉溶液,滴定至终 点。记录消耗的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浓 度,平行滴定三次。
1.直接碘量法
【实验目的】
• 1.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 2.了解间接碘量法的原理。 • 3.通过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熟悉直接碘量法 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 • 4.了解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注意饮食质量,提高健康意识。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 Vc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 准溶液直接测定.其滴定反应式: •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 维生素C的含量。
C I 3 C 2 4 . 0 3 4 1 0 m o l / L 2 5
I 2
滴定果蔬样液
1、橙子 百分含量 2、橘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同组人: 自评成绩:
项目: 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课程: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接碘量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维生素C 的测定原理及条件。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其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所以可用直接碘量法测定其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
O
HO
OH
O C H OH
CH 2OH + I 2O O C H
HO
CH 2OH + 2HI O
O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 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而产生误差,尤其在碱性条件下,误差更大。

故该滴定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减慢副反应的速度。

注意事项:
1. I 2具有挥发性,取完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2. 维生素C 易被空气氧化而引入误差,所以不要3份同时移取。

3. 滴定近终点时应充分振摇,并放慢滴定速度。

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吸量管(2mL),量筒(15mL 、5mL),碘量瓶(250mL)。

试剂:维生素C 注射液(20mL : 2.5g),I 2标准溶液(0.05mol/L),醋酸(2mol/L ),丙酮,淀粉指示剂(1%)。

四、内容及步骤
精密量取维生素C 注射液1.6mL(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置于250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并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15mL 与丙酮2mL ,摇匀,放置5min ,加2mol/L 醋酸4mL 与淀粉指示剂1mL ,用I 2标准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I 2标准溶液的体积。

平行测定3次,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计算
%100.6120
2.51000
%/68622O H C I I C ⨯⨯⨯
=
M V c 维生素ω (2.1176686O H C =M )
六、思考题:
1、为何要用新煮沸的蒸馏水?
2、若在碱性条件下测定,所产生的误差是正误差还是负误差?
教师评语: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