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题(1)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1)

第一章 气象色谱法1. 死时间tM2. 保留时间tR3. 调整保留时间t ’R4. 死体积VM5. 保留体积VR6. 调整保留体积7.相对保留值γ218.标准偏差σ9.半峰宽度Y1/2 10.峰底宽度Y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和,死时间为1min ,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 (3,3)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 的分配比为4,死时间为30s ,求组分A 的保留时间(150s )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A 、柱长B 、相比C 、柱温D 、流动相流速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 、改变载气流速B 、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C 、增加柱温D 、增加柱长E 、增加固定液的量例1 已知某组分峰Y =40s ,tR=400s 。

计算理论塔板数n 。

例2 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 =1600块,组份A 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 ,试求A 峰的半峰宽和Heff 。

例3 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 。

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

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 cm ,柱长是多少? 解: γ2,1= 100 / 85 =n 有效 = 16R2 [γ 2,1 / (γ 2,1 -1) ]2= 16× × / ) 2= 1547(块)L 有效 = n 有效·H 有效 = 1547× = 155 cm1600)40400(16)(1622===Y t n R 理'21/25.54() R t L n H Y n ==有效有效有效即柱长为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例2 有一根1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图的色谱图。

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纸距离。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题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题

最新分析实验复习1紫色光谱法定量分析蒽醌时,试样中通常含有什么杂质?用什么方法消除其干扰?如何选用溶剂和参比溶液?答:邻苯二甲酸酐;蒽醌在波长251nm处有一强吸收峰,在波长323nm处有一中等强度的吸收峰,而在251nm波长附近有一邻苯二甲酸酐强烈吸收峰λmax,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23nm 波长作为测定蒽醌的工作波长。

由于甲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选其为参比溶液。

选溶剂的原则:(1)比较未知物质与已知物质的吸收光谱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溶剂(2)应尽可能使用非极性溶剂,以便获得物质吸收光谱的特征精细结构(3)所选溶剂在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2、紫外光谱分析使用的比色皿是哪种?可见吸光光度法用哪种?答: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3、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区域划分范围答: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约为 0.78 ~ 1000µm4、红外光谱测定固体样品时,一般加什么与样品一起研磨?为什么要求将固体试样研磨至粉末状?为什么试样应该干燥?答:1)加KBr。

压片法:1~2mg样+200mg KBr→干燥处理→研细:粒度小于 2 m(散射小)→混合压成透明薄片→直接测定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易制成透明片若不干燥会给光谱的解析带来困难,甚至引起“误诊”5、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与已知标准物对照标准图谱查对法6、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对奎宁荧光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答溶剂的PH和极性,温度,含氧量、溶液浓度7、荧光光度计的组成。

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什么方向进行?答:1)用于测量荧光的仪器由激发光源、样品池、用于选择激发光波长和荧光波长的单色器以及检测器和显示系统五部分组成。

(组成:光源单色器(2个)液漕检测器信号显示记录器)2)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垂直)方向进行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由哪些部件组成?与荧光光度计比较主要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答: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系统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差别:荧光有①垂直测量方式, 消除透射光影响②两个单色器,激发和发射,常用光栅9、为什么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光光度法高?答、这两种方法在灵敏度方面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同浓度相关的参数的测量方式不同。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1)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1)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A: 保留值B: 扩散速度C: 分配系数D: 容量因子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D: 对α基本无影响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A: 铁谱B: 铜谱C: 碳谱D: 氢谱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 稀土金属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D: 过渡金属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充电电流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C: Hg和As D: As和Hg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的活度。

A: Cu2+B: Cu(NH3)22+C: Cu(NH3)42+D: 三种离子之和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A: 2.000mol.L-1Cu2+ (E0=0.337V) B: 1.000×10-2mol.L-1Ag+ (E0=0.799V)C: 1.000mol.L-1Pb2+ (E0=-0.18V) D: 0.100mol.L-1Zn2+ (E0=-0.763V)11. 下列因素()不是引起库仑滴定法误差的原因。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选择题1. 在⽓-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D )A. 柱效能太低B. 容量因⼦太⼤C. 柱⼦太长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 在GC和LC中,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A)A. 固定相的种类B. 柱温C. 流动相的种类D. 分配⽐3. 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法是(D )A. 原⼦吸收光谱B. 原⼦发射光谱C. 离⼦交换⾊谱D. ⽓相⾊谱4. 原⼦发射光谱的产⽣是由(B)A. 原⼦次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 原⼦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C. 原⼦外层电⼦的振动和转动D. 原⼦核的振动5. 在AES分析中,把⼀些激发电位低、跃迁⼏率⼤的谱线称为(B)A. 共振线B. 灵敏线C. 最后线D. 次灵敏线6. 为了同时测定废⽔中ppm级的Fe、Mn、Al、Ni、Co、Cr,最好应采⽤的分析⽅法为(A)A. ICP-AESB. AASC. 原⼦荧光光谱(AFS)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7.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结构中必定(C)A. 含有不饱和键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8. C)光谱仪A. AESB. AASC. UV-VISD. IR9. ⼀般⽓相⾊谱法适⽤于(C)A. 任何⽓体的测定B. 任何有机和⽆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C. ⽆腐蚀性⽓体与在⽓化温度下可以⽓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D. ⽆腐蚀性⽓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10. 吸光度读数在(B)范围内,测量较准确A. 0~1B. 0.15~0.7C. 0~0.8D. 0.15~1.511. 分光光度计产⽣单⾊光的元件是(A )A. 光栅+狭缝B. 光栅C. 狭缝D. 棱镜12. 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B )A. 棱镜B. 光电管C. 钨灯D. ⽐⾊⽫13. ⽤分光光度法测铁所⽤的⽐⾊⽫的材料为(D)A. ⽯英B. 塑料C. 硬质塑料D. 玻璃14. ⽤邻⼆氮杂菲测铁时所⽤的波长属于(B)A. 紫外光B. 可见光C. 紫外-可见光D. 红外光15.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系数的转换关系(B)A. a=M·εB. ε=M·aC. a=M/εD. A=M·ε16. ⼀般分析仪器应预热(B)A. 5分钟B. 10~20分钟C. 1⼩时D. 不需预热17. 若配制浓度为20µg/mL的铁⼯作液,应(A)A.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B. 准确移取1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C.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2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D.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18. 测铁⼯作曲线时,要使⼯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溶液应选(A)A. 试剂空⽩B. 纯⽔C. 溶剂D. ⽔样19. 测量⼀组⼯作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要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应该(D)A.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试剂空⽩B.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C. 以试剂空⽩作参⽐D. 以试剂空⽩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20. 下述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C)A. 没有⽤参⽐液进⾏调零调满B. ⽐⾊⽫外壁透光⾯上有指印C. 缸差D. ⽐⾊⽫中的溶液太少21. 邻⼆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的显⾊过程中,按先后次序依次加⼊(B)A. 邻⼆氮杂菲、NaAc、盐酸羟胺B. 盐酸羟胺、NaAc、邻⼆氮杂菲C. 盐酸羟胺、邻⼆氮杂菲、NaAcD. NaAc、盐酸羟胺、邻⼆氮杂菲22. 下列⽅法中,那个不是⽓相⾊谱定量分析⽅法(D)A. 峰⾯积测量B. 峰⾼测量C. 标准曲线法D. 相对保留值测量23. ⽓相⾊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何种部件(B)A. 进样系统B. 分离柱C. 热导池D. 检测系统24. 原⼦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D)A. 氢灯B. 氘灯C. 钨灯D. 空⼼阴极灯25. 下列哪种⽅法不是原⼦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法(B)A. 浓度直读B. 保留时间C. ⼯作曲线法D. 标准加⼊法26.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B)A. 准确度不⾼,精密度⼀定不会⾼B. 准确度⾼,要求精密度也⾼C. 精密度⾼,准确度⼀定⾼D. 两者没有关系27. 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A.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的砝码锈蚀C.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D. 试剂⾥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28. 若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对测定结果将产⽣(A)A. 过失误差B. 系统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29.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致,会产⽣(A)A. 系统误差B. 试剂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30. ⽐⾊⽫中溶液的⾼度应为缸的(B)A. 1/3B. 2/3C. ⽆要求D. 装满31. 重量法中,⽤三⾓漏⽃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D)A. 漏⽃的1/3⾼度B. 漏⽃的2/3⾼度C. 滤纸的1/3⾼度D. 滤纸的2/3⾼度32.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的含量时,所⽤的显⾊剂是(B)A. 醋酸钠B. 氮杂菲C. 盐酸羟胺D. 刚果红试纸33.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含量时,绘制⼯作曲线的步骤是(D)A. ⽤200ppb溶液在510nm处,每5min测⼀次吸光度B. ⽤200ppb溶液在510nm处,加⼊不等量显⾊剂分别测吸光度C. ⽤200ppb溶液在光路中,分别测不同波长下吸光度D. ⽤100~500ppb系列溶液在510nm处,分别测吸光度34. 原⼦吸收光谱分析中,⼄炔是(C)A. 燃⽓-助燃⽓B. 载⽓C. 燃⽓D. 助燃⽓35. 原⼦吸收光谱测铜的步骤是(A)A. 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进样-读数B. 开机预热-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进样-读数C. 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读数D. 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读数36. 原⼦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A)A. 单⾊光B. 复合光C. ⽩光D. 可见光37. 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中,绘制⼯作曲线标准系列⾄少要⼏个点(D)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8. 分光光度法测铁中,标准曲线的纵坐标是(A)A. 吸光度AB. 透光度T%C. 浓度CD. 浓度mg/L39. 在液相⾊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谱法属于(D )A. 分配⾊谱法B. 排阻⾊谱法C. 离⼦交换⾊谱法D. 吸附⾊谱法40. 在⾼效液相⾊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C )中被分离A. 检测器B. 记录器C. ⾊谱柱D. 进样器41. 在液相⾊谱中,为了改变⾊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如下哪些操作(C)A.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 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42. 在液相⾊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间作⽤⼒(C)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43. 在液相⾊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B )A. 改变固定相种类B. 改变流动相流速C. 改变流动相配⽐D. 改变流动相种类44. 不是⾼液相⾊谱仪中的检测器是(B)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红外检测器C. 差⽰折光检测D. 电导检测器45. 在⾼效液相⾊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谱柱的部件是(B)A. 贮液器B. 输液泵C. 检测器D. 温控装置46. ⾼效液相⾊谱、原⼦吸收分析⽤标准溶液的配制⼀般使⽤(A)⽔A. 国标规定的⼀级、⼆级去离⼦⽔B. 国标规定的三级⽔C.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D. ⽆铅(⽆重⾦属)⽔47. ⾼效液相⾊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A. 流通池B. 光源C. 分光系统D. 检测系统48. 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吸收峰波长位置(D)A. 向长波移动B. 向短波移动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49. 光学分析法中,使⽤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B)A. 10~400nm;B. 400~750nm;C. 0.75~2.5mm;D. 0.1~100cm50.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C)A. 滤光元件B. 聚焦元件C. 分光元件D. 感光元件.51.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来(A)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52. 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A. 烷烃B. 烯烃C. 炔烃D. 芳烃E. 羟基化合物53.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B)A. 能量B. 频率C. 波长D. 波数54. 测定⼤⽓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M⼤于400)⾸选的仪器分析⽅法是(A)A. GCB. ISEC. AASD. UV55. 测定试样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C. AASD. UV56. 直接测定鱼肝油中的维⽣素A⾸选的仪器分析⽅法是(D)A. GCB. ISEC. AASD. UV57. 近紫外区的波长是(B)A. 5~140pmB. 200~400nmC. 2.5~50umD. 0.1~100mm58. 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的部件是(A)A. ⽐⾊⽫B. 光栅C. 光电倍增管D. 光源59. 测定张家界树⽊叶⽚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B. ISEC. AASD. UV60. 下列分析⽅法中,可以⽤来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是(B)A. 原⼦吸收光谱法B. ⽓相⾊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电位分析法61. ⼈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C)A. 200—780nmB. 200—400nmC. 400—780nmD. 200—600nm62. 在光度测定中,使⽤参⽐溶液的作⽤是(C)A. 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B. 调节⼊射光的光强度C. 消除溶剂和试剂等⾮测定物质对⼊射光吸收的影响D. 吸收⼊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63. 摩尔吸收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C)A. 1mol有⾊物质的吸光度B. 1mol.L-1某有⾊物质溶液的吸光度C. 1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D. 2 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64. 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C)A. 光源B. 吸收池C. ⼄炔钢瓶D. 检测器65. 原⼦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是(C)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 产⽣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具有⾜够浓度的散射光66. 原⼦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A)A. 0.1~ 0.5B. 0.01 ~ 0.05C. 0.6 ~ 0.8D. ⼤于0.967. 在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所⽤的检测器是(C)A. 吸光电池B. 光敏电池C. 光电管倍增管D. 光电管68.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的k值越⼤,则其保留值(A)A. 越⼤B. 越⼩C. 不受影响D. 与载⽓流量成反⽐69.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C)A. 作⽤⼒越⼩,保留值越⼩B. 作⽤⼒越⼩,保留值越⼤C. 作⽤⼒越⼤,保留值越⼤D. 作⽤⼒越⼤,保留值越⼩70. 固定相⽼化的⽬的是(C)A. 除去表⾯吸附的⽔分B.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态物质C.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和其它挥发性物质D. 提⾼分离效能⼆、填空题1. 琼脂糖电泳⽤的缓冲液有TAE、TBE、TPE。

仪器分析技术复习题

仪器分析技术复习题

仪器分析技术复习题一、单选题1、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单选题] *A、蓝白色光B、青绿色光(正确答案)C、黄绿色光D、紫红色光2、朗伯比尔定律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吸光度正比于()。

[单选题] *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正确答案)3、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单选题] *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小、不变、减小(正确答案)C、减小、增加、减小D、增加、不变、减小4、误差最小的吸光度为() [单选题] *A、0.343B、0.334C、0.443D、0.434(正确答案)5、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

[单选题] *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正确答案)6、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 [单选题] *A、各组分在不同波长下有吸收B、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和性(正确答案)C、各组分的浓度有一定函数关系D、各组分的摩尔吸收系数相同7、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一般选用()为指示电极。

[单选题] *A、标准氢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正确答案)D、银电极8、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

[单选题] *A、清除不对称电位(正确答案)B、清除液接电位C、清洗电极D、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9、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单选题] *A、温度B、氯离子的活度(正确答案)C、主体溶液的浓度D、K+的浓度10、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单选题] *A、KNO3(正确答案)B、KClC、KBrD、KI11、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环境仪器分析复习题1

环境仪器分析复习题1

3、说明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选择分析线对的原则。 、说明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选择分析线对的原则。
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如何消除各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类型? 干扰? 干扰?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引起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引起标准曲线偏离朗伯尔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尔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6、原子吸收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有何区别? 原子吸收分析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有何区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不能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 B ) 、不能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C.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D.过渡金属。 .过渡金属。
7、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 ( A ) 、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收系数大小的是: A.吸光物质的性质; B.光源的强度; .吸光物质的性质; .光源的强度; C.吸光物质的浓度; D.检测器的灵敏度。 .吸光物质的浓度; .检测器的灵敏度。
(示差分光光度法) 示差分光光度法)
选择题: 选择题:
1、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 D )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 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效应。 .分子吸收; .背景吸收; .光散射; .基体效应。 2、下列哪个元素适合用富燃火焰测定? ( C ) 、下列哪个元素适合用富燃火焰测定? A.Na; B.Cu; C.Cr; D.Mg。 . ; . ; . ; . 。 3、原子吸收光谱测钙的步骤是( A ) 、原子吸收光谱测钙的步骤是( A.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 .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 B.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 .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 C.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 .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 D.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 .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 4.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钾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C ) .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钾时,加入 % A.减少背景; B.提高火焰温度; .减少背景; .提高火焰温度; C.减少 电离; 电离; D.提高 的浓度。 .减少K电离 .提高K 的浓度。

仪器分析在线考试复习题

仪器分析在线考试复习题

仪器分析在线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在原子吸收光谱(简称AAS)分析中,把燃助比与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的火焰称作()。

A. 中性火焰B. 富燃火焰C. 贫燃火焰D. 等离子体炬焰2. 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采用()做载气效果最好。

A. 氢气B. 氦气C. 氩气D. 氮气3.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 能量越大B. 波长越长C. 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4. 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蒸气中其它气态粒子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

A. 多普勒变宽B. 罗伦兹变宽C. 共振变宽D. 自然变宽5. 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

A. 紫外吸收光谱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 红外光谱D. 远红外光谱6. 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

A. 非极性固定液B. 高沸点固定液C. 混合固定液D. 氢键型固定液7. 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A. H2气B. He气C. Ar气D. N2气8.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

A. 含有不饱和键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9. 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

A. 保留值B. 分离度C. 相对保留值D. 峰面积10. 若羟基形成氢键,则红外振动频率()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确定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A. 高速B. 高温C. 高效D. 高压12. 红外光度分析中,主要分析()A. 化学键的振动吸收B. 各种物质的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D. 吸收峰位置13. 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

A. 紫外吸收光谱(UV)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 红外光谱(IR)D. 远红外光谱14. 气相色谱法检测含氮类农药可用的检测器为()A. 荧光检测器B. 电导检测器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 紫外检测器15. 为了消除AAS火焰法的化学干扰,常加入一些能与待测元素(或干扰元素)生成稳定络合物的试剂,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这类试剂叫()。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仪器分析》复习题第⼀章绪论⼀、仪器分析⽅法的分类(四⼤类)(⼀)光学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以物质的光学性质(吸收,发射,散射,衍射)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法。

包括原⼦吸收光谱法、原⼦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电分析(electrical analysis):电流分析,电位分析,电导分析,电重量分析,库仑法,伏安法。

(三)⾊谱分析(chromatography analysis) :⽓相⾊谱法,液相⾊谱法(四)其它仪器分析⽅法(other analysis):1. 质谱法2. 热分析法包括热重法、差热分析法、⽰差扫描量热法等。

3. 电⼦显微镜,超速离⼼机,放射性技术等。

⼆、定量分析⽅法的评价指标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法的灵敏度,⽤S表⽰。

精密度:是指使⽤同⼀⽅法,对同⼀试样进⾏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致程度。

精密度⽤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 s或相对标准偏差(s r )量度。

准确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检出限:某⼀分析⽅法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浓度或最⼩质量,称为该⽅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以浓度表⽰的称为相对检出限,以质量表⽰的称为绝对检出限。

第⼆章光谱分析导论⼀、光谱区中紫外、可见、红外对应的波长范围?紫外:200-380nm 可见:380-780nm 近红外:780-2500nm 中红外:2.5-50µm 远红外:50-300µm ⼆、原⼦光谱和分⼦光谱的⽐较。

原⼦光谱的特征:电⼦能级间的跃迁,属电⼦光谱,线状光谱。

分⼦形成带状光谱的原因能量离散,导致谱线宽度扩展测不准原理、相对论效应导致谱线宽度扩展。

再加上能级之间的能量间距⾮常⼩,导致跃迁所产⽣的谱线⾮常多,间距⾮常⼩,易于重叠。

原⼦光谱:原⼦基态与激发态能量差△E=1-20eV,与紫外-可见光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线状光谱相邻电⼦能级间的能量差△Ee=1-20eV,与紫外-可见光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线状光谱分⼦光谱: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v=0.05-1eV,与中红外区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带状光谱相邻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Er<0.05eV, 与远红外区的光⼦能量相适应,特征是带状光谱三、 1. 物质吸收光的过程⽆辐射退激共振发射荧光磷光2. 物质散射光的过程瑞利散射斯托克斯散射反斯托克斯散射四、荧光与磷光产⽣的量⼦解释及其区别?荧光:激发分⼦与其它分⼦相碰,⼀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后,下降到第⼀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回到基态的其它振动能级并发射光⼦的发射光称荧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按题中给出的字母A 、B 、C 、D ,您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在指定位置内1、 不 符 合 作 为 一 个 参 比 电 极 的 条 件 的 是 :A . 电 位 稳 定; B. 固 体 电 极; C. 重 现 性 好; D. 可 逆 性 好2、 银 氯 化 银 电 极 的 电 极 电 位 决 定 于 溶 液 中 :A . Ag 浓 度 ; B. AgCl 浓 度; C. Ag 和 AgCl 浓 度 总 和; D. Cl 活 度3、 下 列 不 是 玻 璃 电 极 的 组 成 部 分 的 是 :A . Hg, Hg 2Cl 2 电 极;B . 一 定 浓 度 的 HCl 溶 液; C. 玻 璃 膜; D. 玻 璃 管4、 离 子 选 择 性 电 极 中 常 用 的 的 内 参 比 电 极 是 :A . Ag 电 极; B. Ag AgCl 电 极; C. 饱 和 甘 汞 电 极; D. AgCl 电 极5、 测 定 饮用 水 中 F 含 量 时, 加 入 总 离 子 强 度 缓 冲 液, 其 中 柠 檬 酸 的 作 用 是 :A . 控 制 溶 液 的 pH 值; B. 使 溶 液 离 子 强 度 维 持 一 定 值;C . 避 免 迟 滞 效 应;D . 与 Al , Fe 等 离 子 生 成 配 合 物, 避 免 干 扰6、 用 L 1 NaOH 标 准 溶 液, 电 位 滴 定 某 有 机 酸 溶 液 数 据 如 下 。

滴 定 终 点 的 电 位 ( 单 位 : mL ) 是V NaOHmLEmV 233 316 ∆∆22EV 400 590A . 316 ; B. 289 ; C. 267; D. 233 ;7、 用 1cm 吸 收 池 在 508nm 下 测 定 邻 二 氮 菲 亚 铁 ( = 104L mol 1 cm 1 ) 的 吸 光 度。

今 有 含 铁 ( M = mol 1 ) % 的 试 样 100mL 。

下 列 各 种 说 法 中 错 误 的 是 :A . 按 A = ~ 范 围, 测 定 浓 度 应 控 制 在 105 ~ 105mol L 1 ;B . 上 述 A 项 中 应 为 105 ~ 105mol L 1 ;C . 称 取 含 铁 试 样 的 质 量 范 围 应 为 ~ g ;D . 为 使 测 定 误 差 最 小 ( A = ), 应 称 取 试 样 为 左 中8、 下 列 有 关 偶 氮 类 显 色 剂 的 叙 述 中, 不 对 的 是 :A . 偶 氮 类 显 色 剂 分 子 中 都 含 有 N== N 基 团 ;B . 偶氮 类 显 色 剂 一 般 具 有 选 择 性 高, 灵 敏 度 高, 稳 定 性 好 等 特 点 ;C . 这类试 剂中常 含 有 OH ,COOH 等 基 团, 故 反 应 的 酸 度 条 件 应 严 格 控 制;D . 这 类 显 色 剂 适 用 于 波 长 在 400nm 以 下 光 波 进 行 测 定9、 在 分 光 光 度 法 中, 为 了 把 吸 光 度 读 数 控 制 在 适 当 范 围, 下 列 方 法 中 不 可 取 的 是 :A. 控 制 试 样 的 称 取 量;B. 改 变 比 色 皿 的 厚 度;C. 改 变 入 射 光 的 波 长 ;D. 选 择 适 当 的 参 比 溶 液 10、 目 视 比 色 法 中, 常 用 的 标 准 系 列 法 是 比 较 : A. 入 射 光 的 强 度; B. 溶 液 的 颜 色 是 吸 收 光 的 颜 色 ;C. 透 过 溶 液 后 的 吸 收 光 强 度;D. 透 过 溶 液 后 的 光 强 度;11、 示 差 分 光 光 度 法 与 普 通 分 光 光 度 法 的 不 同 之 处 是 :A. 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B. 使用的光程不同;C. 参比溶液不同;D. 标准溶液不同12、在比色分光测定时,下述操作中正确的的是:A. 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 手捏比色皿的毛面;C. 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D. 用普通白报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13、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作出重大贡献,解决了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科学家是:A. Bunren R ( 本生) ;B. Wollarten WH ( 伍朗斯顿 ) ;C. Walsh A ( 沃尔什) ;D. Kirchhoff G ( 克希荷夫 )1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吸收线的半宽度是指:A. 峰值吸收系数的一半;B. 吸收线轮廓与峰值吸收系数之交点所对应的频率的一半;C.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的一半;D. 在K0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频率差215、空心随极灯的构造是:A.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 待测元素作阳极,钨棒作阴极,内充氧气;C.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D.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16、由于对气相色谱法作出杰出贡献而在1952 的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是:A. 茨维特;B. 瓦尔西;C. 马丁;D. 海洛夫斯基17、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间的关系为:A. 随u增加而增大;B. 随u的增加而减小;C. 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大值;D. 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18、固定液的极性强弱表示:A. 固定液分子中极性基团的多少和强弱;B. 固定液在担体表面附着力的大小;C. 固定液分子和被分离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D. 固定液分子中极性键的多少和强弱19、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池检测器,产生信号的原理,是利用组分与流动相之间的:A. 热稳定性不同;B. 挥发性不同;C. 热导系数不同;D. 极性不同20、下列不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组成部分的是:A. 热敏元件;B. 火焰喷嘴;C. 极化极( 即发射极) ;D. 收集极21、H2气钢瓶的颜色是:A. 天蓝;B. 深绿;C. 黑色;D. 白色22、甘汞电极的电位是恒定不变的,意即:A. 一定温度下,与外玻管中KCl 溶液浓度无关;B. 一定温度下,外玻管中KCl 溶液浓度一定,电位一定;C. 温度一定时,待测液浓度一定,电位一定;D. 只要待测液酸度一定,电位一定23、有机显色剂中的某些基团虽然无色,但它们的存在却能影响反应产物的颜色,有助色团之称。

下列不是常见的助色团是:A. NH2 ;B. OH ;C. SH;D. CH324、以铬黑T ( EBT ) 为显色剂测定CrO42溶液中的微量Mg2。

EBT 本身为蓝色,EBT Mg2配合物为红色,测定时参比溶液应选:A. 试剂空白;B. 试液EDTA ;C. 蒸馏水;D. 试液EBT EDTA25、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使待测试液的吸光度A尽可能接近, 目的在于:A. 减小仪器读数误差;B. 减小测定的浓度误差;C. 使工作曲线斜率不变;D. 使最大吸收波长稳定不变26、以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测定多组分含量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各组分的最大吸收峰不应重叠;B. 各组分的最大吸收峰相距愈远愈好;C. 解联立方程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光吸收的加和性;D. 解联立方程的理论基础是光波长的加和性27、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 ~ 5%。

使用这类方法进行分析是因为:A. 要用于测定有机物质的组分;B. 能满足常量组分测定时对准确度的要求;C. 能满足微量组分测定对准确度的要求;D. 比滴定分析法准确度高28、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A. 灯电流;B. 灯电压;C. 阴极温度;D. 内充气体压力29、预混合型燃烧器的缺点是试样利用率低,通常约为:A. 1 % ;B. 5% ;C. 10%;D. 20%30、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位置,正确的说法是:A. 光源辐射在原子吸收之前,先进入单色器;B. 光源辐射在原子吸收之前,再进入单色器;C. 光源辐射在检测之后,再进入检测器;D. 可任意放置31、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会导致分析结果:A. 高低波动;B. 偏高;C. 偏低;D. 不受影响32、扣除了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称为:A. 调整保留体积;B. 校正保留体积;C. 净保留体积;D. 相对保留体积33、某物质的相对保留值除与选定的标准物质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 流量与温度;B. 固定液与温度;C. 流量与柱长;D. 固定液与流量34、不能利用氢键作用,分析含F , O , N 化合物,使保留时间增大,是因为固定液分子中含有:A. OH ;B. COOH;C. CH ;D. NH235、在气相色谱中,为了提高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简便有效的方法是:A. 提高载气流量;B. 适当提高桥路电流;C. 减小记录仪纸速;D. 适当降低池体温度答(B)36、使用气相色谱仪时,有下列几个步骤:1. 打开桥电流开关;2. 打开记录仪开关;3. 通载气;4. 升柱温及检测室温度;5. 启动色谱仪开关下面次序正确的是:A. 1234 5 ;B. 23451;C. 3541 2 ;D. 5341237、有色物质的溶液对光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位置与下列情况有关的是:A. 入射光强度;B. 有色物质结构;C. 有色物质溶液浓度;D. 上面A , B , C 三点都无关38、饱和甘汞电极是常用的参比电极,当有微弱的电流通过饱和和甘汞电极时,其电极电位:A. 变大;B. 变小;C. 为零;D. 不变39、用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Ag AgCl 电极为指示电极,测定试液中Ag含量。

如指示电极的电位比参比电极的电位更高,工作电池表达式为:A. Hg ,Hg2Cl2KCl 试液AgCl , Ag ;B. Ag , AgCl 试液KNO3KCl Hg2Cl2 ,Hg ;试液KCl AgCl ,Ag ;C. Hg , Hg2Cl2KCl KNO3D. Hg, Hg2Cl2KCl KNO3试液AgCl, Ag40、已知钛与H2O2反应生成黄色配合物,则比色测定其吸光度时,所选入射光的颜色是:A. 黄色;B. 蓝色;C. 红色;D. 绿色4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都遵守比耳定律;B. 溶液的颜色由其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C.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 含Fe3的水溶液可与邻菲罗啉( 邻二氮杂菲) 生成橙红色配合物42、某金属离子X 与R 试剂形成一有色配合物,若溶液中X 的浓度为104mol L1, 用1cm 比色皿在525nm 处测得吸光度为, 则此配合物在525nm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单位: L mol1cm1) 为:A. 4103,B. 4103;C. 4104;D. 410443、微量镍比色测定的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