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概要

合集下载

邯郸市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邯郸市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邯郸市发展调研报告范文【邯郸市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邯郸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的省辖市,也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邯郸市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为邯郸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邯郸市概况1. 地理位置: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华北平原,地理坐标为纬度36°00'~37°27',经度113°30'~115°20'之间。

2. 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末,邯郸市总人口为1033.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570.7万人,农村人口为462.9万人。

3. 经济发展:邯郸市是河北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发达。

2019年,邯郸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11.1亿元,同比增长6.1%。

工业增加值为1857.6亿元,同比增长4.2%。

4. 交通情况:邯郸市交通发达,有邯郸东、邯郸、邯郸南等多个火车站,京广高速、京九铁路、107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市区。

三、邯郸市的优势与特色1. 农业优势:邯郸市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还有果蔬、花卉等特色农产品。

2. 工业实力:邯郸市的工业发展较为突出,特别是装备制造、钢铁冶炼、纺织服装等行业。

3. 旅游资源:邯郸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名胜区,如古代又一城、洗马堰、丛台公园等。

四、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结构问题:邯郸市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发展,邯郸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亟待改善。

3. 城乡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相对落后。

五、发展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2.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2•【字号】•【施行日期】2011.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

为推动《纲要》的有效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指导原则第五节主要目标第六节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七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第八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九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节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第四章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十一节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第十二节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第十三节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第十四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五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五节加快东部振兴步伐第十六节推进西部转型升级第十七节做实区域中心、“两环”腹地第六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八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十九节加快建设新民居第二十节大做强县域经济第二十一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七章建设绿色邯郸第二十二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第二十三节强力攻坚节能减排第二十四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八章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第二十五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第二十六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第九章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第二十七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十八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第二十九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十章实施八大惠民工程第三十节实施增收富民工程第三十一节实施扩大就业工程第三十二节实施教育提升工程第三十三节实施住房保障工程第三十四节实施社保扩面工程第三十五节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第三十六节实施平安创建工程第三十七节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第三十八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第三十九节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第四十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十二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一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三节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三章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五节完善专项规划体系第四十六节建立规划实施和调整机制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邯郸资源型城市重要而紧迫的转型期。

河北省邯郸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与分析

河北省邯郸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与分析

河北省邯郸市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与分析摘要:传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偏重城市中心发展区域,对市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布局指导有限,而现在则注重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文以邯郸为例,首先介绍邯郸的历史、地理区位、资源现状,然后从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分布结构三个方面对邯郸市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阐述,最后针对这三个方面分析其规划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希望对邯郸市城市体系规划的完善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邯郸;城镇体系规划;职能结构;等级结构;空间分布Abstract: theplanning oftown system,emphasis on traditionalcitycenterdevelopmentarea,to othercities within the domain ofthe lay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danceCo.,and nowfocuses on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takes Handan as an example,introduces the situationof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location,resources in Handan,and then elaborates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urban system planningin Handan cityfrom three aspectsof urban hierarchical structure,functional structure,spatial structure,finally aimed atthese three aspectsanalyzes theplanningof reasonable and unreasonable,hopeto makea little contribution tothe Handan cityplanning systemperfect.Keyword:Handan;urban system planning;function structure;hierarchical structure;spatial distribution一、邯郸市背景介绍1 历史简介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邯郸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邯郸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一、规划的战略重点和城市性质本次规划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是打造冀晋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对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改善及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畅通出海通道,打造中原内陆港。

二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利用开发区的建设基础,实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拉动,开发建设东部新区;改造提升老城区;统筹马头城区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三是合理安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处理好京广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建)、青兰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

四是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

以文为魂,以绿为脉,以水为韵,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形成文化可品、绿荫可憩、水清可赏的城市景观风貌。

五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在市域范围内,合理确定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综合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

在环中心城区30公里半径范围内,着力强化中心城区及周边城镇的互动发展,构筑都市区发展格局。

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充分考虑市县同城、城区偏小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

六是科学确定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坚持集约节约使用土地,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冀晋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切实增强对冀晋鲁豫接壤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8-12%的增长率,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左右,人均GDP为6万元,城镇化率达到58%。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9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城镇人口达到568万人。

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都市区、两条城镇发展主轴线”的空间格局。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 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战略 (6)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划 (10)第三节市域交通运输规划 (13)第四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5)第五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9)第六节都市区发展规划 (29)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8)第一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规模 (38)第二节中心城区村镇发展规划 (39)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41)第四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5)第五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8)第六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52)第七节中心城区住房保障规划 (53)第八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规划 (55)第九节中心城区综合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59)第十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第十一节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68)第十二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70)第五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72)第一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72)第二节县(市、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75)附表: (79)(注:文本中黑体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与作用邯郸市曾进行过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邯郸的历版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特定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完成的,针对当时城市发展的需求,或对重大项目选址,或对行政区划调整等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对指导当时的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邯郸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人口与用地规模均已突破了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

本次规划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新的发展形势,对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城镇体系结构以及城市化格局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

邯郸城市报告

邯郸城市报告
1
东部商圈特点(⑨阳光天鸿广场、⑩美食林滏东购物广场)
城市的东扩带动了东部商圈经济快速发展,大量高端商务人流冲击整个商圈,公共 设施日趋完善,已经逐渐引导未来邯郸时尚生活主流形态
9
东部 商圈
2
和平路商圈特点(③康德、⑤国风购物中心) Guidelines 2
平民式消费,适合15-35岁的时尚年轻人群,最早的康德一家购物商场逐渐成为邯郸
复 兴 区 邯 山 区
丛 台 区
一、城市概况-城市经济
2017年,GDP总量全省排名第四,仅次于唐山、石家庄和沧州,增速7.1%,目前处 于偏上收入水平。
河北省2017经济排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城市 唐山 石家庄 沧州 邯郸 保定 廊坊 邢台 承德 张家口 衡水 秦皇岛 GDP总量(亿元) 7106.1 6003.5 3816.9 3666.3 3227.3 2880.6 2236.36 1618.6 1555.6 1550 1506 增速 6.50% 7.30% 7.00% 7.10% 6.00% 6.80% 7.00% 7.10% 6.80% 7.20% 7.30%
一、城市概况-城市规划
邯郸市城市控规:重点向东发展,南北适当发展,西部控制发展。东部区域因规划利好, 区域关注度正在逐步提高。
发展定位:承接邯郸市未来新兴产业、城市功能 的主要空间,汇集城市未来行政、金融、商业、文 化、居住、游憩、体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新 区。 总体功能结构:包含商业金融文化综合区、行政 中心、滨水休闲商业综合区、东湖公园、体育中 心、文化公园、休闲健身走廊等的生态居住区、 片区商业服务中心、核心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河北经济强市,人口大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

邯郸城市规划

邯郸城市规划


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 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 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毁坏。现在 我们所见之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 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 《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 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 台的壮观。


成语典故文化
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有着不解之缘,在 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 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 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 “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


娲皇宫
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 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 是1400年前北齐文宣帝高洋往 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 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 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 筑房屋 135 间,占地面积 76 万 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 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 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 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 宫。

邯郸是具有 3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 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汉代末期,曹 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 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后赵、冉 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 相继在此建都。唐朝时期,邯郸境 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 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 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由此成 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伴随 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 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

2024年邯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邯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4年邯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发展概况2024年,邯郸市将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邯郸市将抓住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美丽邯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二、经济发展1.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4.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国际国内市场合作,推动跨境电商、外贸、服务贸易和大宗商品交易。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软硬件水平,完善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绿化环境。

6.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稳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生态环境保护1.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领先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双控”目标,减少环境污染。

2.加强水质水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生态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

3.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农田和城市用地污染治理,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4.加强生态修复,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绿色能源和清洁生产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清单制度建设。

6.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提升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社会民生1.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学校,完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

2.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

3.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障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12月Zhongguo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56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與發展戰略框架*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劉軍**摘要: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

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

根據城市定位,我們提出把“基地戰略”作爲邯鄲市21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體戰略,幷形成以科强體的工業高度化、以工帶農的城鄉一體化、以商促工的經貿互動化和以內聯外的開放圈層化的“四大主導戰略”框架。

關鍵詞:城市定位新型製造葉基地區域經貿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

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

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

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

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

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

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

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應當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

我們認爲,這是這次城市定位研究應當確立的一個基本指導思想。

具體地說,這次城市定位研究在遵循區域性、功能性和獨特性等這些城市定位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應*此文系“邯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課題”,作者爲課題負責人。

**劉軍(1965-),男,華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副教授;通訊地址:北京東燕郊206信箱華北科技學院管理系,郵編:101601;E-mail: liujun@49當努力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有更强的戰略性、目標性的特徵。

要在把握一個城市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內在聯繫的基礎上,使其與21世紀頭二十年這一歷史階段建立起一種戰略性的聯繫,使城市定位具有更多的前瞻性、激勵性和導向性方面的價值。

(2)有更强的工業化、城市化的意義。

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必要途徑,因而也是賦予新時期城市定位的歷史使命。

(3)有更多的地域化、國際化的色彩。

既要考慮到城市所在區域的特點,在區域中的地位、功能和優勢,又要從宏觀上把握地域分工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變化及其對本區域、本城市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影響,從而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建設一個真正的對內對外全面開放型的城市。

(4)有更多的主導性、動力性的因素。

由于城市區域地位的相對性和功能作用的多元性,城市定位可以是多層面、多角度的,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城市定位要抓住那種與特定的歷史使命有更直接、更內在聯繫,有更强關聯性和主導性的功能特徵。

以這種功能特徵爲基礎、爲核心的城市定位,無疑具有更强的動力學、戰略學和發展學的意義。

二、邯鄲市城市定位的表述、內涵和依據根據上述城市定位的背景分析和指導思想,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相聯繫,區域、功能和品質相統一的把握中,我們認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邯鄲市城市定位的基本表述爲:“以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爲依托的中原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簡稱“三優一地”;其主體表述是:“新型製造業基地”。

具體內涵如下:1.新型製造業基地即“以優質重化製造業爲基礎,以精深輕型製造業爲重心,以高新技術製造業爲先導”的“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

其中,“新型”及其所屬的“優質”、“精深”、“高新”表明品質和水平;“製造業”及其所屬的“重化製造業”、“輕型製造業”、“技術製造業”說明性質和結構;“基地”展示地位、功能和作用,示意大區域、大邯鄲。

(1)優質重化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電力、冶金、建材、機械、化工五大工業;(2)精深輕型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食品、醫藥、紡織、服裝、陶瓷五大工業;(3)高新技術製造業基地:主要包括環保設備、精細化工、生物工程、光機電一體化四大工業。

因此,“三位一體”的新型製造業基地又可具體表述爲“五重五輕四新”十四大新型製造業基地。

2.中原地區最重要最具活力該表述表明“製造業基地”在晋冀魯豫中原區域的地位、作用、品質和水平,及其更廣闊範圍內的吸引力、輻射力、形象力和影響力。

(1)就區域而言,“中原地區”承東啓西,連接南北,有更多的地帶性、地域性和中樞性、集散性、轉換性的特點。

更易于與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京津唐環渤海地區,乃至京津石鄭太濟大城市圈及其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大視野相聯繫,較之“晋冀魯豫接壤區”的傳統經濟協作區而言,具有在一個更廣闊、更具延展性的經濟文化大開放區中,開發利用市場與資源,特別是發展資金、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協作與聯繫,發揮製造業在多級開放系統中集聚、轉換與擴散功能,形成區域和中原經濟帶增長極的戰略內涵。

(2)就地位而言,“最重要”的理想境界是:最大最强最優。

它是區域、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五者內在統一的規定性。

中原南部鄭州,北部京津石、東部濟南、西部太原都是國際級、全國級、省會級的重量級城市,比較而言,邯鄲市製造業定位在“中原最重要的”或“中原最大的”層面上是積極而又適宜的。

(3)就品質而言,“最具活力”强調“新型製造業基地”所具有的技術性、管理性和精神性的內容,50所具有的改革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氣勢和形象,所具有的奮發向上的力量和勇氣。

它是現代城市定位中最內在和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規定性。

3.名城、區位、資源三大優勢這是新型製造業基地得以形成,賴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基礎、條件和環境。

優勢的選擇和認定應具有四大特徵:客觀;被公衆認同;相對穩定;有相關開發和利用價值。

(1)名城優勢主要是指: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是城市對內對外多層次開放和製造業開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最寶貴、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資源和品牌資源。

它將賦予“新型製造業基地”以生動、深厚而獨特的城市文化背景、文化品格和文化內涵。

②國家老工業基地。

這是建設“新型製造業基地”的歷史條件、産業基礎和增强“製造業基地”公信力的重要口碑。

(2)區位優勢主要是指:①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

這是製造業基地高集散功能的必要條件和有利條件。

②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

這是製造業基地低成本、高效能開發利用區域市場資源的地理優勢和有利條件。

③中原中部中心城市。

從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劃分上具有承東啓西,吸納、傳遞和轉換東西經濟、技術和文化資源的戰略意義。

④河北南大門。

在聯結我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上,特別是在開展京津冀渤海經濟區與長江三角洲和沿江經濟區的南北對話上,具有吸納、中介和樞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資源優勢主要是指:①礦產資源。

以邯鄲西部本地資源爲主體,以毗鄰山西資源爲延伸。

②農產品資源。

以邯鄲東部農業爲主體。

③文化旅游資源。

以邯鄲市區和周邊縣區旅游資源爲主體,以四省接壤區文化旅游資源爲延伸。

④動力資源。

以邯鄲本地資源爲主體,以區域和全國資源爲輔助。

如上所述,“新型製造業基地”是區域、規模、結構、品質和效益內在統一的規定性。

4.邯鄲市這一城市定位的依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1)從經濟技術結構來說,有産業基礎。

邯鄲市是以電力、鋼鐵、水泥、紡織、機械和化工等傳統産業而聞名全國的重化工業基地和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這些傳統産業至今仍是邯鄲經濟的支柱産業;地市合幷後的十年來,邯鄲市的食品、服裝、醫藥、農機、汽車、零配件加工等新興製造業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或已經嶄露頭角了,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制藥、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製造業也都開始規劃和起步。

總的來說,製造業在整個三次産業中占有五分之二强的比重,産業高度化正在不斷提升。

(2)從産業關聯性來說,有帶動能力。

製造業是一個産業鏈長、前後關聯度高的産業,既對農業、各種采掘業及能源原材料工業等基礎産業、上游産業有很强的回顧作用,又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能源、新材料的出現、發現和應用有較强的前瞻作用和誘導作用,同時,對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行業發展又有較大的旁側作用和促進作用,有很强的極化效應,可以形成一種强大的主導産業群,因而能够帶動整個三次産業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發展。

(3)從工業化演變過程來說,有發展前景。

三次産業的演變規律告訴我們,在整個工業化過程中,第二産業處于决定性的地位,它始終是創造國民財富的主導部門,從世界趨勢來看,儘管發達國家已步入後工業化社會,但製造業、特別是機械製造業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製造業內部重工業化過程仍然在繼續。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

邯鄲工業仍處于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爲51主的重化工業階段,深加工、設備製造、裝備製造和組裝工業非常薄弱,技術集約型製造業幾乎是空白,定位在“新型製造業基地”的層面上,意味著一方面要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實現産業高度化,另一方面新興産業的發展一開始就要定位在高技術的層面上。

所以,傳統製造業的升級改造和整個新型製造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任重道遠、潜力巨大、前景廣闊。

(4)從周邊環境和地域分工來說,有比較優勢。

邯鄲市是晋冀魯豫四省接壤區中心城市和我國重要的內陸交通樞紐,能源、礦產和農產品資源豐富,重化工業基礎優于周邊城市,市場集散能力較强,爲新型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資源、能源和産業優勢;在我國三大經濟地帶中,邯鄲位于東部邊緣區,具有明顯的過渡性,在東、西部産業交流中,可以吸收其産業、技術和資本對中部地區的轉移,進而借東、西之力,促使“新型製造業基地”在中部崛起;同時,在南北經濟、科技和文化對流中,特別是與環渤海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帶的交流中,有較强的資源、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要素的差异性和互補性,進而,具有製造業承上啓下、兼收幷蓄、集聚擴散和發展多元合作的地域優勢和市場優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